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好萊塢傳奇導演 > 第731章 有愛的青春電影(求訂閱,票票)

第731章 有愛的青春電影(求訂閱,票票)

2023-12-06 21:42:32 作者: 血流三千尺
  平淡瑣碎中所蘊含的情感是足夠讓人動容的。

  嬰兒,象徵著希望,未來的希望。

  正片結束後,雖然沒有別的多餘的觀眾在場,但唯一的看客萊曼還是主動鼓掌道:「雷特曼導演,你拍得很棒。」

  「哈哈,這劇本題材我很喜歡.」賈森-雷特曼笑著說了一句。

  電影搞定後期,當然要安排檔期推入院線。

  《朱諾》雖然有不少亮點、幽默笑料,但整體上來說還是偏向劇情的,除了情緒上的起伏,沒什麼爽度高潮設計,也沒什麼大場面、大卡司,受眾人群絕對偏向女性和成年人士,以25歲至35歲為主。

  次要受眾那便是對此有所感懷的青少年,而且是14至16歲左右的青春期人群。

  這很好分析。

  因為有些電影是面對特定觀眾的,比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華納就清楚的知道要積極靠攏青少年市場,連宣發都是為這方面服務。

  再說回《朱諾》,與一般的商業爆米花比起來,它的角色太單薄,如果用文章小說來比擬的話,合格的商業爆米花都是爽文,主角必須牛掰,不說拯救宇宙,塑造個平民英雄那是相當常見的套路,這之中還有收穫點愛情、美人,而《朱諾》更像是看著比較輕鬆的散文,笑過又給人以思考。

  賈森-雷特曼無疑是「散文」大家,這貨拍得電影總是用尖銳題材然後減少尖銳的講一個有趣故事,但這類題材肯定別想著什麼取悅太多的觀眾人群,因為它有一定的觀影門檻。

  當然,有觀影門檻,不意味著失敗,只是說市場限制有一些,廣度沒爽文市場那麼大。

  從剪輯室離開萊曼便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本想去跟利亞姆商量商量《朱諾》的放映安排,助理梅斯又拿來一份文件。

  粗略掃過幾眼,萊曼有些喜意,立馬吩咐道:「梅斯,你去請帕爾曼經理過來見我,我要問問他版權運營的事。」

  梅斯聽到版權二字,雖然不明白,但還是快步跑到隔間,如實拿起電話通知。

  從04年開始,螢火蟲就涉足線下市場和版權周邊。

  但那時還沒穩定的北美發行渠道,海外更是不敢想,都是藉助其他製片廠吃些剩下的。

  這麼一來,可想而知整個的線下收益一定會被層層瓜分,還留被螢火蟲賺取的可能還不足整個項目的4分之一。

  不過螢火蟲才剛起步嗎,吃點虧很正常。就如同每個新進入圈子的後輩要交點學費學學內里的門道和規矩,在各項上面都沒找到合適的人手,實在缺乏獨立的競爭性。

  再到後來,收購利斯曼維什影業搭建不久的北美發行網,順利打下底子,堪堪有了一點線下資本,但受困於片源以及宣傳、院線資源,日子是好過了些,可要是多麼牛逼倒也談不上。

  渠道需要下沉、還需要時間發展,就連摸索出網際網路造勢宣傳,也只是緩解了一部分,能吃到全部屬於製片方的份額依舊不太可能。

  妥協,妥協,再妥協。

  所謂悶頭發展、持續積累,總有一天量變產生質變。

  終於,麥雷丹德瑞的到來彌補上了高層無熟人的短板,再次做起線下市場的規劃和版權運營的時候,除了項目本身的潛力擺在那,其他方面倒是好上許多,不在重視和推廣優先級之類的傾斜程度上被冷落。

  今年年初,也就是《300》快要進入下畫階段,百事達等家庭娛樂公司提前拿出了一份評估推廣《300》DVD銷量的合作方案。

  只看優先級和分成條約的話,螢火蟲已經跟以往與二線製片廠從沒什麼區別,上升到了准一線。

  連運輸和人工損耗等費用都一併劃入了分成,而百事達只拿DVD銷售額的2成,租賃費用的3成,比以往還低些。

  這說明什麼?

  螢火蟲被重視了,從一般供銷商上升到了必須爭取的供銷商。

  客觀來說,衡量一家製片廠的實力底蘊不全是比拼財力。

  米高梅最慘的時候幾次易手,連管理層穩定都做不到,但人家享受的依舊是最優等的對待。

  為什麼,只要那龐大的版權庫還在,百事達等公司就做不到無視。

  何況,相互之間都合作熟悉了,人情有時候也是個加分項,大家都認識嗎。

  而萊曼高興的原因就在於此。

  百事達能重新評估螢火蟲的資源等級,顯然是個極好的信號。

  大勢所趨之下,或者說螢火蟲還能保持06年那樣的項目產出和利益份額,能讓各方開開心心的賺到富蘭克林,誰還不得尊重一下。哪怕只是一小步。

  當然,要想像五大那樣風光,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要說徹底翻轉局面,只有等到那一家被人看輕的公司被收購,螢火蟲真正走上大IP泛娛樂的經營模式,從上到下來一個利益貫穿,逼得其他合作方不能也不會放棄螢火蟲。

  不管怎麼說,終究是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

  等帕爾曼來後。

  萊曼先是問了幾句近期的工作。

  這方面其實沒多少好匯報的,具體數據都有備案呢。

  比如《電鋸驚魂》系列一如既往的是線下比院線賺錢,不過潛力在慢慢下滑,估計是觀眾審美疲勞,又或者拍了這麼多部,玩不出什麼心意了,只能啃老本;

  比如《陽光小美女》中奧莉芙的形象授權還不錯,一些相關的服飾和娃娃賣出去一些;

  再比如,《致命魔術》在版權市場的價值較低,除了DVD和電視付費點播有所盈利,其他方面沒什麼市場。

  當然,萊曼只是找個話題聊聊罷了。

  如果真想詳細的知道,他直接拿季度匯總的市場數據看還能有更直觀的感受。

  所以他第二句話就是,「準備一下,海外方面公司要有所動作,這方面,可能需要你多多負責。」

  海外渠道,萊曼惦記許久了。

  事實上,只要是有點野心的製片廠都打過這方面的主意。

  畢竟,一塊大蛋糕始終捏在別人的手上,怎麼吃、如何吃還得看人家的臉色,分成給外人,好像自家出品項目產生的收益,不該是自家拿的一般。

  當然,萊曼也很清楚這其中的困難。

  片源以及穩定的利益。

  夢工廠嘗試過但失敗了,原因就是自身的製片業務不太穩定,虧損項目比盈利項目還多,能不出問題嗎;獅門嘗試過,短暫的成功了,在它的巔峰期,說是腳踢派拉蒙,踩著派拉蒙上位也不是不可以。

  一個《暮光之城》系列,一個《飢餓遊戲》系列,手握兩個大金礦,一路砸出來海外市場——海外發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直接按照五大的模式走就是了。

  翻開他們的全球發行項目,除了國內和加拿大,其他地區都是聯繫本地發行方代為發行,然後與院線溝通分成協議。看看那密密麻麻一大串的發行方,就很清楚了。

  畢竟,誰有那麼多錢養一個全球發行團隊出來,就算每個地區以較小規模來算,至少都需要三四千的常駐各地區的發行人員,這些薪資支出信不信就把一家製片廠給拖死。

  占比如此多的發行人員,對製片廠來說難道不是一個大包袱?

  所以,聰明的人都是以合作、利益捆綁為主。

  再舉個例子,米拉麥克斯是能做到簡單的海外發行的。

  人家靠的是從各大電影節混出來的關係網,直接版權交易,賣斷為主,不過這種模式太麻煩,走得又是沖獎影節路線,一般人玩不轉,玩得轉的不想這麼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