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 第163章 董卓一舉三得,何進一石二鳥

第163章 董卓一舉三得,何進一石二鳥

2023-12-09 19:16:08 作者: 子虛笑烏有
  六月中旬,烈日當空,郿縣的周邊的土地被炙烤得發白,熱氣蒸騰著扭曲了空氣。

  郿縣,董卓依舊駐紮於此,炎熱的天氣令本是煩悶董卓更加躁動,在議事廳中來回踱步。

  朝廷詔令到達郿縣已過去數日,董卓依然沒有下定決心。

  他召來了弟弟董旻,侄兒董璜,還有女婿牛輔,共商大事。

  并州牧這個職位,若是在過去,他想都未想便會趕去赴任,因為他本部人馬區區數千,無需割捨,朝廷給他的兵馬,戰後是需要交還的。

  然而美陽之戰後,他控制郿縣,斬殺叛軍首級一萬二千有餘,立下了美陽之戰首功,然而別人不知道的是,他收降了更多。

  董卓之名,在羌人之中,還是頗有威望的,西逃的羌涼叛軍,一部分被其斬殺,一部分被迫投降,其中甚至有一部分,選擇主動投效董卓,而董卓也來者不拒,盡數收入囊中。

  不僅如此,董卓還拿出所有酒肉,款待投效的羌人,簡直要把羌人叛軍感動哭。

  在韓遂大營時都沒有這等待遇。

  然而董卓的糧草正在快速的消耗著,張溫原本撥付了數月糧草,在如此人數之下,急劇下降,若再無法解決,遲早會生亂子。

  還有另一個問題,羌人雖然敬畏董卓,但過於不服管束,軍紀極差,城中經常發生劫掠平民的事,對此,董卓也無計可施。

  若是區區幾人,尚可用嚴刑酷法殺雞儆猴,可人數一多,便就變成了法不責眾。

  董卓對羌人習性也十分了解,別說是無關的他人,就算自己人,他們自己也會相互攻殺,特別在生命受到威脅之後。

  所以,幾位親人齊到郿縣後,董卓便召集幾人,一起商討對策。

  幾人皆是至親,董旻是董卓弟弟,現在在何進帳下任職,這次詔令,便是何進命他親自送來的。

  董璜是董卓兄長董擢之子,董擢早喪,董卓算是董璜從父,一直在隴西郡,雖然只是一介小吏,但當地人人皆知董卓之名,沒人敢欺壓董氏,董璜在隴西,主要能照料到族裡。

  女婿牛輔則一直跟隨董卓掌兵,董卓前些日子率本部馳援河東,營中之兵便是牛輔與李傕掌管。

  董卓坐於主位,下面坐著三位親屬與李傕,董卓先開誠布公的將自己面臨的難題說予幾人聽,然後徵詢幾人建議。

  此番議事姿態,已經初具主公與臣下模樣,可惜這幾位臣下都不太聰明的樣子。

  「諸位,羌涼降兵已盡數臣服,只是劫掠成性,不服管束,但咱以為正因如此,羌人作戰能力才突出,此番若不是公子用計,令羌涼叛軍嚇破了膽,想要擊敗他們,可不容易!如今郿縣一團糟,糧草日趨緊張,你們都說說看,咱該如何是好?」

  董卓開門見山的提問。

  幾人面面相覷,顯然沒有人能答上來。

  依然在隴右為官的董璜對羌人劫掠的事不以為然,早見怪不怪,他組織了一下語言,反問道:「羌人劫掠,家常便飯,為何要管束?」

  「此乃大漢國土,並非羌地,如此作為,也就咱肚量大能容忍,若喚作張溫皇甫嵩領軍,此些行為皆是死罪!」董卓略微嚴肅的回道。

  說到死罪二字時,還加大了聲音,以表示對侄兒無知的不滿。

  他看了看自己日趨鼓脹的肚皮,隨著領兵數量的增多,上陣親戰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嗐!你們倒是說話啊!咱該如何是好?」董卓催促道。

  弟弟董旻道:「兄長,我以為奉詔為好,并州牧,乃是并州第一把手,區區數萬軍隊,并州亦能徵召,而并州九郡九十八縣,盡數歸於兄長管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故我應與羌涼叛軍勢不兩立,不如兄長再尋個理由,將之誅殺,如此,又是大功一件!」

  在朝為官的董旻旗幟分明的建議董卓選并州牧。

  「叔穎,我非不了解并州,如此貧瘠之地,也僅僅是太原郡與上郡尚可,而且北面數郡皆易受鮮卑抄掠,不甚其擾,實乃是非之地!」了解并州的董卓立馬說出了自己思慮的短處,若真是富庶之地,比如冀州牧,恐怕他也無需這般猶豫了。

  牛輔見岳父對并州多般嫌棄,加上亦喜歡在軍中,因為他董卓女婿的身份,牛輔在軍中也往往被人尊崇,即便跋扈的羌軍,不僅不敢在其面前造次,還多般巴結,劫掠所得,也常常「孝敬」牛輔。

  若去了并州,這些還在嗎?

  「岳父,我以為成大事者,手中必有刀兵,常言道,手有兵和糧,萬事不慌張,岳父雖位并州牧,然各郡中皆有豪強望族,不易把控,岳父出身一般,未必受其待見,難道岳父往了張奐之事乎?」牛輔道。

  張奐之事,張奐原是董卓舊主,後隱居在弘農郡華陰縣,董卓曾派兄長董擢向其贈送一百匹縑,結果卻被張奐拒絕了。

  張奐可是「涼州三明」,以董卓在涼州打出的名聲,皆被其看不起,可見要并州士族接納他,恐怕更難。

  董卓覺得牛輔所言十分在理,甚至比他區區貧富之理更加深入,除了各地有豪強望族不受其控制,并州還有個劉擎公子呢,他至今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自己不知不覺成了公子上官,這可是一個大問題,畢竟董卓心中清楚,他有今日,是誰在助他。

  在場諸位,所立之功,與劉擎公子的正確指導比起來,不過是螢火比皓月,令董卓有如今選擇的機會,也賴劉擎公子。

  董卓心中,不由得向掌握兵力方搖擺,董卓再度看向四人,視線直接從董璜身上跳過,董旻主張赴任,而牛輔主張保留兵力。

  三人相互張望一番,最後大家一起將目光投到沒有發表意見的李傕身上。

  「稚然,你來說說,該如何選?」董卓直接問道。

  李傕略作沉思,回道:「將軍,赴任并州,與保留羌軍,有何衝突?」

  董卓一聽,不悅道:「稚然可是不知漢律,為官一方,朝廷豈能允許你擁兵自重!」

  「將軍,羌軍並非漢兵,既未登名造冊,亦無本地籍民,將軍何須自己割愛,將羌人偷偷帶入并州,不就無事了?」李傕道。

  「此事不可,萬一泄露,便是通敵死罪!」

  董卓直接給否了,不過李傕一建議,令他想到了另一種可能。

  董卓望著李傕,卻見李傕目光發亮,顯然又有主意了。

  「將軍,若是帶入并州不行,那帶入涼州呢?」

  「嗐!」董卓大喝一聲,頓覺身上壓力輕鬆了不少,他剛剛也正好往這個方向想了,想不到李傕也和他想到一處去了。

  「咱知道了,牛輔!」

  「女婿在!」

  「我以你為主將,李傕為你副將,你二人率領羌涼降兵,進入涼州,可繼續徵召涼州人或羌人加入,糧草不夠,便縱兵劫掠,如此,羌人天性亦能得到滿足,此乃一舉三得!哈哈哈!」董卓大笑道。

  一舉三得,一來保留了兵權,二來可以充分發揮羌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興趣愛好」,三來,劫掠的物資可以補給與壯大自身。

  李傕笑著點頭,顯然董卓所言,正是其所想,如此一來,便無需再抉擇,董卓的并州牧有了,羌軍也能保留,而且可以爭取進一步發展。

  畢竟此時的涼州,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一支三萬人的羌軍進入其中,必能占據一席之地。

  牛輔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絕妙的方案。

  「岳父大人足智多謀,世所罕見,小婿佩服!」然後轉向李傕道:「稚然不愧為岳父左膀右臂,名不虛傳,牛輔佩服!」

  董旻本就沒有什麼意見,聽了這話之後,也微微點頭,反正董卓要去赴任,這一點實現即可。

  畢竟,他身為董卓弟弟,在朝廷為官,當然需要一個地方大員的兄長,不對,是地方大大員,郡守便已經能稱地方大員了。

  此外,除了他的一廂情願,何進將詔命交給他的時候,也是交待了話的。

  務必令兄長接受并州牧之職,事成之後,可封都尉之職!

  在場眾人,唯獨董璜似乎非懂,但他依舊跟著三人笑,因為在他看來,這也可以,那也可以,全都要,也可以。

  解決了困惑,董卓心情舒暢了不少,也覺得沒那麼熱了,若是再吃上一塊沙沙的西瓜……

  「來人!上瓜!」

  ……

  董卓眉開眼笑,而同在思慮同一件事的何進,卻愁眉不展。

  將董卓舉薦并州牧這個位置,何進是有私心的,什麼民生凋敝,戰火荼毒,并州於朝廷已無價值之類的,皆是說辭。

  董卓立下如此大功,何進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終究是袁氏故吏,即便他再舉薦,這恩情和知遇之恩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的。

  特別在這個重恩的門閥時代。

  所以何進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來拉攏董卓,比如表奏為并州牧,另一層意義是,如今西園軍勢頭過盛,蹇碩愈發囂張跋扈,而他卻無濟於事。

  他需要新的幫手,很快,何進就物色了一位。

  并州刺史丁原,這算是何進派的,因為丁原前任上官張懿,便是親何進的,而丁原也是何進舉薦,一來他沒什麼門生故吏背景,是草根出身,靠著戰功與建樹,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

  何進要將丁原調入朝廷,以擴大自己勢力,所以并州刺史之位會騰出,而借著陛下立牧之心,一氣呵成,將董卓提上并州牧之位,實乃一舉兩得。

  既騰出了丁原可調入京師,又賣了董卓一個大大的人情,一石二鳥!

  當然,並非事事如他所想的那般順意,董卓為并州牧後,袁隗老鬼必定藉助舊情繼續拉攏,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何進很頭疼。

  董卓果然是把雙刃劍!

  還有鄧盛也不是省油的燈,明明看著已經半隻腳踏入棺材了,卻依然不肯放鬆。

  那日朝會,何進舉薦董卓為并州牧,就鄧盛蹭的最歡,因為鄧盛也做過并州刺史,與太原王氏關係非常好,王允可算其門生。

  董卓為并州刺史時,刺史與王氏的關係依然在經營,如今董卓再次入主并州,而王允罷官在家,正好在太原,王氏顯然是可以「再續前緣」的。

  好在他命董旻送詔命之時,只強調了是何進力舉董卓為并州牧,並承諾董旻官位,藉此,再向董卓傳遞一個信號:董仲穎,我提拔了你親弟弟。

  嗐,又是一舉兩得!

  「但願如此,不會再節外生枝了吧!」何進喃喃自語。

  「大將軍,荀侍郎到。」大將軍府的佐吏前來通報。

  「引他去書房!」何進說著,逕自向書房而去。

  荀侍郎便是荀攸,受何進召見而來,很快,荀攸來到書房,見大將軍正在擺弄茶水,只是手藝很差。

  荀攸上前拜見。

  「公達,過來坐!」何進指了指茶案的對面。

  飲茶話事,看來今日是私事了,荀攸心想。

  「大將軍,我來吧!」荀攸自告奮勇道,大將軍親手泡茶,先不說夠不夠賞心悅目,茶味是否醇香,光「大將軍」這名頭,就不可亂喝。

  何進也沒有客氣,停下手中擺弄,而是開門見山道:「公達,今日召你前來,是為一私事。」

  「大將軍身負國器,私事亦算公事,但說無妨!」

  何進笑笑,很是舒適,荀攸的好話,果然受用。

  「我聽聞你有一叔,荀彧荀文若,追隨劉擎太守帳下,可有此事?」

  荀攸點點頭,「確有此事,不過我叔荀文若年紀不過二十出頭,攸只是輩分小些。」

  「原來如此,荀文若追隨劉擎,莫不是因為荀氏看重此子潛力?」

  何進問完,細細的看著荀攸,他知道這個問題過於隱私,但他想看看荀攸的反應,畢竟如果需要,何進完全可以以四府名義,徵召荀彧入朝做官。

  但漢代很少會這般,個人選擇還是很受尊重的,比如荀氏老資格的荀爽,就是徵召了很多次依然不來做官的主。

  出乎何進預料,荀攸幾乎不假思索便答了上來。

  「大將軍,我叔荀文若之妻為唐氏,乃是宦官之後,故而我叔歷來不被士人所容,荀氏對此亦十分無奈,他追隨劉擎太守,此乃其私事,荀氏並未過多干預。」

  「哦,原來如此。」何進恍然狀。

  聽到「宦官」二字,他本能的覺得一陣厭惡,心中還有一絲不解,劉擎全家渤海王府不是被宦官害死的嗎?世人皆知如此,為何他會接納一個宦官之婿?

  何進心中閃過一絲困惑。

  「荀文若之才,比公達如何?」

  萬事如意,平安喜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