第七十三章 治水之道

2023-12-16 11:15:43 作者: 歡落
  夏日暴雨不斷,浙江衢州有百姓受災被困,養好傷的溫以恆因公離家多日,和欽差大臣楚律封趕往當地查看情況。

  浙江境內的這場強降雨導致多處村縣的小流域瞬間河水猛漲、山洪爆發。

  衢州位於錢塘江上游。連日的暴雨使得上游水位上漲,河岸出現缺口,官府正命人搶險修補。

  衢州境內多個村莊遇險。原本細窄的河道被洪水沖開,河流變寬,河水渾濁水流湍急。奔涌的河水氣勢洶湧,旋渦捲起巨大的響聲,夾著斷樹殘枝滾滾而下。

  當晚洪水淹沒了多個橋面,通行受到阻斷,無人能通過,是以許多村民逃生無路,只能黯然受死。

  當地縣官向溫以恆個楚律封匯報,河岸半夜發生決堤情況,當晚有熟睡的村民來不及逃生,被捲入洪流里不知所蹤,如今報上來的失蹤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十人。

  欽差大臣巡視其間發生如此天災,隨行的浙江當地官員戰戰兢兢,唯恐朝廷會問責到自己頭上,只怕丟了烏紗帽,腦袋也不保。

  溫以恆和楚律封來到已經修補好的決堤處察看,路面一片狼藉,有部分塌陷處也岌岌可危。河岸缺口周圍的大樹基本被連根拔起,可見洪水的衝擊力之大。

  溫以恆蹲下來粗略量了一下此處的積水深度,約莫有半米左右,再繼續往下摸,就是大塊石頭與河水泥沙了。

  看到如此境況,溫以恆在心裡估算人員和物資的損失,想要要重新恢復原貌,只怕需要花費很久時日。

  此次水患實屬天災,楚律封在現階段沒有過多問責州官,只因現在仍是救援時段,官府已全力展開救援與運送物資到各個受災村縣。

  楚律封還需要在衢州處理各項事物,所以讓久違歸家的溫以恆回到岐山縣坐鎮。

  溫以恆第一時間去了欽差行轅簡單說了此次受災情況,再把公務交待下去,才姍姍回到永源藥膳館休息。

  從衢州到岐山縣舟車勞頓,溫以恆睡得並不好,直到現在回到了後院的休息間才能安睡。他知道有蘇九冬在,她肯定會替他歸置好其他瑣碎的東西。

  溫以恆安然睡一個白天,月上枝頭時才睡意朦朧的醒來。

  溫以恆見桌上點著蠟燭,旁邊放著仍冒著絲絲熱氣的溫熱飯菜,身上有針扎的微麻,與被人更換過衣服的不適感,估計是蘇九冬在他熟睡時替他針灸和擦洗過身子,然後再幫他換了乾淨的衣物。

  燈火搖曳,蘇九冬端了湯藥走了進來。

  「你終於醒了。睡得如何?」蘇九冬放下湯藥,拿沾了溫水的毛巾遞給溫以恆讓他擦臉,再巧手為溫以恆布菜。

  「有你在的地方,自然睡得好……稱得上是近期睡得最安穩的一次了。」溫以恆和楚律封在受災村縣到處跑的那段時間,二人都是食不下咽睡不安眠,只因心裡牽掛災情與災民。如今能安然歸家,自然是睡得香沉些。

  「看你和楚大人去了如此之久,現在也只有你回來了,楚大人還留在衢州把關。衢州等地的水患有多嚴重呢?」

  溫以恆快一個月沒有回來,蘇九冬擔心不已,唯恐還會有餘災波及溫以恆。如今溫以恆安然無恙的回來,蘇九冬心裡的大石頭才終於落地了。

  溫以恆吃完了飯食,才向蘇九冬詳細表述了衢州等地的水患受災情況。

  水患破壞力強大,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威脅最為嚴重,一直是人類社會以其所知與技術,仍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

  從現代穿越過去的蘇九冬所聽聞的水患,大多是關於黃河決堤、或者颱風過境造成水災的情況。

  古代的一些救治工具不如現代先進,但是對於水患的治理措施大致是相同的。所以對於水患的治理,蘇九冬也有自己的見解。

  「這次衢州水患,楚大人打算如何處理後續的情況?」蘇九冬直把溫以恆當做楚律封的輔助官,所以認為楚律封才是最大的話事人。

  「不外乎是止災救民,賑災濟糧。」

  水患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受災地區的農作物與當地百姓的民生資源,隨之而來的是百姓生機的困頓。

  民以食為天,受災百姓缺乏足夠的糧食,可能會因為飢餓而導致災民暴動。所以水患後,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糧食問題。

  「賑災濟糧,這個說法過於籠統了。如果要賑災濟糧,還得想清楚是等待京城撥下來的賑恤,還是委託地方官吏負責及時賑給。如何做才能符合救濟時效,及時賑民。」

  「好,你提的這點很對,不妨再多說一些。」蘇九冬點出兩種救濟方式帶來的不同後果,溫以恆大為吃驚。

  孔子有云:「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但蘇九冬的一番話讓溫以恆認為女子不僅不暇,而且還有大智慧。

  水患形成原因有二,一為天災,二為人為。此次水患是因天候異常,降雨過量導致河川泛濫、山洪爆發。

  蘇九冬思及溫以恆提到的決堤缺口附近,大樹被連根拔起,摧枯拉朽之力度令人震驚。如果人被捲入洪流中只怕凶多吉少,目前上報失蹤的三十多人,估計生還的機率已經不大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蘇九冬認為定是原本河岸就有鬆動的缺口,平時河道衙門疏於監管,才遺漏了鬆動的地方,以至洪水能衝破河堤泛濫成災。

  「如果平時地方官吏有委任河堤使者與河工認真查驗河堤沿岸,及時發現鬆動的地方進行修補,堤堰修築,那麼這一次的水患也許不會這麼嚴重,死傷竟有數十人。」

  此次水患發生,溫以恆代替地方官員直接上述朝廷明述災情,早已在奏摺中陳明,奏啟聖上派遣其他朝中大員前來問責。

  「有關河道的部分,屆時朝廷會由治河尚書派遣總河大臣前來問遣,到時候就會知道,是不是浙江的河道衙門平時疏於修築了。」溫以恆對此事也是十分關注,如果真的是平時疏於管理,那麼衢州的河道衙門只怕要感受聖上的雷霆之怒了。

  「好,那再說會賑災的部分。浙江與京都分隔還算遙遠,如果苦等朝廷賑恤,實為浪費時間。遠水救不了近火,我認為,還是由你們這些在地方巡視的大臣負責及時賑給。」

  蘇九冬在翻閱《禮記》時看到其中有制,先秦時已然有儲蓄糧食、以防範災荒的觀念,先秦非常重視積穀防災。

  賑濟災民,一是為解決災民饑饉,二是為避免發生民亂,維持社會治安。

  「災糧賑給善後,牽涉到朝廷的防災政策,與平時地方官員的防災措施。太宗時設置義倉及常平倉以備凶年,玄宗時義倉之糧不足賑恤時,則兼以正倉米充之。所以平時官府設置義倉與水利興建在此時就會派上用場了。」

  說到水患賑災,蘇九冬能如此長篇大論頭頭是道,全賴於她平日時常翻閱書籍,從書中獲取知識。

  「我朝確有效仿太宗設置義倉、常平倉,到時賑災糧會從地方義倉里出,若還不足夠,朝廷也會派人從各地義倉調糧。」

  蘇九冬不懂朝事,但是平時看書涉廣,更能對水患賑災侃侃而談,聯繫實際情況表達自己的看法,溫以恆對蘇九冬更加刮目相看。

  「此女確有大智慧。」溫以恆在心裡默默嘉許蘇九冬。

  賑災濟民後,受災地區糧價也是需要按備調節的部分。

  溫以恆輔佐朝政時,提交聖上查閱後早先頒布命令,讓地方官員以政府財力買賣糧谷,豐年加價收糴,荒年減價出糶。獲此谷糧,作為災荒之年的賑災救濟和調節糧價的作用。

  所以如今衢州附近因受水患糧價暴漲,溫以恆才得以藉此調節當地糧價,才不會使得人民乏食、饑饉而引起民亂。

  「災區糧價因此得以控制,百姓得以維持生計。頒布此條政策的官員目光長遠,實為高瞻遠矚之人,朝廷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

  蘇九冬由衷的感嘆,卻不知頒布這條政策的官員現在就這她身邊。

  溫以恆聽蘇九冬誇得真誠,喜形於色的大笑出聲。蘇九冬不知溫以恆為何突然大笑,以為是他想出了什麼治理計策。

  「我沒有想到什麼好計策,只是擔憂欽差大人的治水手段。他提出的治水的方法還是走老路子,加高河堤,或者擴大堤壩。」

  溫以恆重整情緒,收斂了心神,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到治水的話題上。

  蘇九冬立馬予以否決:「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可行。加高堤壩和擴大堤壩,仍需要年年修建加固。神話中姒鯀治水用的就是這樣的障水法,然而是水面只會越淹越高,一旦再次潰堤,又會造成人員傷亡。」

  「與其用障水法堵住洪水,不如效仿大禹治水,開闢河道將其疏通。既可讓洪水迅速分流,地里田間也能有水灌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