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平盧14

2023-11-29 18:46:59 作者: 貓疲
  隨著淮軍日益逼近的攻勢,既將被重新三面包圍起來的幽州內城,日益緊張起來的氣氛,幾乎是劃上一點火星都能夠被點燃起來的。

  隨著驟然被敲響起來的密集鼓點聲,已經此起彼伏閃落的刀光與血泉,

  「趙萬」

  「陳通」

  「張遇」

  「皇甫佐」

  「劉正言,」

  「張青」

  「朱世貴。」

  「。。。。」

  隨著逐一唱報的名字,一堆血糊糊的人頭,給丟在了牙城正門的台階之下。

  「此外餘黨三百六十七人,俱已經驗明正身而盡數伏法了。。」

  這也代表著這聚集了約十萬軍民的內城和牙城當中,來自那些殘餘將門世家的有一次反撲和努力,就此宣告失敗的結果;或者說其中大多數都是在捕風捉影之下,以戰時一體之名被刻意牽扯和攀咬出來的,或就根本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產物。

  而在遠出的一處建築當中,棄職潛逃而暫時人間蒸發的巡檢使王淵,也在冷眼旁觀者這一切的發生。

  「這就是他們自己取死之道啊。。」

  直到他身邊一個人開聲嘆息到。

  「既不肯站出來反抗那位韓氏子,又捨不得放開手中最後的部曲和權柄。」

  「自然就是被人當作不識趣的絆腳石,」

  「逐一的羅織罪名,分批對付和處置掉了。。」

  「虧他們還能為別人的遭遇和結局,慶幸和舉杯相慶呢。。」

  「卻不知這韓氏子已經喪心病狂到不顧一切,也不可收拾了。。」

  看似客觀冷靜的評判者這一切的人,生的頗為清瘦秀駿而一縷美髯及胸;乃是平盧都督府參事,兼前安東行營的隨軍文字機宜賈評,也是城中已經甚沒有存在感的文官系統和冠蓋之家、幕僚群體的代表。

  他既然能夠安排被暗中通緝的王淵,出現在這各方便觀望刑場的位置上,那也就意味著他北狩所帶標的群體和勢力,想要全力保住王淵身上這條渠道和後路的打算了。

  畢竟,這些天淮軍在入城之後的接戰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攻勢和推進效率,實在令他們這些本以為,該好好打一場城坊攻防戰的諸位實權人士,不免有些駭然大驚和相顧失色的結果。

  光靠那些倉促集結起來的弓手和土兵,乃至新編練的城防團練就簡直是送菜上門的結果,隨隨便便一個淮軍的戰陣,都可以輕易的擊潰和後續肅清他們;

  就算是重整後的各支鎮防軍也不行,一旦在接觸和纏鬥當中被咬住,也是再難以有全身而退的機會了。

  也只有隸屬於環城衛或是舊三軍的存在,才有可能依靠老練的戰場經驗和堅韌不拔的士氣,在預設的伏擊陣地當中稍稍擊退之和小挫之,而得以掩護和接應其他的人馬,有所保持部分建制的退回到內城裡來。

  在這種眼見大廈將傾而當權者愈發倒行逆施的情況之下,就算是在歷代平盧道的內部紛爭當中,一貫處於從屬和隨大流角色的僚屬官吏,也不得不開始思量和考慮自己日後的前程與出路的所在了。

  只是,王淵不禁在心底苦笑了一下,自己還有多少籌碼可以拿去和對方交涉呢。當初那個獻門之功,也就是讓他得以保全自身為上而已,

  可是到了這個範圍大為縮小的內城之後,他所能夠應鑽和插手的機會就更加有限了。

  事實上,當對方拿著博羅會的信物找上門來的時候,他委實是被嚇了一大跳,幾乎以為這是個騙局和陷阱,而被對方當場給抓起來或是斬殺掉。

  但是事實就是這麼荒誕和離奇,昔日在北地能量極大的博羅會,分列之後的殘餘勢力之一,居然就這麼投靠了北地異軍突起的新興勢力——淮鎮,而用過往的淵源和人脈,為此驅馳奔走與鞍前馬後了。

  「若是再這麼推延下去。。」

  然而現實的問題,還得他繼續硬著頭皮去面對。

  「一旦事情有變,只怕是求苟安一富家翁以不可的了。」

  這時就像是印證他的話語一般,西面內城城牆上突然傳來隱隱的轟鳴聲,卻是原本設置在內城上的一座新箭塔,幾乎同時為淮軍炮射的數枚鐵球所中,而斜斜傾倒著向里坍塌下來了。

  而其中一枚鐵球,甚至余勢不減的彈掠過城頭,而越空百步之後才擊墜在了,他們觀望所在不遠處的一處民家當中,頓時激濺起連片驚呼和慘叫聲,而紛紛有人像是潰穴之蟻般的逃出來。

  那正是就近安排的守城丁壯,日常休息的所在之一啊。

  。。。。。。。。。。

  荊湖北路境內,

  故荊門軍所在的長林城。已經便做了一座混亂無比的戰場。

  曾經同屬在一個旗號下的數隻官軍,卻是在這裡分作了對立的兩大陣營,而揮舞著近似的旗幟和兵器相互砍殺和撕斗在一起。

  而身為地方主帥的劉紹能,卻是只能扶著城牆而淚流滿面的望著,這深陷自相殘殺當中一切。

  這一切的始端,卻是因為那隻從淮南路翻越了桐柏山脈,而奔投過來的模範後軍一部。

  為首的劉光國雖然是他的心腹舊屬,卻是心懷叵測的利用了這個身份;陰蓄真相不說而私下串聯和遊說地方軍中,以尊奉朝廷大義和平叛建功為名,蠱惑和鼓動了好幾隻行伍的主官,而打算發兵南下勤王救援,被淮鎮「所陷」的陪都江寧府。

  然後又試圖裹脅和壓制,其他猶有疑問而不願同往的軍伍,事敗不成之後就變成這種迅速米蘭敗壞的局面了。

  等到抱恙修養中的他有所察覺,而急忙趕往軍中彈壓時,事情已經變得不可挽回了。

  眼見自己在這兩年任上殫精竭力,好容易才生聚和恢復起來的數萬地方軍伍,轉眼就因此喪亂了大半,他不由的又急又氣。

  而他甚至因此喪失了號令和制止他們的立場,僅僅是因為傳言他的兒子劉延慶,涉嫌勾結淮鎮作亂之事而不再可靠,連帶他也需要在此事上避嫌和讓權。

  而這一點,卻是得到正在軍中的宣慰內使和隨軍御史,還有觀察學士的一致同意和認可的,以至於在理論上而言,除了他的親衛部曲之外,就再也指使不動任何一支地方軍伍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