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帝需要的人
2023-11-30 14:35:42 作者: 冰臨神下
總之戰鬥一旦開始,從來不會有好結果,皇帝勝了,大臣從此懈怠,大臣勝了,皇帝失去銳志,打個平手,朝廷將會一直動盪下去。
明知如此,韓孺子也不能步步退讓,大臣不肯全心全意為皇帝效力就算了,可是將主動投向皇帝的人抓起來、藏起來,卻做得太過分了。
韓孺子希望自己的威脅不用變成現實,現在對朝廷進行一次清洗,至少要耽誤三年以上的時間,對他、對大楚來說,都是得不償失。
南直勁走了,中書省官員和其他大臣都不吱聲,次日下午,來送奏章的仍是其他中書舍人,雙臂一直在顫抖,從門口到書桌這麼一小段路,走得無比艱難,奏章終於放到桌上時,稍顯零亂,遠不如平時整齊。
但是這天晚上,中書令沒有「如約」派人來晁鯨家中取走金子,好像已將此事忘得乾乾淨淨。
勤政殿上,也沒有大臣再提起此事,就連之前似乎並不了解內幕的宰相申明志,大概也得到了提醒,對自己寫過的建議閉口不談。
接下來的一天仍維持平靜,只是氣氛有些尷尬,大臣們說話時小心翼翼,彼此議論時也儘量降低聲音。
午後不久,韓孺子正要前往倦侯府,宮裡傳出話來,慈寧太后想見皇帝一面。
除了通報東海國那邊的消息,韓孺子的確好幾天沒有進宮請安了,於是立刻去見母親。
慈寧太后說了幾句閒話,盯著兒子,突然嘆了口氣,「我聽說陛下與大臣發生了一些衝突。」
「算不上衝突。」韓孺子笑道,「只是彼此有一些想法沒有表達清楚,讓母親懸心了。」
「嗯,那就好,陛下自己心裡清楚就行。不過——我還是要提醒陛下一句:桓帝以及慈順太后,都曾與大臣有過不和,最終都是草草了結,誰也說不上是勝利者,放眼大楚歷代皇帝,只有開國的太祖和陛下的祖父武帝曾經成功擊敗過大臣。太祖的手段是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武帝則是利用數十年裡所建立的威望,一紙令下,無人敢於反抗。陛下打算用什麼手段?」
慈寧太后還是不放心,在別人眼裡,這或許已經是地位穩固的皇帝,在她看來卻仍是沒長大的兒子,需要她的扶持與幫助。
韓孺子正色道:「朕沒有武帝的威望,也沒有太祖身邊那麼多的支持者,朕上前一步,為的是與大臣各讓一步。母親,朕明白治國之難,也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輕易不會與大臣鬧翻。」
慈寧太后笑了笑,「是我多心了,陛下珍重,陛下聰明睿智不輸於武帝,假以時日,必能重振大楚,成就另一個盛世。」
「只要能夠不愧對列祖列宗,朕就很滿意了。」
「嗯,既然回來了,就去看看皇后,你總在外面居住,也不像話。」
「是,母親。」
韓孺子退出,心中暗嘆一聲,母親終歸還是與大臣保持了聯繫,希望她能適可而止,不要走到干預朝政那一步。
他還有點納悶,母親為何讓自己去見皇后。
謎底很快揭開。
崔小君有段時間沒跟皇帝單獨見面了,非常高興,幾句話之後,她轉到了正題,「聽說雲夢澤的強盜又向京城派來了刺客?」
「嗯,是有這種傳聞。」
「那陛下……是不是應該回宮居住?這裡畢竟更安全些。」
慈寧太后為大臣說話,皇后請皇帝回宮,兩個並不和睦的女人,在維護皇帝利益這件事上,保持著一致。
韓孺子笑了笑,「皇宮說是安全,卻幾次被刺客突破,皇后親身經歷,還覺得這裡更安全嗎?」
崔小君不語,越是危險的時候,她越希望皇帝能在身邊。
「皇宮尾大不掉,人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錯,倦侯府雖小,卻盡在我的掌握之中,放心吧,雲夢澤敢派刺客,我就敢接招,我有準備。」
「婦人之見,陛下莫怪。」
韓孺子心裡對皇后總有那麼一點愧疚,比對母親的還要多些,上前攬住她的腰,輕聲道:「今天我留下,大楚不缺我這一天。」
這天下午,韓孺子不想內憂外患,不想大臣的異心,所有時間全用來與皇后廝守,當晚留宿,次日一早,給兩位太后請安之後,前往勤政殿。
宰相等人的態度顯得自然多了,韓孺子也露出仁君的一面,對大臣的建議極少反駁。
午後他去倦侯府,趙若素已經等在了大門口。
趙若素還沒有腰牌,因此不能隨意進府,皇帝在轎中向蔡興海點頭,表示可以,趙若素這才獲得允許,去隔壁的府中領取相應之物,等他進府的時候,皇帝正與眾人商議軍情,他被太監請進大廳,站在一邊旁聽。
狄開、燕朋師、賴冰文三將今天不在場,眾人可以盡情議論他們的短長。
燕朋師得到的支持最多,他年輕,出身世家,早年也曾在皇宮擔任勛貴侍從,結交廣泛,而且敢於孤軍深入,極得眾人的青睞,就連參與商議的幾名讀書人,也都看好這年輕的將軍。
崔騰回來得晚,急於趕上進度,全力推崇燕朋師,「燕小獅,我認得他,他從前跟我哥哥是好朋友,一塊吃喝……那什麼,可他的確是個人才,我聽說先帝就很賞識他,把他送回東海國是為了歷練。這小子當年就很能說,一群人聚會,就聽他侃侃而談,別人幾乎插不進嘴……」
「就跟你現在一樣?」東海王笑道,燕朋師來自東海國,他卻無話可說,因為他一直沒有就國,對名義上屬於自己的臣子所知甚少,而且他懂得避嫌的必要,儘量不開口,只有嘲笑崔騰時是例外。
崔騰曬黑的臉還沒有恢復,面露鄙夷,「你懂什麼?燕朋師有大將之才,人家說的話能跟我一樣嗎?」頓了一下,他補充道:「跟你也不一樣。」
燕朋師得到的讚揚居多,只有一位翰林院學士小心地提出:「兵者,險事也,燕朋師視之為手到擒來,只怕……」
好幾個人同時反駁。
「只怕什麼?孤船入海、大破群盜的不是他嗎?」
「據說車騎將軍鄧粹每到排兵布陣的時候都交給別人,自己呼呼大睡,不也大敗匈奴?」
「燕朋師那不叫輕敵,叫自信。」
沒人再說燕朋師的不是。
對南越郡的老將狄開,眾人的意見也很一致,第一年老,未必還能承受得起海上顛簸,第二勇猛有餘,謀略不足,難任大將。
對賴冰文的爭議比較多,雖然事隔十幾年,皇帝身邊的這些年輕人當初都沒有親眼得見,但是勛貴侍從中間從來不缺傳言,賴冰文剛一回京,多年前的那些傳言又都沉渣泛起。
原來這位賴大人年輕時品行有點問題,勾結有夫之婦,本來這種事情也不算罕見,但是公開鬧起來就不多見了,賴冰文無奈之下,才棄文從武,遠赴它鄉,與從前的朋友幾乎斷絕了聯繫。
至於被勾引者是誰,這就是一個看人緣的問題了,誰家人緣差,誰家的妻子就要遭殃,至於年紀、相貌合不合適,都不重要。
對賴冰文的治軍才能,大家也莫衷一是,有人認為他能守衛孤鎮數月,雖然不如晉城那麼危險,但也足見能力,其他人則以為這是運氣,海盜不願硬攻,很快又趕上大將軍崔宏包圍臨淄,所謂的孤鎮,其實也沒有那麼「孤」。
韓孺子只是聽,極少開口,他是皇帝,一旦對某人表現出明顯的傾向,爭論也就結束了,他現在需要得到儘可能多的信息,因此要小心地保持中立。
崔騰比較急躁,站起來說:「選將之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讓他們三個各帶一支軍隊出海,誰的戰功大,誰就是大將。」
事情要是真這麼簡單就好了,韓孺子未置可否,發現眾人提不出更新的觀點,宣布散會,沒人知道皇帝看中了哪一位將軍,但是都覺得燕朋師的希望最大。
東海王磨磨蹭蹭,故意等到最後,見廳里人不多,上前小聲道:「雲夢澤派來刺客,只是加強防禦還不夠,不知陛下有何安排,譚家願獻微薄之力。」
「譚家人回京了?」
「沒有沒有,全都老老實實待在東海國呢,可譚家在江湖上交友廣泛,寫封信、開個口,總能得到一些幫助。」
「好啊,但是沒有聖旨。」
「陛下一句話就夠了。」東海王笑呵呵地退下,心裡清楚,自己只能私下調查,得不到朝廷的協助,皇帝仍然不信任譚家,不可能給予全權。
太監們開始收拾大廳,趙若素又讓開幾步。
皇帝向廳外走去,結束商議之後,他通常去後書房閱覽奏章,再有餘暇,就看看書。
太監向趙若素招手,趙若素急忙跟上。
到了書房,韓孺子坐穩,沒問趙若素這些天的去向,也沒問他是怎麼回來的,直接道:「對那三位將軍,你怎麼看?」
趙若素趨步向前,拱手道:「燕朋師身為東海國相燕康之子,要什麼有什麼,他又是步兵都尉,怎麼會指揮孤船出海?此事只怕有詐,要麼軍功有假,要麼立功者另有其人。」
韓孺子點點頭,「你能查出真相嗎?」
趙若素想了想,「如果我能再看一遍東海國近半年以來的奏章,或許能查出點東西來。」
這正是韓孺子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