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燧發槍的面世
2023-12-16 00:58:42 作者: 愛歷史的小蝸牛
「是」
就在這時,突然一名亂軍急匆匆的跑了進來,高興的對李自成說道:「大王,我有好事要報。」
「什麼好事?快說」
「小的要獻給大王一份禮物。」
李自成本來還以為是什麼,沒想到竟然是送禮,他連想也不用想,以這些人的德行,除了美女便是金銀珠寶。
看到李自成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這名手下頓時不明白怎麼回事,只得讓人將人帶了上來。
「帶上來。」
只見兩名亂軍正拖著一名已經滿頭白髮的老人,他一身破爛,身上出現了很多用鞭子抽打過後的血槽,整個人有氣無力的被兩名亂軍拖著,時不時的痛苦的叫上兩聲。
李自成一看,便滿臉嫌棄的問道:「哪裡來的乞丐?這就是你送給我的禮物,莫非是欺騙我。」
看李自成怒目而視,頓時嚇的這名小頭領一跳,再也不敢打啞謎,當即將這人的身份說了出來。
「大王,這人是小的剛剛抓獲的,據城內的百姓辨認,此人就是洛南府的知府侯子江。」
「知府?」
一聽這兩個字不僅是李自成臉上的怒氣消失了,就是一旁的李信等人也是滿臉的興趣。
李自成等人在官軍還沒到來之前,便率領大軍向商洛山的方向趕了過去。
他們要往西南走,商洛山是最近的道路,雖然商洛山很是險峻,但是為了防止官兵發現他們之後,自己用以保命,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李自成等人已經將整個商洛山脈給探索的差不多了。
特別是通往各地的道路,此時心裡也是非常清楚,李自成等人絲毫不懷疑,只要進了商洛山,到時候官兵就找不到他們的身影。
就在張獻忠和李自成撤退的時候,經過一天的逃跑,羅千戶所率領的人也終於將消息傳了出去。
羅千戶是一個明白人,他不僅直接帶人去了最近的武關,而且還分別派人去通知了距離洛南府比較近的朱陽關、潼關以及西安府和渭南府。
只是可惜的是,渭南府境內的華縣,也就是孫士美當初阻擊王自用、張存能的縣衙,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張獻忠直接給拿了下來。
張獻忠在華縣掠奪之後,不好耽擱,立即率兵向北趕去。
華縣被亂賊攻下之後,立即便驚動了渭南府的官員,渭南府的官員並不敢派兵出城,連夜讓人加固城樓,以防亂軍來攻。
但是,讓他們失望且慶幸的是,亂軍竟然一直向北消失不見了。
兩天之後,當所有的亂軍消失之後,此時的陝西各府已經全部收到了洛南府出現亂軍,亂軍攻陷洛南府的事情。
武關內,此時已經是羅千戶躲到武關第三天了,但是武關守將馬南山,還是沒什麼動靜。
「馬將軍,再不出兵,亂軍就要跑了。」
「急什麼?等等再說吧!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潼關馬大人和西安楊大人,現在就看他們的安排了。
陝西突然發生這麼大的事,恐怕朝廷會勃然大怒,皇上也會對陝西不滿,現在不過是總督大人離開幾個月,就出了這種事。「馬南山仿佛喃喃自語的說道。
對於他來說,此時守住武關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武關,皇上和朝廷就不會怪罪自己,反之,如果讓亂軍衝破武關,到時候誰也救不了自己。
至於平叛的事情,還是讓他們去商議吧!孫大人不在,主持陝西大局的便是新任巡撫楊晃楊巡撫和潼關總督馬科馬大人。
不出馬南山所料,當新任陝西巡撫楊晃接到手下人的消息之後,整個人不由得都驚呆了。
自己剛剛到任幾個月便出現了這種事,朝廷到時候追究下來了怎麼辦?
楊晃也不是一般的人,著急過後,很快便開始布置了起來。
「來人」
「楊大人」
「派人去將潼關總督馬科馬大人和楊肇基楊大人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是」
「另外張知府到沒有?」
「啟稟大人,張大人已經到了,正在客廳等候。」
「趕緊讓他過來吧!都什麼時候了?」
「是,屬下這就去,」
將事情吩咐下去之後,楊晃這才安下心來,他的奏報也已經陳奏京城和寧夏府。
自己目前的任務,就是儘可能的阻止亂軍的發展,或者趁亂軍還未壯大的時候,便將他一網打盡。
正當楊晃沉思的時候,西安知府張杰作從門外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屬下西安府知府張杰作參見中丞大人。」
「坐吧!」
「謝中丞」
「我交代你的事,你做的怎麼樣了?」楊晃盯住張杰作一臉認真的問道。
「啟稟中丞大人,下官已命人連夜加固了西安府的城牆,並且在方圓十里左右都布置了探子,只要亂軍一向西安府逼近,我們便會立即知道。」張杰作滿臉平靜的對楊晃交代著。
看張杰作將事情都做完了,楊晃這才鬆了口氣,整個人坐了下來。
哪裡都可以出事,唯獨這西安府是出不得事的,西安府裡面可是住著一個秦王,雖然平時沒啥用,但是一旦被殺,到時候自己才跑不掉。
「來人,上茶。」
「中丞大人,下官猜測,亂軍短時間是不可能來攻取西安府的,剛剛收到渭南府當年的來信,亂軍不是已經渡過渭河向北去了嗎?」
楊晃亦是點了點頭贊同道:「是啊!不過西安是重地,就算亂軍不可能會來,我們也要先做好準備。
另外我已經將這件事陳奏了朝廷,也給寧夏府的孫大人去了信,朝廷的意思,不用說,估計你們也明白,朝廷不會允許這時候出亂的。
朝廷必定會聚集大軍來攻,到時候大軍來到之後,糧草和餉銀都是需要我們陝西來出,所以我們要先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候慌亂出錯,耽誤朝廷的剿匪大計。」
「屬下知道了。可是,中丞大人,有句話不知屬下當不當說。」
「你我還客氣什麼?說」
張杰作小心翼翼的看著楊晃說道:「中丞大人,據下官所知,目前陝西的存糧和存銀並不多,一旦朝廷興兵,陝西可很難支持朝廷大規模用兵。
中丞大人可要先早早的做好打算,不然到時候……」
張杰作的話,倒是提醒了楊晃,讓他沉思了起來。
「以你的想法,我們應該怎麼辦?如果向朝廷要錢的話,恐怕朝廷也拿出來,到時候……。」
「中丞大人,千萬不能向朝廷索要,一旦向朝廷索要,朝廷就算會給,也拿不出來多少,到時候還需要大人來出來,而且大人就算拿出來再多,戰功也會大大減低。
下官以為,可找人去城內的大戶去借。」
聽了張杰作的話,楊晃瞬間便沉默了下來,暗道,這倒是一個好計策,只是城內的大戶,誰能拿出這麼多銀子那?
「這麼多銀兩和糧食,城裡的大戶誰願意出啊?就算是願意出,他也要能拿出來這麼多才行。」
「這……」
張杰作不由的責備的拍了拍腦袋,這點他倒是給忘了,北方不比南方,南方富裕,商業發達,所以商人都比較富有。
北方卻不一樣,連年天災,再加上禁邊政策,商人就算是做生意,也一般是非常小。
至於晉商,則多是發一些國難財,大多數都被朝廷給斬殺了,有些直接逃到了遼東韃子控制的地區,利用漢人,偷偷倒賣兩邊的東西。
但是,隨著朝廷加大了底層將士的軍餉,各地禁邊政策也越來越好,畢竟誰也不願意吃飽了沒事幹,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干。
「算了,先不想了,還是先把亂軍給找出來吧!也算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不然到時候我都不知道怎麼說。」
「是。下官告退。」
崇禎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天剛剛亮,朝會便已經結束了,今天的天氣格外的晴朗,燥熱的天氣也減低了一些,讓人的心情不由的愉悅了起來。
乾清宮內,崇禎看著桌子上的三支火槍,下面則坐著王洽和吳宗達等幾位軍機大臣。
這三支火槍中,有兩支並不是明朝產的,另外一支則是明朝產的。
這三支槍,乃是崇禎會見完各國的使臣,提出購買他們的艦船和巨炮的要求後,這些使臣為了奪得明朝的訂單,送給禮部尚書吳宗達的。
這三支都是燧發槍,其中兩支是西班牙進貢的,另外一支則是大明新任工部侍郎畢懋康親自製造的。
讓崇禎沒想到的是,他本來還以為燧發槍問世還要晚上裡面,沒想到在西班牙和德意志這些國家,都已經發明出了燧發槍。
只是因為燧發槍致命的缺點,目前在歐洲還沒有大規模的裝備,但是此時歐洲的燧發槍已經問世了快一百年了。
兩支來自歐洲,分別是西班牙和德意志,兩者相比較,西班牙的更加先進,其採用的是撞擊燧發槍,而德意志則是轉輪燧發槍。
燧發槍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彈藥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
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藥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畢懋康發明的燧發槍的構造和性能與以前的鳥銃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
改進為燧石發火,開槍時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火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使瞄準較為準確,所以隨時都可發射。
崇禎不斷地拿過來看過去,發現這個燧發槍根本就沒有想像中的先進。
只是提高了它的安全性和擊火裝置,至於裝彈還是需要從槍口,然後那棍子給他導進去,隨後端起開火。
這種火石和火繩槍一樣,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裝填的,唯一的優點,那就是不再懼怕風雨天,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
三支槍,兩支步兵使用的長度大概差不多,口徑19.8毫米,長1.56米,重有十二斤左右,光一顆子彈,都有半兩還多。
讓崇禎驚奇的則是那一支短的,騎兵燧發槍,無論是長度還是重量、口徑都遠遠低於步兵燧發槍。
「你們以為這三種火器怎麼樣?」看了半天,崇禎這時將目光看向下面的幾位軍機大臣,想聽聽他們的見解。
幾人聽到崇禎的問話,不由得沉思了起來,但是工部尚書徐光啟站了出來。
此時的徐光啟已染重病好久,已經上過兩份請辭的摺子,但都被崇禎給拒絕了。
今天這次的會議,之所以讓他過來,一方面是想看看他的病情,另外一方面工部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讓他來看看。
「咳咳,皇上…」徐光啟想要站起來說話,但是卻被崇禎給打斷了。
「徐愛卿不必站起來了,坐下回話。」
「謝皇上,啟稟皇上,臣以為無論是畢大人還是西洋人所使用的這些自用火銃,優點都遠遠大於此前的鳥銃,臣以為應該則製造局改良之後,既裝備我大明的軍隊。」
聽了徐光啟的話後,禮部尚書吳宗達則立即站了出來,臉色平靜的對崇禎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火器的威力雖然大,但是大規模列裝臣以為還應當驗證之後再說。
臣之前便和送給臣火槍的西班牙使臣了解過,據他們說,之前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列裝,就是因為軍隊的將軍都反對。
他們說,自用火銃的火石的火星不足以點燃彈丸,所以臣以為當擇一支軍隊用過之後,如果可行,再大規模的列裝才是上策。」
對於燧發槍是現代人的稱呼,在畢懋康和他編撰的火器要術中,則將其稱為自用火銃。
「皇上,臣以為吳大人所言極為有理,行與不行,應當用過之後才能看出來,如果一下製造太多,質量或者火銃本身存在缺陷,則會危害邊關將士。」此時的戶部尚書馬懋才也站了出來。
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面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戶部沒什麼錢,再大規模的製造,根本就拿不出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