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外科藝術家 > 第472章 花團錦簇

第472章 花團錦簇

2023-12-13 22:41:13 作者: 醫用口罩
  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的張主任,先後給廖慶儀院士、秦明輝院士等六位院士打過電話,詢問了他們關於「趙培儒」等候選名單人選的看法。

  其中,廖慶儀院士和秦明輝院士,都大力舉薦了趙培儒,給了趙培儒非常高的好評。

  張主任看著幾份名單,最終,目光更多的落在趙培儒身上。

  「看來,得著重考慮一下這位了。」

  「不過,其他幾位,也相當有競爭力,也都值得再考慮一下。」

  ……

  趙培儒巡視完肝膽胰外科後,來到西院區,巡視醫療科研總部的情況。

  看沒什麼特殊情況後,趙培儒便回到他的個人辦公室。

  外面,兩位總部的副主任,賈彥軍,舒雲教授兩人,在聊天。

  賈彥軍笑著拿起手機:「舒教授,你看,這是我剛收的錦旗。」

  他有些高興、得意的道:「前段時間,我給一例誤診的肝癌患者重新下診斷,只是肝腹水,這位患者本來聽到肝癌,都要嚇死了,後來聽到只是肝腹水後,高興的不行,非要給我送一面錦旗。」

  作為醫生,最大的快樂,也就是來自患者的滿意和感謝了。

  舒雲教授笑道:「挺好。」

  「說起來,我昨天去上班時,剛進科室,還沒換衣服,就有病人家屬一直等在那裡,專門等著我,要和我道一聲謝呢。」

  兩人都分享著最近收穫的快樂。

  正這時,門口有人敲門:「請問,哪位是趙培儒院長?」

  舒雲教授和賈彥軍抬頭看去,對方穿著花店的工作服,而且來的不是一個人,是三個人。

  外面樓道里,還隱隱約約看到有手推車,上面似乎是一捧巨大無比,一人多高的鮮花簇。

  舒雲教授下意識道:」趙培儒院長就在這裡上班,有什麼東西請放在這裡吧。」

  說話間,外面的工作人員,那些年輕精英們,也都好奇的探頭探腦,往這裡看。

  花店的工作人員道:「這是有人送給趙培儒院長的鮮花和錦旗,托我們花店運送過來了。」

  一邊說著,三個人抬著一面巨幅聯名錦旗,以及一人高的巨大鮮花簇進來,那花團錦簇過於巨大,一個人都抱不動,得兩個人抬著才行。

  「這幅巨幅聯名錦旗,是上百個巨結腸患兒的家庭,聯名簽名送過來的,上面都有他們每個家庭的親筆簽名。」

  舒雲教授和賈彥軍對視一眼:「上百個?趙院長治療過這麼多巨結腸的孩子嗎?」

  據她們所知,趙培儒是做個巨結腸的大項目,但前前後後治療過的孩子,加起來也不超過10個吧?

  工作人員笑道:「這裡有致謝卡片,上面寫著,他們都是全國各地有巨結腸患兒的家庭,他們雖說不是趙培儒院長親手治療的,但卻都是靠著趙培儒院長發明的技術,才讓他們的孩子,能儘早的接受治療,才不會錯過孩子的發育期。」

  賈彥軍、舒雲等人頓時恍然!

  是趙培儒的「提前巨結腸適齡技術」,被推廣到全國了,才有這麼大一批孩子,本來要熬到兩歲之後才能接受手術,現在被治癒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能讓孩子無需錯過發育期,能早點變成正常孩子,趙培儒這一技術,對那些家庭意義太重要了。

  等工作人員走後,外面的所有年輕精英們,以及附近路過的其他省內項目組的帶隊領導、成員們,全都湊了過來,嘖嘖稱奇的看著。

  「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巨大的巨幅錦旗。」

  「還是全國上百個家庭的聯名,這些人得把這面錦旗,不停的郵寄,一個接一個的簽名才行吧?」

  「光看著這錦旗上的每一個字跡,都能感受到那遍布全國各地的,上百個患兒家庭的感激之情。」

  這些字,比那巨大的,一人都抱不動的鮮花簇,都要讓他們感動、羨慕,在他們心裡份量更重。

  「趙院長開發的這種針對小患兒的技術,確實是大功德一件啊。給了多少家庭新的希望。」

  眾人都紛紛點頭。

  ……

  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辦公室張主任,這幾天在忙兩件事。

  除了「考慮新的委員」之外,還有一件事,很是迫切。

  京都地譚醫院,接診了一例複雜結腸腫瘤病患,因為切除難度太高,申請京都醫學會組織聯合專家聯合會診。

  會診之後也沒能解決問題,又上升級別,申請全國醫學會組織更高層面的專家會診。

  結果,張主任一接觸地譚醫院,聽到主治醫師的情況匯報時,都聽得頭皮發麻!

  這例病人,恐怕是目前結腸腫瘤病人中,難題最多,情況最複雜,前所未見的一例!

  特別肥胖,並高血壓!

  盆腔狹小,腫瘤巨大!

  合併動脈硬化,血供不足!

  腫瘤位置過低,吻合器難以操作!

  一般的腫瘤病人,這麼多的難點,合併個三項,就已經算是比較有挑戰性的手術了。

  可這例病人,足匯聚了六個大難題!堪稱是一例「難題集合體「。

  這些難題,可不只是簡單的迭加,而是互相交錯纏繞,難度呈階梯狀上升。要解決其中的任意一個難題,都得考慮是否對其他五個難題有影響,難度極高!

  張主任一看這架勢,立即就開始聯繫專業委員會裡的幾位委員。

  這麼高難度的病例,恐怕一般的醫生還真不敢接,難怪在京都醫學會組織的專家會診後,也沒討論出治療辦法來。

  張主任心裡有些發杵:「可是最近幾位院士,手裡都有項目,都挺忙的。有的甚至還在封閉保密期,都出不來。」

  院士們每天的行程,本來就安排的很滿,都已經被各種工作排滿了,很難能騰出手來,再接手新的工作。而這種複雜高難度的病例,診斷觀察加治療,至少得勻出兩到三天的時間來。

  果然,一通電話打過去,院士們都抽不出身。

  「廖院士。」張主任苦笑道:「您要是過不來,推薦個人過來吧?」

  難題總得有人去解決。

  廖慶儀院士沉吟了片刻,道:「要不,讓趙培儒院長試試,他在結腸領域很有想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