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名落孫山
2023-12-15 23:09:17 作者: 大餃子
他們見到絡繹不絕的商隊和人來人往的各處工地,四人對雒陽百廢局具興的面貌有了一個全新的印象。
法正尤其的開心,他放棄益州六百石的官職來到司隸,可不想司隸是一片頹廢景象。
「雒陽雖破,但不出三年,必再次成為大漢的中心。誰言漢不可復?!」
徐庶也道:「大漢當然能夠復興,這是天下人最願意看到的景象。回去我就修書給我的好友,讓他們也都來司隸,親眼見一見大漢復興的希望。」
兩人都很激動,反倒是孟達比較冷靜:「不要忘了,現在的朝堂並不是漢帝執掌權利。司隸有司空,許都有大將軍,他們倆之間的勝利者將掌握真正的權勢。到那時,大漢還是大漢嗎?」
徐庶、法正一齊沉默了下來。
突然,兩人一同道:「我心屬漢,他日位高權重,定不會讓大漢走向沒落。」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具是在對方眼中看到了讚賞。
沉默了半天的孫山:哇,他們說的都好高深啊,但我們不過只是考生,國家大事還輪不到我們操心吧?
第三日,四人又聚在一起,今日可不能再隨便閒逛,放榜的日子到了。
四人早早的就來到雒陽南宮朱雀門前,剛一到這裡就聽提前來到的其他考生說什麼「會元」之類詞語。
徐庶、法正、孟達都看向孫山,想問問這個本地人「會元」又是什麼。
孫山也不知道,只能隨便拉住一位考生詢問。
那考生道:「科舉考試的第一輪預選叫會試,會試的第一名可不就是會元。」
四人這才明白,尤其是孫山和孟達一齊看向徐庶、法正,那個什麼會元的一定是這兩人之一吧。
很快,一個官員捧著一張布告來到朱雀門前。那布告有三尺寬,像捲軸一般纏繞起來,厚厚的捲軸直徑更是足有一尺之多。更有幾十名禁軍跟隨在官員身後,一看就是很重要的樣子。
七千九百多名考生一下就安靜下來。
官員走上朱雀門,自有一個隨行人員幫他舉著簡易擴音器,他大聲呼喊:「現公布會試最後一名至第一百五十一名上榜者名單。」
居然是倒著公布考試結果?
考生們頓時心裡泛起一股奇怪的感覺,他們既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上榜者,但又希望自己不出現在這第一張布告之上。
尚書台的官員可沒想這麼多,站在朱雀門上將布告打開。
長長的布告瞬間從高高的城牆滑落,幾乎要垂到地面上。
布告有兩丈多長,再加上三尺的寬度,十分的巨大。上面卻只寫了七十幾人的名字,每個字都有兩人拳頭大小,十丈之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每個名字前面還有一個排名,從第一百五十一名開始,一直到最下面的二百二十三名。
眾考生這才知道這次的會試竟是只取兩百二十三人。
徐庶和法正也一行行的看向布告,兩人自負不會出現在第一張布告上,卻也不敢不看。
等看到最後一人,幾人都是一愣,第二百二十三名上赫然寫著四人中一人的名字,孫山。
孫山成為大漢第一科舉考試會試上榜的最後一名,這個名號說出去好像有點不好聽。但之前說了,這次的考試只要能通過會試都將被授予正式官職,最差也是百石的小官。
而實質上大漢的官員中百石或者比兩百石的小官在很多人眼中並不是正式官員,這一級別的官員大多是正式官員的屬官。
科舉考試這么正式,連皇帝和司空都出來了,上榜者怎麼也得授予個兩百石的官職吧。
孫山只考了二百二十三名,卻也相當於是改變了階級,恭喜他的人是絡繹不絕。除了徐庶三人,周圍的考生對他也是羨慕不已。
孫山腦子暈乎乎,他因為憋尿第三個交卷,前面六道數學題一題也沒寫,本以為沒希望了,自己都沒想到還能上榜。
其實孫山雖然不通術數,但他的經史類功底還算不錯,又有一個當過小官的父親言傳身教,懂得很多底層官員日常處理問題的方法,中間十三題答得相當好。
至於王垕在最後一題夾帶的私貨,本沒有正確答案一說,基本上只要沒寫什麼超常之言,文筆通順任何人都可以給分。
孫山這邊光顧著高興,不一會又是兩張布告公布,第五十一名至第一百五十名的上榜者也相繼公布。
又是一百人歡呼雀躍,但其中並沒有徐庶、法正和孟達三人。
三人也不急,他們都認為自己一定會出現在最後一張布告上。
孫山的興奮之意稍退。畢竟只是個「倒數第一」,人家真第一都要出來了,他這麼高興幹什麼。
果然不一會,最後一個文官捧著布告來到朱雀門。眾考生屏氣凝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能考會試第一。
答案很快便揭曉。
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會試第一名會元就是————廣陵陳矯。
「陳矯是誰?」
孫山不由得一怔,他再仔細看去,第二名赫然寫著潁川徐庶,第三名扶風法正,第四名又是來自廣陵的徐宣,至於扶風孟達則排在了第七位。
孟達何其精明,擠出一各笑臉道:「還不錯,我們四人都上榜了。孝直,你得了第三名,恭喜啊。」
法正面色陰沉,勉強點了點頭。
徐庶一樣臉色不太好,但他和法正不同,在鹿門山一直被另外兩個更變態的傢伙壓制,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感嘆道:「果真不能小看天下人啊。」
那麼陳矯和徐宣到底是誰呢?
大家應該還記得從陳登身邊離開說要來司隸投奔曹操的兩個愣娃吧?
記得就好。
話說陳矯和徐宣早一個多月就來到司隸,他們的本意是直接去司空府報上名號。但剛一進雒陽就聽人說尚書台在搞什麼考試。兩人都不是庸人,稍一打聽就明白這次考試不只是收斂人才這麼簡單。
兩人合計了一下便決定也來參加考試。
他們很早便在廣陵幫助陳登處理公務,經驗豐富,又不是腐儒,數學、經史子集也同樣擅長,在糊名判卷的情況下,得分幾乎與徐庶、法正不相上下。
由於四人成績太過接近,王垕和國淵對於誰是第一名實在無法做出判斷,只能上報曹操。曹操也很為難,便徵詢了荀彧的意見,最後還是荀彧拍板決定用書法來評判四人的最終排名。
至於孟達,他中間有一道行政題沒有答好,稍微扣了一點分,他本人其實也是郡守級的大才,就是偶爾過於自信,不拘小節。
結果就變成了現在的排名。排第一的不是王垕心目中的二人。不過他前世遊戲經驗豐富,對陳矯這個人物多少還有一點印象,似乎是個比較厲害的能人。至於徐宣,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位後來的曹魏社稷之臣了。
造成最終這種排名的主要原因還是考題過於簡單了,如果題目再難上幾個高度那陳矯、徐宣和孟達肯定不是徐庶和法陣的對手。
當然,會試的排名也不代表什麼,還有第二輪的殿試呢。理論上只要發揮好,就連最後一名的孫山都有可能在殿試中得到第一。
徐庶、法正四人也懂這個道理。再說四個人中三個人都是前十的排名,這種事不應該慶祝一下嗎?
漢代沒有私營酒樓,現在各個勢力都在禁酒,四人也沒有郭嘉那種隨時都能找到酒的能力,只能買了一些吃食,回去後以水代酒好好的吃了一頓大餐。
會試沒有上榜的考生也不是就此回家,他們可以留在雒陽充作太學生。在王垕的提議下,他們作為太學複課的第一批學生將學習除傳統的經史子集外,還將將學習偃師折衝府研究出來的各種與民生相關的技術,同時還有周期性進入朝廷各個官府學習行政能力。朝廷還將減免那些家貧的考生的學費。
但不是每個考生都想留下。有一些大士族出身的考生本就是來「體會生活」的,既然沒有考中,那就只能「遺憾」的回去繼承百萬家產了。
留下來的考生在會試放榜後便前往尚書台登記在冊,看樣子可能用不了多久太學就能重新授課了。
至於授課地點問題,國淵已經委託尚書台相關官員緊急先修繕太學一部分房屋。反正這個時代的人喜歡玩荒野求生,只要立幾根柱子,再有個房頂應該就夠用。
徐庶、法正四人在慶祝一天又休息一天後,便又一次進入了考試狀態,殿試開始了。
像科舉殿試這種級別的大型公共活動都需要在雒陽南宮崇德殿中舉行才算圓滿。可惜崇德殿才修復了一半,殿試便只能在崇德殿旁邊剛剛修好的章德殿內舉行。
當然,對外公布的消息是皇帝和司空都十分重視這次的考試,專門翻修了章德殿用於進行科舉考試。
參加殿試的二百二十三名舉人這次一直到辰時二刻才在朱雀門前集合,依然有尚書台的官員挨個審查考生資格,避免有人頂替。
不過這次尚書台的官員態度和善了很多,所謂的檢查身份也多是走個過場。這二百多人最近兩天已是出了名,連最後一名孫山都接到幾十張拜帖。
辰時三刻,朱雀門大開,王垕和國淵從朱雀門內緩緩走出,兩百多名舉人都安靜下來。
————
三國小知識:
1、名落孫山的故事最早出自於宋代范公偁的《過庭錄》。
2、雒陽南宮的正殿是崇德殿,北宮的正殿是德陽殿,兩宮都有一個章德殿。文中的章德殿是雒陽南宮的章德殿,文中北宮此時還沒來得及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