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工業霸主 > 第273章 有聲有色

第273章 有聲有色

2023-12-13 13:06:42 作者: 齊橙
  進入1986年的夏天,何海峰預言的經濟硬著陸終於發生了。

  當年的中國,處於一個新舊體制轉軌的時期。一方面,國家放鬆了對地方的管轄權,允許地方擁有投資、外貿、勞動用工等權力;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尚未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經濟主體,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在於其缺乏預算約束,不管花多少錢,最終都是要由中央政府來買單的。

  有投資權利而且沒有預算上的約束,從經濟理論上說,地方的投資將趨於無窮大。在1985年的中國,恰恰就是這樣的情況。各地政府競相上馬各種項目,在地方官員的腦子裡,根本就不存在「缺錢」這樣的概念。銀行是受制於地方政府的,它們不敢違逆地方官的指令,因此不惜以透支的方式不斷地向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導致投資規模遠遠超出了經濟可承受的範圍。

  何海峰曾向林振華說起過,一部分學者提出了軟著陸的設想,希望在中央政府的主導下,各地方政府能夠主動地壓縮基建規模,使經濟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但事實上,這種設想僅僅是一種空想而已,沒有一個地方的政府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大家都希望別人壓縮,這樣自己就能夠從壓縮中受益。當所有的人都這樣思考問題時,經濟學中著名的囚徒悖論就出現了,其結果就是整個經濟的熱度持續上升,直至崩潰。

  經濟崩潰的原因是很簡單的,那就是資源的約束。預算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可以趨向無窮,但這些預算最終必須變成建設所需要的鋼材、水泥。當這些物資無法保障的時候,龐大的基建就不得不停止了。在這個時候,市場上物價飛漲,外匯嚴重短缺,一些企業由於缺乏原材料而無法進行生產,從而出現了嚴重的虧損,整個國民經濟陷入了困頓之中。

  在其他企業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漢華重工幾乎是一枝獨秀般地表現出了勃勃生機。

  漢華家居公司以運動型自行車為主打,繼續保持著在國際市場上的熱銷態勢。在國內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林振華採取以商養商的方法,用出口產品所獲得的外匯,從國外購入原材料,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

  漢華化工設備公司的出口設備生產進展也非常順利,在亞非拉各地,漢華重工同時鋪開了六七個工地,一船船的設備漂洋過海,賺回大量的利潤。由於這些工程的示範效應,一些後續的項目也陸續到來,形成了良性循環。

  業務繁多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就是銷售處的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褚紅陽和舒曼兩口子成天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和各地客商簽訂合同,以至於連生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了。褚紅陽的父母為這事,沒少埋怨林振華。

  工具機公司所生產的百餘種工具機附件目前在國際上已經頗有聲譽,被列入了幾十家知名工具機企業的推薦附件名錄。胡媯給工具機公司搞了一套質量管理體系,使得工具機附件的產品質量上了一個新台階。

  廢舊金屬回收公司早已正式掛牌,喬海從德國弄來一大批廢舊工具機、電器,在廢舊金屬回收公司經過翻新改造後,重新進入了市場。這些幾百美元一台買來的舊設備,稍加修復就能賣到幾千甚至上萬美元,利潤率高得驚人。喬海本人也賺了個盆滿缽滿,沒事就在心裡偷著樂。

  業務不斷發展的同時,漢華重工的隊伍也在不斷地擴大。

  項哲、胡媯等人的加盟,開啟了海歸進入漢華重工的大門。許多在單位上鬱郁不得志的留學歸來人才,受到項哲等人的示範效應影響,紛紛從原單位辭職或者停薪留職,來到潯陽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成為漢華重工的一員。

  這些人的學歷是如此輝煌,你如果沒個什麼麻省或者耶魯的雙料碩士學位,都不好意思顯擺。在漢華重工的廠區里,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都能夠聽到,連省里搞外事接待的時候,都要跑來向林振華借幾個小語種的人才去幫忙。

  國內高校的畢業生也大量地涌過來了,與前兩年相比,如今的大學生思想更開放,對於編制之類的問題看得更淡了,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讓他們發揮作用的天地,當然,漢華重工許下的優厚待遇,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隨著技術人才的增加,林振華把韋東齊的技術處和衛景文的電子研究所合併,建立了漢華研究院,統一管理漢華重工的所有技術工作。韋東齊擔任了院長,衛景文和范世斌擔任副院長,馬傑、方延武、許偉等人分別擔任不同研究室的主任,麾下各有一個非常壯觀的團隊。

  40萬噸大化肥設備、家用冰箱壓縮機等幾個主打產品的研發搞得轟轟烈烈,在若干個關鍵環節上都取得了突破。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也都做得有聲有色,各種專利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潯陽這片土地上萌發出來。繼機械系之後,華青大學的化工系、精儀系、電子工程系等都將漢華重工列為自己學生的實習基地,雙方的合作項目最遠簽到了10年以後。

  在管理方面,項哲、胡媯等人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帶來了國際化的管理手段,為漢華重工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整個公司的人財物、產供銷等方面的管理都變得井井有條,不再是過去那種憑感覺管理的狀態了。

  應當說,這支國際化管理團隊的空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項哲等人剛剛開始進入管理團隊的時候,他們的管理理念與謝春艷、朱鐵軍、郎冬這些老人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在公司的各種會議上,大家經常吵得面紅耳赤。

  還好,在漢華重工有林振華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他已經得到了老一代的充分信任,同時又能夠與年輕一代進行對等的溝通。每次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都是林振華出面調停,最終讓雙方互相理解對方的意見,以達到思想上的統一。

  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這樣的碰撞,兩代管理者的磨合已經初見成效了。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朱鐵軍的嘴裡時不時也會蹦出「QC」、「PR」這種洋詞,而項哲也開始使用朱鐵軍的口頭禪,說出點諸如扯淡、亂彈琴之類的罵人話。還有一件事更為浪漫,那就是有人傳說朱鐵軍的女兒朱霞和胡媯開始對上眼了,據說朱鐵軍對此事還頗為滿意。

  用工荒的問題,隨著大量農民工的加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1000多名從各個窮山溝里招聘來的年輕姑娘、小伙,成為漢華重工的一支生力軍。公司為他們安排了四人一間的宿舍,配備了食堂、浴室、文化活動室等各種設施。這些農家子弟覺得自己幾乎是一步登上了天堂一般。

  所有的農民工首先是被安排在一些非技術的崗位上,例如搬運、包裝、廢舊設備處理等。他們每天上完班之後,還要再到漢華技校接受兩個小時的技術培訓,林振華向他們承諾,一年之後對他們進行定級,達到一定技術水平的將轉為技工,屆時他們的待遇和發展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

  在漢華重工的周圍,上百家配套企業已經落戶,它們與漢華重工之間的協作關係已經穩定下來。在國內整個經濟形勢不夠景氣的大環境下,作為漢華重工的配套廠還是非常滋潤的。漢華重工訂貨充足、付款及時,而且辦事人員處事公正,這些都讓配套企業的經營者們暗自慶幸自己走了一步正確的棋。

  配套企業落戶後,小商店、小飯館、小菜場也隨著出現了。從事這些小商業的,有的是周圍的農民,有的則是企業里的家屬。一到晚上,這片地處潯陽市郊的工業區竟然有了一些燈紅酒綠的景象,這可是洪予安等潯陽市的領導們始料不及的。

  在林振華的推動下,在工業區里,還辦起了幾家私營的歌舞廳,引入了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出現過的卡拉OK。這一來,不但潯陽市區的年輕人趨之若鶩,甚至有些南都的年輕人都搭火車前來感受這種流行時尚。那段時間裡,在潯陽,接待客人的最尊貴的待遇,就是請客人去工業區唱卡拉OK。

  林振華自己對於這種業務沒有什麼興趣,但他墊資幫潯陽公安局副局長韓濤的夫人開了一家歌廳。歌廳的生意異常火爆,韓夫人一年之內就把30多萬的投資全部歸還了。幾年之後,韓夫人的娛樂城開到了武漢、南京、上海,成為一方娛樂霸主,這就是另外一本書要寫的內容了。

  在這一年裡,還有兩件與林振華個人有關的事情。一是妹妹小芳大學畢業,在林振華的安排下,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去了。另一件則是未婚妻楊欣也從南都大學畢業,回到了漢華重工,被安排在生產處工作。她是企業管理的本科畢業,而且有過車間工作的經驗,在生產處工作算是人盡其才。

  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順利,但林振華那不安分的心又萌動起來了。在接到一封來自於南部蘇丹的來信之後,他帶上項哲和韋東齊,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南部蘇丹錫雅部落的煉油廠項目,該要運作一番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