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重生科技狂人 > 第800章 無形之手

第800章 無形之手

2023-12-10 03:39:10 作者: 傑奏
  12月9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議員阿爾·戈爾起草的《1991年高性能計算法案》,並同時撥款6億美元給National_research_and_education_network——美國國家科研教育網絡。

  12月19日,阿爾·戈爾通過《基督科學箴言報》,直接把美國國家科研教育網絡稱作「信息高速公路」——他希望其能成為在全美範圍內建成光纖網絡的催化劑。

  事實上,蓬勃的網際網路運動當中,來自商界的唐煥的演講,來自政界的阿爾·戈爾的法案,只是一部分而已,像設計了TCP/IP協議和網際網路基礎架構,而被共同稱為「網際網路之父」的羅伯特·卡恩和文頓·瑟夫等人,也從學術界發出了推動的聲音。

  《1991年高性能計算法案》的出台,引發了National_Information_Infrastructure——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即NII這個政策層面的調整。

  具體來講,這個構建全美信息網絡的龐大計劃,不僅會涉及到攝像機、掃描儀、鍵盤、電話機、傳真機、計算機、交換機、光碟,視頻錄音磁帶,電纜、衛星,光纖、微波網、電視機、顯示器、印表機等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產品,還有資料庫、設備互操作等等提供各種服務的軟體系統。

  換而言之,從國家層面出發的NII,為IT產業打造了一個饕餮盛宴,如同冷戰結束前,軍工企業們享受著國家投資傾斜福利的情況。

  話說回來,當今世界,也只有美國同時具備財力、人才,以及足夠的空間,來玩這個高端的遊戲。

  而唐煥之所以對網際網路如此熱衷,除了隨便拉來一個人都能猜到的追逐財富的動力這個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隱藏在網際網路中的那種可以影響整個世界的權力——當所有人都像離不開水和空氣那樣,嚴重依賴網際網路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網際網路綁架了所有人。這是人類社會新發展出來的一隻無形權威之手,當然也是新的上位者的一個終極追求。

  在這種熱火朝天地討論網際網路的氣氛當中,向來態度積極的首富先生,便舊事重提地建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將NSFNET轉為商用。

  這輪遊說的聲勢更大,蓋因多了一個藉口,那就是唐煥在COMDEX高峰論壇上演講的時候,所發表的唐氏定律,其中有關網絡價值的那一條——用戶越多,網際網路的價值越大。

  毫不誇張地講,短短時間內,網際網路發展唐氏定律便已經被討論爛了,研究透了,進而成為堪比摩爾定律的公認行業發展指導方針,被無數人引用。

  不過,NSFNET轉為商用仍需時日。因為美國政_府也希望控制網際網路,這就需要一個緩衝時間,來研製加密算法、安全晶片之類的特殊東西。好在美國民眾有著不信任政~府的傳統,對此極為反感,可以預見這個拖延理由很快就會被口水淹沒。

  唐煥明白,此類事情急不得。必須按部就班地走程序,好在網際網路概念大熱的情況下,美國在線IPO的機會差不多成熟了,也算是值回票價,對得起自己的耐心了。

  ……

  網際網路的功能之一,便是跨越諸如地理位置的傳統限制,把人們聯繫到統一的虛擬社區。而就在美國這邊興致勃勃地探討網際網路的時候,大西洋對面的歐洲,也在統一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12月9日至10日,在荷蘭的馬斯垂克舉行的第46屆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經過兩天的辯論,最終通過並草簽了《政~治聯盟條約》和《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合稱《歐洲聯盟條約》,也就是《馬斯垂克條約》。

  這一條約是對1957年《羅馬條約》的修訂,為歐洲共同體建立政~治聯盟和經濟與貨幣聯盟,確立了目標與步驟。

  其中的《政~治聯盟條約》,最早在1990年4月,由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與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共同提出,目標為:實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進一步擴大歐洲共同體超國家機構的權力;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使其由原來的諮詢和監督機構,變成部分的權力機構。

  首富先生對這個條約沒什麼興趣,他真正關注的是,將在1992年2月7日,由歐洲共同體12國外長和財政部長,正式簽訂的《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

  該條約規定:在歐洲共同體,也就是將來的歐盟的內部,實現資本的自~由流通,真正的統一市場,並使經濟政策完美地協調起來;它的最終目標,就是成立歐洲中~央銀行,實行單一貨幣。

  既然追求統一,那麼通用的標準必可不少——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需要在規定期限前,達到通貨膨脹率在百分之五以下,財政赤字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公共債務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十的要求,

  「不出所料。」嘀咕了一句的首富先生,啪地一聲合上文件,隨手交給了身旁的助理,邁步走進了超級計算機中心。

  等找到正低頭忙碌的小表妹孟靜後,唐煥笑問道:「怎麼樣,運算的結果,整理出來了麼?」

  「差不多了。」孟靜抱怨道:「別人都去過聖誕節了,你就知道剝削我。」

  唐煥打趣著安撫道:「等你把這個項目從頭到尾地跟下來後,就有了配得起碩士頭銜的真才實幹了。」

  孟靜翻了一個白眼,「按照你的預測,我豈不是還要做將近一年的苦力?」

  「等到時候看到了斬獲,你就不會這麼愁眉苦臉了。」唐煥伸出了手,「先把英鎊的報表給我看看。」

  方圓超級計算機崛起後,唐煥的金融模型也隨之有了用武之地。其就像個人電腦上運行的電子表格軟體一樣,統計和分析數據,甚至還能更進一步地通過改變環境變量,更換不同輸入項,來預測輸出結果。

  「英國的驕傲和糾結,在英鎊上體現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孟靜正正經經地發表了一句看法。

  「小丫頭說的不錯,等著領獎勵吧。」唐煥稱讚完後,放下資料,又輕飄飄地吩咐了一句,「這張報表,每半個月交給我一份,不論那時候我在任何地方。」

  「遵命。」孟靜調皮地舉手敬了一個禮。

  ……

  首富先生在投機方式上一向講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蓋因無形之手用得爽快不假,但也極易招來反噬。

  就在這個為下一階段布局的歲末年初期間,唐煥不經意間發現,似乎能夠影響到美國大選的那隻無形之手,有所動作了。

  聖誕節前夕,華納發行了一部由兩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奧利弗·斯通執導的電影——《刺殺甘迺迪》,其改編自吉姆·加里森的小說《跟蹤刺殺》和吉姆·馬斯的小說《困境:殺死甘迺迪之密謀》,描寫了紐奧良檢察官吉姆·加里森調查甘迺迪遇刺事件的始末,以及後來發現的事實。

  奧利弗·斯通這幾年佳作不斷,《野戰排》、《華爾街》、《生於七月四日》這些電影可謂名利雙收,於是華納非常信任地投給他4000萬美元;反過來,奧利弗·斯通為了讓這筆投資看起來物有所值,請了《與狼共舞》的導演兼主演凱文·科斯特納,來扮演主角——紐奧良檢察官吉姆·加里森。

  可以想像,把《刺殺甘迺迪》這樣一個敏感的題材搬上大屏幕,沒有那麼容易。

  從劇本的第一稿出來後,《刺殺甘迺迪》便遭到了《HSD郵報》國家安全通訊記者喬治·拉德納的嚴厲抨擊,自此捲入到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中。

  當《刺殺甘迺迪》上映之後,眾多美國主要報社都撰寫社論,以嚴厲的措辭批評奧利弗·斯通褻瀆歷史、不尊重史實,以及他對時任副總統、後來繼任為總統的林登·詹森,也參與刺殺約翰·甘迺迪這一陰謀的指控。

  比如,《紐約時報》的伯納德·文羅唱衰道——如果華納能讓《刺殺甘迺迪》走遠,那就是好萊塢的奇蹟;他還在文章中呼籲華納做自我檢討。

  再如,該報的文森特·坎比,通過針對這部電影本身所寫的一篇評論,批評道:「奧利弗·斯通對影片製作採用的風格非常隨便,很多很短的,頻繁的,不知所云的,一個接著一個的鏡頭,夾雜著背景音樂、噪音,對話,還有更多的噪音,更多的對話,像夾心餅一樣。」

  甚至還有媒體直接發文「抵制奧利弗·斯通編造的事實」,來攻擊《刺殺甘迺迪》。

  當然了,也有媒體人讚賞《刺殺甘迺迪》,比如《HSD雜誌》的一名資深電影評論家——派特·多維爾,但在提交評論時,被主編約翰·里姆伯特駁回了,理由是不想看到對該影片正面的評論,他和其他雜誌的編輯都一致認為這部影片是荒謬的;為此,派特·多維爾當即辭去了職務。

  與此相比,聲望更高的羅傑·利伯特,就能發出聲音了。他在《芝加哥太陽報》中對《刺殺甘迺迪》表示了讚賞,「這部電影的成就,不在於它解答了甘迺迪遇刺的秘密,而在於它正試圖喚醒自1963年之後,在人們心中漸漸逝去的民族精神。」

  做為導演,奧利弗·斯通個人自然是壓力巨大,甚至在接受電視採訪後,收到了死亡恐嚇信。

  梳理一下對《刺殺甘迺迪》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對紐奧良檢察官吉姆·加里森的描述是否準確,以及在改編的歷史資料片中,加入了被人為混合的片段。

  為了回應這些批評,奧利弗·斯通寫了一本長達593頁的書——《刺殺甘迺迪–關於這部電影的書》,其中包括了劇本的全部注釋,另外還有97條來自支持和批評者的評論,以及340條研究記錄。

  在這種鋪天蓋地的爭議聲中,華納對《刺殺甘迺迪》支持,可以形容為「力挺」,僅表示——由於電影時間過長,長達三個小時,上映場數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冷眼旁觀的首富先生,在聽取部下工作匯報的時候,順便打聽了一下相關的詳細消息——華納為《刺殺甘迺迪》的營銷,投進去了1500萬美元;而這部電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和《美女與野獸》並列排在了全美票房的第五位,直到1992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也有了實際突破,緩緩上漲的全球票房達到了5000萬美元,同時正面評論呈上升趨勢,甚至還獲得了8項奧斯卡獎提名。

  在唐煥看來,暫且不論甘迺迪遇刺事件里有多少陰謀,就電影本身而言,奧利弗·斯通的導演功力是不容置疑的,將如此千頭萬緒的歷史事件搬上大屏幕,光下死功夫還不夠,要不然,也不能吸引觀眾在電影院裡坐那麼長的時間。

  不過,話說回來,奧利弗·斯通再有才華,沒有資金支持,電影不可能拍出來;沒有能量更大的無形之手托舉,電影剛上映就肯定被口水淹死了。

  正如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格爾八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業力欽,當天9時38分,蘇聯國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被俄羅斯國旗取而代之,這裡面的按部就班,說沒有貓膩,誰肯信啊。

  反正看了《刺殺甘迺迪》這部電影後,首富先生對再去德克薩斯州這個共~和黨的大本營,有了心理陰影,但和加州「矽谷」遙相呼應的「矽丘」,就位於它的首府奧斯汀,每年不視察幾次還真不行。

  回想著老布希一家對今年大選盡在掌握當中的那種傲慢,唐煥不禁搖頭微笑——好戲才開場啊。

  這時候,從亞洲香江打來了一個電話,讓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