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誰把吉姆逼上了絕路?
2023-12-07 21:36:38 作者: 蚊子不怕蚊香
到了洛杉磯,接機的張謙與杜春生還有焦國雄都與何方熱情擁抱。
張謙更是激動的抱著何方舉了起來,「牛逼大發了啊,何方,都拿金棕櫚了。」
「行了,放下,我可不搞基啊, 別跟我這麼親熱。拿金棕櫚那不是常規操作嘛,不僅是金棕櫚,奧斯卡那也是目標啊。」
何方與張謙調侃完,又與焦國雄抱了抱,與杜春生抱了下。
「各位,接下來是檢驗你們成果的時候了,到底在好萊塢學習的怎麼樣, 到底在好萊塢鍛鍊出的能力怎麼樣,就看接下來的拍片你們能不能解決問題了。」
「何證一切都做到位, 放心,你的成果是金棕櫚,我們如果連部商業片都搞不定那還得了?」
「哈哈,走吧。」
……
「說說吧,我們的宣發跟哪家談了?」坐上車後,何方問杜春生,以及看著張謙,畢竟這是他們兩個人的事。
現在張謙就是跟著杜春生在打下手, 全流程的學習。
不,不止張謙, 是有五個學習製片的人都在為杜春生為首的好萊塢製片團隊打下手。
「目前各方面比較合適的是福克斯探照燈,焦點影業, 以及獅門,具體選誰,還得要你來決定。我個人覺得之前可以選焦點與探照燈,但現在可以選獅門, 畢竟獅門對於北美與歐洲的發行很在行, 全球的發行略差於六大公司,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擅長於發行這種中低成本的電影。」
何方聽了後笑了下,「你這麼說,小心焦點影業開除你。」
杜春生攤了個手,「我在焦點只是份工作,但我現在是團火文化的美國公司股東之一,這不一樣。」
「哈哈……」
……
「嘿,何,恭喜你,拿了金棕櫚。」傑森·斯坦森在第三天來到劇組圍讀劇本時,狠狠的給了何方一個擁抱。
這讓他覺得與何方的合作更加的安心,畢竟能得國際大獎的導演與不知道的導演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哈哈,希望你的正確選擇能給你帶來更好的好運。」何方挑眉道。
「哈哈,肯定會吧。我的選擇一向很準,很多同樣是運動員退役混娛樂圈的現在混的可不如我,證明我的每一次選擇都很正確。」傑森·斯坦森一點都不謙虛。
「嗯哼,我已經看出來了,因為你選了與我合作,於是我便拿了金棕櫚。」
「是的, 所以你得感謝我, 比如請我喝一杯什麼的。」
「哈,沒問題,等我們今天的劇本圍讀結束之後怎麼樣?」
「這是個好主意,我很高興你這麼做。」
「哈哈……」
……
好萊塢習慣於圍讀劇本,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節省開支。
沒錯,真的是為了節省開支,因為在他們的圍讀劇本時會讓劇組的每一個人清楚他們在接下來的整個拍攝過程中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如果沒做對,在圍讀劇本時就會被製片人或導演指出。
因為劇本圍讀可以提前避免許多的問題,甚至劇組內部會提前告知他們在拍攝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樣會讓製片組提前做好準備。
等大家把劇組圍讀好了,基本上最後拍攝時就會一到了現場各部門知道該幹嘛,而且很迅速,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減少扯皮,減少許多無所謂的準備工作,想偷懶執行製片人也會過程批評你或開除你。
說這是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就是這個道理。
范兵兵參加這個劇本圍讀感到有點新鮮,在中國這個行為基本上很少很少,反正何方沒聽說過,范兵兵參演的這麼多劇組也沒碰到過。
在這之前,中國的劇組一般都是圍繞著導演在轉圈,導演頭天發話第二天怎麼整,那麼整個劇組就怎麼轉。
如果導演起晚了,那整個劇組就等著。如果導演到了片場拿著測光器看看天光不太行,覺得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那麼有可能今天整個劇組就要放假了。
甚至有時候導演可以臨時改戲,改場景,這些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中國的劇組效率慢,成本高,周期長。
這就是導演中心制與製片人中心制的基本差別之一。
當然,可以說導演中心制有它的好處,那就是給了導演及整個主創們充分的創作空間。
但這得遇上好的導演與主創,要不然就不是創作空間,而是浪費製片成本了。
聊到這,就說到有人說導演中心制是時代的產物,我們不應該去批判,它有它存在的道理。
既然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多少預算拍電影,那製片人中心制反而是更省成本的啊?怎麼在困難的時候不選擇省成本的方式,反而選擇了費成本的方式呢?
有可能就是因為整個電影走向作者電影後,整部影片能不能成功全靠導演這種觀念所造成的。
作者電影嘛,如果導演沒來靈感,那整部電影怎麼成功?
所以,導演說要怎麼拍就怎麼拍,也不管成本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電影劇組動不動拍著拍著沒錢了,把預算花完了,然後停拍繼續找錢。
本來預算是夠的,為什麼花完了?錢誰花掉的?
不就是因為導演拍戲不按既定的進度拍,要麼拍的慢,要麼拍著拍著加戲、改戲之類的原因。
最後這種導演中心制的電影被拍的成本巨大不說,還被導演加戲改戲搞得面目全非,完整的故事都剪不出來了,然後成了爛片。
90年代到21世紀前十年,好多的國產爛片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可有些人還在那裡為導演中心制洗地,說什麼時代是這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物,導演中心制在那個時代才是最適合中國電影的方式。
說這話的純粹是沒有深入調研中國電影爛片叢生的根本原因的,只是為了為導演中心制洗地而洗地。
也是變相的為了為文藝電影洗地而洗地,認導演中心制就等同於文藝電影,實際上製片人中心制也是可以拍文藝片的。
……
扯得有些遠,說了不說教的,只是偶爾有感而發。
既然何方穿過來之後說要搞電影工業化嘛,那就要從底層邏輯中開始慢慢的改變中國的電影製作流程。
劇本圍讀花了整個劇組將近五天的時間,每個人都記了有許多的注意事項。
當然,演員也是在這段時間內進行了合練,當自己的出場時該怎麼表演,而對方會怎麼樣,導演也會適時的指導一下,告訴每個演員在這場戲中的情緒點是什麼,該注意的表演方式是什麼。
這樣的實操讓進修班的40個學生受益匪淺,同時也不斷的提出他們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良好的氛圍。
《入侵華爾街》只有35天的拍攝時間,所以到了6月1日就正式開拍。
電影的背景在紐約,但是拍攝地卻在洛杉磯,他們有拍攝方案,可以用後期手段替換成紐約。
在洛杉磯拍主要是為了省成本,因為可以節省一大筆劇組人員的住宿費與交通費。
好萊塢的劇組很多都是拍完戲回家住的,而不是像中國一樣集體住劇組酒店。
另外,他們都是八小時工作制,拍完就走人。
還有周末有假期,不會給你加班。
如果去紐約拍戲,那麼這些額外的費用都需要劇組承擔,所以除非是預算充足,一般的情況下不會選離開洛杉磯的拍攝。
「好了,各單位準備就緒。攝影開機,錄音開機,場記打拍……」
何方坐在監視器前拿著對講機喊道,「action!」
……
《入侵華爾街》具體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大概是這樣的:
吉姆是一名退役的特種兵,在紐約做一名普通的鈔票押運公司的保安,工作之餘和幾個窮哥們吃吃漢堡喝個小酒,過著不富裕但平靜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切都變了,他摯愛的妻子身患重病,患上了奇怪的癌症,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療。醫療保險超額要自付大筆的醫藥費。
作為覆蓋缺口,保險公司拒絕賠付這種罕見的病例。
保險公司拒賠付導致他沒辦法,只好刷信用卡支付。
但信用卡支付也支撐不住了,於是吉姆想動用積蓄,這個積蓄是他退役時軍隊發放的一筆一次性退役費。當時吉姆就把這筆退役費去買了積金,因為這樣好讓錢生錢,在西方許多人都是這麼做的。
可卻讓吉姆沒想到的是,他收到基金投資不動產連續虧損的消息。這種買賣基金就是那種股市有風險,買賣有賺有賠,不可能只賺不賠。而吉姆的積蓄就是這麼只賠不賺沒了,他的基金經紀人也只能一攤手表示無能為力。
但這還沒有結束,由於華爾街的金融家操縱金融市場,導致吉姆投資的金融產品不但沒有賺錢,反倒欠了銀行一筆巨款。
這特麼的有天理麼?自己的積蓄全被那些金融投機份子賺走了不說,還要讓自己賠錢。
這時候律師出場,聲稱可以替他打贏官司,不用還債,但本金損失了,而且還要一大筆律師費。吉姆的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最終卻又過了苛刻的期限,導致吉姆失去所擁有一切。
由於欠下一大筆款,他的信用卡已經爆雷,像他這樣信用不佳的人在職場是不受待見的,特別是押鈔這種保安公司更是。
於是,他失業了,遭到了保安公司的辭退,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
妻子得癌症,自己的信用卡刷爆了,積蓄還被人給虧了,虧了不說還倒欠錢。現在好了,連工作也沒有了。
而就在他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在家中絕望地自殺了。
一切的打擊終於擊垮了吉姆,是誰導致他變成這樣的?沒錯,就是這該死的資本主義,就是那些吸血的保險公司以及金融公司。
在充滿憤怒下,吉姆開始覺醒他特種兵的技能,他一個個的殺死了那些令他墜入深淵的吸血蟲們……
電影由始而終是一部悲劇,講述了美國一個勤勤懇懇的普通勞動者先是因病致貧,又被經紀人,律師,華爾街的銀行家,檢察官蛇鼠一窩殘酷地壓榨,最終家破人亡的慘劇。吉姆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法懲罰那些華爾街的寄生蟲。
……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大家擔心這片拍出來能不能上映的問題,這是妥妥的揭露美國的黑暗面啊。
這也是揭示了為什麼一個好好的美國公民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就會瞬間淪為破產者,淪為一個社會失信者,然後最後成為流浪漢。
當然,這看起來只是特例,事實上這種情況會在美國愈演愈烈的,因為資本是貪婪無度的,而財富是有限的。
所以,富人要繼續賺錢,就只能從打工人那不斷的薅。
電影裡的吉姆是個退役的特種兵,但是大部分的普能人沒這個能力能拿起槍去殺了那些吸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