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三國:我的祖父是曹操 > 第一卷_第218章 天之分歲之變

第一卷_第218章 天之分歲之變

2023-12-14 22:38:00 作者: 鐵騎繞龍城本尊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

  因為曹秀的提議,無疑是改變現有的官員任用制度,從而建立一套嶄新的官僚制度。

  而這樣的改變,很有可能會觸及漢廷王朝的權力核心——皇權。

  畢竟官僚制度的建立必須建立在一個王朝統治者的手上,而不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手上。

  換句話說,這種制度的改變,在荀彧看來,只能由天子來實施,而不是曹操。

  曹操一旦幹了這種事,那無疑是僭越,代天子行令,雖無篡位之名,但已有篡位之實。

  荀彧自是不能看到曹操這樣。

  而且荀彧其實心裡也清楚,曹秀要改變的官僚制度,很有可能剝奪當下地主階級,中產階級的利益,從而導致曹操失去強大而有力的支持者。

  畢竟現階段,任何一個諸侯都需要地主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支持,因為他們才是土地的擁有者,普通百姓不過是他們的打工者。

  曹秀一旦動搖了他們的利益,也就相當於動搖了曹操的根基,荀彧自然也不願看到這樣的事出現。

  他一方面的確對曹操忠心耿耿,但另外一方面也抱著身為漢廷人,死是漢廷魂的崇高理想。

  他荀彧,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俗趣味的人!

  在他荀彧的眼中,生而為人,便該死忠報國。

  而他的國,不是曹操篡位而來的國,而是已經奄奄一息的漢。

  於是,他反對曹秀的提議,也就是反對曹操行僭越之舉。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幹了。

  當初曹操想要遷都鄴城之時,他便已經勸過,畢竟他身為漢廷丞相,遷都這種大事卻不與天子商議,甚至不帶上天子,這豈非已經是一種僭越?

  然而他那時候也清楚,鄴城遠比許都重要,坐鎮鄴城對俯視整個天下,對漢廷收復整個天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深知這一點。

  所以屢次勸諫無果之後,他也就默然答應了。

  可這一次,當曹秀提出要改變當下的官員任用制度時,他並未再度選擇默認。

  「人之受命於天也,取仁於天而仁。」

  「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自我強漢之初,武帝以天人三問舉董夫子,如是而已。」

  荀彧的聲音很洪亮,似乎很難聽到他如此洪亮的說完一句話,在曹秀的印象中,荀彧一直都是比較溫和的人。

  可此次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不卑不亢的聲音已然向所有人表明了他堅定不移的態度。

  而他的這一番話,其實概括起來也就是八個字「君干君的,臣干臣的。」

  換句話說,有些事君可以干,但臣不行,而有些事臣可以干,但是君不行。

  他說這話的意思,自然是在指責曹秀的提議乃是幹了君才能幹的事,將陰陽之道混淆,從而致使君臣之道不受於仁,失去了合理合法的理論性。

  眾人聽完他這話,沒有人應聲,便是曹操也只鐵青著臉,一言不發。

  因為這話不是他荀彧說的,而是董仲舒說的。

  而董仲舒的這句話為什麼無法反駁?

  因為董仲舒的這話雜以陰陽五行說,將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了帝制神學體系!

  反駁這句話,就等同於反駁君權神授!

  在這年頭,誰敢反駁?誰又能反駁?

  當然,曹秀當然可以反駁君權神授,但是他沒有。

  他聽完荀彧的這番話不但沒有反駁,反而還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荀彧見狀,當即清了清嗓子繼續道:「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時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諸人,法數而以事起,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而歸之於仁。」

  「先王因人之氣而分其變,以為四選。」

  「而君選立三臣,如天之分歲之變,以為四時,春夏秋冬也。」

  荀彧的話音落下,這一次不止是曹秀,還有荀攸,程昱,許攸,賈詡等人也接連點頭稱是。

  在說完了君臣之別之後,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就更加的清晰了。

  君以法而治民,臣受其法而民治。

  君乃神授,而臣則由君選,如同天時四節,春夏秋冬,天道使然。

  也就是說,君臣之間的關係,便如同天道與四節,四節不過是天道循環之下的產物,而非能夠代替天道而存在的東西。

  所以臣那些事該干,那些事不該干,難道還不清楚麼?

  君臣之間的關係,難道還需要進一步闡明與解釋麼?

  董仲舒為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可謂給漢武帝畫了一個巨大無比完美無缺的餅,饒是聰明如漢武帝聽完之後也不由樂哉不已,遑論其他人呢?

  便是如曹操在聽完這番話之後,也是無話可說。

  君臣之間,天道四節,本就是古制,自古如此。

  他若是想要改變「臣」的由來,那就必然會動搖「君」的地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篡權奪位。

  荀彧之所以說的這麼隱晦,其實就是在提醒曹操,不要篡漢!

  曹操當然明白荀彧這話里的深意,他現在並沒有篡漢自立的想法,但聽到荀彧的這番話,還是忍不住有些生氣。

  可他卻又無法反駁荀彧抬出的董仲舒的大作,一時間只氣得暗暗咬牙。

  然荀彧說完,卻也並未看他的如何作答,而是將目光轉向了曹秀。

  他知道,改變官僚制度既然是曹秀提出來的,那曹秀對於自己的反駁自然該當有所說法,不然的話,那他提出的這個建議便只能成為一句空談。

  而此時的曹秀算是徹底看明白了。

  這個荀彧,對漢廷的忠貞不二簡直深入骨髓了啊!

  誰能想得到他居然會搬出董仲舒的經典名句來反駁自己?

  這不是手裡拿著一本董仲舒語錄來跟自己辯論?而且還是在當下百姓對董仲舒語錄深信不疑的年代。

  不過想來也是,在這個被董仲舒支配過的年代,戰國時的「諸子百家」早已不見,而今所剩不過唯儒道一家而已,而且還是被漢武帝所確立為國本的思想,天下學子趨之若鶩,已成信仰,誰人敢去反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