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劉焉扶漢 > 第五十五章 廢史立牧

第五十五章 廢史立牧

2023-12-15 16:45:22 作者: 末法的道士
  今天上朝,他將會提出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轉折點的建議,歷史有可能便會就此改變。有人可能說,劉焉你穿越過來征討黃巾軍,難道就不算改變歷史嗎?

  劉焉只能說,你們啊,太年輕,不要聽風就是雨。劉焉他穿越過來,從現在來看,也不過就是變了一個人而已,對於歷史的走向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劉焉,黃巾起義依然會被皇甫嵩、盧植、朱俊他們給鎮壓下去。

  況且,就算他今天「廢史立牧」的建議得到通過,也不過就是換了一個能讓他大展身手的地方而已,能有什麼作為還不可預見。

  劉焉走進宮城,其他人也陸陸續續趕來,一邊走路一邊還在聊天,有些聲音比較大的,劉焉都能聽見他們的聊天內容:

  「你們家在書坊裡面排名第幾啊?」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才不過第二十一而已。你呢?」

  「我……咳咳,今天天氣挺好,應該會有什麼大事發生吧,咱們得走快點,不然遲到了就麻煩了。」

  劉焉認得那個人,如果劉焉沒記錯,他的家族在書坊排名應該是五十名開外。

  往好聽點說是尊嚴,說不好聽點是面子。

  但是我們往往就是喜歡面子,不然怎麼會有「不蒸饅頭爭口氣」這句話呢?

  劉焉當時想出這個點子,正是考慮到這些世家大族重視名聲這一點,就算有個別注重實際的人,也不可能約束住家族的所有人。

  現在造紙坊依靠這些收益,不斷擴大生產,劉焉還培養了一批專門的印刷工,讓他們熟練的掌握印刷的技巧。

  而且劉焉還盯上了盧植的藏書,作為一代儒宗,又是好書之人,盧植的藏書不可謂不多,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盧植不僅收藏儒家經典,還收藏了諸子百家各種書籍,這無疑就是寶藏一樣的存在。

  包括兵家的《三略》《六韜》,估計盧植想要打仗,這幾本書功不可沒;法家的《商君書》《韓非子》,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雜家的《呂氏春秋》等等珍藏。

  這些書也被劉焉借來,交給王方他們大力加以印刷,這些書真正能夠提升人的長處,而對於統治者來說,能夠發揮人的長處,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滿朝文武,三公九卿,已經在南宮裡面分列坐好,皇帝劉宏延續他一直以來姍姍來遲的作風,等所有人等了好一會之後,才慢騰騰出來。

  劉宏跟一年之前比起來,身型變得更加肥胖,膚色也變得更加蒼白,應該是在裸游館裡面跟宮女們游泳,玩得太開心了,蒼白的皮膚更襯托出眼圈的黝黑,走路也更加虛浮。

  不知道現在的劉宏還能不能駕著驢車再來一次漂移。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如既往還是張讓替劉宏做傳聲筒,這一年來,劉宏不理朝政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上朝議政的時間越來越短,經常是「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放在普通人的角度,一邊是清清涼涼的美女游泳池,一邊是嘮嘮叨叨的老人大講堂,你會選哪個?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

  但是這個問題就特殊在,劉宏是一個皇帝,不是普通人,而且,這兩種東西——游泳池和大講堂——並不衝突,不是說選了一個就必須放棄另一個。

  「臣,有本奏!」

  滿堂公卿都懷疑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了,怎麼一直以來不言不語的劉焉忽然說話了。只有何進和朱俊兩個人,眼神忽然凝重起來。

  來了嗎?劉焉。

  「奏!」

  劉焉挺直了腰板,整了整衣冠,朗聲道:

  「黃巾雖平,四野仍有餘孽不息,他們依然成群結隊攻城拔寨,各地郡守無法抵禦。雖有刺史可以統兵,但畢竟品軼過低,無法服眾,再加上各地刺史良莠不齊,施政不當。現有益州刺史郤儉,貪殘放濫,取受狼籍,以至於元元無聊,呼嗟充野。」

  「所以臣奏請回復州牧之法,替天子撫恤萬民,揚天子厚恩,保萬世基業!」

  劉焉說完,竟無一人敢發聲。

  開什麼玩笑,這可是恢復州牧之職,可不是說著玩的。

  能夠站在朝堂之上的,大都是學識淵博之人,自然都知道州牧一詞代表著什麼。

  刺史來源於秦朝監察制度,是負責地方上的監督的職務,後來權利逐漸擴大,甚至可以統兵打仗,成為各個郡守的長官。

  但正像劉焉說的那樣,州刺史畢竟品軼太低,名義上只是個監察長官。

  劉焉所提出的州牧,最早是王莽設立,代替刺史平定叛亂,後來光武中興,州牧又恢復成了刺史。此後州牧和刺史一直在交替出現。

  州牧可以說不管是實際上還是名義上,都是一個州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大家都知道這個職位關係重大,反而不敢說話。

  「依愛卿之見,誰去當州牧合適?」

  劉宏終於說話了,他已經很久沒有在朝堂上說話了!有些人聽到劉宏的聲音,激動地淚差點掉下來。

  「可選清明重臣以知為牧伯,鎮安方夏。」

  劉焉的對策早已想好,他不會直接說自己想去益州,只是說什麼樣的人適合當州牧,自然會有人給他打掩護。

  「陛下不可啊!州牧一旦設立,各州將不復為朝廷所有,請陛下三思!」

  劉焉沒想到這時候居然會有人發出如此不和諧的聲音,急忙看去,發現是太尉袁隗,也就是袁紹的叔父、汝南袁氏的領軍人物說的話。

  不對啊,按照劉焉的考慮,就算會有人反對,也不應該是袁隗。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要是州牧制度真的推行,袁家得到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

  那他怎麼會當這個出頭鳥,出言反對劉焉的提議呢?

  袁隗就不知道州牧制度實行,對他們袁家有莫大的好處嗎?

  袁隗當然知道,他還知道這可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一個名正言順掌握地方權力的機會。

  所以他才要出言反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