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雷德利迎來走出低谷的機會(求訂閱
2023-12-06 21:42:32 作者: 血流三千尺
扎克-施耐德非常鬱悶。
他好不容易拍出了一部自己非常滿意的電影,還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完善個人的美學質感,真的費了很大的心思。
觀眾看得時候,可能只覺得有新鮮感,但為了類似的新鮮感,他準備了大半年,泡在數字領域與眾多專業人士討論畫面的可行性。
可影片公映之後,如潮的批評、謾罵,搞得他這個導演反倒尷尬起來。
不過,唯一能給人安慰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吧。
就像麥可-貝,他的作品更無視劇情,只有動作和爆破場面,但無論影評人怎麼罵,總能用票房數據「打臉」。
事實上,《300》的放映,也確實讓許多關注的人掉了一地眼珠子。
繼首日3469萬(算上提前場)票房入帳之後,次日拿下2773萬美金,愈加的讓人對他羨慕嫉妒恨——就算是在人才雲集的好萊塢,有兩部作品破億成績的導演都沒多少,更別提,扎克-施耐德就只拍了兩部正式長片。
如此的罵聲,直接來一沓好嗎。
這簡直太說不過去了,越罵越火,這屆觀眾不行啊!
此刻,鮑比-韋斯曼拿著數據報表就在心裡憤憤想道。
《300》被罵的那麼慘,帶了那麼多節奏,結果自家的影片別說趕上了,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放映兩天才不到190萬美金,真的是.
話說,《非常時期》其實不算爛。
但觀影體驗不好,羅里吧嗦的想把故事講清楚,卻導致敘事節奏比較糟糕。
事實證明,一個編劇轉行當導演,最怕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如何把控全局。
再者,有了《300》珠玉在前,誰還看其他的啊。
同檔期出彩的電影總是能迅速壓榨其他影片的放映空間。
不止《非常時期》成績不好,好萊塢巨鱷雷德利-斯科特+羅素-克羅,也遭遇了從影以來最悲慘的票房成績——《美好的一年》只收得不到400萬美金,影評人和觀眾也無法接受羅素出演什麼劇情喜劇。
比起它,《非常時期》的市場號召力放到同一層次而言,還強一些。
要知道,《美好的一年》放映規模也挺高,投資也比《非常時期》高出一千五百萬,更別提宣發上面的投入了。
以結果來說,現在兩者還只拉開不到210萬美金,其實更丟人。
院線也非常現實。
《非常時期》本就畫布少,能拿到如此票房基本後續兩三周是不會縮減的,畢竟市面上要維持多樣性嗎,也不是所有觀眾都喜歡看《300》,總得給那些不喜歡的其他影片選擇;至於《美好的一年》,那便沒辦法了,等待它的只有減少放映規模。
嗯,剛好騰出來的份額給表現優異的《300》。
不得不說,調節能力很快,要賺錢,就不能拖沓。
類似的決定,院線都熟練了。
《300》就這麼在批判中前行,然後,利亞姆又召集團隊花錢引導。
和鮑比-韋斯曼的憤憤不同的是,雷德利-斯科特現在很是疲憊。
票房成績一出爐,他就知道自己的嘗試又失敗了。
而且,他也沒想過會這麼糟糕。
雖然這些年他一直走下坡路,但以前也不是沒有過。
《銀翼殺手》拍攝之時,處事不太圓滑的他甚至跟劇組主創鬧翻了,後來票房失利,差點斷送了他的導演生涯。
另外一方面來說,起起伏伏他有些習慣了。
如果是別人拿3500萬美金就拍了部這種玩意,可能還會思慮這思慮那,但過往成績打下的底子,不至於讓他徹底跌落。
所以,略微振奮一二,在書房內,他翻開此前送來的幾個劇本,就開始準備下一部的新片方向了。
而這之中,有一個劇本是他早前便看好的。
那是在2000年4月,曾與馬丁-斯科塞斯共同為《好傢夥》和《賭城風雲》當過編劇的製片人尼古拉斯-皮萊基在一篇新聞報導上看到了一件奇事。一個居家好男人、民間領袖、慈善家,坐擁億萬財產的企業家被捕入獄,由警方揭開了這位名叫盧卡斯的面紗。
出生在南方一個小城鎮的盧卡斯,一直都過著非常貧困的日子。1946年,他來到紐約,以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的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混混」。
在隨後的20年裡,盧卡斯一直在埃爾斯沃斯·詹森的手底下工作——他就是70年代黑幫電影中的黑人「教父」的靈感之源,並成為其最得力的左右手,直到詹森在1968年死去……
詹森一死,盧卡斯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通過改變du品的進口渠道,而修改了du品世界的所有遊戲規則。很快,盧卡斯就在紐約隻手遮天,甚至能用槍指著任何一個膽敢反抗他的傢伙的腦袋。
是的,他是繼詹森之後的第二個紐約大du梟,但他一直隱藏的很好,這麼些年逍遙快活才慢慢露出馬腳。
如此有話題度,甚至可以稱得上奇聞的事跡,就代表創作素材的廣度。
所以,當時身為編劇的尼古拉斯-皮萊基想要以此作為藍本,二次創作搬上大銀幕。
但他明白自己不擅長真實事件編寫,於是就將雅各布森介紹給了盧卡斯。
盧卡斯已經入獄,也無所謂別人利用他,甚至有些希望自己的過去能被更多人知道。
這是種帶著些炫耀的採訪。
很快,兩人就在獄中展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文學歷程。
盧卡斯對雅各布森口述自己那引人注目的崛起和墮落的全過程——從他看著堂兄在拉格蘭奇被3K黨謀殺,到自己是如何在du品交易中獲得壓倒一切性權利的,再到為何需要在監獄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發生在盧卡斯身上的那些絕妙、驚險的故事足夠構成一個出色的傳記報導了。
討論來討論去,皮萊基和雅各布森花了些時間重新潤色,完善了劇本細節、清晰主線,隨後便想著籌拍。
他倆沒錢,卻有人脈,找上環球影業後,經過瑣碎的審查,終於立項。
2004年,影片的導演定為安東尼-福奎阿,而主演則分別是丹澤爾-華盛頓和本尼西奧-德爾-托羅,但就在影片開拍的前一個月,卻被迫中止了,原因是環球公司因為一些預算方面的問題而取消了拍攝工作。
或者說,環球影業感覺不靠譜了,不想繼續投錢。
類似的事情,倒也常見。
有時候劇組協調不好、主創不和、演員爭利,都會讓製片公司打消製作欲望。
後來,擱置一段時間後,環球高層在兩人不屑努力的鼓吹下,覺得項目又有可行性了——別笑,反反覆覆也是常事。
當然,環球提出意見,說要重新改寫劇本。
隨後,邀請了斯蒂文-澤里安(《辛德勒的名單》編劇之一)加入進來為整個故事重新創作了一版。
新劇本立項,原導演自然出局。安東尼-福奎阿走後,大家該幹嘛幹嘛,一邊找演員,一邊聯繫導演接手。
這之中,特瑞-喬治也曾一度是這部影片的導演,而那時候的兩位主演則分別是唐-錢德爾和傑昆-菲尼克斯。菲尼克斯曾經和羅素·克勞在《角鬥士》中有過對手戲,導演恰好是雷德利·斯科特。
正當劇組又相爭不下,特瑞-喬治出局,幾位演員經過溝通後,紛紛認可雷德利-斯科特。
皮萊基看準時機,也親自訪問雷德利,然後才回到書房的那一幕。
羅素-克勞又是雷德利-斯科特合作最多的演員,老相識了。
再加上《美好的一年》算是坑了羅素-克勞,雷德利不可能當作沒發生過。
是日,雷德利加入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