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議事,清除韃子
2023-12-16 00:58:42 作者: 愛歷史的小蝸牛
自從她很小的時候便被帶進了白蓮教,所有人都在她面前說白蓮教是好的,朝廷是邪惡的,她也這樣認為。
這一輩子,也沒有什麼事是她自己能決定的,只是任人宰割罷了。
就是王從義也是滿臉嘆息了看了她一眼,隨後下達了斬立決的命令。
「噗呲」
一顆顆人頭落地,結束了這場來自去年冬天的動亂。
朝廷之上,這件事隨著王從義的調進京城,也宣布了這件事的結束。
崇禎八年,三月十八日,天空晴朗,北京城的人們一大早便從家裡出來,看著天空中冉冉升起的太陽,這太陽也真正預示著,崇禎八年的開端。
當天,朝會之後,崇禎在啟祥宮召見了軍機處和六部大臣,共商國事。
這是崇禎自登基以來,少有的幾次在別的宮殿議事,以往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乾清宮完成了,這次突然改為啟祥宮,倒是讓很多大臣有些摸不著頭腦。
此次,崇禎早在一年之前便命人將大明邊關十三鎮以及北方諸省的地圖重新繪製,將細節從新定為,繪製出了如今大明最精細的邊鎮地圖。
此舉也是為了讓朝廷更好的了解邊關軍事和情形的地圖,同時還有北方各省修建道路的情況,如今經過兩年的修建,順天府至山海關、應天府、宣府、大同府幾地的官路已經基本上修建完畢。
這也就預示著,一旦戰爭開啟,朝廷的援軍的支援速度可以大大的增加,同時陝西與甘肅之間的通道也在打通,一旦打通,陝甘以西的地界,將會無懼外族入侵。
啟祥宮屬於西六宮,平常官員並沒有怎麼進去過,至於這種大型的議事,更是第一次。
啟祥宮裡面的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搬走,諾大的議政殿中間被各個大地圖占滿,各官員都有固定的位置。
崇禎看了一下,還是比較滿意的,對於崇禎而言,這樣的議事方式,反而效率更多,至於朝會,不過是各官員相爭、體現朝廷禮儀的地方,真正去辦事是辦不了的。
朝會結束了的六部官員以及軍機處大臣都相互結伴向啟祥宮走去,參加這次朝會的,只有朝廷從二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參加,也就相當於六部侍郎以上。
啟祥宮還有一個好的地方,那就是它只有一個側門,大臣們之間的隊伍看似早已排列,實則心中都是有些不滿,畢竟同階官員你走在前面了,就會遭到很多人的非議。
但是帶頭的幾人卻是沒有這點矛盾,紛紛相讓著向裡面走去,其中以吏部尚書兼軍機處大臣李標、禮部尚書兼軍機處大臣吳宗達二人為先,戶部尚書、軍機處大臣馬懋才,兵部尚書軍機處大臣王洽為次,下面則是刑部尚書馬三俊、工部尚書畢懋康等人。
眾人一進大廳,便被啟祥宮的布局給震驚了,不過眾人也只是心中震驚,面上還是平靜如水,向崇禎施禮。
「臣軍機處大臣李標、臣軍機處大臣吳宗達率六部官員,參見皇上。」
崇禎先是看了看後面的官員,發現自己想到的基本上都來了,也就點了點頭說道:「都起來吧!這裡有你們各自的位置,都自己找到坐下吧!」
「謝皇上」
崇禎話說的簡單,但是在場的人,誰不是官場老油條,在官場上什麼最重要,座位,特別是在皇上的地盤,座位就代表著皇上的寵幸程度。
以往內閣在的時候,以內閣首輔為主,內閣漸漸被軍機處代替,軍機處四大臣的座位排次則是按照晉升軍機處之前的官職來排次。
當時李標已經是內閣次輔,溫體仁被罷之後,軍機處成立,李標以內閣次輔入駐軍機處,文武百官自然將第一把座讓了出來。
這次皇上親自排定的座位位置,成為了眾人比較關注的問題,眾人並沒有慌張,而是等李標為首的幾人站了起來,才跟著站了起來。
李標雖然面色平靜,有些毫不在意,但是眼神卻在第一排靠中左邊的位置瞟了幾下,當發現是自己的位置之後,這才安心,不急不緩的向位置走去。
四人果不其然的坐在了第一排,隨後眾人開始相互找尋位置,位置的排列自然是有的滿意,有的不滿意,不過崇禎不在乎。
崇禎之所以弄這個排位,就是要告訴他們,每一次參見會議的位置可能都會改變,至於你該坐到那,就看你的表現了。
當然了,崇禎表面還是不動聲色,畢竟這個話題,大家都懂,卻又都不敢說。
崇禎看著眾人都已經坐定了下來,也就不再沉默。「想必你們也奇怪,為什麼我會突然將議事的地方改為這裡?為什麼會是這種風骨?
那我就告訴你們,從今天起,需要六部共議的邊關大事,以後全部由朕在這裡主持。」
「是皇上,臣等遵旨。」
「在這裡議事期間,任何人都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這些地圖都是朕自去年開始,就讓人繪製的,你們看,你們眼前的就是遼東全圖。
圖上標明了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以及這次盧象升的進軍路線,你們都是朝廷的支柱,看看,有沒有哪裡需要補充的。」崇禎說到這裡,停了下來,端起旁邊的茶水喝了起來。
一眾大臣開始打量起眼前的地圖,地圖被放在了中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每一個標的點。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眾人都還在沉思,不知道該怎麼說,崇禎明白,並不是眾人不明白該怎麼說,而是這種風格只是第一次,眾人還有些接受不了。
這時崇禎將目光看向王洽。「王洽,你是兵部尚書,又是軍機處大臣,對於遼東的事恐怕要比他們都了解,你先講講吧!」
王洽一聽,當即站了起來。「是皇上,臣了解到的情況是.」
王洽還麼說兩句,這邊崇禎便開口了。「坐下說,以後凡是議事,到了說的時候,可以一邊坐下,一邊指著地圖的位置來說。
因為雖然你明白遼東的地勢和情況,但是滿朝文武還是有很多沒有去過遼東的,不知道敵我情況的,所以你要講清楚,不僅僅是讓朕,還要讓在坐的諸位愛卿都清楚。」
「是皇上,臣明白了。」
王洽此時感覺無比的彆扭,這看起來像是講課一樣,而且在場的都是朝廷的二品以上大員,最主要的是還有皇上看著,如何能說?
不過既然皇上都點名了,自己總不能不說吧!於是屁股稍稍的砰了一下下面的凳子,兩腿蹦的很緊,就這樣看著眾人開始說了起來。
「皇上,諸位大人,是這樣的,此時遼東作戰,是去年朝廷便開始準備的一場大戰,此戰有盧象升為主帥,三路大軍並進,其中毛文龍率領的東江鎮兵馬乘水路,攻取蓋州、海州、遼陽等四城,
另外一路,則是御林軍總兵周清周將軍,統領手下的一萬多御林軍以及兩萬已經完成訓練的朝鮮軍新還有朝鮮方面派遣的四萬大軍,共計八萬人。
三路大軍將近二十五萬大軍,.情況就是這樣子的。」王洽本來還有些擔心,但是在說話的時候,眾人都是認真的在聽,他也就漸漸的喜歡上了這種總感覺,一下將知道的東西全部說了出來。
王洽說完之後,崇禎點了點頭,眾人也開始議論紛紛。
「不錯,王愛卿將事情全部大致說完了,那朕也來補充幾句,這次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收復遼東的大明,將遼東正式設為大明的省。
此戰不僅要擊敗韃子,還要將韃子的主力一舉殲滅,隨後將建州等地也全部光復,納入到大明的治理範圍。」說完之後,崇禎臉色嚴肅的看著眾人。
眾人此時也是心思各異,遼東和當初的內蒙古地區一樣,都是蠻夷之地,很難治理。
一部分老人還是對治理建州等地不太感興趣,但是一些新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懷有熱血,對於領土也是比較感興趣,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支持皇上的新政。
這些人並不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對於崇禎的一些新政會全面的支持,反倒是那些已經獲得利益的人,新政其實也就是在割取他們手中的利益,因此他們當然表示反對。
不過還好這是領土之爭,對於眾人來說,皇上既然想要那就拿來吧!以後不好治理了再扔了不就行了。
再加上現在戰爭還沒有勝利,還不是商議這些的時候。
這時崇禎將目光看向幾人,問道:「遼東的糧草、輜重準備的怎麼樣了?」
這時站起來的是戶部尚書馬懋才和工部尚書畢懋康二人。
「皇上,目前遼東總督盧象升盧大人需要的三個月的糧草已經全部抵送遼東,其中臣為了防止大軍糧草有失,特從陝西等地調集了一個月的糧草被放在山海關,隨時用於應急。
另外,目前京杭大運河的冰雪已經融化,可以通航,臣已經讓人從南方各省開始採購兩百萬擔糧食,一共分為半年,會陸陸續續的送往京師。」
這時一旁的畢懋康也說話了。「啟奏皇上,工部打造的八十門紅衣大炮已經分批發往了遼東,至於目前工部產出的所有火器,都在源源不斷的供應遼東。」
「好啊!有兩位愛卿負責大軍的後勤,朕放心多了。」
「謝皇上」
崇禎為這場戰役,將這兩年朝廷積攢的所有家底都給壓了上去,光是糧草的損耗估計就不下於幾百萬兩,而且這還只是幾個月,要是萬一托下去,恐怕花費更多。
在加上戰爭需要的武器、輜重、馬匹,可謂是將戶部和工部都給搬空了。
但是作為戶部和工部的主事人馬懋才和畢懋康卻是一改往日摳唆的樣子,變得大度了起來。
這也可以看出來,此時大明百姓以及官員對收復遼東等地的渴望。
一番議論之後,會議直到中午才宣告結束,此戰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打的後勤,二十五萬大軍的後勤,是需要整個朝廷來供應的。
參加會議的朝廷大員心裡也清楚,戰爭一觸即發,此戰勝,則大明遼東的禍亂則全部清除,敗,則說不定會立即回到當初崇禎二年的局面,韃子再次威逼山海關。
同時,一旦戰敗,朝廷內,恐怕三到五年之內,大明再也無法發起任何大型的戰爭,最主要的是,宣大府的門口還有草原察哈爾部的十萬大軍在蠢蠢欲動。
時間隨著這場會議很快便過去了,崇禎八年四月一日深夜,遼東方面,遼東總督盧象升的大帳,遼東的所有將領被聚集在一起。
東江鎮總督毛文龍、御林軍總兵周清、總兵吳三桂、劉光等一干將領。
既然都是急匆匆趕到的大凌河堡,重建的大凌河堡儼然比以前更大了,其中還增添了很多船隻,大凌河堡被盧象升當成了此次作戰的指揮中心和運輸中心。
一旦戰事焦灼,則可以利用大凌河的優勢,輸送糧草物資。
眾人都是神色嚴肅的看著盧象升,這麼關鍵的戰役他們當然知道,也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所以此時一個個都是顯得蠢蠢欲動。
在座的眾人,官職小的也已經是參將了,其餘的幾個人已經做到了總兵,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年齡還都是非常小,此戰過後,朝廷在獎賞他們,就只能是爵位了。
所以,他們明白,此戰一旦勝利,戰功最高的幾人肯定會被封爵,當然這也是崇禎的承諾,到了這個地步,爵位早就該給了,只不過崇禎一直壓著罷了。
在此戰之前,崇禎就偷偷表現出了要為立功將士封爵的打算,雖然還只是傳言,但是已經讓遼東戰場和各地的將領都不由的熱血沸騰。
很多人恨不得立即跑上戰場將敵人一個個殺掉,爵位意識著什麼?不用崇禎說,這些將領都懂,特別是用戰功換來的爵位,以後史書上說不動還要有他們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