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 第545章 繼承大統(大結局)

第545章 繼承大統(大結局)

2023-12-09 19:16:08 作者: 子虛笑烏有
  劉焉劉表也紛紛點頭,贊同劉備的說法。

  劉繇一嘆:「唉,是不是我等再勸進一次?」

  「不宜過快,等兩日吧。」劉虞道。

  幾人一邊往外走,一邊低聲議論著。

  劉擎徑直回了府中,才入院中,戲志才便快步迎了上來,在劉擎耳旁低語幾句。

  「竟有此事?可知是誰是謀畫的?」

  「雒陽有此能量者,除了楊彪和王允,便只有曹氏了。」戲志才道。

  「曹操?」劉擎想到這個名字,心頭便清晰了幾分。

  楊彪王允兩人,雖然有掀動民眾輿論的影響力和鈔能力,但他們沒有幹這件事的膽量,除此之外,剛來雒陽的曹操,或許在其父相助之下,能辦起這件事。

  看來,大的要來了。

  「主公,那此事,要不要公達過問?」

  劉擎輕笑一下,罷了罷手,道:「隨他去吧,我們的行程不變,我倒要看看,孟德欲意何為。」

  最後幾日,王府再度變得忙碌,這次離開,可著實要帶不少東西。

  除了三軍兵馬,還有幾位如花似玉的夫人,再加上在都城這段時間陛下的賞賜財寶婢女,此外,官員以各種名義送的,也有不少。

  隨著搬家的架勢越來越逼真,劉擎這邊的自己人,也越來越坐不住了。

  特別田豐,每天忙於政務的田豐,也是個蒙鼓人。

  當日晚上,幾大幕僚,沮授田豐,郭嘉戲志才,荀彧荀攸,賈詡陳宮,一同前來王府。

  「沮叔怎麼來了?」

  沮授朝旁邊的田豐瞅了一眼,似乎在說,都是因為他咯。

  「主公難道真的要離開雒陽回冀州?」

  田豐開門見山的問,這和當初設想的計劃,不一樣啊!

  劉擎笑笑,回道:「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當然是真的。」

  「主公,大業只差臨門一腳,如今腳已邁出,為何此時又束手束腳呢?」

  田豐說罷,郭嘉幾人都笑而不語。

  「奉孝你笑甚,難道我說得不對麼?」

  「對對對,元皓說得極是,只不過萬事皆在主公掌控之中,元皓無需著急。」郭嘉解釋道。

  田豐又將目光回到劉擎身上,似乎再問:是這麼回事嗎?

  劉擎笑笑,這事確實也怪不得田豐失態,誰讓他是個蒙古人呢。

  如今朝中一大堆事情要他和崔琰處置,許多事情都不知道。

  「元皓你就放心吧,等到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

  離開的時間如期而至,這一日,渤海王府的周遭擠滿了百姓。

  或是來圍觀熱鬧的,或是來送行。

  出行的陣仗也是極大,光乘人和載物的馬車就有數十輛,從王府一直連到了東陽門。

  前來的送行的,不僅是百姓,而且還有百官,劉擎身為劉協的皇叔,他自然也是要來相送的。

  劉擎騎在金戈之上,時不時沖百姓揮手告別,表現得十分自然。

  圍觀百姓甚至沒有從他身上看出一絲留戀京都權勢的樣子,他們紛紛交頭接耳,誇讚渤海王心有大義,不貪戀權勢,當為百官諸侯之典範。

  特別是那些未入士的世家子弟,尋個街邊視野好的小樓,一邊舉觴相送,一邊比拼吟詩作賦。

  若是被劉擎聽見,一定會大呼一聲臥槽,這不一群舔狗麼!

  出了城,車隊自顧向前,劉擎則率一眾幕僚,與劉協帶頭的百官告別,當然,有一些任職的幕僚,不會和劉擎一起走。

  「諸位,江山不改,大河長流,劉擎今日回冀州安享清福,但願漢室社稷長穩,再也不需要我等武夫。」

  「皇叔一路順風。」劉協道。

  百官齊齊作揖,作別渤海王。

  劉擎笑笑,勒轉馬頭,追上車隊去。

  馬日磾立於劉協身旁,望著劉擎遠去的背影,對著劉協喃喃道:「陛下,或許大王先前的逾越之舉,乃是在試探陛下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好在陛下未作退讓,經受住了考驗。」

  劉協覺得馬日磾說得有理,連連點頭。

  然後他看見,百官中有一人騎著馬,默默跟了上去。

  王允一眼就認出來了,連忙對曹嵩道:「大司農,那不是你兒曹孟德麼,他跟著大王作甚?」

  「我兒曹操與大王私交甚篤,只是再送一程吧。」

  曹嵩嘴上說著沒事,心中卻是得意,此舉能否逆轉,便看我兒曹操了!

  「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跟著?」

  眾人這才發現,跟著的曹操的,不僅僅是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幾人,還有許許多多步行的百姓。

  而曹操騎行似乎刻意放慢了速度,以至於讓他們都能跟的上。

  城門處傳來一陣譁然,又有一眾人馬出城而來,這些人皆穿錦繡服飾,一看出身就是富貴之人,樣貌更是一個比一個年輕風流。

  「去找大王評評,到底是誰的,寫的更好!」

  「走,評評就評評,我禰衡作賦,豈是爾等可比!」

  快馬沿道馳出,不由令人想到,少年鮮衣怒馬,豪放不羈。

  而跟在他們身後出城來的百姓,更是人數眾多,簡直是烏泱泱的一片,如今不是戰亂時期,百姓也是愛吃瓜的,一聽到什麼熱鬧,便會不由自主的湊上去。

  雒陽才子們詩賦比拼,驅馳追趕渤海王求評。

  一等一的熱鬧事。

  看著突然發生的變故,宗親群中的劉焉幾人,也是有些意外。

  鬧哪出這是……

  「大哥二哥,不如我們也去湊湊熱鬧!」

  劉備身後的張飛躍躍欲試道。

  劉備聽了,默默湊近劉焉,說道:「曹操此舉,是否另有意味?」

  劉焉眉頭緊索,他也覺得這事發生有點反常。

  出城的百姓太多了,成百上千……

  「靜觀其變吧!」劉焉道。

  路前,馬車中正與各位夫人談笑風聲的劉擎突然被外面的動靜驚動,便問道:「外面為何如此喧譁?」

  典韋的聲音回道:「主公,是雒陽城的百姓來送你了,來了好多人。」

  典韋話音剛落,又接著道:「主公,曹操來了。」

  孟德還是來了。

  「傳令讓車隊停下,別叫百姓一直跟著。」劉擎下令道。

  「夫君真是體恤百姓入微。」蔡琰笑道。

  劉擎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沖蔡琰一笑,便出了馬車,站在車夫一旁。

  曹操勒馬立定,正巧看見出來的劉擎。

  「大王,操特來送行。」

  劉擎心道:你是來送行的麼,我都不好意思點破你。

  「多謝孟德,只是為何要搞這麼大的陣仗。」

  「百姓仰慕大王,不忍大王離去,實屬情有可原。」曹操回,他突然面露難色,終是開口道:「大王,既是百姓所望,大王為何不順應民意?」

  劉擎仰頭四十五度望天。

  「你們的意願,和雒陽的民意,代表不了天下的民意。」

  曹操道:「可操正是受兗州百姓託付而來呀,諸位州牧太守,我想也是此理!」

  說話間,兩隊人馬疾馳而來,引得典韋一陣警覺。

  劉擎站得高,一眼看見來人旗幟是「董」和「馬」。

  是并州牧董卓和涼州牧馬騰。

  「主公……」

  兩人老遠就開始叫喊,一把年紀了,還這般不穩重。

  兩人皆是擅騎之將,一路策馬而來,遠遠便躍於馬下,奔向劉擎,納頭便拜。

  「末將參見主公!」

  「兩位將軍快快請起,你們也是一方重臣了,怎地如此輕佻,董將軍,你瘦了。」

  劉擎看董卓和上次相比,整整瘦了一圈,可見他在涼州和馬騰合作收復羌人失地,很是賣力。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主公見笑了,還是瘦點好,能騎馬射箭,否則,今天怕是見不到主公了。」董卓訕笑。

  兩人沉默一會,對視一眼,旋即一起動手,各自取下懸在腰間的布袋,擋著眾人的面,將它打開。

  董卓率先開口:「主公,這是并州九郡九十八縣萬民請書,主公於并州雁門崛起於微末,勢如破竹,乃是漢祖庇佑,天命所歸,後并州改制,使廢土成金,并州百姓不敢望大王恩澤,懇請大王順應天命,繼承大統!」

  董卓歷來說話不是很利索,可見說出這番話,是練過的。

  就在劉擎品味其中意味時,劉焉一行宗親湊了上來,站到了曹操一側。

  顯然,董卓剛才的話,他們聽到了大半。

  劉焉小聲對其餘宗親嘀咕:「我等還是小看了君正,高看了自己。」

  劉虞看著董卓,面露慚愧,他算是最早加入劉擎陣營的勢力,可惜他一直沒有看懂主公要的是什麼。

  他和劉焉他們一樣,想著憑宗親的臉面和勢力,足以讓劉擎上位。

  然而卻被劉擎狠狠的拒絕。

  以民為意,為民請命,他們怎麼沒想到呢!

  要弄這樣一份萬民請命書,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這時,馬騰開口了。

  「涼州牧馬騰攜涼州十二郡國九十八縣萬民請命書,獻於大王,涼州紛亂無度,民不聊生,唯有大王兵鋒所指,驅逐羌亂,方才還百姓一個安寧,騰雖生於三輔,卻自幼在涼州長大,自有大王前後,涼州真乃是改天換日,煥然一新,故涼州萬民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眾人無不稱奇,誰還敢說武將不善言辭,誰還敢說馬騰沒文化的?

  就在眾人看著渤海王如何處置時,劉焉身旁的劉備,突然下馬,不緊不慢的從馬背上接下一個布包,走向劉擎。

  這一幕,直接給劉焉劉虞劉表劉繇四人等一眾宗親干懵了。

  劉表手指著,「玄德他……」

  「徐州牧劉備!」劉備將包裹托舉過頂,喊得分外大聲,幾乎將所有人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代徐州五郡國六十二縣百姓,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開門見山,簡單粗暴,連台詞都是抄的馬騰的。

  宗親幾人先是面面相覷,隨後連連下馬,也不顧有沒有請命書,一擁而上,各顧各的陳述。

  「益州牧劉焉,代益州十二郡國一百一十八縣百姓,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荊州牧劉表,代荊襄七郡一百一十七縣百姓,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幽州牧劉虞,代幽州十一郡國九十縣百姓,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揚州牧劉繇,代揚州六郡國九十二縣百姓,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承襲大統!」

  一陣喧譁過後,安靜,出奇的安靜。

  連吵得最火熱的那幫少年儒生,還有將路堵得嚴嚴實實的百姓,都安靜了下來。

  氣氛都烘托到這了,劉擎突然看了眼前隊。

  前隊中有幾道身影下馬,朝著劉擎走來,他們分別是沮授,黃琬,厲溫。

  「青州牧沮授,代青州十一郡國,六十五縣,獻萬民請願書於大王,青州屢遭戰火荼毒,曾有百萬黃巾作亂,是大王起仁義之師,以致百萬黃巾俯首而降,如今青州青苗遍地,鹽田富饒,百姓安居樂業,此皆繫於大王一身之功,青州萬民,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明登大統!」

  說完,下一個厲溫。

  「冀州牧厲溫,代冀州九大郡國百縣之民,獻萬民書於大王,冀州乃大王龍興之地,冀州臣民,永為大王后盾,望大王順應民意,承襲大統!」

  黃琬頓了頓,也開口道:「琬代豫州六郡國九十七縣百姓懇請大王登基!」

  黃琬說過之後,天下十三州,已有十一州進萬民書勸進了,除了司隸和遠在天涯的交州,這十一州,已能成為天下。

  劉擎立於車上,看著悉數到齊的各州州牧,有的是刻意為之,有的是隨機應變,而沮授等人,算是順勢而為,總之,這一切,並沒有逃出劉擎的預料。

  另一邊,皇輦之前,一名小官慌慌張張的跑回,跪在皇輦前道:「陛陛陛下,不好了!」

  「何事如此慌張?」馬日磾怒斥道。

  「大王那……那邊十一州州牧齊至,各攜萬民書勸渤海王進位。」

  「什麼!」馬日磾大驚,剛剛他還為劉擎說話來著。

  聽到十一州州牧,萬民書,勸進之類的字眼,劉協臉色就一陣慘白,剛剛看著王叔遠去,差點就認為,這一劫終於過去了。

  他有些迷茫的看向馬日磾,該如何是好,小小的腦袋已經轉不過來。

  馬日磾嘆了口氣,在群臣之中,他或許還能據理力爭,可面對天下十一州百姓,他何來的底氣。

  「陛下,老臣無能。」

  隨後沉默,劉協也沉默了,身後的百官靜靜的看著,似乎他們心中,早早的接受了這既定的事實。

  一輛馬車在幾名衛兵保護下悠悠而出,引得眾人注視,他徑直出城,顯然是奔渤海王而去的。

  眾人不免好奇馬車中的人物。

  在眾人擁戴之中的劉擎,下了馬車,將沮授黃琬等人一一扶起。

  「諸位此舉,擎備受觸動,然社稷大統,神器變更,絕非戲言,擎身為漢室宗親,不得不慎重對待。」

  劉擎的意思是他會考慮的。

  老成持重德高望重的黃琬立即道:「大王出自河間王一脈,乃孝桓皇帝親侄,如今仁德著於四海,恩威加於八方,天下百姓無不頂禮擁戴,大王又何故遲疑。」

  「是啊,請大王勿負天命民意,繼承大統!」眾人齊道。

  未等劉擎開口,一輛馬車徐徐停下,眾人好奇地看著。

  從馬車中走出之人,他們都認得,是司空田豐。

  但隨後走出的一人,卻很陌生。

  那是一位頭髮鬍鬚盡數花白的老者,穿著宮中常侍的衣著,眾人不免好奇,宮中有這樣這位老人嗎?

  顯然他們不確定。

  田豐道:「諸位,這是戴雍,乃是先帝孝桓皇帝常侍。」

  一經介紹,眾人頓露詫異,這可是真正的前朝老人了。

  田豐讓位,戴雍走了上來,從袖中取出一卷十分陳舊的帛書,上方滿是歲月的斑駁。

  「此乃孝桓皇帝親書詔命,其中說到,先帝無嗣,從其弟渤海王劉悝處過繼,以承皇位,後陳氏竇氏弄權,擅立劉宏為帝,此詔雖遭塵封,但終有重見天日之時,老朽苟延至今,為的就是此刻!」

  戴雍一言,著實令人心驚肉跳,這麼一來,原來孝靈皇帝是被弄臣操縱的傀儡?難怪後來利用宦官將竇氏陳氏都打倒了,後來又將錯就錯,陷害渤海王,差點令這一支皇脈絕嗣,原來還有這樣的經歷。

  這些事早就是老生常談,戴雍說起,處處與傳聞暗合,也就更顯真實。

  曹操連忙道:「既有先帝遺詔,大王乃是渤海先王唯一子嗣,這天下,沒有人比大王更配的帝位了,何況民意洶洶,請大王莫再猶豫!」

  「請大王莫再猶豫!」

  戴雍一席話,可以說將劉宏一脈的合法性都弄沒了,劉協,就更不是問題了,甚至連禪位,都不需要了。

  因為當今天下,沒有誰比劉擎更有資格坐這個皇位。

  大義,名分,德行,擁戴,民意,都齊全了。

  劉擎轉身,面向雒陽,靜靜的做著最後的思慮。

  「請大王繼大位!」

  十一州牧齊齊下跪,厲聲勸進。

  「請大王繼大位!」

  州牧的隨從將領,看熱鬧的意氣書生,還有劉擎的幕僚,也紛紛跟著進言。

  這一刻,沒有任何質疑的聲音。

  「請大王繼大位!」

  周遭百姓悉數下跪,聲音雖不齊整,卻如潮水般蔓延開來,一直穿到城門外的劉協等百官耳中。

  聽著滾滾如雷的震天喊聲,劉協啞然失笑,不知那根筋突然開竅一般,對一旁的馬日磾笑道:「老師,我突然覺得,我去做渤海王比較好。」

  好似放下了什麼一般,說得那麼釋然。

  馬日磾何嘗不知,劉協是卸下了重擔,他以帝師自居,向來嚴格教授劉協,他本就承受這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重擔。

  說起來,他也心疼劉協,可社稷傾頹,容不得半點喘息,看劉協釋然,他忽然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畢竟,他也很老了。

  劉擎西望雒陽,駐足良久,此刻旭日初升不久,在其身前投下一道冗長的身影。

  劉擎一言未發,只是邁步向前走去。

  向著雒陽,向著皇宮,向著那個位置。

  劉擎雖是沉默,卻已用實際行動告訴諸公百姓他的選擇。

  大漢十一州州牧,攜手跟上。

  百姓比肩接踵,簇擁回城。

  ……

  ……

  ……

  公元一八九年一月初一日,渤海王劉擎在雒陽北宮宣明殿登基稱帝,改元建新,大赦天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