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懸疑•靈異 >道途 > 第479章 眾口鑠金

第479章 眾口鑠金

2023-12-03 09:37:00 作者: 梅滌納肉
  《道法會元》卷一五六說:「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

  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斗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

  元帥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獨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顯驗。元帥側有從童,或騎夔龍,部領一氣都統大將軍,直月五將軍,飛鷹走犬二使者,無義神王,威劍神王,戰伐神王,聾兵啞將,黑殺洞淵,三十萬兵,三十六大天將,無鞅天仙兵吏,並在煌煌紫雲火焰之中。」

  或顯四頭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長千尺口齒方,四頭八臂顯神光。手持金尺搖帝鍾,銅牙鐵瓜滅凶狂。手執霹靂宰鑊湯,雷震電發走天光。草木焦枯盡摧傷,崩山竭石斷橋樑。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強。捉來寸斬滅災殃,吾使神劍誰敢當。」

  按照《道法會元》記載天蓬元帥姓卞名莊。是和孔子一個時代的一個打虎英雄。孔子成稱讚其勇猛,歷史記載他為人至孝能殺虎,作戰勇猛。

  《史記·張儀列傳》:「(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意思是卞莊子想要去刺殺老虎,旅店裡的童僕制止他,說:「兩隻老虎正在吃一頭牛,當它們吃的時候一定會因為肉味甘美而互相打鬥,那麼打鬥的結果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朝著受傷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殺死兩隻老虎的美名。」

  卞莊子認為他說的對,就站著等待它們相鬥。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鬥起來了。大虎負了重傷,而小虎死了,這時卞莊子朝那隻受傷的大虎刺去,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隻老虎的功勞。

  還有一種說法,稱天蓬是星官名,在北斗九星之中。

  《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

  謂順支辰,總御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隨月建以定八節,歷九宮也進退。

  古代存想天蓬元帥的模樣是四頭八臂,各執戈矛、戟劍、帝鍾、印、火槍、火索,紫袍,金甲,頭戴逍遙華陽巾,現於斗中,怒容赫赫,威鎮軋坤,徧身雷火煞炁。因天蓬元帥戰神的身份,道教諸邪驅魔多有用天蓬法的,天蓬法中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鍾、天蓬尺流傳千年對道教的誅邪法術影響巨大。

  而在遠古當時,天宮還是由紫微大帝坐鎮,統御人、神、鬼三界。紫微大帝即北極星君。

  而他最中意的手下正是這位被封為九神之首天蓬卞莊。

  之前《道書會元》早就提及什麼是九神,即北極星七明二暗,是為九神。

  天蓬作為九神之首,後因工作表現突出,深得紫微大帝的信任,又被提拔為四聖之首,即天蓬元帥。

  天蓬元帥的全稱是「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

  可惜天道輪迴,唐宋之時,玉皇大帝入主天庭,與紫薇大帝爭奪帝位。然而在這場帝位爭奪戰當中,紫薇大帝敗北,被貶為看守星星的小神,天蓬元帥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下凡。

  至於在家喻戶曉的名著《西遊記》當中,有關天蓬元帥是調戲嫦娥之說,純屬捏造。

  想那嫦娥,本是帝堯之女。其夫后羿乃有窮國首領,因射落太陽被西王母賜給兩粒長生不老的丹藥。

  嫦娥貪心,將兩粒丹藥一起吃掉而飛上了天。玉帝見其貌美,將她私養在廣寒宮中。要不然嫦娥憑什麼住在廣寒宮中,而廣寒宮又是介於天地之間。其證據是:我們能看到月亮,看不到南天門,充分說明天比月亮還要高。

  玉帝又將自己的御用寵物玉兔送給她排遣寂寞。玉和御同音,是不能亂用的。嫦娥原名姮娥,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才改名嫦娥,人都要避諱,別說一個寵物。

  天蓬元帥老江湖了,還看不出這一點道道,會自找苦吃,即使喝醉也不會去調戲嫦娥。再說關於天蓬調戲嫦娥一事,玉帝僅憑嫦娥一面之詞,沒有人證物證,便將天蓬貶下凡間,還錯投豬胎。神仙下凡,應該有嚴格的 管理制度 ,讓神仙錯投豬胎,這是多大的錯誤呀!玉帝卻裝聾作啞、不聞不問,沒聽說有哪位神仙因為這件事而受到處罰。

  天蓬的被貶,完全可以看出是當時「政治鬥爭」的結果,他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如來佛祖實在看不過眼,才安排了唐僧西天取經,目的是讓天蓬重回仙界,又不想得罪玉帝。在取經成功之後,才給天蓬元帥一個淨壇使者的稱號。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來者所杜撰之後的產物,也就是說真假難辨。但對於茅山正道來講,天蓬依舊還是那個天蓬,是一位封帥大仙,也是他們許多祖師爺當中的一個,有至高無上的代表性地位。

  至於什麼墮落後世為豬妖,而後又修行取經為使者之類的,前者可以說是子虛烏有,只不過是小說家為了借古諷今,說白了,就是為了編撰神話人物的反面形象來表達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態度,是許多文人墨客常用的抒寫手法。別說是古近代了,就是現代,依舊還是有許多文人把不敢說而又想表達的態度通過這樣的一種文體形式表現出來。

  說到底,只是文人墨客的表達手法罷了。

  至於淨壇使者,或許這個稱號在佛教當中是能找到緣由的,畢竟誰都知道,在華夏的某個時期里,佛儒道三教並行,不分你我,佛教與道教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就是所謂的佛啊,還是仙啊,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物,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

  就如同孫悟空,佛教里稱之為鬥戰神佛,而道教中卻喚為祖師爺齊天大聖,人物是同個人物,只是稱號就另當別論而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