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217章 貪腐成風
2023-12-14 22:38:00 作者: 鐵騎繞龍城本尊
另外一方面,曹秀也開始了自己的新計劃。
當初他與曹操說過,無論如何他都要查清楚當年宛城之戰的真相,即便曹操對此事並不在意,或者說曹操並不喜歡曹秀調查這件事。
可這無法阻止他。
他必須要搞清楚當年他父親是如何死在宛城的。
而要弄清楚這件事,曹秀首先要做的,便是搞清楚賈詡為何要幫曹丕。
倘若賈詡當真是因為當年宛城之戰而選擇幫助曹丕奪嫡,那麼就說明當年宛城之戰時曹昂之死當真與曹丕有關係,而反之,則說明曹丕是無辜的。
曹秀之所以選擇以賈詡為切入點,正是因為目前看來,除了賈詡之外,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的線索。
那個隱藏在曹丕背後的神秘人這些年一直未曾再度出招,這讓曹秀有了不好的預感,他感覺到自己不能再繼續坐等下去,他必須要先下手為強。
但這個計劃要如何開啟,則成為了擺在曹秀面前的難題。
畢竟他總不能無關無辜就去調查賈詡不是?
賈詡而今乃是曹操麾下僅次於荀彧,程昱的紅人,曹秀若是無緣無故的調查他,若是為曹操得知,只怕是又會被曹丕利用,屆時以曹操的疑心,難免會對他起疑。
但就在曹秀思索如何開啟這個計劃時,兗州的一個消息傳來,頓時讓曹秀感覺到機會來了。
兗州夏侯淵傳來消息,兗州各級官員利用鹽鐵專售大肆斂財,明令難止,已成泛濫之勢。
夏侯淵雖駐守兗州,但兗州牧卻是曹操,所以兗州上下各級官員利用鹽鐵專售斂財這種事自然也只能由曹操來親自解決。
事實上,當曹操踐行鹽鐵專售制度以後,各州官員利用這一項制度謀取私利並非新鮮事,幾乎從曹操頒布鹽鐵專售的條例開始,各地官員的貪腐便隨之開始。
河南三州,河北四州,外加荊州,豫州,揚州,江東三州,西涼,川蜀等地,鹽鐵專售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是一眾諸侯或者官員都無法視而不見的,難以抵擋得住如此誘惑豈非再正常不過?
再加上而今的漢廷已然名存實亡,漢廷大權全有曹操一手掌握,無論是河南河北還是其他地方,也無論是諸侯還是各地官員,在這種沒有強權統治的統治下,利用名義上的制度謀取私利,已然成為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所以在這六年間,曹操並非第一次接到這樣的舉報,夏侯淵也絕不是第一個向曹操舉報有人利用鹽鐵專售的制度謀取私利的曹操麾下。
但這一次,曹操似乎已然忍無可忍。
之前,看在天下紛亂的情況下,曹操需要積蓄力量,自是需要他麾下的一眾官員為他積累原始資本,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這些官員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巨大的,畢竟曹操不可能事事躬親。
所以之前他對這些官員的貪腐也就一直保持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未進行嚴厲打擊,畢竟他還需要這些人幫他擴展勢力。
可現在,經過六年的休養,曹操的勢力範圍,已經北至遼東,南抵荊州,東臨碣石,西達西涼,中原整個北方已經完全淪為他曹操的勢力範圍,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都得到巨大的發展。
此時的曹操擁兵已達六十萬,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整個北方地區在曹操的統治下人口急劇飛漲,足以讓他擁有橫掃天下的信心。
所以現在,是時候該懲治這些貪官了。
只不過若是按照以往曹操的心性,那必然是有幾個殺幾個,直到殺到無人再敢利用鹽鐵專售謀取私利,置漢廷法度於無物,這件事也就這麼了了。
然而這一次,曹操卻並未如此。
他採取了更為柔和的方式,那就是選派鄴城丞相府的官員到各地區進行調查,不但要懲治這些貪官,還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不一樣的鹽鐵專售稅收,以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而提出這個方法的,正是曹秀。
華夏上下兩千年的歷史中,王朝官員貪腐問題乃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卻屢禁不止的問題,從夏商周至大清,無論是哪一個王朝,貪腐問題幾乎沒有斷絕過。
即便是號稱歷代君主皆明君的清朝,也不能避免這個問題。
甚至連漢唐如此強盛之朝代,貪腐問題也一直存在。
要解決這樣一個類似狗皮膏藥的問題,光靠殺人顯然是不行的。
封建王朝的腐敗是制度性腐敗,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渴馬守水,飢犬護肉」。
所以要解決這種腐敗,只能從根本上入手,解決制度性的腐敗。
曹秀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包括曹操,他也覺得當下的鹽鐵專售制度,官員任職制度,以及各地官員的權力制度的確存在很大的漏洞。
這不是曹操忽然間發現的,這是曹操這六年間不斷修身養性得來的經驗之談。
曹操並非是一個只知打仗的粗人,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同樣值得肯定。
對於當下制度的缺漏,曹操擁有很強的敏銳性,而且對此並不避諱,甚至公開與荀彧等人討論過此事。
此次官員貪腐問題越演越烈,曹操立時察覺到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若不及時根治,很有可能為未來埋下禍根。
所以在召集一眾文臣謀士商議此事之時,他第一時間就認可了曹秀的建議,肅清貪腐,整頓吏治,從根本上建立一套有著強大理論根據且切實可行的官員任用制度,從而解決因為鹽鐵專售所暴露出來的官員貪腐問題。
可有人同意,自然是有人反對。
而反對曹秀這個提議的不是賈詡,也不是曹丕,而是一直與曹秀關係似近非近,似遠非遠的荀彧。
當荀彧開口反對曹秀的這個提議時,曹秀一時間也覺得錯愕。
可是當他回過神仔細一想,卻又當即釋然。
這不正是荀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