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華夏古代文化展覽館
2023-12-10 00:03:09 作者: 西北老頑童
看著離開的背影,李國成陷入了沉思。
說實話,他也想改變未來華夏軍事技術研究的格局,但是談何容易。
如果有必要,他會加大對軍事科技人員的獎勵,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後世那種說法: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想著想著,他自嘲地一笑,有點好高騖遠,自以為是。
很快他又恢復了自信,不管怎麼樣,這次『華夏成果獎』的獎勵,還是在社會上颳起一股搞技術創新也能一夜暴富的風氣。
曾記得,在後世90年代,一個萬元戶也會上報紙,講經驗的。
他會不斷加大獎勵的力度,希望在以後形成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風氣中,能有一股清流,努力搞創新,也能是成功的捷徑。
專利團隊已經建立完成,在李國成的建議下,足有50多人,裡面只有幾個膽大的大學生,放棄當前崗位,其餘都是回城的知青。
看著下面一眾年輕的臉龐,李國成心中豪氣頓生,只要這些人願意學習,他就不信他們不能成才。
以後看看有沒有可能,實驗室成立一個專科院校,讓這些孩子們半工半讀,拿到國家承認的學位。
到時本科、碩士、博士學位都湊齊。他非常自信這不是夢,因為他們實驗室有這個實力。
他以贊助的形式從大學請來了3個專利相關專業的老師,先給這些孩子們進行3個月的突擊培訓。
然後再分批送到香江,在總部法務部實習半年,估計這些人也能夠幹活了。
散會後,看著還帶著土氣的學員們,李國成突然想起,今年是1983年,第一次嚴打就要開始了。
從小耳濡目染的趙婷,沒有驚訝,只是定定地看著他,希望有一個解釋。
他怎麼解釋,只好裝深沉,『天機不可泄露』。
沒有想到這一招對搞過特殊工作的趙婷非常有效,轉身就離開了。
他趕忙拿起電話打給了吳連奎,把剛才的話說了一番。
吳連奎也許早就聽到了風聲,沒有一句質疑就表示堅決執行。
「老吳,接班人找到了嗎?」
「劉鐵軍,38歲,東北人,本科學歷,有多年國企管理經驗,香江龍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跟著我1年多,根據觀察,能夠勝任。
現在龍華科技在業內已經形成氣候,更多地時候是別人求著我們,所以業務壓力較小。
而且你那一套考核制度,也出不了紕漏。
平時不是有趙婷嘛,她現在可是國內兩個公司的執行董事長。以她雷厲風行地手段,蛇口龍華穩如泰山」。
「那行,過幾天讓趙婷到蛇口,先把這事宣布了。你再帶帶他,時機合適你就回來吧。我給伱備下一份大禮」。
「是嗎?說說看,什麼大禮?」
「你回來就知道了」。
「大哥,你也知道我的性格,這要是心裡擔著事,一宿一宿睡不著」。
「好吧,告訴你吧。但是這個階段你得給我站好最後一班崗」。
「謝老大不殺之恩。你放心,蛇口一定幫你整的利利整整的」。
「程控電話交換機你知道了,另一個大禮就是。。。」
「老大,求你了,不要賣關子了!」
「哈哈,不逗你了,就是摩托車」。
「什麼?摩托車你們龍華自己不搞?」
「我想明白了,龍華的主業就是半導體和技術創新。以後除了計算機相關的,其他的都會以技術轉讓的方式,推向市場。
如果以後能夠培育起10個,100個,1000個類似龍華的企業,也就標誌著華夏崛起有望」。
「老大,你太偉大了,禮物我收下了」,電話那頭的吳連奎是滿臉的竊喜。
「你高興的太早了,程控電話交換機是給你的報酬,但是摩托車你想也別想,要轉讓費的」。
「多少錢?」,吳連奎弱弱地問道。
「放心,不會榨乾你的,等你回來再說」。
通話結束,李國成鬆了一口氣,盡人事聽天命,這個時候如果還不知道收斂,出了事也怨不得他人。
花錢買花生米,那是自找的。
展覽館室內裝修已經完成1個多月,正在放味。
一些心急的老工匠已經在展覽館的停車場搭建了簡易棚子,開始了古建築模塊的加工。雖然是模型,但是李國成要求很正式。
比例縮小,但是工藝和各種配件不能減少,確保工藝和造型1:1還原。
時間、材料和費用不要考慮,李國成希望讓參觀者一眼就看到古代技能的高超,科技之鼎盛。
後世那些一看就是紙糊的模型,讓人沒有直觀的感受,難以引起對古代技藝的震撼。
主打的就是一個震撼、真實、還原歷史。
現在錢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數字,他希望每年掙得的錢能夠用到正道上,能為國家復興出一份力。
這些工匠算是開眼了,也開心了,這裡的保底工資就500,東家還會根據成品的質量、數量、歷史元素,給出不菲的獎勵。
具體這個不菲是多少,沒有一個數字,但是看著東家的作派,應該不會低。
過去這些工匠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沒想到改革開放後,有富豪請他們干回了老本行,而且工資高的嚇人。
即使沒有獎勵,他們也願意為東家賣命。
現在他們在大院裡挺直了腰杆,家人也跟著高興,籠罩在他們頭上的霧霾一掃而空。
所以,他們現在才不管不顧,央求東家在停車場上搭個棚子開始工作。
因為他們害怕失去。這一天他們期盼了很久,現在終於守得月明見雲開,只有抓在手中,他們才會感覺安心。
東家很年輕,對歷史、建築、各朝代風格如數家珍,這讓他們不敢造次,都萬分小心,回家翻出藏起來的古籍溫習功課。
東家也很和善,總是樂呵呵地叫著張師傅、常師傅。。。,待人熱情。
而且東家還專門請了兩位歷史教授,幫他們完善建築風格,這讓他們更加認真對待這份工作。
他們一直認為老一輩傳下來的技藝要在他們這一代失傳了,沒有想到,這還煥發了第二春。
『從傳承角度講,東家是他們的恩人也不為過』,這是這些老匠人們的心聲。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推薦!求月票!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