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神板凳的傳說
2023-12-10 04:47:37 作者: 舊城李先森
「汪汪。」
二人啃了兩個大餅子吃點餅乾喝點水,冷了就跑一會,等了二十多分鐘,遠處傳來狗叫聲,吳猛坐起身:「來了。」
「嗯。」吳昊蜷縮著身體沒動,這離山道遠不會被發現。
侯大包的脈他摸的准,走哪條道他都知道。
獵狗不遇到什麼輕易不會開聲,今天狗叫也是因為太久沒上山興奮所致,過一會就消停了。
狗聲漸遠,二人穿上雪鞋慢悠悠跟上去,不能離太近,會被狗發現。
讓它們探路跟在後面安全。
這一走就是五個多小時,天光大亮,什麼都沒遇到。
「不應該呀。」吳昊皺眉,按理來說,走出這麼遠了,哪怕獵物再少也應該能遇到個兔子之類的小動物。
明明看見有腳印,為啥前面狗不叫呢?
示意吳猛跟上,倆人加快腳步,等隱約看見人影后找個小土坡上去觀察一番終於明白原因了。
「他倆夠虎的!」吳猛罵了一句。
領狗群獵,你要了解山形地勢,還得知道各種獵物的生活習性。
得明白怎麼與狗配合,刀獵怎麼配合,槍獵怎麼配合,群獵最重要的就是帶頭狗。
前面侯大包和侯老二坐在那吃乾糧,三條幫狗趴在一邊也啃著東西。
居然沒帶頭狗,只領新買的三條幫狗能找到什麼獵物。
「是挺虎!」吳昊出溜下山坡拿出冰涼的大餅子啃。
估計侯大包家頭狗傷的太重,又怕別人搶先去,反正知道位置,不用頭狗也行。
最先發現那地倉子的是南面屯子人,也是因為死人了他才聽別人提一嘴。
什麼地窩子,狗死了,人死了,當時養病出門溜達沒細打聽。
侯大包能領堂弟證明他沒傻到家,以防萬一沒吃獨食。
附近有兩個地倉子在一個方向,另一個需要拐個彎,相隔不算遠。
「臥槽!那倆虎逼坐山神爺板凳!」
吳昊連忙爬上去,隱約能看見侯大包和侯明果然坐在一顆被砍斷的樹墩上。
「他倆要遭!」
吳昊聽了沒反對也沒認同,坐「山神」板凳犯忌諱,老趕山人絕對不會坐,他是新世紀六毒老年不信那些。
但是「山神」和他的板凳傳說是真的有,他聽爺爺講過。
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宋曉寶。
這三寶確實是樣樣都好,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嘮個三天三夜。
而在清代「山神」才是東北的主角。
人參主要生長地在長白山里,有以采參謀生的挖參人,被稱為「放山人」。
大興安嶺往東北這片經常進山什麼都乾的人不全叫「放山人」也叫「趕山人」。
這詞兒可不是在山裡瞎轉悠。
因為進山采野人參是真不容易,少則幾天,多達幾個月,鍋碗瓢盆兒和采參工具什麼的都得帶山里去。
出門遇到人參是扯淡,大興安嶺基本不長人參,一輩子遇到一顆都是鴻運當頭。
從明清就開挖,長白山八十年代人參都不多見了。
秋末草木茂盛,山裡面野獸眾多危機四伏。
得由經驗豐富的采參人「把頭」帶著,不然貿然進山小命兒很容易就沒了。
采參有一套規矩。
從進山,到尋參,再到采參,每一步都是相當不容易。
尤其得把其中一位「老神仙」伺候好嘍。
趕山前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祭拜「老把頭」。
「把頭」可以有很多,但「老把頭」也就是「山神爺」不超過五個。
祭拜也不是隨便鞠個躬,磕個頭就完事兒的,那規矩老多了……
而東北只認最後一個,這位「山神爺」來歷一般經歷不一般。
清時期的華北、中原、山省等幾個省的普通老百姓遭遇天災人禍。
為了吃上一口熱乎飯,得使出吃奶的勁兒往人煙稀少、土地肥美的關東地區拓荒,紮根。
過山海關有好幾個省的人,後來山省人是最多的。
以前關東地區是大清老家。
皇族可不傻,為了不讓外來人禍禍關東,就把老家全部給封禁了,還派重兵把守。
百姓們為了一口飯吃各顯神通。
冒險闖關的人太多了,「闖關東」也由此得名。
這些人到關東以後,也不是直接就開始種田了,當時大部分地區可都是蠻荒之地,「北大荒」名頭可不是吹出來的。
大家不互相扶持很難生存下去,因此養成了東北人好爽好客的性格,遇到困難都會幫一把,除非仇怨太大。
當時一部分開墾農田,另一部分就干起了看起來「不太正經」的事。
搞什麼采人參、淘金子、砍樹伐木、採集蘑菇野果,打獵之類的,成為了「趕山人」。
人參這東西可精貴,據記載,皇太極時期人參可以為朝廷提供約二百多萬兩白銀收入。
可以想像當時挖掘的多狠。
人參值錢不假,但趕山更危險,好多人連人參的影子都還沒見著就在路上被餓死、淹死、掉下山崖摔死,甚至被野獸吃掉。
所以「趕山人」和當地人對於「山神」都懷有敬畏之心。
不過這個「神仙」究竟長啥模樣,那誰也說不上來。
「山神」的傳說也是有很多種的。
最初的老虎被清太祖努爾哈赤封為「山神」,因為他被追殺時逃到長白山。
碰到了老虎,而後又得人參,他認為是老虎幫他得到了人參,賣了人參的錢去招兵買馬打下江山。
在民間傳說里,這「老把頭」有四個人,努爾哈赤、王稿、柳古。
不過在東北民間名氣最大的是孫良。
他也是當時的「趕山人」之一。清初時,他生活的山省經歷了大雪、地震、饑荒等大災。
孫良是個孝子為了給母親尋藥治病,作為最初開始闖關東人的一員。
從一個叫「金口」的碼頭登船,晃晃悠悠地飄過了渤海,最終達到長白山。
可他啥都不懂啊,遊蕩了一兩個月差點餓死,一顆人參都沒找到。
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老鄉叫張祿,是個經驗豐富的趕山人,結伴而行後,張祿教了他很多趕山知識,兩人終於挖到了人參。
後來有一次兩人走丟了。
老趕山人都能走丟,可見山里多危險,不是誰都願意拿命去賭的。
孫良回到約定的地點信守承諾,原地等了兄弟三天三夜張祿都沒回來。
趕山人,講共患難,同富貴,一起進的山,絕不能拋棄同伴,遇到路上結夥的也是一樣,必須講義氣。
他不能走,就進山去找,在山裡迷了路,再也沒走出來。
將死的時候,咬破手指,在一塊臥牛石上,寫了一首絕命詩。
「家住萊陽本姓孫,翻山過海來挖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