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華人的英文傳媒
2023-12-10 03:39:10 作者: 傑奏
純粹的計算機技術,其實是很枯燥的。
為了活躍簽售的氛圍,第二天活動的時候,唐煥找來了朱迪?福斯特現場助陣,算是給了這幫前來買書,實際上是打算一睹技術偶像風采的理工男們一個好大的意外之喜。
參與的讀者大概有兩三百人的樣子,唐煥負責簽名,福斯特偶爾也會湊個熱鬧,倒是忙得不亦樂乎。
唐煥給現場讀者當中的學生群體出了一個頗有難度的關於算法的問題,一個星期之內將答案郵遞至哲儒公司,並且被確認為結果正確的人,可以得到進入哲儒公司實習的機會,這對於好多立志成為IT工程師的青年來講,顯得更實惠一些。
唐煥這麼做,有公器私用之嫌,但大老闆自然具備這個權利,而且不斷擴張的哲儒公司也確實需要出色的人才。
不過中途出了一點狀況,一個排著隊伍走到近前的傢伙突然開口道:「唐先生,我是《舊金山觀察家報》的記者,終於找到你了,可以接受一下採訪麼?」
這明顯不在計劃之內,唐煥不悅地白了一眼對方,除了宣傳技術和產品,他並不喜歡面對媒體,何況此人追到這裡,肯定別有所圖。
從影響力來講,舊金山地區有兩家報紙比較有名,SanFranciscoChronicle即《舊金山紀事報》和SanFranciscoExaminer即《舊金山觀察家報》。
《舊金山觀察家報》頗有來頭,它是威廉·赫斯特所打造的傳媒王國的第一個成員。
這位美國報業大亨是礦業巨子和參議員喬治·赫斯特的獨子,曾經由於行為叛逆被哈佛大學逐出校門。
1887年,赫斯特成為陷入困境的《舊金山觀察家報》的主編。靠著雄厚的家族資金支持和煽情的報導手法,他很快讓觀察家報扭虧為盈,並使其成為舊金山有名的煽情報紙。
1895年,赫斯特進軍紐約,打造了《紐約日報》,並挖走了《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全部編輯,和普利茲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由此產生了一個名詞——「黃色新聞」,即象徵著普利茲《紐約世界報》和赫斯特《紐約日報》競相追求的那種高度聳人聽聞的煽情作風。
為了吸引讀者,赫斯特的報紙堪稱不擇手段,經常編造煽情的故事、偽造採訪、採用假照片和歪曲真相。
靠著頂尖人才、殘酷競價和「黃色新聞」三大殺招,赫斯特創立的赫斯特國際集團,到1935年的時候達到了巔峰,在九個城市擁有26家日報、17家星期日報、14家雜誌、3家新聞社、2家電影公司和8家電台。
像針對女性讀者的《時尚》、少女雜誌《17》、《時尚先生》、以社會上層階級為目標客戶的《時尚芭莎》等著名時尚雜誌,都隸屬於該集團。
經典電影《公民凱恩》就是根據威廉·赫斯特的生平改編拍成的,可見他的媒體事業如何成功了。
赫斯特在傳媒事業方面獲得空前成功的同時,也在為自己謀求政治資本,他曾經兩次當選眾議員,但在謀求總統、紐約市市長、紐約州州長的時候,先後落敗。
雖然止步政壇,但赫斯特仍然可以影響美國的民意和政壇。譬如,他歧視亞洲移民,通過動用手中的傳媒工具,常用「yellowperil」即「黃禍」來詆毀華人移民。
如今,赫斯特已經死了二十多年,《舊金山觀察家報》也隨之沒有那麼強勢了。
在二戰之後和1970年代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側重於美國全國和國際新聞深入報導的《舊金山紀事報》,因為擁有大量的著名專欄作者,甚至有記者成了甘迺迪新聞秘書、加州參議員,實力上終於壓了《舊金山觀察家報》一頭。
按照原本時空的軌跡,進入下個世紀後,《舊金山紀事報》最終還是成了赫斯特國際集團的囊中之物,至於衰落的《舊金山觀察家報》,則轉到了華人方氏家族報業集團名下。
對於現在還隸屬於赫斯特國際集團的《舊金山觀察家報》,唐煥當然是既防備又忌憚,這個記者尼瑪鬼鬼祟祟的,估計就是來挖克里斯蒂娜和自己之間八卦新聞的。
唐煥神色不動,揮了揮手,淡淡地回答,「既然你不是讀者,請把時間留給別人。」
「那我買一本。」這名記者剛說完,便被工作人員客氣地拉開了。
此人很不甘心,大聲地喊道:「唐先生,我只是想問一下,被億萬女富豪用價值幾千萬美元的私人飛機示愛,你作何表態?福斯特小姐為什麼會出現在你的簽售現場?」
工作人員見唐煥臉色變冷,趕緊使出吃奶的力氣,把這個傢伙狼狽地拖走了,由此惹來眾人的一陣鬨笑。
記者的嗅覺自然不可低估,於是活動結束後,唐煥放棄了和福斯特共進午餐的計劃,直接乘飛機返回了舊金山。
這次來接機的是唐氏家族的成員,名叫唐文茂,和唐煥同輩,一直幫姑媽唐芸打理餐廳方面的工作,屬於少數和唐煥接觸較多的族人。
當然,隨著唐煥的崛起,這種關係迅速變得親近起來,唐煥倒也沒有苛求太多,有些私事,比如幫林清瑕哥哥安排留學,都是通過此人來完成的。
由於為人低調,做事踏實,唐文茂逐步地贏得了唐煥的信任。
這次他來接機,主要是給唐煥帶來一些華人社交活動的邀請。
做為少數族裔,借著年底的機會,華人們自然要相互聯絡感情,唐煥也不反感這種抱團的形式,雖然未必有多大的效果,內鬥是人類的天性,自己要不是精通粵語,都未必有人理會。
對於各個邀請方的背景資料,唐文茂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
畢竟人心複雜,無法排除有些傢伙頂著冠冕堂皇的名頭包藏禍心,不想受人擺布的唐煥自然極為重視這方面的信息,唐文茂做得如此周到,他聽得連連點頭,十分滿意。
「方氏報業的《亞洲人周報》計劃做個系列專訪,報導華人在美國創業的事跡,像唐總這樣的青年才俊代表,自然被他們看中了,於是特意發出了邀請,不過《亞洲人周報》資歷很淺,今年8月才創刊,宣傳效果有限,未必值得花費這個時間。」唐文茂盡心盡力地介紹著。
唐煥沉吟了一下,回憶著前世里成功從赫斯特家族手中拿下《舊金山觀察家報》的方氏報業的資料,感覺他們的一些理念倒是符合自己的構想,雖然現在資歷淺薄,但接觸一番未嘗不可,何況自己也著實需要一家能在美國發聲的華人傳媒合作者。
方氏報業是由伯克利大學新聞系碩士方大川和妻子李邦琴共同創立的,尤其這位將來會被稱為「鋼鐵木蘭花」的方夫人居功至偉。
1935年,李邦琴出生於大陸,在寶島讀的大學,1960年隨夫到美國舊金山落腳,以僅有的200美元開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
期間因為丈夫病重,她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苦心經營印刷廠,並在唐人街接手了一個飯館,結果還因此和華人幫會鬥智鬥勇了一次。
方氏報業由《少年晨報》、中文「電視一周」開始經營,直到今年創辦英語發行的《亞洲人周報》,這個過程體現了一種觀念的進步。
中文報紙固然能夠聚攏華人、傳播鄉情,但在一個英語社會中,中文報紙卻永遠無法成為主流的聲音,因為美國人看不懂中文報紙。
雖然中文報紙經常刊載華人對美國社會的看法,但要使美國人明白,只有再通過翻譯,猶如隔靴搔癢。
通過在美國二十來年的生活磨鍊,方大川和李邦琴深感,要想讓主流社會顧及到你的存在、傾聽你的聲音,就一定要辦一份英文報紙,華人絕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這種走出去的戰略,唐煥自然非常贊同,伸手扶持一把,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亞洲人周報》的邀請放在最前面,儘快回複方氏報業。」做出決定的唐煥吩咐道,「年底了,事務太多,還要飛去寶島出席一個展覽,你讓對方儘快安排,如果今天就能完成是最好不過的。」
唐大老闆的高瞻遠矚,唐文茂自然不會明白,不過他只需要忠實執行就可以了。
舊金山的住處雖然冷清,但正好讓唐煥安靜地繼續完善傳真產品的研發計劃。
方氏報業的反應極為迅速,方大川夫婦當天就準備下了款待的晚宴,這種雷厲風行的效率方式,唐煥自然喜歡,於是欣然赴約。
方大川顯然事先做過功課,剛一見面,便敘起了校友之誼,媒體人自然要擅長交際,這種淵源無疑會拉近彼此的關係,而唐煥也有心結交,很快就賓主相談甚歡。
「方先生的報紙和印刷廠,正好可以為哲儒提供廣告和印刷服務,我會通知業務部門進行聯繫和洽談合作的。」唐煥開門見山地拋出了橄欖枝。
這可是一份實實在在的禮物,相比於幾乎稱得上日進斗金的哲儒,方氏報業太需要拓展業務了。
「多謝唐先生的信任。」方大川連連感謝。
唐煥微微一笑,「大家都是華人,自然要相互扶持,何況我們還是校友,而且方先生的辦報理念,我非常贊同,華人需要自己的英文傳媒來進軍美國主流社會。」
雙方志同道合,彼此交流自然極為愉快,相比於信任感的建立,接受《亞洲人周報》的專訪簡直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小事,晚宴過後,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