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懸疑•靈異 >聊齋奇譚 > 解讀《聊齋之喬女》

解讀《聊齋之喬女》

2023-12-04 22:21:27 作者: 愛在深秋夜雨時
  邑有穆生四十有餘,妻逝,貧不能續,因而聘娶喬女,三年生得一子不久便以世長辭!

  喬女相貌長得極其之醜陋,面帶大黑痣、腳又跛,每當出行、總是被人冷嘲熱笑指這說那的,有些人還在喬女面前學著走路了!

  喬女人雖丑但她長了一顆善心、為人慷慨又大方自己都是個家徒四壁的落難人了、還贈布舍錢幫助他人,她命苦、連自己的生母都在數落著自己,因為時世所逼…她嫁了幾次都死了丈夫、但還是有人賞識她、願意娶她。

  其中孟生就是最讓人叫絕的一位,孟公子長得一表人才,時值喪妻不久、前妻為他遺留一男幼嬰名喚;烏頭。

  孟生在當地算是頗有名望的才子了,家產又豐富,因此媒婆可不少來往於他家,可孟生全都不在意,直至與喬女相遇、他才被喬女正直的人格,善良的秉性所感動,孟生曾出言如若再娶非喬女莫屬。

  但孟生托媒人去跟喬女道明自己的一番愛意時,卻被喬女給拒絕了。

  不是喬女不願意,而是她嫌自己長得實在是太醜了、自覺配不上孟公子,孟公子能看上自己,孟的人格可想而知是多麼讓人所望塵莫及的。所以喬女雖然名義上拒絕了孟生,可自己打從內心裡已經視孟生為知己了。

  時隔不久,孟生忽然患了惡疾匆匆的就告別了人世,天妒英顏。當喬女知道時、雙淚直流,然後拿著一雙新做好的布鞋,跚步趕往孟家,喬女拿的這雙鞋其實也是為孟公子而做的,因為那天在市集上喬女留意過孟生的腳,考慮到孟生長期外出、一般的鞋子都不耐磨、保暖,所以喬女這些天特地的替孟生縫了這雙加厚加牢的鞋,但世事難料,鞋還沒有來得及送與孟生,孟生卻匆匆的以世隔絕成了天人。!

  喬女趕到孟家時,孟家此時正操辦著喪事、響徹透心的鑼鼓聲實另人聞而唏噓感嘆不已!喬女滿臉憔顏的走到了靈堂上,傻愣愣的站著看了會那副壽棺,然後又跛步的走到了棺材處,伏頭痛哭良久,才為孟生穿上了自己為他所做的那雙鞋。

  喬女言道;「雖然當日我沒有答應孟公子你的一片心意,但其實在我心目中,我以把自己當成是你的妻子了,這雙鞋是我為你而做的,本送與你保暖、你卻匆匆的走了!」

  在場的人無一不被喬女所感動。孟生這邊剛辦喪事,那邊早盯上孟生家財物的無賴趁機強行霸占了孟生的良田房產!

  因為孟生這一逝,他家中就只剩下一個老弱的娘親與那還吃奶的烏頭了,孟生生前只結識了一位姓林的朋友,在外都沒有什麼更得力的親戚好友了,那些無賴就是看上了這一點認為孟家沒有反抗之力,才下手的,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還有喬女這號人物。

  孟家出事時,他那些所謂的鄰家親戚都走遠遠的,沒有一個敢出面告狀的,生怕得罪了那些無賴禍及自己。

  在這急切的關頭,喬女挺身而出,因為自己不識字,她找到了孟生的朋友林公子、叫他寫狀文告發那些無賴。在那個時代是這樣的,一般沒有寫狀書的案件官府都不予理睬,可林公子剛寫好了狀文、卻被那些無賴給抽刀恐嚇燒了狀文。

  待喬女來索狀文時,林把所生的事都道了出來。喬女聞言道;「狀文燒了可以再寫,堂堂的男子漢難道就怕了這些無賴的恐嚇、況且孟生還是你最好的朋友。」

  「這這……唉……」林聽了無語言對。

  喬女看了那林公子這副模樣,嘆了口氣無奈的搖了搖了頭、但打從心底里也不怪林公子,因為這事搞不好那是要出人命的,但正因為如此,故事中的喬女顯得更讓人拜倒敬佩了。

  時逢地方官仗隊回府,喬女跛步趕上前、攔道跪地喊冤,轎中衙官即喚師爺問原由,喬女把無賴的那些事告與了師爺。

  然後師爺又言道;「可有狀文!」

  喬女答道;無狀文。

  之後這仗隊的衙官就不理不睬的了,但喬女仍然跪倒在街道中不停的喊冤、懇求著衙官,仗隊的衙官無動於衷的改道回了府!

  為何看見此事的衙官都不作以嚴肅的處理呢!可能因為喬女外表的醜陋啵…!

  但喬女仍半跪半爬的追趕到了衙門激鼓申冤,在場觀看的人各種表情的都有!

  衙官這時正在後院飲酒作樂享受著神仙般的生活了,忽然聞得衙鼓聲,立即不耐煩的喚人問因,得知激鼓喊冤之人原來又是街上攔轎的喬女!

  因此衙官欲行分付下人趕走喬女便是,待下人聞言轉身欲去時,卻被他叫住了言道;「或許此女真有什麼冤屈,你去分付眾人做好準備開始升堂…!」

  堂上高座著一副穿戴不正的衙官,師爺在旁指點矯正著衙官的姿儀。頓時衙官換上了幾分威儀拍了一下驚堂木言道;「堂下所跪何人,為何垂首不敢對視本官,莫非藐視本官不成。」

  喬女聞聲說不,不是民女有意冒犯,只…只不過民女長相嚇人,怕嚇著大人你!

  旁人聽了都不停的發笑。衙官又拍了一下驚堂木高呼肅靜、揮手示意喬女抬起頭。

  當喬女抬起頭時,衙官真被嚇了一跳,立即又揮揮手示意喬女轉過身去,面對朝堂外回話!

  衙官言道;「堂下喬氏狀告何人、快快報來。」

  喬女極其激憤的道出了霸占孟生產業的那伙無賴。

  衙官又問道;喬氏你與孟生有何密切的關係,衙官這一問問得堂外堂內的人再度的笑了起來,又是幾下驚堂木響起才震住了大笑之人,然後衙官接著問道喬女;可沾親,可帶故。

  喬女聞言而道;不沾親,不帶故。

  衙官聽了喬女此話勃然大怒而道;既不沾親,又不帶故。竟敢上公堂來戲弄本官,來人把她給我轟出去!

  然後兩位公差便上前押著喬女拉了出去,喬女高聲的叫喚著;青天大老爺你可要為民女作主啊…要趕民女也罷,先等民女說完話再趕也不遲。喬女此話聲音極其的肅正感人。

  忽然衙官出言止住了押趕喬女的兩位公差,感嘆片刻而道;本人為官數十載,第一次聞得民眾喚我青天大老爺,喬氏你上前暫且把話說完,如若有理本官全權為你作主。

  喬女便道;「民女名義上雖與孟生無沾親無帶故,跟他只是市集上有過一面之緣而已,談話也不過幾句。然孟生便托請媒婆上門表達迎娶賤女之意!

  民女自知相貌醜陋不堪、配不上孟公子,便拒絕了孟生的一番心意,其實民女在內心裡一直都把孟生當作是自己的知已了,無奈相識孟生不久、他便患上了惡疾匆匆的離開了人世!

  那些不法之徒自認孟生這一走,孟家剩下的就只孟母與他未滿周歲的孩子、在外又沒有什麼得力的親戚友人,於是就強行占有了孟的田產家業!大人你說這該不該告。

  衙官激動的點了點頭言道:「該告!」

  民女一度曾請孟生的好友林公子代寫狀文,可都被那伙不法之徒給提刀向林威逼著,林公子只好作罷了、大人你說這該不該嚴懲。

  衙官又連連的點頭;「該懲」,然後衙官便出言示意喬女轉過身來抬頭對著自己回話,此刻的衙官上下的打量著喬女,再也沒有半點之前剛看見喬女相貌的驚嚇樣了,現在有的全是敬佩與尊重之意。

  衙官盯著喬女言道;「人不可論相,海水不可倒量。一個外表平庸之人,卻隱藏著一顆不凡的心,實屬難得!」

  正在衙官感嘆之餘,喬女又言道;「如因不沾親不帶故未能受理這案的原故,民女現在即刻回去在靈堂上與孟生成婚便是,媒人可以作證…孟生確實是向我提過親,如若大人不信可喚媒人問話。我與孟生無論是生與死,他永遠都是我的知已!

  喬女這話都把在場的人全部給震住了,可謂是感可動天!

  衙官滿臉認真樣的直呼喬女的名諱而道;「本官這就下令逮捕那伙不法之徒,過了不久,就看見一群公差押送著幾人上了公堂,衙官盤問了半刻、那伙無賴紛紛都叩首認罪了,在旁聽審的那位林公子與喬女也時不時的指證著一些事。最後那幾名無賴被判重打了幾十大板,所強行占得孟生的良田家業全數歸還了孟家!

  這時喬女又提出孟生出殯之時,要拿他們來抬棺下葬、與示他們道歉安慰孟生的在天之靈,那幾人也只能叩首點頭尊從了這「美」差了。

  出殯那天喬女雙手托住孟生的靈位跛步的向下葬地慢行而去,抬棺材的正是那幾人。

  之後喬女把孟家的良田產業全數託付給了林公子管理,待到孟生的孩子烏頭長大成人後再行交還便是。

  喬女把孟家上下打理好之後,就帶著孟母與孟生的幼兒離開了孟家回到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以織布為生奉活著孟母與烏頭,身邊也帶著自己所親生的兒子,兩幼兒同是哺乳期。

  歲月如梭,日來月過,年復一年…烏頭兩兄弟終於長大成人了,喬女的身邊少了一個孟母,自己卻多了一頭白髮,此時的烏頭以回歸了孟家,連同喬女他倆都被接到了孟家,本來喬女千萬個不同意搬歸孟府的,可是盛情難卻,只好暫作移居了,因為喬女一心只在報答孟生的知已之恩、並不是那些貧圖他人錢財之流!

  在這歲月里喬女公私分名,從不拿錯過烏頭家裡的一分錢財,致使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如此,因此烏頭上了學堂,自己的兒子卻在烏頭家幫忙著打理田地!

  烏頭不忘喬母勞心的勸教,暑來寒去,日出而讀,挑燈夜閱,它日不負喬女所望終於連考通關,榜上有名,邁開了仕途的第一步,不久使娶了嬌妻相伴,幸福的人生不過如此。

  但喬女子母仍舊下田耕作著,喬子對母言道;「弟弟現在前途一片光明,為何當初娘親不讓我跟弟弟一起入學就讀呢!」

  喬女聞言而道;「烏頭用的是自己家的錢,我不能拿人家的錢!兒啊…娘親沒用,讓你受苦了!」

  烏頭是一位頗為孝順的兒子,同時也是一位知恩圖報之人,於是欲散千金購買百畝良田交與喬子管理。

  喬女聞言即作推卸,看著烏頭長大成人,娶妻立家、仕途有望、前程一片、風光無限,自己總算是不負孟生的知已之恩了。

  在當時仕途高升都講究一個門面,況且烏頭也一心想在仕途上發展,喬母心知肚明自己畢竟不是烏頭的親母,而且自己這姿容對仕途在望的烏頭來說是多麼的不利啊!於是有一天喬女悄悄的攜兒挑擔離開了孟府!

  待烏頭知道時與嬌妻連追帶跑的趕了出去,但事以遲,喬母與其大哥早就不見了蹤影,夫妻雙雙遙望著遠方無人的道路無奈的哀嘆著,滿臉都是羞愧擔心之色!然後孟妻放聲的高哭了起來,回到家裡,夫妻兩傻愣愣的看著台上擺放的那兩雙新縫的鞋子,這兩雙鞋子都是喬女臨走時晚上挑燈而縫的,對於烏頭她們而言也許這是最後的鞋子了、因為這是母親一針一線給他們做的。

  那邊喬女與自己的孩子風塵僕僕的在江邊趕著路、濕潤的黃沙上留下了一道道的腳印,待經過孟生的墓地時,喬女止住了腳步、借兒子休息時自己走到了孟生的墳墓前,滿是懷念之色的言道;「孟公子昔日的賞識之恩喬女永生不敢忘懷,如今烏頭已長大成人、前程一片光明,但願他日後能造福一方百姓!如若孟公子在天有靈就保佑他們一生平安幸福吧!妾身是時候該離開烏頭了,喬女說完話,頓時陰風陣陣的吹了起來,好像是孟生在回答喬女。喬女之德足可感天動地……《聊齋之喬女》寫到此宣告結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