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從1980開始 > 第825章 最關鍵的一課

第825章 最關鍵的一課

2023-12-07 07:36:20 作者: 三SS
  當然,不止是日本人,不少科技公司看到這些報紙,也隱隱感覺到便攜時代的到來。

  為啥不少電子產品都是又重又大,一方面是因為集成電路還沒得到正式發展,所以就拼命堆各種大而笨重的硬體。

  另一方面,電池不行, 沒人願意帶一台死沉,但電池續航能力不行的產品出門溜達。

  但科技的發展都是相互推進的,並不是天工實驗室把鋰電池這對王炸拿出來,就能讓便攜時代馬上降臨。

  很多產品都還有軟硬體等等方面需要攻克。

  鋰電池也只是帶來便攜時代的曙光。

  距離真正的到來還要不少年頭。

  要想真正的便攜,還得等半導體產業進入另一個高度,集成電路快速發展的年代。

  否則, 光是大部分電子產品內的硬體, 想要使其正常工作, 鋰電池的分量肯定也不輕。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不可能用兩節五號電池去啟動一台電視機,但你可以放在其他更輕巧的產品上。

  再比如說咱們的老大哥,它走的路就不一樣。

  現在大家研發電子技術領域有兩種選擇,要麼主要研發電晶體,要麼主要研發電子管,或者實力強的也可以兩個都選。

  考慮到整個西方陣營對蘇聯的制裁,不管是蘇聯還是繼承者俄羅斯都毫無疑問的選擇了電子管。

  因為在戰爭中,電晶體的穩定性很差,無法有效抵禦電磁脈衝,甚至設備還會癱瘓,但電子管不同,它的穩定性極強。

  面對老大哥那種又大又重的電子管產品, 鋰電池其實已經用處不大。

  沒人會傻到用鋰電池去啟動這些大老黑,有那功夫直接用電不是更好嗎。

  所以蘇辰的鋰電池計劃是面向歐美和東南亞地區。

  鋰電池三天的展覽結束後,對於那些天天996的打工人來說,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什麼事情。

  但對於科技大公司來說,卻感覺頭頂著一塊烏雲。

  這就是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看待的東西也不一樣。

  尤其是索尼和松下這樣的大公司,因為他們推出了不少的便攜性產品,而且本身也在研究鋰電池。

  雖然現在尖峰科技的鋰電池可能使得他們能推出更多優秀的產品,但也極有可能讓他們實驗室里的鋰電池胎死腹中。

  不管是盛田昭夫還是松下的掌門人,他們都不願意看到這一局面。

  可要是不放棄鋰電池的研究,前方的路已經被尖峰科技給堵死,不管是性能上,還是專利上。

  當初搞來的專利,因為擔心會引起其他麻煩,所以只是申請日本的專利,並不是全球專利。

  本來還藏著掖著,自己私底下發展,但現在尖峰科技上來就直接掀了台子,斷人前路。

  放棄的話,多年的研究又付之東流。

  這就是當前擺在這些公司面前的最大難題。

  蘇辰並不管這些人是怎麼想的,展覽會結束後,他便讓米蘭達先帶人前往內地洽談組建鋰電池工廠的事情。

  而他自己在日本呆了幾天,制定好幾條做空日本的精密計劃。

  當初他計劃做空日本經濟時,就砸了幾億美元進入日本市場,購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日本經濟的蓬勃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發瘋一樣的上漲,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開始升值。

  到今年年初,股市和房地產已經至少翻了一倍,那就是上百億日元。

  此時的日元升值到1:120,如果把手中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在一年中拋售完,然後兌換回美元,那麼就是幾十億美元!

  但蘇辰還想等,再等幾年,而且現在手上的錢多了,完全不需要再扣扣索索的,自然要加大籌碼。

  剩下的暫時沒有別的事情,一些小細節的東西不需要他去操心。

  他打電話去美國,讓柏妮絲去想辦法收購Ultratech或者P&E,計劃是先注資然後全面控股,要是能全部收購,就安排人去學習,然後回國來猥瑣發育。

  陪鄧麗君幾天後,蘇辰也準備離開日本。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四月中旬。

  國內正發生幾件大事。

  其中一件是海南要建省辦經濟特區,這個消息傳開,無數帶著夢想的年輕人,坐火車一路南下至廣東湛江,再換長途汽車至海安碼頭。

  大家擠在狹小的船艙中,一邊忍受著難聞的氣味,一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雖然這些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去,但沒關係,必須要去,不管做什麼!

  海口街頭一夜之間變得擁擠不堪,大街小巷擁擠著大量戴著眼鏡、身穿中山裝的知識分子模樣的人。

  有趣的是,現在海口的道路沒有紅綠燈,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警察手裡拿的不是指揮棒,而是石頭或樹枝,見有人違章就會扔過去。

  不過十萬人下海南和蘇老師好像也沒有什麼關係。

  過去炒地皮嗎?

  別忘了現在還是計劃經濟,很多人都是倒賣批條,蘇老師不是體制內,過去開工廠可以,真要現在去炒地皮,那是嫌自己活得命長。

  ……

  此時的日本並沒有什麼值得蘇老師惦記的。

  隨著蘇聯和美國的冷戰淡化,美國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考量,轉而開始遏制日本科技企業的發展,這種畫面是不是很熟悉呢?

  然而,這也不能只怪美國,日本也倒霉,因為多次在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點錯了「技能點」。

  不管是移動通訊領域還是半導體,日本人的腦迴路都和別人不太一樣。

  所以當全球計算機市場從大型機轉變到個人PC機後,全球計算機市場從原來的縱向聯合性體質開始向橫向水平分工體質轉變。

  原來從零部件的研發、生產、組裝、軟體系統、銷售都由一家公司來做,到後來則是從CPU、零部件、系統、組裝到銷售都是由全球不同的企業來承擔。

  比如美國負責CPU和系統的供應、韓國負責DRAM,中國負責生產加工和銷售,這樣便能在市場發生突變之際將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提高企業的抗擊打能力。

  而日本在90年代還依然在堅持縱向聯合體質,從CPU到組裝都依靠自己完成,各個環節的技術把控都掌握在總部手裡,想要什麼都干好,最後卻什麼也干不好。

  這對於蘇老師很有啟發。

  因為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技能都點亮,然後自己開發,自己生產,把控每一個環節,到時候麻煩的只會是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他要拋棄交換機的原因,良性的競爭才是發展的根源,一旦你把所有環節壟斷,別人沒得玩的時候,別人就要你的命。

  眼下,他已經掌握鋰電池、還在發展的光刻機、ARM、高通等,並不代表他還要自己製造CPU,自己去搞系統,還要自己生產電腦所有軟硬體等等。

  正當他準備離開日本之前,突然靈光一閃,日本好像有家很牛逼的公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