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烏紗 > 段二十 聽書

段二十 聽書

2023-12-14 14:04:04 作者: 西風緊
  張問回到瀋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見袁應泰,袁應泰仍是遼東巡撫,禮節上的拜見交代還是必要的。同去巡撫行轅的還有劉鋌、王熙、章照等軍中將領和官員,去交付級、上交軍功名單、領軍餉獎賞。

  袁應泰依然按照禮制,迎接到轅門,說了些賀喜之類的場面話。又有其他官員、將帥到巡撫行轅祝賀張問等人,張問一一從容應酬。要說最無趣的交往,就是這種官面場合。一大群官吏,都儘可能地說廢話,生怕說了一丁點有實質內容的東西,被人抓住了把柄在背地裡說壞話,影響仕途;不說話也不行,影響和諧,所以要學習一些各種場面該說的套話、官面話。於是廢話也變得千篇一律,比平常的廢話更加無趣。

  不過張問還是從一大堆廢話中聽到了一句很有嚼頭的話來。

  袁應泰感嘆了一句說:「雖然朝廷會治老夫的罪,但是能保住遼東,老夫已非常欣慰了。」

  張問聽到袁應泰的這句感嘆後,立刻善意地微笑著,將其在心裡默念了幾遍,牢牢記住。

  在這場戰爭中,誰有罪、誰有功,不是那麼容易說得清楚的。如果只按事實來說,張問自認為自己只有功、沒有過;袁應泰喪師十幾萬(號稱),功勞肯定是沒有,有沒有過不好說,張問覺得其罪魁禍應該是推舉袁應泰做巡撫的東林黨官員。

  但是事實並不代表定案,朝廷中從來不乏睜眼說瞎話的人;同樣,大明從來不乏扯不清楚的疑案。一些官員自有辦法動手腳,顛倒是非。袁應泰卻還沒有意識到這次戰役之後的複雜爭奪,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袁應泰為什麼認為自己有罪?明者自知。張問再次確認袁應泰果然不善於此道。

  張問也不知道東林那些官員會弄出什麼板眼來,反正他知道很多官員很善此道,沒有的事也能說得有理有據,好像真的一樣。

  於是張問將袁應泰說的那句話記在心裡,大有用處。以後皇上問起真相,張問不便明說,他只將袁應泰那句話說給皇上聽就可以了。

  張問向袁應泰告辭之後,走出轅門,正巧遇見章照也辦完了事從衙門裡出來。章照笑道:「聽說巡撫行轅要開慶功宴,下官還以為大人喝酒去了。」

  「與他們……我還不如與得天喝酒。」張問低聲笑道。

  得天就是章照的表字,張問想著章照不但在戰場上一直擁護自己,回瀋陽之後也一門心思站在自己這邊,是大大的自己人,張問在言語之間便儘量親切一些,稱呼表字是最好的。而且章照有功名,雖只是舉人,但誇大一下在遼東的功績,提拔一番依然可以有所作為。

  想到這裡,張問又加了一句:「遼東苦寒之地,除了打仗立功,也干不出什麼事來,得天要是看中了朝中什麼官缺,看我能不能使上點力。」

  章照聽罷滿臉喜色,立刻改口自稱學生道:「從蘇子河到清河堡,學生一直追隨大人,如果以後也能追隨左右,學生便心滿意足了。」

  張問見他的年紀大概二三十歲,可能比自己還年長几歲,忙擺手道:「不敢當、不敢當。」當然只是客氣話而已,章照要自稱學生明白地將自己定位到張問的陣營,張問也不能勉強不是。

  張問於是邀章照共乘馬車,行了一陣,前面的車夫喊道:「大人,唐三爺在前邊那茶館裡說書,說得正是大人的事兒,大人要進去聽聽麼?」

  「也好,就在茶館前面停車。你先去買兩身衣服過來,我們這官服穿著不方便。」

  車夫聽了立刻拿著錢去買了衣服,張問和章照換了之後這才走進茶館裡去聽書,張問還真想聽聽那說書人如何說自己的事兒。

  茶館門口的黑灰色木板子上貼著一張褪色紅紙,上邊用黑墨寫著故事名:國姓爺五戰建虜兵。國姓爺就是張問,皇上賜張問姓朱,所以稱為國姓爺。

  張問抬頭看了一眼門方,上邊的花格子木窗上還蒙著殘破的蜘蛛網。看來這茶館可不是入流的人消遣的地兒,想想也是,車夫常來的地方,能有多少格調。

  張問和章照不動聲色地走進茶館,小二立即滿臉笑意地迎上,見二人身著不凡,便帶著二人上了樓上雅座。

  「馬上說第五場了,不過這最後的一場,卻是最精彩的,很快就開始,二位爺來得可是湊巧。您要是聽著好,明天請早,還能聽前四場呢。」小二一邊端茶倒水一邊說道。

  張問笑著「好、好」地附和了幾聲,見那兩邊樓台雅座下面的大廳中,坐滿了人,四面還有許多人站著;上邊的雅座卻空了許多,看來遼東百姓始終是趕不上江南人家富足的。

  二人坐了一會,就聽見眾人起鬨道:「三爺來了,別吵別吵。」「唐三爺,趕緊把後邊的說了。」

  張問向台上望去時,只見一個身穿布衣長袍的人走上來,大約五十來歲,瘦臉、手裡拿著一把紙扇。外面風雪交加,自然是用不上扇子,紙扇只是打頭,也就是儒雅形象需要。

  唐三爺拿著桌子上的一塊木頭,啪地打了一聲,表示要開始了,讓大夥靜靜。張問聽著這麼一個聲音,先想到是衙門裡用的驚堂木。

  「各位看官、今日天上又風雪,各位路過的、打尖的、或來聽小老兒說書的,別忘了多加件兒衣賞。上一回說到啊,時逢枯枝落舊城,卻待新蘭滿長街,戰場上未至瑞雪……」

  張問聽罷開頭,回頭對章照說道:「不錯、不錯,干一行習一行,唐三爺這副嗓子還真是練過。」

  章照嘿嘿笑道:「大人回京師的時候,要不把這唐三爺也叫上,也到京師說說去,讓大夥也知道這遼東之戰是怎麼一回事兒。」

  張問愣了愣,隨即面帶笑意地看著章照:「你這個主意不錯啊。」他要的就是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兩人又聽了一陣。當唐三爺每每說到故事的精彩之處,眾人大聲叫「好、好」,十分受用;而說到虐主之處、國姓爺慘烈的時候,眾人又高聲喊:打死野豬皮,搞死辮子、搞死建虜。群情激憤,唐三爺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看官們先有怒氣,然後說到國姓爺大神威的時候,才能更加痛快,喊得更響亮。

  張問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聽到唐三爺說到國姓爺的表情、動作之時,張問頻頻聽到「國姓爺邪邪地一笑」這麼個描述,眉頭一皺,對章照說道:「我常常邪邪一笑嗎?」

  章照也意識到這個描述不貼切,說道:「他沒見過大人,全靠胡思亂想。」

  張問想想也是,全靠道聽途說,哪能處處都描述真切呢,不過是說書而已,不必當真,於是繼續聽。可是那唐三爺一說到國姓爺,沒別的說法,就那麼個邪邪一笑,讓張問聽得難受不已。

  唐三爺的故事以明軍大獲全勝、全殲建虜兵為結局。故事本身是個歡快的故事,唐三爺也說得很生動,聽眾看官很是滿意,覺得今日這三分銀子的茶錢花得值,有特別喜歡唐三爺講故事的,末了還打賞了十文、百文的額外賞銀。唐三爺這麼講一次,收穫頗豐,常年堅持講的話,一年算下來,可能比普通百姓的收入高上許多倍。當然,獲得最多好處的還是茶館。

  張問也摸出一塊銀子出來,叫來小二說道:「說書先生說得不錯,我也表示點小意思。你給唐三爺說一聲,別讓國姓爺老是邪邪一笑,偶爾笑一下就行了。」

  「好勒,小的一定把客官的話帶到!」小二應了一聲,正欲下去,章照又喊住小二道:「慢著,我還沒打賞,急什麼。」

  小二又急忙轉過身來,見章照從身上摸出一錠五十兩的大銀子出來,小二吃了一驚,上下打量了一番章照,沒想到這人竟是個闊主。

  卻不料章照只將銀子放到桌子上,說道:「我想見見唐三爺,這銀子讓他過來取。」

  張問不動聲色,只顧坐著喝茶,這事讓章照出面再好不過了。

  過了不一會兒,唐三爺就到了雅間,拿眼瞄了一眼桌子上的銀子,不卑不亢地拱手揖道:「老朽說故事,客官聽故事,覺得說得中聽,打賞倆小錢,老朽心裡感激。可不知客官叫來老朽,是……」唐三爺見到那錠大銀子,當下就明白不只是打賞那麼簡單。

  章照笑道:「先生坐下說話。」

  唐三爺告了一禮,就坐了下來,靜待章照解答,同時拿眼看了一眼一直默不作聲的張問,認為張問才是拍板的人。不然他不會坐著,坐著也該說兩句話。

  章照呵呵一笑,說道:「不知這茶館給先生什麼價錢?加上打賞的先生收入幾何呀?」

  唐三爺又用餘光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銀子,想了想,抬高了若干倍道:「月入二十兩左右。」唐三爺心道莫非這兩人是哪家茶樓的東主,過來挖人的?當下在心裡略一思量,又說道:「在瀋陽城,老朽略有點名聲。如果二位要讓老朽換地方,那可損了老朽的名聲,老朽不能自壞飯碗不是。」

  唐三爺不等人開價,先把話撂下,意思就是您要真有心挖老朽,價錢可得上浮一些才能彌補老朽的名聲。

  張問頓時明白了唐三爺心裡的算盤,也不開腔,微笑著靜待下文。世間的各色人等總有他的目的,只要想透了這一點,要猜別人的算盤,還是很容易的。

  章照哈哈一笑,卻不急著說價錢,只問道:「先生家鄉是哪裡的?」他倒不是想討價還價,而是想著把唐三爺弄到京師去,先問明白貫籍,也便更好地提出要求。

  唐三爺怔了怔,心道這兩人不准也是開茶樓的,說書人月入二十兩是有些高了,當下就說道:「老朽是薊州的人,這個……換換地方也是無妨的。」

  章照道:「京師怎麼樣?」

  「京師?」唐三爺瞪大了眼,一時沒明白過來。章照道:「咱們就明說,我是京師人,過些日子還得回去。您要是願意到京師說書,我給您安排茶樓酒樓,那地方的茶館酒樓可都是大場面,聽您說故事的是人山人海。」章照拿起桌子上的銀子,放到唐三爺的面前,「這錠,是一個月的酬勞,而且茶樓酒樓給您的賞錢咱們也不取利,都是您的,如何?」

  「這……」唐三爺瞪大了老眼,對於章照的大方很是吃驚。他是一百個願意,再說京師可是好地方,只要有銀子,那還不得快活到天上去了。但是唐三爺自覺自己是個儒雅之人,頓了頓,當下裝出榮辱不驚的樣子,「也好,老朽說書是自寫自說,能夠有更多的人聽見,也是莫大的欣慰。」

  章照點點頭一本正經道:「那是,大夥都知道您的說本,指不定還能流傳千古呢。那成,咱們也還有其他事兒,要是沒問題,就這麼說定了,這五十兩就算作定錢,末了我叫人來和您寫契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