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1287章 帝王耳目(淚奔求月票)

第1287章 帝王耳目(淚奔求月票)

2023-12-12 08:39:46 作者: 雁九
  「又玠既覺得范時繹『遷怒』之說是無稽之談,那他敵視又玠的緣由是什麼?為了緝盜的那點兒兵權?」曹顒疑惑道:「你督撫一身,政務繁重,一年到頭也未必有功夫去兩江一次,他到底在忌諱什麼?」

  到了范時繹現下的身份,若是沒有利益之爭,斷不會如此喜怒形之於色。

  李衛沒有回答曹顒的疑問,反而問道:「大人知道江寧朝天宮麼?」

  曹顒失笑道:「江寧上下又有幾個不知道朝天宮的?我好歹在江寧生活了十幾年,自是曉得。聽曹頌說,那裡香火很旺。上回大修朝天宮,還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聖祖皇帝第五次南巡之前。說起來,朝天宮與我們曹家還頗有緣分。」

  朝天宮位於江寧水西門內,相傳是春秋時吳王夫差所築冶城,有史記載是從晉朝開始,晉朝為寺院,唐朝改為道觀,沿襲到明朝,明初由太祖皇帝重建。

  明滅末朝天宮損毀與戰火,沒了早年的雄偉壯麗。

  而朝天宮在清朝第一次大修,就是由曹顒祖父曹璽主持。

  令人遺憾的是,沒等朝天宮修完,曹璽就病故在江寧織造任上。

  康熙四十四年,第二次修整朝天宮時,曹寅還曾對兒子提過此事,話中頗多唏噓。

  事情隔了好幾十年,李衛還真是不知曹家與朝天宮有這般淵源。

  他的神色有些不自在,猶豫著像是不知怎麼開口。

  曹顒察覺出他的異狀,笑容頓住,帶了幾分猜測,問道:「范時繹可是要……重修重天宮?」

  李衛點了點頭,道:「大人猜的不錯,八成是如此。早就聽說總督府與朝天宮當家的幾個道士往來親近,今年兩江報上的祥瑞,兩處都在朝天宮。要說范時繹沒有深意,我李衛是不信的。」

  曹顒聽了,不由皺眉,道:「朝天宮占地數百畝,豈是想要修繕就修繕的?那麼大的工程,總要有個由頭。早年朝天宮雖修繕了兩次,可都是為了迎接聖駕。每次所耗費銀兩,也不擾地方,多有兩江官紳捐資。」

  當然這種捐資也有回報,當官的即便不能升官,也給個兼職拿個雙俸,鄉紳的話也挑德高望重之人面君,子弟多有恩蔭。

  皇上登基五年,連京畿都沒去過,更不要說下江南。

  「由頭還不好說,國泰民安,百姓樂意奉道。范時繹是總督,他說一句話,『主動』捐資的官紳還能少了?兩江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李衛說道:「只是瞧他行事,是個敢伸手的。若是真張羅開了,怕是要在兩江刮下一層地皮。」

  聽李衛這樣說,曹顒想起噶禮。

  江南實在是太富了,自打順治朝開始,多少重臣倒是兩江總督任上。

  曹顒有些明白范時繹為什麼針對李衛。

  因身上兼著江南緝盜的差事,李衛的耳目遍及江南。

  范時繹要是想要「大展拳腳」,能換個由頭應付京城這邊的問詢,卻繞不開在江南的李衛。

  偏生李衛也是總督,兩人平級,互不統屬。

  「做賊心虛,說的不外如此。他先鬧這麼一出,等到以後你想要說他些什麼,旁人都要思量思量,是不是有心報復,是不是意氣之爭。」曹顒點點頭道。

  李衛感慨頗深:「就是這樣,做婊子還要立牌坊,真是地地道道的偽君子。他卻是不想想,范家在官場的名聲,早就臭大街了。皇上還好,沒有慣著他們,聖祖爺待他們范氏一門太過優容。」

  李衛心有不忿,曹顒卻是曉得康熙優待漢臣的緣故。

  漢臣榮辱都在帝王一念之間,位置在高,也接觸不到八旗實權。那些滿臣就不同的,有的家族名下十幾佐領,治下旗民人丁,比一般的王爺還多。

  范家誰說滿門督撫,可官聲並不好聽,有貪墨之嫌。

  雍正能讓年羹堯成「西北王」,連「年選」都弄出來了,不過是因他權利虛,年家只是尋常漢軍,也沒有傳世的佐領世職。

  「皇上最是聖明,范時繹既存了這個心思,在江南的日子也久不了。又玠也不必攪合進去,只做好自己的差事,別辜負皇上的器重。他鬧騰他的,你站在旁邊看戲便是。」曹顒勸慰道。

  李衛猛灌了一盅酒,道:「反正我就覺得憋屈,要是能直接動拳頭就好了,省的他兩次三番挑釁,連帶著我也成了笑話。可憐我這張麵皮,自己差事幹得也算盡心盡力,不敢說要得眾人一聲贊,卻也不願為了那小人的齷齪心思,成了笑柄。我皮糙肉厚到沒什麼,只是怕丟皇上的臉。」

  不知李衛是想開了,還是他心性豁達,待將范時繹的事情撂在一邊,他的情緒又上高昂起來。

  他拉著曹顒,開始請教總督任上所遇到的各種難題。

  雖說現下總督衙門幕僚數十,可以給李衛提供各種建議,可位置不同,眼界就不同。

  待真遇到費解難題,與其集思廣益,還不若趁著這個機會諮詢諮詢曹顒這個過來人。

  曹顒認真的聽了,曉得答案的,仔細作答;不知道答案的,也幫著李衛分析一二。

  李衛曉得,曹顒雖比自己年輕,可在官場上卻是自己的前輩,見他真心提點自己,面上也帶了感激。

  兩人一問一答,時間過的飛快。

  等曹顒沒有解說的了,夜也深了,到了作別之時,

  李衛親自將曹顒送出大門外,見四下空曠無人,曹顒的腳步頓了頓,壓低了音量道:「又玠闔家在任上,骨肉團聚好是好,只是也不好耽擱了孩子們的學業。不管幾個小的如此,長子還是當送到京里。」

  李衛聞言,不由愣住,不解地望著曹顒。

  曹顒神色溫煦,可直到上了轎子,也沒有再多說一個字兒……

  *

  次日一早,在用了早膳後,雍正便收到粘杆處送上來的稟事摺子。

  若是李衛見了,定會驚駭莫名,從他到「豐和莊」後的言談舉止,都詳盡列下。連曹顒過來後,兩人在雅間裡的對話,都一個字都不差。

  只有曹顒在空曠處說的最後一句話,這摺子上沒有。

  看著這樣的稟事摺子,雍正卻帶了幾分驕傲。

  聖祖爺當政時,過於寬仁,臣下也敢糊弄君王。

  可,現下誰又能糊弄他?

  他雖在禁宮之中,卻有自己的耳目。

  李衛與曹顒雖是故交,可兩人一個是督撫,一個是尚書,他這個皇帝安排人留心這兩人相見也是情理之中。

  這摺子記的詳細,仿佛場景在他眼前重新一般。

  他先點了點李衛的名字,笑罵道:「這奴才,人粗話糙,只有心實還可取……」

  待看到後頭,多是曹顒對李衛的教導與提點。

  雍正沉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道:「老成持重,見識不錯。」

  顯然,他雖有些惱恨范時繹的多事,可也被兩個臣子私下對他這個帝王的推崇所取悅。

  在他心裡,早已將曹顒與李衛劃上自己人的符號。

  卻不曉得,曹顒在雅間裡所說的每一個字兒都斟酌了再三才說的。

  粘杆處現下還算隱秘,即便有人聽過這個名字,也不會想到他們耳目無孔不入;可後世粘杆處鼎鼎大名,曹顒當然不會不小心駛得萬年船。

  就在十月十六這天,張義終於從江寧回來,帶回曹頌的親筆信。

  曹頌的決定,卻是出乎曹顒意料。

  他沒有回京意願,決定留在江寧。

  按照他的話說,他早年雖去過西北,可是以侍衛身份,常駐中軍,並沒有實戰。他本身勇武有限,也沒有將才,即便真去了西北,也是隨大流混軍功。

  與其那樣做個「濫竽充數」之人,還不如留在江寧,跟著李衛力所能及地做些實事。

  雖說對堂弟的決定很是意外,可曹顒更多的是覺得欣慰。

  看來還真有獨立才能成長,在羽翼之下照拂了這麼多年,曹頌行事多是聽大家安排。

  現下看來,才真是長大了。

  既然曹頌無意去西北,那曹顒不得不考慮其他人選。

  他雖然沒有主動謀算兵部尚書一職,可將六部的人選排查一遍,他的可能性極大。

  若是戰事起,兵部尚書的差事就最繁重。同那些花甲之齡的尚書相比,曹顒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還得是皇上能信任的,曹顒沒有什麼劣跡,這點也說得過去。

  如此,曹顒不得不先未雨綢繆。

  為了消息靈通,也為了不被人蒙蔽,西北定要有他能信任之人。

  曹頌無意西北,曹顒能信任的武官還有完顏永慶,可他受十四阿哥連累,早年的功勳都沒評定,這次未必有機會去西北。

  想起沉寂的好友,曹顒也是滿心無奈。

  完顏永慶明明已經被家族驅逐,可卻依舊要受堂妹拖累。

  武職不比文官,文官雖有律法,六十致仕,可不管是高官,還是中下層官吏,能多熬幾年就多熬幾年。

  武職卻是不行,熬到內大臣位上,許是還能多當幾年官;其他都統、副都統,花甲之年多是要退下。都統以下,官職越低,退休越早,最早四十五歲,就要退休了。

  永慶的年紀比曹顒大五、六歲,現在已近不惑之年。再過八年,永慶就是快五十的人,除非轉文職,否則的話,也到了退養的年紀……

  *

  月票掉到第七了,淚奔求月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