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番外五,仁桓中興,漢皇啃老
2023-12-11 02:24:04 作者: 玩蛇怪
在經濟上,季漢鼓勵手工製造業,不抑制商業發展,加速與周邊國家、部落、蠻夷、土著交流,積極擴展陸地、海上等貿易。
農業上,加大高效率農具研發,改善農業種植環境,抑制土地兼併,鼓勵自耕農發展小農經濟,鼓勵桑、麻、甘蔗等經濟作物種植,同時開墾荒地,修建水渠、池塘、大壩等。
畜牧業上,鼓勵百姓多養殖雞、鴨、魚、羊、牛、豬,並且提出了閹豬概念,只保留一頭精壯肉多的種豬,其它的豬都閹掉,來保證肉質和品種改良。
軍事上,進行大規模裁軍轉業,只保留大概二十多萬精銳,老弱病殘陸續退伍回鄉,分發田地,獎賞錢幣。並且進行了武器裝備改制,軍銜改制,軍區改制,並遠征漠南和西域,讓大漢武德昌盛。
政治上,進行了官員改革,品秩劃分,三公九卿漸漸成為榮譽性職務,內閣成為國家政策中心,軍務院為國家軍事中心。內閣負責制定政策,三省六部成為執行者,保證政策發展。
文化上,沈晨撰寫經書,發展理科,同時詩詞歌賦、小說戲曲、各類雜劇漸漸流行,文化發展日新月異,在印刷術的幫助下,報紙等媒體也出現,成為主流信息渠道。
科技上,火藥、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等四大發明或是被製造出來,或是廣泛發揚光大,新式農具、工具、武器、裝備層出不窮,各類發明創造每天蓬勃發展,物理學、化學、數學等理科知識,也漸漸成為主流,被納入科舉取士之中。
教育上,季漢朝廷在全國各地推廣鄉學、縣學、郡學、州學,相當於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最高級別的目前只有兩座,一座是洛陽太學,另外一座則是洛陽大學。這兩座學校包攬了全國最頂級人才,或是科研、或是從政,是未來季漢最頂尖科學家以及政治家誕生地。
外交上,季漢如今的外交政策乃是內王外霸,在亞洲實行霸道主義。並且提出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概念,對外推廣儒家文化,廣收周邊蠻夷留學生,將他們部落或者國家文化往漢人文化圈引,漸漸吸納融合,為將來吞併做準備。
交通上,沈晨於建興三年正式提出全國大運河概念,在全國原有的水道基礎上,出資修建運河,並且對黃河、長江、淮河等大型河流進行修河加固,修建大壩、提高兩岸高度,防止大河泛濫。
等到建興十年的時候,在一系列政策鼓勵下,整個季漢王朝都已是蓬勃發展。
運河經過七年修建,已經正式運行,山南海北,勾連在一起。即便是從最南的交趾出發,也可以走海運先到南海郡,然後走灕水,也就是珠江進入湘江,再從湘江進入長江,隨後順運河北上至淮河,再到黃河乃至幽州。
有了運河之後,商貿往來發展就更加旺盛,國家財政富裕,糧草充足,縱使因為小冰河時期,各地天災不斷,在政治清明,官府行動效率極高的情況下,也對大漢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一時間季漢國力飆升,比西漢東漢任何一次興盛時期都要壯大。後世將這一段時間稱之為「仁桓中興」,而且這次中興時間,持續了足足一百多年之久。
因為劉禪活得夠長,加上為人有其父仁厚之風,在他的治下,大漢國力到達頂峰,因而死後群臣皆說他的諡號應該為「文帝」。
但漢朝已經有文帝,所以加諡號「仁」,為「漢文仁皇帝」!
而劉禪比歷史上活得久一些,一直到快八十歲才死,結果熬死了長子劉璿以及三子劉琮。並且二子劉瑤性格軟弱,不願意繼承大位,最後老四劉瓚繼承大統。
劉瓚性格仁厚,有其父之風,跟劉禪感情極深,劉禪死後,劉瓚痛苦不已,在位僅僅兩年時間不到,就哀傷病死。
由於劉瓚無子,只有幾個女兒,群臣商議,在皇帝無子的情況下,應該由劉禪五子北地王劉諶登基,所以劉諶於公元286年成為了第四任季漢皇帝,登基時四十三歲,正是年富力強。
劉諶性格剛烈,跟大哥劉璿一樣,有劉備小時候風範,喜歡騎馬打槍,武德充沛,在繼承父業的時候,父親劉禪以及四哥劉瓚給他留下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家業。
於是在劉諶五十歲到七十歲,也就是公元290-310年間,多次出兵征伐四方,獲取大量疆域,將大漢版圖擴充一倍有餘,因而被稱為武桓帝。
劉禪在位五十七年,劉諶在位也三十一年,一舉將大漢盛世推向巔峰。在這一段時間不僅擊敗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將大漢的征伐一路打到中亞,還使得萬國來朝,連羅馬帝國都派使者前來覲見。
在劉諶時期,由於要經略西域和出兵貴霜安息,所以他把帝國遷至長安。保留洛陽為中都,也就是在他這個時期,洛陽、長安、廣州、襄陽、臨淄、北平等地人口皆突破百萬。
特別是長安和廣州,因陸上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旺盛,使得兩地外國人極多,全球各地遣漢使者絡繹不絕,大漢帝國自此一躍成為了全球性的霸主。
恰逢小冰河時期過去,全球氣候開始回升,冬天不再那麼酷寒,夏天不再那麼炎熱。又有身毒棉花傳入大漢,冬天的抗寒能力大大提升。
因此劉諶在位晚期,正式開始了吞併整個東亞野心,一舉將三韓半島,東北三省,日本島,漠南漠北,東南亞大片土地,全都被納入了大漢領土,讓整個東亞變成了一塊整體。
在當時打天下還是太容易了。
因為一是那個時期並沒有國家主權概念,大漢是第一個確定主權以及民族性質的國家。
二是同時期的東亞乃至全世界都比較落後。
除了羅馬帝國、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以外,其它各地要麼沒有人煙,要麼全都是部落土著。
比如當時的日本,幾百個小部落,每個部落可能也就幾十幾百人,最多也就幾千幾萬人,號稱什麼國家,實際上就是一群土著猴子。
大漢的天軍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聲音。猶如原始人遇到了現代人,很快就將整個日本四島全部給占據。
那個時候大漢人口已經突破上億,生產力也大幅度提升,並且早在劉禪中後期,蒸汽機就已經搞定。
要知道沈晨可是在建安年就命令工匠對這玩意兒進行研製。
而劉禪活得夠久,十八歲登基,快八十歲才死,他中後期就是公元250年左右,足足研製了四五十年,成熟的蒸汽機問世並且普及。
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式帶來,從沈晨在建興初年提出準備工業革命基礎,他那一代人足足做了幾十年貢獻,到第四代劉諶繼位的時候,基本已經開啟了工業革命。
這還是有沈晨早早打下基礎,為大漢提前做下了發展方向,否則還要不知道走多少年彎路。
但即便如此,從季漢建國再到工業革命展開,也已經走了幾十年。
不過,正因為基礎打得雄厚,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之後,大漢就徹底開始騰飛。
鋼鐵輪船讓大漢的堅船利炮走向了全世界,連羅馬帝國都被數艘巡洋艦封鎖了港口,向大漢俯首稱臣。
一系列舉動令開疆拓土的劉諶徹底贏得了「武桓帝」的美譽。
因而大漢歷經劉備開國七年,劉禪治國五十七年,中間劉瓚過度兩年,劉諶征戰吞併東亞三十一年。
從公元220年建國的季漢,歷經四代皇帝,九十七年時間,至公元317年劉諶七十四歲駕崩時,已有近兩千萬平方公里土地!
若是封建社會,如此大的疆域,想要統治談何容易。即便是封建時期領土最多的元朝和清朝,也是難以控制。
但架不住工業革命來了。
原本到了百年後,劉諶長子,大漢第五代皇帝劉璽執政時期,國內就已經隱隱開始出現了土地兼併的苗子。
即便漢家祖訓要抑制土地兼併,可還是難以改變現狀。
然而工業革命開啟,全國各地修建蒸汽火車,工廠運作,蒸汽輪船,蒸汽汽車遍地開花,城市化進程發展,讓土地兼併變成了笑話。
做地主再多的土地都沒用了。
因為國家開始從東南亞讓土著種地運糧食回國,國內很多土地開始荒廢,人口流動到城市開始打工,沒人願意去做田奴徒附,去掙那點微薄的口糧。
所以土地兼併的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
而百年發展之下,大漢人口從統一初年的三四千萬,一路飆升至三四億,翻了十倍不止。
就算國內沒有出頭之日,大漢的蒸汽輪船遍布全球,各地殖民地不計其數,想要出國也只是買張船票的事情,根本不愁有出路。
因此導致土地留不住人口,反而是國家開始取消了農業稅收,甚至對農田和糧食進行補貼,對農民買種子、化肥等進行無息無責貸款,還高價回收糧食,否則都快無人種糧了。
「仁桓中興」之後,大漢的國力就略微有些下降,國內百姓的生活水準也差了一些,完全是靠著在海外不斷占據無人區,挖掘礦產資源來填補國內空缺。
畢竟文仁皇帝和武桓皇帝那一代大臣都是什麼人?
劉禪時期諸葛亮、沈晨。
劉諶時期杜預和羊祜。
這幾代人慢慢凋零之後,到第五代皇帝劉璽繼位的時候,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好在老劉家對皇子的培養一直都不錯,生在帝王家最看重的是能力,如果能力不足,自然不能承擔起皇帝大任。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原本歷史上劉諶性格剛烈,得知劉禪投降,就準備殺死妻子兒女自殺,另外兩個幼子都怕死不願意自裁,唯有七八歲的長子劉璽主動撞在了父親劍上,可見品性有先祖昭烈之風。
在發現大漢因為路子鋪得太大之後,劉璽立即做出了應對。不僅親自巡查國內,不斷考核人才,還從國庫當中,翻出了老劉家那幾本看了無數遍的經典書籍出來。
《諸子言》《沈氏經》《人論》,以及沈晨中後期寫的《國富論》《沈子兵法》等十餘本經書,即便看了無數遍,也依舊要從中找到治國的理念。
通俗來說,就是啃老。
可惜的是劉璽翻遍了沈晨留下來的無數經典,雖然大有收穫,但面對眼前的困局,卻還是覺得找不到方向。
因為現在已經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晚期,資本開始大幅度擴張。
並且電氣化時代到來了。
沈晨在建國後就開始布局物理化,電磁力是他早就發現的東西,經過上百年發展,電力也漸漸得到了應用,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鎢絲電燈。
雖然國家有很多國有企業,可架不住私營企業大量增長,哪怕他們的存在讓科技日新月異,終究過於壓榨工人和百姓。
這讓劉璽寢食難安,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可惜沈晨留下來的那麼多書籍,要麼是解決封建時期問題的書,要麼是哲學、兵法、教育、經濟、法制等。
在這些方面國家都已經趨於完善,可如何有效地解決資本擴張,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難啊。」
公元332年,已經登基十五年的劉璽,最近幾年都宅在長安未央宮裡,日思夜想,十分惆悵。
如今未央宮裝上了電燈,建築依舊古香古色,不像城裡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原本氣勢磅礴的宮殿反而落後。
不過權力從來都不是誰樓層高,哪怕只是一間木屋,裡面住著執掌天下的皇帝,那這間木屋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木屋。
但現在大漢皇帝劉璽愁眉苦臉。
就在這個時候,有侍衛進來稟報導:「陛下,楚國公求見。」
「哦,讓他進來。」
劉璽說道。
過了片刻,一個中年穿蟒袍男子進來,向劉璽拱手道:「參見陛下。」
「楚國公有何事?」
劉璽問。
楚國公叫做沈霖,乃是沈晨的第五代玄孫。
沈晨是第一代,沈印第二代,沈霖是沈印的曾孫,為第五代。
因沈晨生前被劉禪封為楚國公,死後追封為楚王,自此長子長孫都襲爵楚國公位。
事實上到了如今,劉家、沈家、諸葛家、關家、張家等幾個家族,都互相姻親,成為了代代勳爵,融為一體。
雖然沈晨生前勒令大家族解散,取消了世家門閥世系,可自己的直系子孫,還是沒辦法避免。
這也是所有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此時到了如今第五代,各家雖然還是抱團取暖,但也生疏了許多,早就不如劉備劉禪時期,群臣猶如手足兄弟。
沈霖向劉璽說道:「祖先留下遺命,若到了大漢出現困局的時候,就應該進獻一本書,臣最近觀陛下常思慮國家大事,廢寢忘食,想來已經是到了時候。」
「哦?」
劉璽大喜道:「莫非楚王還留下了書籍?」
「是的陛下。」
沈霖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單膝跪地,雙手高舉道:「請陛下一觀。」
劉璽接過來,那本書的封面上寫了大大的三個字《資本論》。
他打開書的第一頁,就被裡面的內容吸引,隨即睜大了眼睛,猶如貪婪的資本家看到了錢一樣,忙不迭細心翻閱了起來。
甚至忘了沈霖還單膝跪在地上。
好在旁邊有侍從上來提醒,這才讓劉璽回過神來,然後立即給沈霖賜座。
片刻後,劉璽看了好幾頁書,只覺得酣暢淋漓,但這本書內容很多,一時半會也看不完,便扭過頭問沈霖道:「愛卿想必對這本書研習頗深吧。」
沈霖忙道:「臣得父親傳授後,終日觀摩,已有數十年。只是以前資本尚未出現,有這本書,卻是沒什麼用處。」
「沒用?怎麼可能沒用呢?」
劉璽大笑著上前攬住沈霖說道:「楚王真乃是當世奇才也,朕準備興建文廟和武廟,以楚王之文才,當為文武廟之亞聖!以君之才,當如先祖那般,文能進內閣,武能入軍院!」
沈霖大喜道:「多謝陛下!」
對於他們這些開國勳爵來說,除劉禪以外,到劉諶晚期和劉璽時期,已經有了被猜忌的苗頭。
因此沈家、關家、張家和諸葛家都比較內斂,除了襲爵,以及旁支子弟離開家族,自尋生計以外,主脈基本上都只能不再在朝廷擔任要職,只有些勛、散等榮譽銜。
漢朝改制後,分為職、勛、散、爵。如沈晨生前最後一次的職務是大漢丞相兼軍務院副院長,上柱國、驃騎大將軍、楚國公。
其中丞相和軍務院副院長是實職官員,上柱國是勛官,驃騎大將軍為散官軍銜,楚國公是爵位。
目前沈霖也繼承了一定銜,他的軍銜是上將,勛官為正治上卿以及楚國公爵。
但沒有實職就沒有實權,因此只能混吃等死。
結果沒想到上書之後,劉璽居然打算重用他,一時間讓沈霖大喜不已。
而劉璽得到了這本書,也非常滿意。
這下困局就能解決了。
沈霖研習《資本論》多年,早就十分精通,讓他出山擔任實職,也能輔佐自己解決掉這些麻煩,還能承他的人情,一舉多得事情。
如此,資本可以扼制,大漢恢復當年「仁桓中興」的時期,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