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袁崇煥之議
2023-12-16 00:58:42 作者: 愛歷史的小蝸牛
「兩位大人,別吵了。」
「快去將幾位閣老找來。」
一時間,各忙各的,軍機處裡面,此時卻如同外面的天氣一樣,依然是安靜異常,四位軍機處大臣,都坐在自己的位置,認真的審閱各省的陳奏。
這時王承恩突然從外面走了進來,看著幾人溫和的說道:「幾位大人。」
幾人轉頭一看,發現是王承恩,頓時站了起來。
「王公公有禮了。」
「幾位大人,皇上有旨。」
「臣等跪迎聖旨。」
「幾位大人站起來,咱家還沒說完那,皇上已經對開封府的事情做出了批紅,讓我拿給幾位大人,讓幾位大人將消息傳下去。」
王承恩說著,將河南的陳奏交給了距離他最近的李標,李標連忙接了過來。這時,四人已經全部圍了過來,打開陳奏看了起來。
「皇上的意思是,凡是做有利於我大明江山社稷的事情,無論是什麼人,都是不應該受到責罰的。」
「皇上聖明。」
「幾位大人,那咱家就告辭了,下面的事,咱家就交給幾位大人了,幾位大人切莫不要忘了皇上交代的事情。」
「王公公慢走。」
「幾位大人,你們看,聖明無過於皇上,這次都察院的這些個官員,總不能再抓住仁肅兄的尾巴不放了吧!
有皇上的旨意在,看看他們誰還敢去鬧騰。」馬懋才滿臉高興的對三人說道。
一旁的李標看馬懋才如此說,微微皺了下眉頭提醒道:「馬大人,慎言。要知道,可沒有人要抓住孫士美的尾巴不放,孫士美如果自己沒有尾巴,那別人怎麼抓,就是想抓也抓不了啊!」
「李大人說的極是,倒是在下孟浪了。不過,為了完成皇上的交代,我們還是趕緊去將旨意宣讀下去吧!」馬懋才有些迫不及待的對幾人建議道。
幾人都是點了點頭,但是都將目光看向了拿著皇上手書的李標。
李標也是點了點頭,隨後將目光看向一旁的王洽,畢竟這件事和王洽沒什麼關係,王洽去可以避免這些人多想,於是他便看著王洽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勞煩……」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原來是軍機處的次級官員,專門協助幾位軍機大臣處理軍政務的軍機處協辦官員。
「幾位大人,不好了,禮部侍郎周遇知周大人和都察院的副都御史申有緯申大人吵起來了。」
「因為什麼事?」
「還能有什麼,還不是因為河南的事情,都察院的人辱罵孫士美孫大人,被周遇知周大人聽見了,就替孫大人說了兩句話,兩人就吵了起來。要不是周圍有大人在攔住,現在估計都打起來了。」
「哎,這些人啊!真是不省心,既然如此,王大人就勞煩你趕快去吧!」李標看著王洽,滿臉無奈的說道。
「好,我這就過去!」
王洽帶著崇禎的手諭,步伐很快的向六部趕去,此時的六部官員,都聚集在一起,亂騰騰的,都察院的很多人此時也趕到了這裡。
人數越來越多,動靜也就越來越大,還好的是,這些官員平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渾身並沒有什麼力氣,最多也只是錘上兩下,或者是抓上幾把。
「看什麼,還不快去將幾位大人分開。」
「是」
王洽一來,便趕緊命令在門外看守,此時正在看熱鬧的守衛,將領幾人拉開。
「奉命將幾位大人拉開。」
在幾名守衛的用力下,這才將衣衫不整的幾人給全部拉開,幾人也都是朝廷官員,被拉開之後,才明白自己幹了什麼事。
不過這種事在明朝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幾人也裝作仿佛沒有發生什麼似的,自顧自的整理自己的衣衫。
「你看看你們,一群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在這裡毆打謾罵,如同潑婦一般,你們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這地方能供你們打鬧嗎?」王洽上面便對著眾人大聲的斥責起來,一時間眾人都低下了頭。
「皇上手諭,眾臣接旨」
「臣等接旨」
「上諭
周王朱恭枵,為國分憂,忠心國事,著禮部撰文嘉獎。另外,傳令河南巡撫孫士美,讓其立即將嘉獎周王府的告示,張貼至河南各府縣衙門。
另外,此時竟然已經過去,朝廷無論大小官員,都不能再議論。欽此」
「臣等遵旨。」
「諸位大人,都起來吧!皇上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只要為國為民者,皇上都不會怪罪。
百官也好周王也好,皇上絕不會吝嗇自己的嘉獎。」
「謝王大人提醒,下官等記住了。」
「我還有點要事需要處理,就不在這裡陪諸位大人了,諸位大人忙自已的吧!」王洽看到眾人都不在說話了,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
「恭送王大人。」
看著王洽從六部衙門走出來的時候,都察院的官員則有些不服的看了一眼周遇知,隨後便離開了這裡。
時間漸漸地來到了八月底,北京城的天空依舊是難得的晴朗,一大早上,大街上便是熱鬧非凡,到處都是買賣東西的百姓。
就在這時一匹戰馬快去的向前奔跑而去。
「都快讓開,陝西六百里加急。」
正在買賣的百姓一看,便慌忙躲開了,但是作為日常小民,喜歡八卦的心起,不由的猜測了起來。
「你們看,陝西六百里加急,肯定是陝西那邊又出戰事了。」
旁邊的人不以為然的說道:「陝西能出什麼事情?我可是聽說,孫傳庭孫大人就在陝西就任總督,孫大人手裡的陝西兵,可是百戰精銳,當初打垮了多少亂軍。
只要孫大人在陝西,量那些想要作亂的人也不敢擼老虎的鬍子。」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自去年開始,韃靼擾邊,孫傳庭孫大人便被朝廷緊急調往寧夏府。
聽說孫大人在寧夏府殺了好幾萬的韃靼,只不過皇上決心一舉擊垮河套地區的韃靼,將河套地區納入到我大明的版圖,所以孫大人此時應該在河套地區。」
「兄台知道的不少啊!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看到旁邊的人想問自己的名字,年輕人笑了笑隨後離開了這裡。
快馬很快便到達了紫禁城,隨後便立即被送到了軍機處。
「幾位大人,陝西六百里加急,是戰事。」
「快拿過來。」
「是」
李標幾人趕緊圍了過來,打開信封看了起來,裡面是陝西巡撫楊晃的署名。
幾人看了看奏報的內容,不由得臉色變得凝重了起來。
「沒想到啊!河南沒出什麼問題,竟然是陝西出問題了。」
「是啊!這件事必須要立刻上奏皇上,立即調兵,剿滅亂軍,絕不能讓亂軍做大或者進入河南,一旦進入河南,後果不堪設想。」兵部尚書王洽也是臉色凝重的說道。
「走,我等一起去陳奏皇上。」
此時的崇禎不過剛剛用過早膳,正在後面的御花園散步,八九月份的天氣,桂花開的正要時候,滿園的桂花飄香,讓人不禁心曠神怡。
「主子,軍機處四位大人有緊急軍務求見。」
「什麼緊急軍務?」崇禎頭也不回的問道。
「奴婢聽說陝西傳來了六百里加急,好像是發生了什麼戰事。」
「帶他們過來吧!朕就在這裡見他們。」
「是皇上」
不一會兒,幾人便被帶了過來,雖然滿園的桂花香,但是此時幾人絲毫沒有賞花的心情。
「臣等參見皇上」
「都起來吧!不必多禮。」
「謝皇上」
這時,李標率先站了出來,急忙對崇禎說道:「啟稟皇上,陝西巡撫楊晃剛剛傳來六百里加急,陝西商州縣和洛南府發生叛亂,兩城皆被亂軍攻陷,商州縣知縣龐龍以及洛南府知府侯子江皆被賊人所殺。
另外,楊晃在信中說了,這伙亂軍攻下洛南府之後,不知什麼原因?分成了兩批,其中一支向北,渡過渭河,消失不見了。
另外一隻則返回了商洛上脈,臣等猜測,這支亂軍很有可能是向南,攻取四川、湖廣均州等地。」
「年年陝西,孫傳庭一走,這陝西就鎮不住了,這個楊晃是幹什麼的?
竟然還能讓賊軍不見了,連他們動向都不知道,你們說,這樣的巡撫要他幹嘛?」
「皇上息怒。」
……
沉默了一會之後,崇禎終於平息了心中的怒火,看著幾人問道:「你們說說,這件事該怎麼辦?」
聽到了崇禎的問話之後,李標幾人將目光轉向王洽,個人都有分工,王洽又是兵部尚書。
王洽也當即對崇禎說道:「啟稟皇上,我等四人剛才在來的路上已經商議過了。
我們皆認為,無論是向南走還是向北方走的那一支亂軍,人數估計都不會很多。
向北方走的亂軍,可以責令陝甘總督孫傳庭孫大人立即率兵圍殲,至於向南走的亂軍,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出他們的位置。
只要明確了他們的位置,我們就可以調集重兵,將亂軍一舉擊潰。」
崇禎摸了摸手上的茶杯,默默地說道:「北方有孫傳庭,朕並不擔心,可是如果一旦亂軍越來秦嶺界,進入南方,特別是進入到河南境內,危及南方,到時候可就是大事了。
所以,必須要調人前往河南、湖廣、四川、浙江主持四省的兵力調動。我記得浙江還有剛剛整訓的五萬大軍,可以以這五萬大軍和四省的兵力,將亂軍剿滅。」
「可是皇上,調個人前往四省擔任總督?」
「你們說說,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這……」
幾人不由得沉默了下來,目前會打仗的總督都在北面,他們心中倒是有不少人員,但是南方可不是小事,一旦出事了,他們可背不起這個責任。
當然了,責任是小,戰事是大,有些人平常去當個總督倒是沒什麼,打仗可不是小事。
王洽看幾人都不說話,自己有些等不及了,當即對崇禎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潼關總督馬科可以勝任,馬科曾參加過陝西的剿賊的戰鬥,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定可以勝任。」
只是王洽那邊剛剛說完,李標就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馬科雖勇,但是想要掌管四省的軍務,可以說還是有些困難的,而且他又沒有組織過大規模的兵力調動,臣還是有些擔心。」
「皇上,臣舉薦一人,定可勝任。只是……」馬懋才說到這裡的時候,不由得停了下來。
「誰?」
「前任薊遼總督袁崇煥」
「這……」
馬懋才剛剛說完,崇禎但是沒什麼別的表情,另外三人則是有些吃驚。
「皇上,臣以為不妥,袁崇煥犯了如此大的罪過,而且曾經因為個人的好大喜功,造成我數萬將士的死亡,一度造成遼東的空虛,臣以為袁崇煥不可用。」王洽當即站了出來反對道。
當初王洽就是和袁崇煥的理念不同,所以才會暗中幫助周延儒等人將袁崇煥給扳倒,當然也是為了扳倒當時如日中天的溫黨。
「王大人此言差矣,要知道,雖然袁崇煥身居大牢,但是朝廷還未對其定罪。
另外,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豈可因一場戰鬥的勝敗,就去論罪主帥。
袁崇煥之罪,乃是因為他身為邊關將領,不思報國,與當時的溫黨勾結,企圖左右朝政,幸的皇上聖明,將他關進大牢。
如今大明正是用人之際,如果皇上能夠讓其前往南方戴罪立功,必定能使他感受皇上的天恩,拼命殺賊,以死報國。」馬懋才說到最後激動的時刻,不由得滿臉脹紅。
王洽還要說話,但卻被崇禎給直接打斷了,
「好了,都不要說了,具體用誰,朕先想想吧!
不過軍機處立即給各省下發告示。讓他們立即搜查亂軍的下落,一旦發現亂軍,立即向朝廷匯報。
再給陝西巡撫楊晃擬一道旨,令其戴罪立功,準備大軍剿賊所需要的糧餉。」
「是皇上,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