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變故

2023-12-16 00:58:42 作者: 愛歷史的小蝸牛
  這時候,很多人對於崇禎想將藩王全部留在京城的心思並不知道,大多數人還以為崇禎是讓他們想出來監管這些王爺的辦法。

  這些對於他們來說,那可是非常在行的,只是現在還沒有人帶頭開口,他們也沒有敢說話。

  只有吳宗達明白崇禎的意思朝身後的尹正清掃了一眼,尹正清當即便明白了,尹正清是一個年輕的官員,雖然是科舉出身,但是也並不迂腐。

  科舉之後,還親自去了皇家學院學習,雖然因此得到了很多同僚的暗中不齒,但是也得到了吳宗達的器重,將其推薦給了崇禎。

  崇禎的解決辦法,雖然也充滿了各種矛盾,說不出好壞,但是正如皇上所言,將他們留在京城還有人能看著他們,一旦放回到屬地,到時候禍害百姓的還是他們。

  這也是為什麼尹正清會同意崇禎的意見,如果尹正清不同意,恐怕早就被崇禎給踢出去了。

  尹正清此時早已經準備完畢,他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個試驗,就如同一片海洋中中扔進去了一塊石頭試試深淺,才能知道這趟水有多混。

  正當很多人慾言又止的時候,尹正清不在猶豫,當即站了起來。

  「皇上,臣尹正清有事啟奏」

  尹正清一說話,頓時很多人轉過頭來,將目光看向他,就是站在前面的幾名軍機處的大臣都將目光看向了他。

  對於他們來說,尹正清身為一個禮部郎中能夠這時候站出來,肯定是代表的某些人,一時間李標和王洽不由的將目光掃了一眼吳宗達。

  但是吳宗達卻顯的非常平靜,仿佛對這件事毫不知情一般,但是這樣的表情可能能瞞的了其他人,卻瞞不了老奸巨猾的李標。

  「啟奏皇上,臣以為各王爺之所以會在屬地內橫行無忌、欺凌百姓,乃是因為當地官府只有彈劾之權,卻沒有羈押、問責之權。

  自古以來皇權、王權大於臣權,臣以為單單制定禮法拘禁與各屬地王爺,實不可取。

  臣認為可以保留各王爺的屬地和分封制,但是朝廷可以允許王爺們居住在京城,在京城,一方面有皇上和宗人府的監製,王爺們不敢再違反禮制。

  另一方面,王爺們也無法再在屬地里橫行無忌、違法亂紀。」

  一石激起千層浪,尹正清的話還沒說完,朝堂上便掀起了巨大的議論聲,尹正清雖然依然說是分封制,但是已經將分封制的性質給改變了。

  朝堂之上,反對聲有、支持聲也有,議論紛紛,唯獨幾位站在前面的大臣,卻是相互看了看,然後就又低下了頭。

  崇禎看大家議論紛紛,但是卻沒有人支持也沒有人反對,讓他有些奇怪不由的將目光看向李標、范景文。

  朝堂之上,這二人的話往往是能代表大部分人的。

  崇禎臉色非常平靜的看著低下頭沉思的范景文,按照以往崇禎對范景文的了解,如果要是范景文反對的事情,一般都察院的御史肯定會立即站起來反駁,此時都察院的御史和范景文都沒站起來,崇禎還以為范景文並不反對,所以先決定先問問他。

  「范愛卿,這件事你怎麼看?」

  范景文看皇上看向了他,當即毫不遲疑的站了出來,他並沒有環視四周,而是臉色略顯嚴肅的說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尹正清尹大人所言不妥。

  雖然尹正清尹大人說這件事兵部改變分封制,可是將王爺們留在京城,卻打亂了太祖皇帝當初制定的分封制的本質。

  分封制歷經我大明二百多年的時間,可謂是為了我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臣以為如果王爺不能呆在封地為大明守土拓疆,那和沒有分封制何異?因此臣以為,雖然各位王爺雖有錯,但是分封制卻沒錯。

  只要朝廷加強對各地王爺的監管,就能解決如今的問題,並不需要改變朝廷現有的分封制。」

  崇禎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又將目光看向李標。

  李標也是毫不遲疑的站了出來,但是只說了一句。

  「臣以為范景文范大人所言極是。」

  隨著李標話語剛落,後面便有很多人站了出來。

  首先站出來的就是一直跟著李標的吏部侍郎楊鶴。「皇上,臣也以為范大人所言極是。」

  這時,尹正清看到這麼多人反對,當即有些著急,看了看吳宗達一眼,見他沒有說話,當即再次向前一步。

  他的動作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就連一旁一直默默不吭聲的馬懋才和孫士美都有些驚訝的看了他一下,這時候明白的人都知道,隨著李標和范景文的發話。

  特別是范景文的發話,已經讓皇上也一時拒絕不了,吳宗達本人又不打算自己站出來,此時的尹正清就算在站出來,也改變不了什麼。

  一旁的王洽最近一直在忙兵部的事情,所以對於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同時他也不想參合太多,所以臉上一直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崇禎對此也知道王洽很忙,畢竟整個遼東的事情都壓在他的身上,於是崇禎也沒有問他。

  果然,正當尹正清正要繼續說話,沒想到卻被崇禎給擺手率先擋住了,尹正清一看,臉色有些難看的退了回去,看了看皇上,臉色頓時陷入了沉思。

  崇禎臉色不變的說道:「好了!這件事具體怎麼做,還是要等祭祖大典結束之後,根據到時候的朝廷議論之後再說。」

  「是皇上,臣等遵旨。」

  這時崇禎再次看向吳宗達和李標二人。

  李標、吳宗達。」

  「臣在」

  「這件事就交給你們來負責了,朝廷內,無論大小官員對於這件事有什麼意見,都可以寫成奏報,將它直接遞交給軍機處的兩位大臣。

  你們兩個則負責整理一下百官的想法,然後在奏報給朕。」雖然臉色平靜,但是崇禎已經意識到了這件事表面看是平靜,但是做起來會很難。

  「是皇上,臣等遵旨。」

  「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隨著朝堂上異口同聲的恭送聲,崇禎臉色平靜的離開了乾清宮。

  自從朝會的事情發生之後,崇禎就知道,這件事看起來各屬地王爺難搞,其實最難的是朝廷內意見的統一。

  王爺們沒權、沒兵、沒輿論,也就頂著一個王爺的頭銜,崇禎要是愛護名聲,則可以走一些正道,逼迫這些王爺就範,可是如果崇禎被逼急了,直接將他們鎖拿起來,他們也是沒有任何辦法。

  唯獨這些官員,勢大成群,一旦成勢,就是崇禎想做些什麼,也會遭到很大的掣肘。

  自從溫體仁等黨羽被打掉之後,朝廷恢復了一段時間的清明,崇禎也藉此做了很多有力的改革,一舉扭轉了大明危在旦夕的局面。

  可是現在,崇禎也明白了,要說朝堂上不結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權利就像一杯毒藥,你明知道是毒藥,卻又忍不住誘惑喝下去。

  就像現在,朝廷之內,李標這個軍機處一把手,以前都知道的不結黨的內閣次輔,此時不也是走了別人的老路。

  李標已經幾十歲的年紀,崇禎之所以把他扶在這個位置,就是看出來這一點,你年紀大了,你要名聲,朕給你,可是李標最後還是忍不住,喝了這杯毒藥,他恐怕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吧!

  對於他們來說,有些事是迫不得已還是忍不住誘惑,恐怕就是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從當時正任順天府尹的楊鶴找到李標的時候,李標便已經一隻腳步入了結黨的危險地步。

  權利在握,大批官員跟隨,這不就是李標的現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跟隨他?難道真是因為他的正值,還是因為大家的利益綁在一起,可想而知。

  走早紫禁城的大道上,已經年邁的李標,走路非常慢,但是臉色卻很平靜,對於今天的朝會,他並沒有意識到什麼,他只感覺到這只是一場非常平靜的朝會。

  要說讓他擔心的事情,就是鍾粹宮的事情,皇四子朱慈炤一直待在鍾粹宮讀書,成為了李標的心病。

  在崇禎的心裡,李標一直是一個思想腐朽的老傢伙,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無論是溫體仁還是何如寵執政的時候,都不喜歡招惹李標。

  他身為帝師,在他看來,皇太子和皇四子就是君臣關係,怎麼能在一起讀書,就是因為此事,李標不僅鼓動都察院的官員和詹士府的官員上書,還親自勸說崇禎,但是都被崇禎給當成了耳旁風。

  並且最讓李標不能忍受的,那就是最近崇禎京城去鍾粹宮,考驗兩名皇子的學問,並且一視同仁。

  這讓李標等人不由的想起當初了泰昌帝和福王的國本之爭,看皇上的意思,對皇太子有些不滿,大有更換儲君之意,因此,這也就成為了李標的心病。

  只是,讓李標不解的是,皇太子還這么小,皇上怎麼就會有更換儲君之意,這讓李標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想不到歸想不到,李標已經在心底暗暗決定,是絕對不會同意皇上更換儲君,不僅僅是因為他是皇太子的師傅,更是因為大明開國時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

  包括這次藩王的事情,更是引起了李標的敏感,之所以支持范景文的意見,就是因為李標當時想起了福王的事情,當時滿朝文武解決這個事情的時候,不就是逼迫萬曆皇帝讓福王就藩。

  如果皇上改變了就藩的規矩,那麼更換儲君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因此李標才會從心底拒絕。

  當然了,李標心裡怎麼想的,自然不會跟任何人說,李標走在大道上,並沒有多少人圍過去,只是一路上有很多人在不斷的問好。

  這就是區別,當初溫體仁等人不可一世的時候是如此的囂張,朝堂上下,誰不服干誰,看看人家李標,人再多,不招搖,也不給別人留下話柄。

  夜色漸漸的籠罩了紫禁城,崇禎站在乾清宮的門口,看著天上的月亮,他知道,夏天要來了。

  一件件事去變,卻一件比一件難。藩王這件事讓崇禎面對的東西太多,如果說以前他可以推個替死鬼出去,可是現在卻很難。

  吳宗達太聰明了,聰明的崇禎都感覺有些掌控不了他,這讓崇禎有些無奈。

  就如當初一開始,崇禎準備吧周繹推出去,可是他發現周繹的資格不夠,層次達不到,所以他就想將吳宗達給推出去。

  可是吳宗達太聰明,從一開始就看出了崇禎的心思,一開始不說話、不吭聲,當作什麼也沒有發生,直到各地王爺不到京城的事情,看似崇禎大意,實則很難說不是吳宗達的算計。

  他意料到崇禎打算將他推出去,於是便將自己和崇禎綁在一起,讓崇禎反而不好意思跟他分開,只能將尹正清和張遇知推出來。

  可是一個禮部侍郎一個禮部郎中,想要促成此事,實在是太難。

  比如今天朝會,只要吳宗達願意站出來,這件事很難說沒有轉變,可是他不站出來,崇禎也不不敢輕易將他推出去,因為他明白一旦自己將吳宗達推出去,很多人會立即明白這件事是自己在背後操控,到時候這件事就很敏感了。

  到時候不僅僅是這件事辦不成,就是藩王到京的事情,恐怕也會立即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哪怕是各地藩王已經出發了。

  這也是崇禎不願意看到的,朝廷爭鬥就是這樣,看似整個朝堂上百人,其實真正能夠參與的,也不過是寥寥幾人罷了,其他人還不過是棋子。

  只不過,他們明白,只有不斷的作為棋子,擊敗其他的棋子,自己才有可能成為旗手。

  「主子,剛剛周繹周大人來奏報,還呆在屬地的各王爺,都已經相繼出發。

  只是,據錦衣衛來報,這些王爺的速度都非常慢,一邊遊山玩水,一邊趕路,大有在大祭前一天晚上到的準備。」正當崇禎沉思的時候,王承恩站在崇禎旁邊輕聲說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