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青橙集團誕生記!
2023-12-06 17:12:27 作者: 笙簫劍客
「釜底抽薪是不錯,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張碩皺眉。
在大叢典評進行外賣補貼期間,甚至是更長久的時間周期內,青橙的信譽、口碑以及流量,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重挫。
這也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青橙科技正在加速線上票務系統的研發進度。」杜青青說。
「這還不夠。」
張碩搖頭,「線上票務又不是我們獨創的,海豚旅行、駱駝旅行都早在這個領域深耕。想要對沖外賣服務的負面影響,還得再拿出一兩款拳頭產品。」
「比如說?」
杜青青是知道,張碩有很多鬼點子的。
「你們看看這兩份策劃。」張碩果然丟出殺手鐧。
事實上,在杜青青提議,讓青橙小築入駐大叢典評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琢磨,怎麼來讓青橙科技渡過難關。
甚至是化危為機。
他現在拋出的策劃,擱在三五年之後其實並沒有什麼新奇的,無非也就是共享經濟領域的兩朵小花——
共享單車以及共享充電寶。
共享經濟的真正精髓,並不在於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利潤,而是為本地生活服務類APP拉來流量,同時增強用戶粘性。
原時空霉團收購膜拜單車,就是基於這一商業邏輯。
張碩此時提出要做共享單車跟共享充電寶,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豐富青橙小築的應用場景,二是穩定青橙app的流量。
前者很好理解。
雖然說在提供外賣服務之後,青橙小築七成以上的收入都來自外賣,但不代表說,青橙小築就只是一家線下外賣小店。
那也太對不起在CBD區的昂貴租金了。
本質上,青橙小築仍舊是一家新型便利店,全心全意地為周邊上班族提供「安全、放心、便利」的購物、餐飲、休閒等本地化服務。
因著裝修格調還行,即便是提供了外送服務,青橙小築每天線下其實也還是有很多客流的,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店裡吃飯。
青橙咖啡、青橙奶茶因著價格實惠,更是受到不少打工人的青睞。
但這明顯還不夠。
從一開始,張碩從杜青青手裡收購青橙零售時,他對青橙小築的定位,就一直是本地生活服務場景的中轉站。
或者說是中樞。
在青橙小築,打工人既能買到急需的電池、耳機、雨傘等小商品,又能吃到安全放心的快餐,還能提供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服務。
可以說。
青橙小築的服務場景越多,品類越豐富,聚集效應就越明顯。
直到周邊打工人,都下意識地將青橙小築當作是另類的「職工之家」,「英語之角」,「一站式生活服務提供商」、「家、公司之間的第三個生活節點」。
等到那時。
青橙小築才算是真正立起來了。
於此同時,附帶的,這些服務場景也將為線上的青橙APP持續帶來穩定的流量輸入,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件事陸建推測的沒錯。
在萌芽集團的序列中,青橙科技是為青橙零售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
「做這個,也很燒錢吧?」
裴衛平率先看完策劃,也一眼就看穿了共享經濟的痛點。
「穩健經營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張碩並不想像原時空那樣瘋狂燒錢,激進擴張,而是回歸到共享經濟的本質。
其實還是很有搞頭的。
所以他寫的策劃案中著重提了一點,那就是,無論是共享充電寶,還是共享單車,前期應用場景都將集中在青橙小築。
共享充電寶在店內使用,共享單車停在店外。
當然了,後續共享充電寶也能進駐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商超等公共場所,而共享單車也能從商業區擴展到居民區。
但前提都是一個「穩」字,絕不搞大水漫灌。
「這兩項共享業務,是交給青橙零售來做,還是青橙科技?」杜青青倒是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順帶問出了問題的關鍵。
無論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都是線上跟線下緊密結合的產物,兩者缺一不可的那種,跟外賣業務還有所不同。
原則上,青橙零售或者青橙科技,都可以單獨執行,另一方配合。
這就涉及到主導權之爭。
張碩下意識用手指敲擊桌面,也有些頭疼,現在回過頭看,當初決定將青橙科技從青橙零售分離的決定,確實有些草率了。
不能說做錯了。
但至少,分離之後,兩家子公司並沒有發揮出張碩預想的1+1>2的效果,反倒是增加了彼此的溝通成本。
現在又在業務主導權上,即將產生嚴重分歧。
就很頭疼!
「共享充電寶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室內,可以讓青橙零售來做。共享單車主要操作是在手機上,可以交給青橙科技做。」裴衛平主動讓步。
顯而易見。
共享單車的價值要遠在共享充電寶之上。
「我」
杜青青欲言又止,心高氣傲的她,其實並不喜歡這樣的施捨。
氣氛就有些尷尬。
「為什麼不一起做呢?」
眼見兩位高管互相推辭,張碩終於是下定了決心。
「一起做?」杜青青就很困惑。
「既然之前將青橙科技從青橙零售分離的做法是欠考慮的,那麼,將錯誤糾正過來便是。」張碩主動攔下責任。
「你的意思是,再合併到一起去?」
杜青青目光閃動,兩家子公司剛分家不到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各自的「生活」,現在又要被強行撮合到一起過日子。
怎麼想,都很彆扭。
「當然不是簡單的合併。」
張碩笑著搖頭,「即便是糾偏,那也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回到原點。我的想法是,以青橙零售、青橙科技為核心,組建青橙集團。再以青橙集團的名義,開展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業務。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樣一來,就不存在隸屬於誰的問題了。
「這倒是有點類似事業群的操作。」裴衛平若有所思。
「就是事業群。」張碩也是當場給予認證,「新組建的青橙集團,可以視為萌芽集團下屬的新零售以及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群。」
兩者其實還是有點細微差別的。
事業群更加強調萌芽集團總部管控,青橙集團則具有更大的獨立自主權。
這就又涉及到萌芽集團的組織架構了。
在麥粒科技激活之後,萌芽集團下屬子公司已經達到八家,集團總部管理難度越來越大,蔣悅之前就有跟張碩提過,是否適時調整組織架構。
往事業群方向去改變。
除了整合青橙零售跟青橙科技,還可以將青禾科技、青鳥互娛以及青雲數據三家子公司,整合為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
驕陽控股本身就是海外事業部。
調整之後,萌芽集團的組織架構就將變得更加簡潔、明朗。
只是被張碩擱置了。
一則萌芽集團沃土研究院、技術中心,都是剛籌建不久,人員都還沒有配齊,技術研發實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匹配下屬子公司的需求。
二則事業群架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集團總部。
現在的財務部要升級為財務中心,法務部要升級為法務中心,其他還有諸如結算中心、支付中心、流量中心等機構部門。
而這些。
都還是成立才一年的萌芽集團,所不具備的。
尤其是集團總部的職能部門,本身就是最近一年才陸續設立的,無論是人才積累,還是辦事效率,都無法跟事業群架構相匹配。
貿然改變組織架構,只會是弄巧成拙。
除了以上客觀因素,還有一點,就是張碩本人對事業群架構並不怎麼認可,十年之後再回頭看事業群架構,其實是存在一些先天缺陷的。
比如說。
事業群架構的初衷是為了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但事實上,在調整之後,事業群跟事業群之間又將形成新的,更加強大的壁壘。
這是組織管理中所無法避免的。
又比如說,技術中台之類的設計,或許適合像騰達這種專注於網際網路業務的純網際網路企業,可對萌芽這種橫跨網際網路跟製造業的,又明顯不匹配。
強行強總部的結果,很可能是對下屬子公司的掣肘。
阿狸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就提出了「小CEO」的概念,就是給予事業群總裁更大的自主決策權,一個事業群相當於就是一家單獨的集團企業。
而事業群總裁就是該集團的CEO。
這其實就是回到了萌芽現在就在執行的管理模式,就是對下屬子公司的總經理進行充分授權,充分發揮子公司的主觀能動性。
組建青橙集團,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畢竟分家之後,兩家子公司都已經獲得長足發展,規模與分家之前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自然不可能說再合併為一家子公司。
成立青橙集團,既解決了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互相隸屬的問題,又極大地降低了彼此的溝通成本,真正做到優化資源配置,可以勁往一處使。
而且對「青橙」品牌也是一次增強。
「我沒意見!」
裴衛平率先表態。
「我也沒意見。」
杜青青略帶深意地瞧了裴衛平一眼,對於青橙集團總裁職位的角逐,裴衛平顯然比她更具競爭力。
昨天光顧著吃瓜,差點耽擱更新,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