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壞消息
2023-12-15 05:36:16 作者: 幽幽浮萍
苗氏大驚:「可曾受傷?」又問「怎麼會有難民潮的?這個季節可怎麼好。」
江河中定了定神,道:「我們去的時候,那畢員外繞道去了淮阜,並沒有直接回蘇河府,倒是因此錯過了難民潮。兒子回程的時候是直接走的官道,開始的時候還好,越接近清河府難民越多,後來竟聚集了近六萬人,所過之處府縣皆不敢開門,可憐那難民潮只得一直向前走,兒子回來的時候,已經進了咱們清河府境內,最多三日即可到了。」
苗氏嘆了口氣,卻說:「先吃些粥,怕是餓了吧。然後把畢員外的事情說說。」
江河中的確餓了,看著雙喜端上來的飯菜匆忙吃了,這才好受些。
「兒子跟著畢員外一路,看起來人倒是個正直的人,聽他說起來自己似乎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因此對於兄弟的孫子十分看重,也是因此才會跟祖父提起親事。到了蘇河府兒子四處打聽過了,畢員外的侄孫只有一個,叫畢生勤,是個童生,據說很有才名。家境不怎麼樣,基本上念書都靠畢員外出力,因此他的婚事畢員外倒是可以做主。兒子在他家附近的客棧住下了,兩天後就傳出來消息說畢生勤已經訂了親,說是畢員外親自保媒,定下了清河府江家女兒。這樣看來,應該還是靠譜的。為了保險起見,兒子特意走訪了那畢生勤的幾個同窗,直說人只是有些酸氣,倒是很正直,也的確有才。」
苗氏大大的嘆了口氣,道:「這樣看來還好。只是小小年紀就酸氣十足,性子也不知道如何。」
江河中道:「兒子假意在街上偶遇那畢生勤,發生了些摩擦,倒是不那麼咄咄逼人,也通曉人情世故,並不是一味的酸腐。」
苗氏聽了,細細想了一會兒,道:「罷了,這幾年留心看著吧,如今倒只好認了這門親事了。如果到了年紀覺得有問題了,再議。」
江河中知道,苗氏算是同意了這門親事了,當下也不做聲。
半晌後,苗氏才從嘆息中回過神來,叫雙喜去喊了江海中和江馳中來。
「路上難民潮的事情,你們兄弟二人商議一下,拿出個辦法來,此事雖然必定有官家出面解決,但是天災之下我們富裕人家能做些什麼就做些什麼吧。你三弟畢竟年幼,出不得主意,但是聽聽人間疾苦也好,省的叫你祖母都給寵的不知道雞蛋是論斤兩還是論個賣。」
江河中聽了暗笑,三弟因為是嫡子,被祖母寵愛,庶務不叫沾身。前些日子竟然問雞蛋幾兩銀子一個,叫嫡母好一頓數落。
江海中離得近,先一步到了,苗氏問了幾句家常就見江馳中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還大聲喊道:「母親,聽說您找孩兒?」
進門看到兩個哥哥都在,這才剎住腳步,挨個兒請安之後坐在了下手。
苗氏便將用意說了明白,叫江河中兄弟商量起來。江馳中果然聽得震驚不已,輕聲道:「怎的他們不用銀子去買米買衣?」
苗氏一皺眉,江海中便解釋道:「尋常人家銀錢有數,整年的進項也不過是十幾兩銀子,除去花銷和稅金也剩不下什麼了,如今遭了災,更是沒有餘錢了,自然無法買米買衣服穿,家裡過不下去,這才想著來我們清河府,畢竟我們清河府算是富庶之地。」
江馳中震驚在尋常人家一年才十幾兩銀子的收入中,他自己一天的花銷都不止這些銀子。苗氏看著實在不是個樣子,便叫他這幾天跟在大哥二哥身後,看他們如何處理庶務,並跟著他們下莊子、鋪子去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回來再問,當下不許對兄長的處置有任何異議。
江馳中一聽便要反對,卻忽然想起前些日子鬧的笑話,也不想表現的那麼無知,於是點頭答應了。他只是有些嬌慣,是有些傲氣,但是並不是傻子,尋常小廝忽悠他的話他都記得,以前還當真了,後來發現小廝告訴他買一顆雞蛋需要二兩銀子的事情是假的,他立刻認識到小廝的壞心眼兒,於是在接受了母親的數落之後,便將此事稟明母親。母親果然大怒,把那個欺主的奴才打了板子發賣出去了。
如今身邊的兩個小廝都是家生子,一個是莊子上管事的兒子,一個是後廚廚娘的孫子,都不是奸猾之人,這些日子聽了許多尋常人家的事情,並不像從前那樣一無所知了。而且聽了許多別人家的兄弟關係,真心覺得自家的兩個庶出哥哥還不錯,於是倒也誠心的來往起來。
難民潮的事情真的不是很好解決,因為畢竟不是官府,作為商戶能做的就是開粥鋪、搭帳篷而已。不是江家捨不得騰出地方來安置難民,實在是清河府本身年前遭了雪災就已經讓江家騰出了兩個大型倉庫安置難民了,再多的倉庫實在騰不出來,否則江家的貨物受損損失可不是一星半點。
於是在不確定府衙是否會開城門放難民進來的情況下,兩兄弟決定趁著難民潮還沒有到的時候先在城外請人加班加點搭建了許多的帳篷,提供些煤炭和被褥,再分散幾個地方設粥鋪,算是暫時緩解府衙的壓力吧。同時兄弟兩個商定讓二老爺去府衙把這件事情在府衙備案,聯絡幾個相好的商戶一同做這件事情,看府衙是個什麼態度。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江馳中跟著兩個哥哥分別跑過府衙,去了建材市場,走了布店,見了棉花商人,請了針線婆娘,趕製帳篷與被褥;又走訪了幾家米店,買了大米小米,鐵匠鋪子定製了幾十口大鍋……又去了城外選址,建帳篷和設粥鋪,一樣樣事情辦下來江馳中漲了不少見識,眼中的焦躁和傲氣漸漸消失不見,更多的是沉思。
因為難民潮的威脅,小年都沒怎麼好好過,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頓飯。
江老太爺聽說了兩兄弟為難民潮做準備,自己也拿出了一千兩,算做善款;有了老爺子開頭,以下二老爺夫婦和江海中江峰中堂兄弟都各自捐錢,幾百兩幾十兩的不等,倒也籌集了三千兩左右,都用在了安置災民上。
府衙今年真是焦頭爛額,明明到了年底了,其他衙門都已經封印了,可是清河府衙卻不能,府台梁大人都不能回去摟著小妾睡覺了,難民潮的威脅讓他如同驚弓之鳥。
天可憐見的江家來人備案這些舉措,府台大人就跟著做,然後讓師爺擬了摺子趕緊快馬加鞭送進京里。
既然江家能做出來,那麼清河府的富商們都能出點血。
於是籌集善款的事情傳開了,官府出馬自然是江家號召力能夠比擬的,況且官府也不跟你商量,直接就派任務,根據各家家產估算,多的多出,少的少出,甭管多少,是富戶就得出錢。
江家被不知道多少人背後罵,可是明面上誰都不敢說半個不字。
其他商戶沒有能力有江家那樣的大手筆,可也都建了幾個帳篷,設了幾處粥鋪。勝在人多,倒也能容納下四萬人左右。
可是問題是清河府今年也遭了災,年前也遇到了雪災,本來已經賑災一次了,煤炭和棉花儲備本來就快要見底兒了,如今這幾萬人冰天雪地的日日燒煤燒炭可不是個小花銷,給京里的摺子早就快馬加鞭的送去了,賑災的物資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調過來的。不過短短十日,煤炭已經供應不上了,夜裡一場降溫,第二日早上便發現凍死了幾十個人。流民終於有些騷動了,府台大人甚是擔憂。
恰逢此時江二老爺來道說這次奉旨押送賑災物資的軍隊中,有江大夫人的嫡親兄長,三哥苗尚仁,正三品參將,其與清河府駐軍何參將有過命的交情。
這句話提醒了梁大人。
府台大人終於想起來附近還有駐軍,於是請了上面的命令,調了一千人的軍隊,帶著一些軍用帳篷等物資也過來支援,順便維持難民營的秩序。
一時間就在城外把蜂擁而來的難民給容納了。
難民們倒是知足,只要有吃有喝,有片瓦可以遮風擋雨就很安靜的聽從安排,分了幾個部分在府城的四個城門外分別安頓下來。
苗氏透過江二老爺又給府衙支招,說告知難民,有成年男子的,願意在過年期間擔任民兵維持秩序的,給發兩身棉衣,還給工錢;有識字的也可以去幫忙給難民登記造冊,也給工錢給棉衣;還有婦女,可以去粥鋪幫忙,也可以領了針線布料做針線活,同樣都可以領工錢。一句話,只要有手腳能幹活,在清河府就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