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暫緩
2023-12-15 16:45:22 作者: 末法的道士
只見他從劉焉手裡接過地圖,仔仔細細平鋪在桌面上,手指沒有點在洛陽,而是點在洛陽周邊的地方:孟津、成皋、滎陽、軒轅關等。
洛陽號稱有「八關之險」,說明道路四通八達,是一個非常好的地點,但同時也是一個四處漏風的地方。就算以董卓的強悍,在北邊東邊戰場上連連取勝,但是南邊打不過孫堅,照樣得放棄洛陽。
但是洛陽又確確實實是一個軍事重地,就像是一個平穩的通道,橫在關西和關東之間,關西占領這裡,可以作為出兵的重要據點,關東占領這裡,則會成為遏制關西的鎖鏈。
就是誰拿到就能讓對方不好受的地方。
但是這個地方已經不能用十室九空來形容了,硬要形容的話,可以說是萬室存一,曾經百萬為單位的大郡,變成了這樣只有百來人的樣子。
這個地方已經完全成為一個燒錢的無底洞,要是派遣軍隊過來,又得千里迢迢運送糧食,在這個效率低下的時代,路上消耗甚至比運送的還多。
「丞相為什麼這麼想要洛陽?」徐庶非常不解,現在占據洛陽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為什麼這麼想要洛陽?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好到劉焉他自己都回答不上來。
戰略位置很重要自然不必多說,但他真的只是因為戰略位置很重要就不惜花費大量資源去重建一個洛陽?
大概也是一種執念吧,就像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嚮往統一一樣。
「可能……我在洛陽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不忍心見到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吧。」劉焉承認這不是出於什麼長遠考慮,就是為了一己私慾,是為了滿足自身的一種執念。
徐庶也聽明白了這一點,如果是按照個人意願來看的話,這種大規模勞民傷財的工程自然是越少越好,可現實情況是,這項工程不僅關係劉焉的個人想法,還會對朝廷產生深遠影響。
徐庶想出一個對策,拱手說道:「可以讓河內河東運送一些百姓到河南去,同時招募太行山和并州的流民,將他們通過孟津送到洛陽附近,只要那邊人多起來,就不用擔心糧草問題。」
「可是這樣效率太慢了,而且安頓百姓還要花大量的物資,現在國庫裡面沒多少東西,之前董卓倒是留下來不少,全被用完了。」
想起董卓遺留下來的巨大財富,劉焉搖搖頭,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
要是換一個節儉點的主公,那些財物真的可以用上好幾年,但是在他手裡,建一個長安城並讓它恢復生機,這些錢就像手裡攥著的沙子一樣飛速消失。
誰讓他是一個特別重視基建的人呢,可能來自現代的人都這樣吧。
「人可不是倉促之間就能湊齊的,還是請丞相耐心一些。」徐庶驚奇地發現,劉焉這個人好像比較缺乏耐心,很想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但事實卻是,任何問題都不能一蹴而就,快速解決反而會鬧出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亂子。
「下官有一個問題,還請丞相賜教。」
嗯?徐庶有問題要問他?怎麼可能!徐庶都不知道的事情他怎麼可能知道!
不對,這種劇本好像在哪裡見過,一般這種開頭,後面接著的肯定不是好話。
要小心!
「元直請講,但是我不一定知道,請教自然不敢當,說是互相討論比較準確。」
很好,就是這樣,穩住陣腳。
「昔日秦國掃清六合,一統中原,用了多長時間?」
這個劉焉會!
仔細想想,劉焉說出一個大致的數字:「二百多年。」
從商鞅變法再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差不多可以算是貫穿了整個戰國二百年時間,最後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了中原。
「昔日秦國之強,尚且用了二百年時間統一天下,丞相又何必非要執著於速度呢?」
徐庶的話發自肺腑,說得也格外真誠,即使劉焉有一大堆話可以辯得他體無完膚,終究不忍心打消他的這一份赤誠。
要是遇到像是秦檜賈似道這樣的人,還不得是皇帝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哪怕是皇帝沒有讓做的事,他們也會光榮自覺地替皇帝去做。
能有這種直言相柬的,說實話絕對是社稷之福——就是作為皇帝或者說是權利中心的人,就不是那麼開心。
「我知道了,不會急功近利的。」
這個時代的人眼界還是太窄,沒有現代人那麼開闊,也難怪,現在可還是漢朝,後面的宋元明清那麼多事情那麼多英雄都還沒有出場,他們能看到的也就只是先秦時代而已。
徐庶很開心地離開,好像盡到了他的一份責任的樣子,劉焉知道這個時候不適合做這種大規模的工程,遍地烽火的時候應當積蓄實力才是。
不過話可說回來,洛陽那邊也不能放著不管,有些事情雖然進程緩慢,但也不得不做。洛陽盆地土壤肥沃,能夠容納百萬居民,怎麼可以輕易放棄。
徐庶剛才的建議確實可以用,洛陽這邊太遠,從涼州益州徵調百姓到這裡耕種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三輔也是剛剛恢復元氣,不可能抽調大量的人來河南。
距離河南最近的也就是隔河相望的河東河內了,再招一些流民,反正現在豫州兗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都在打仗,流民是這個時代最不缺的東西。
只要給土地,這些流民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沿途的種種災難會變成篩選他們身體素質的最好辦法。
雖然這都是要用人命去填,但是這個時代,劉焉也沒有什麼辦法,如果可以,他倒是想把高鐵火車搬到這個時代了,可惜,要是其他穿越者可能會做到,但是他做不到。
聽說并州那邊的南匈奴還不怎麼老實,總是想方設法搞點事情。
歷史上這伙南匈奴人,乘著李傕郭汜內戰的時候,率兵南下,搶走了蔡邕的女兒蔡琰,也就是著有《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
而且這個蔡文姬還是一個記憶力超強的才女,蔡邕收集的書籍大部分毀於戰火,她一個人憑藉一支筆,將大部分默寫出來。
最強大腦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