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技術和藝術的狂熱結合
2023-12-10 03:39:10 作者: 傑奏
……
隨著1950年代以來模擬電視技術的逐步成熟,人們對數字視頻和非線性剪輯的追求,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在一些實力強大的廠商陸續推出自己的數字視頻初步解決方案的同時,非線性剪輯領域也同樣出現了堪稱標誌性的進展。
其中一個引人矚目的成果來自喬治·盧卡斯的盧卡斯影業有限公司,它有一個名叫EditDroid——剪輯機器人的系統,用尺碼和12吋黑膠唱片相近,表面和音樂光碟類似的雷射影碟,以及資料庫。再配合其它手段,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非線性剪輯功能。
成立於1922年的NationalAssociationofBroadcasters——全美廣播事業者聯盟,在今年四月召開了NAB年會,同時主辦世界規模最大的廣電儀器展覽——「NAB展」。
EditDroid和另外一個競爭對手MontagePictureProcessor——蒙太奇畫面處理器,同時登台亮相,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事實上,這些解決方案很難商業化為成熟的產品,因為其都屬於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弄出來的非通用解決方案。
在唐煥看來,這些數字視頻和非線性剪輯領域的先行者當中,傳統廠商雖然擁有技術實力,但卻少了幾分創造靈性;而像喬治·盧卡斯這些來自第一線的用戶,倒是有了創造靈性,從而自發地展開研發,可又不具備足夠雄厚的技術實力。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他們兼具技術實力和創造靈性,也未必趕得上還有行業眼光和資源整合優勢的唐煥。
不管是數字視頻,還是非線性剪輯,都需要結合多方面的成果,才能進入實用階段。其在原本時空里是被動地自然發展;而現在則是被唐煥憑藉這幾年快速積累起來的資源提前催發。
就拿負責視頻採集環節的D-VHS攝像機來講,其鏡頭和成像器部分,與其它類別的攝像機差別不大,但在記錄器部分上就凝結了模擬數字轉換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即時無損壓縮、錄像帶格式等等的技術成果。
如果採集來的數字視頻信息未加壓縮的話,那麼碼率將會達到173Mbit/sec,也就是21.625MB/s。
由此可見,為了把數據存儲到94分鐘的D-VHS錄像帶上,並為接下來的後期處理做準備,這些元素當中,任何一個都不可或缺。
而同時提供數字視頻和非線性剪輯功能的Digital-1系統,就更集大成於一身了,其相當於一台極其複雜的方圓伺服器,被唐煥賦予了很多高端的微型計算機系統技術。
比如說系統總線,Digital-1採用了方圓電腦最新設計的InterconnectStandardArchitecture——互聯標準架構即ISA的32位版本ISA-32。
方圓電腦架構的系統總線,正式始於二代方圓個人電腦,甚至還和同期研發的IBM-PC的系統總線在縮寫名字上撞了車,後者叫做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業標準結構,簡稱也是ISA。
做為商戰的一部分,兩家公司沒少在專利上互吐口水,最後由於「互聯標準架構」面世較早,藍色巨人便悻悻地放棄了「工業標準結構」的名稱,在下一代的IBM-PC/XT中直接叫做XT總線,目前的主打機型IBM-PC/AT中,也順勢叫做AT總線。
「互聯標準架構」和「工業標準結構」除了總線簡稱相同之外,在技術規格上也有一些類似之處,比如最初的版本,寬度都是八位,頻率也和CPU的運行頻率相同。
但兩者差別也挺明顯的,「互聯標準架構」支持一定程度的「即插即用」,而「工業標準結構」就不具備這個特性了。
另外,由於IBM-PC使用的CPU是4.77MHz的Intel8088,因此「工業標準結構」的頻率也是4.77MHz,進而總線帶寬為4.77MHz*8位/8=4.77MB/s。
而二代方圓個人電腦使用的CPU是8MHz的Intel8088和MC68000,以及12.5MHz的MC68000等,所以總線帶寬至少為8MHz*8位/8=8MB/s
這個差距不可忽視,因為數據機、網卡、音效卡、顯卡等擴展卡所連接的插槽,其另一頭就是連接在系統總線上,進而對網絡應用程式、遊戲等軟體的運行,有著明顯的性能提升。
到了三代方圓個人電腦時代,「互聯標準架構」和IBM的XT總線、AT總線就越發漸行漸遠了,蓋因其進一步完善了「即插即用」功能,以及推出了16位版本的ISA-16。
這也就意味著,在總線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數據吞吐量翻了一番,也就是計算機性能增加了一倍。
由於成本的制約,ISA-16在方圓個人電腦產品線上應用有限,其大展身手的領域是方圓工作站和方圓伺服器。
在完全32位的四代方圓個人電腦來臨之際,做為技術預備的一個環節,ISA總線也提前一步進化到了32位的版本——ISA-32,並首先部署到高端產品線上的方圓伺服器和方圓工作站當中。
ISA-32有不少變化之處,比如除了數據寬度提升到32位,從而總線吞吐量至少比ISA-16翻一倍之外,它的運行頻率也不再和速度越來越快的CPU保持同步。
換而言之,「倍頻」的機制被引入了進來。
CPU和搭載內存控制器的北橋之間的總線,稱為FrontSideBus——前端總線即FSB。
從現在開始,ISA-32和CPU的運行頻率被FSB分割開來,CPU的速度由FSB和倍頻決定,而ISA-32則和FSB掛鉤。
Digital-1系統里就是這樣的情況,其搭載的RISC架構處理器Holder,運行頻率是40MHz,倍頻為2,FSB和ISA-32總線都是20MHz,總線帶寬因此達到了20MHz*32位/8=80MB/s,從而為數字視頻處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Holder處理器、ISA-32總線、大容量內存、專門負責硬體編碼解碼的數位訊號處理器,以及其它晶片,只是保證了Digital-1系統具備足夠強勁的性能,以處理龐大的數據流。
不過,還有一個容易產生瓶頸的地方也需要處理,那就是硬碟、CD驅動器、D-VHS錄像帶這些機械式的外部存儲設備,不能拖了已經準備就緒的高速電子設備的後腿。
Digital-1所使用的硬碟,是日本富士通製造的10.5英吋硬碟,唐煥拿過來又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技術,從而形成了一套可提供容量高達1338MB的企業級存儲系統。
其中,最主要的技術有兩項,一個是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獨立硬碟冗餘陣列即RAID,另一個是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即SCSI。
顧名思義,RAID就是用控制器把多塊硬碟連接到一起,從而在容量、速度、安全性上提供更好的指標,Digital-1系統的1.338GB硬碟容量便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實例。
光有「大肚量」不行,還必須要有足夠的數據傳輸速度。SCSI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它是一種用於計算機和硬碟、軟碟機、光碟機、印表機、掃描儀等周邊設備之間的系統級接口標準,其定義了一套命令和通訊協議,通過獨立處理器進行數據傳輸,具有速度快而穩定、CPU占用率低等等優點。
事實上,這些技術早就在高端領域的方圓伺服器、方圓工作站上應用了,要不然其憑什麼對IBM的大型機、DEC的小型機發起勢頭兇猛的挑戰?
目前,SCSI標準就已經進化到了第二版的SCSI-2,相比於SCSI-1,各項指標增倍,可同時連接16個外部設備,數據寬度16位,頻率10MHz,從而提供的數據吞吐量達到了10MHz*16位/8=20MB/s。
而帶寬達到了80MB/s的ISA-32總線,也為SCSI-2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足夠空間。
在Digital-1這個性能強勁的硬體平台上,運行著方圓電腦體系中最強大、最穩定的作業系統萬象,它可以無縫地驅動各種硬編碼、硬解碼處理晶片,為視頻處理軟體提供最佳的實時響應性能。
當然了,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也不可缺少,電視台里的編導完全可以僅憑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需要,通過滑鼠進行直觀的操作。
數字視頻是非線性編輯的基礎,有了它便可以通過直接輸入時間碼或者其它描述性元數據,訪問到任何視頻幀,而非必須通過觀看整個片段來尋找想要的視頻幀。
這其中會牽扯到一個「隨機訪問」的機制,內存、硬碟、光碟都可以做到「隨機訪問」,而錄像帶則屬於「順序訪問」。
好在,相比於那些非數字存儲的錄像帶格式,D-VHS錄像帶在進行數據檢索的時候,也能夠在速度上從時間碼等描述性元數據得到增益。
通過使用Adobe的視頻處理軟體,進行非線性剪輯後,節目成品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發布的BT.601標準,以NTSC制式的720×486或者PAL制式的720×576解析度,存儲到廉價的錄像帶或者有些小貴的光碟上。
不過後者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視頻可以完全地「隨機訪問」而不用受限於「順序訪問」了。
這個機制,顯然能給電視台的節目播放帶來極大的靈活性。
奧運會期間,觀眾當然希望可以及時地觀看到當天都有哪些運動員奪得了金牌,以及各種精彩的瞬間,節目的剪輯工作量可想而知。
另外,洛杉磯所在的美國西部,和傳統意義上的政_治、經濟中心——美國東部,大概差著4個小時左右的時差。
這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全國範圍的各大美國電視網,如何把節目第一時間呈現到觀眾眼前。
顯而易見,在Digital-1系統的支持下,有線電視新聞網做到了比所有同行都快一步。雖然大家一樣熬夜加班地趕節目帶子,但有線電視新聞網在速度、質量上就有了優勢。
就像卡爾·劉易斯奪得四塊奧運田徑金牌後,有線電視新聞網最先推出了他從出道到現在的回顧,藉助視頻編輯軟體所提供的特效,再配上氣勢磅薄的背景音樂,整個節目堪稱一個好萊塢大片,給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奧運會電視轉播質量,絕對是世界第一,其它電視機構被無奈地搶了風頭之後,自然紛紛派出探馬,尋找其致勝的奧妙所在。
最後在奧運會結束之際,被全美廣播事業者聯盟評價為技術和藝術的狂熱結合產品——Digital-1系統,呈現在他們面前。
見獵心喜之下,不差錢的各大電視機構紛紛問價,如何才能入手一套Digital-1系統?
唐煥給出的答案是50萬美元起,隨著配置的不同,Digital-1系統的成本彈性還是很大的。
另外,從提供視頻非線性剪輯功能的Digital-1系統上,可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衍生出來一套專門進行音頻非線性剪輯功能的產品,供電台使用,售價當然也會隨之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