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好萊塢傳奇導演 > 第983章 漫威的經銷商們

第983章 漫威的經銷商們

2023-12-06 21:42:32 作者: 血流三千尺
  在漫展正式開始前的準備里,除了召集主創登台亮相,增加星光,萊曼還以漫威娛樂的名義召集了各地的經銷商們提前溝通。

  7月5號上午,各地接到消息匯聚而來的代表大約有100多人,從整體規模上也足以看得出這幾年漫威的授權玩具在IP領域的市場份額是成功的。

  當然了,這些經銷商里,有一部分是以前的漫威領導層構建的,也有一部分是《鋼鐵俠》、《美隊》等授權產品銷售火爆時,陸續上門接洽的商家賣場,剩下的則是孩之寶經營的鋪貨渠道以及逐漸興起的電商平台。

  眾所周知,生產和發售是兩個環節,生產上,漫威需要打交道的廠家並不多,大頭還是孩之寶在負責,所以漫威娛樂從高層到入職員工花費精力最多的一塊其實是與各地經銷商洽談貨源的供應,這個道理,上至蘋果這種賣手機的,下至農產品送入市場,都很類似。

  而這些人能夠願意動身過來漫威總部,肯定也說明這些經銷商非常看好漫威在授權市場的前景。

  會場內。

  漫威這邊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當投影儀、花簇、礦泉水布置妥當,漫威各產品的宣傳畫冊都擺在了桌面上時,萊曼和大衛-麥索等核心管理層等在門口寒暄歡迎眾人的入場。

  眾經銷商也很客氣,見到萊曼這位漫威董事長都如此作態,更是熱情的打著招呼,當然了,做是這麼做的,但這些老油條心裡可能想的是:沒事找事幹嘛,非得搞這麼麻煩,還得讓我們跑一趟。

  但來都來了,就聽聽唄,有錢賺,不磕磣。

  像孩之寶這種跟漫威來往更密切的,參會代表與萊曼熟悉,還會主動多攀談幾句,刻意照顧著雙方的關係。

  畢竟,當初萊曼率領的螢火蟲慢慢在好萊塢的製片版圖中有了地位,成為不可小覷的製片廠牌後,卻並沒有在原有的製作領域穩紮穩打,反而做出驚人之舉收購漫威踏入更龐大也更複雜的IP漫改市場。

  這個決定對萊曼來說肯定沒什麼猶豫,但在經銷商們看來,入主幾近黃昏的漫威,其魄力、能力都可以說建立在強大的信心之上。

  瞧瞧今日的漫威產值就知道了,能把這樣被瓜分過的垃圾資產盤活,本人又是一位聲名鵲起的國際大導,哪怕這之中有些人對影視行業沒那麼了解,都有些佩服——對比一下DC,這種被華納完全掌握的IP資產還曾經輝煌過,到如今都無法很好的變現,整日一副畏手畏腳的慫樣都能看出這其中的難度。

  換句話說,這幾年發生的事,還給經營賣場的商人多了一個進貨財源,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孩之寶的出席代表齊奧爾曼找到自己座位坐下。

  孩之寶是大渠道商,座位在最前面,翻了翻桌上給的資料,齊奧爾曼很快就又合上了。

  他們這種人不會在意這些花里胡哨的宣傳冊,什麼企業的社會理念也都是虛的,只看實際效果和產出利益。

  不過,他對裡面所謂的團隊價值微微有些想法——冊子上印著的紐約大戰,深化陣營感的設定,以及對比鷹眼這種邊緣角色賣不出去的市場反饋,莫名讓齊奧爾曼有些熟悉。

  要知道,他可是親眼見證孩之寶旗下的經典玩具系列《變形金剛》是怎麼通過影視文娛的放大效應,銷量爆炸的。

  當然了,哪怕他在孩之寶這種本身經營賣場的大玩具廠商工作了十幾年,對粉絲經濟興起的市場需求比較了解,也不是很明白這冊子想講什麼。

  直到台上的投影儀打開,凱文-費奇率先在上面展示、講解了各系列作品的產值,並提問為什麼同樣是超級英雄,各個角色能取得的市場銷量又通常很單一,重迭率並不高——這裡的重迭率,指的是受眾人群的消費方向。

  聽到齊奧爾曼耳里,他很有感觸的點頭——拿《變形金剛》來說,有些人喜歡大黃蜂,只買大黃蜂的周邊產品,把觀眾的喜愛程度放大來看,很少存在沒有偏愛的消費,這也是為什麼授權市場一直存在一個詞叫「角色經濟」,即流水線的生產製作,有些形象的角色價值就是會更高。

  那麼,如何讓角色經濟價值低的也有開發市場呢?凱文又問了一個問題,底下一片安靜。大家都在認真聽。

  「所以,我們漫威接下來想做的一件事是模糊單個角色的屬性,想想看,當鐵人、美隊、雷神包括鷹眼、黑寡婦、綠巨人在內,以團隊的形式充當救世主、英雄,粉絲的喜愛會不會從單個角色的身上蔓延到其他角色,我們不是徹底的改變喜好偏愛,而是縮減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距離感.」

  PPT上,一個圈牽引著另一個圈,最終組成了復聯,整體看起來,邊界的那根線也在這個過程中串聯起了其他獨立角色

  「這真的能做到嗎?戲份怎麼安排、定位會不會不夠清晰?觀眾會買帳?」

  齊奧爾曼腦子裡一下浮出無數的問題,但質疑之餘,他也在想那是真能做到,那漫威的價值又不一樣了。

  本來嗎,角色IP領域跟網文的頭部領域很像,出彩的價值夠高的永遠只是少數,大部分本身是沒什麼可控業務開發的底蘊,就像當初的漫威,手握5000多個角色,但在外人眼裡都不值錢,有流量的像小蜘蛛、x戰警、神奇四俠都被人買走了,但現在突然有人說,這5000多個角色之所以不值錢,是因為變現的流量不夠,既然流量不夠,就用已經開發出來的流量體系來帶。

  其實,這種因果本身沒什麼問題,誰還不知道流量時代,觀眾的關注價值能變現,但大家也都明白流量是那麼好變出來的嗎?如果這麼容易,DC需要有事沒事抓著薅蝙蝠俠、超人的羊毛?都特麼給薅禿了都不放手,難道是因為不明白開拓的重要性?

  當然不是,只是現實一次次的告訴華納,DC的其他角色項目觀眾不愛看,沒基礎,不會花錢,立項就是風險。

  而凱文現在想表達的意思卻在於:我們漫威已經找到了擴升角色經濟的模式,就好比利用觀眾們基於對漫威這個品牌的信任,偷偷塞私貨,不斷的以老帶新,又以新的角色人物帶來的新鮮感擴增頭部流量。

  在這之前,齊奧爾曼也和很多人一樣很難理解,為什麼漫威不停的開發新角色,動作實屬「激進」——對比其他同領域的題材來說,3年下來,只拍了一部大熱續作,其他都是新項目,就不怕玩砸了嗎,就真這麼莽。

  現在卻逐漸明白大家關注的點就不是一回事,漫威玩的是串聯性質,巴不得越複雜、格局越大,他們呢卻只是在原有體系上不斷加碼,還得小心翼翼維護者城牆別塌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