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立新30
2023-11-29 18:46:59 作者: 貓疲
我居高臨下的看著來人,嘿然冷笑了起來,頓然引得左右周旁一陣鬨笑聲。
對方顯然在消息上有些嚴重脫節了,或者說已經愚鈍蔽塞到有些失心瘋了,到了這一步居然還會想著,當年面對我進行虛張聲勢的訛詐什麼的。
「你說的是被土族叛亂,給抄掠了老巢和居城的所謂十萬健兒呢。。」
藩兵都監拓俊京當先大聲的嘲笑道
「還是被外來的塞外大軍,橫衝直撞與境內而莫可奈何的那啥勞子北盟」
「話說回來,之前也有個號稱二十萬大軍的耶律大石。。」
另一位兵馬使趙秉淵亦然接口道。
「不也照樣被本軍在遼東城下打的煙消雲散。。」
「夠了。。」
我只是擺擺手,
「來人給我把這個傻子,拉出去砍了。。」
「再換一個識時務的人來交涉。。」
「不然,我大可與所謂十萬健兒,會獵與黑水(黑龍江)之畔。。」
「好好試一試這北盟的成色好了。。」
然後我不管被拖下去的吵雜聲,繼續對著左右道。
「誰可與我分憂,把這螳臂當車之輩踏成齏粉。」
「某願於往,」
十數個聲音同時出列把臂應和道,卻都是隨軍助戰的諸侯藩兵將領和來自東南諸侯的小藩主。
半天之後,我就已經站在被攻破的小城——開原府里了。這裡的守軍加上闔城的民眾,也不過是四五千人,而且只有一道外圍土木低矮城牆;一旦被炮射給轟開之後,就再沒有多少抵抗下去的基礎和底氣了。
根本不用出動本部將士,光靠附從的藩兵就輕易衝進去拿了下來,
正所謂是「弔民伐罪、師出有名」的道理,這次淮鎮出兵遼東打著是撥亂反正,匡扶和存續羅藩本家的旗號;因此,從當地獲得大量的權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還有些手尾和不那麼完美的地方,但是短期之內已經沒有人,能夠改變這種現狀和既成事實了。而隨著時間的退役,這種生分和隔閡將被來自淮鎮的全方位經營和滲透手段,給大部分消弭掉。
在幫助羅藩收復了歷史上全盛時期的領有範圍之後,繼續北上討伐這些叛離的附庸勢力,也不是沒有藉口和理由,但肯定不是現在;因為光是安東道南部以及東南地區,這二十幾州的地盤,就已經足以讓淮鎮的掌控力被攤薄到極限,而有些吃撐了。
安東之地有廣義和狹義上的兩種概念,狹義上指的是安東道,也就是建立郡縣之制而人口富集、土地開發度較高的五十七州之地;雖然期間被各家分藩諸侯所分割成不同大小的領地,但是在具體的官職、禮儀、風俗和文化、習慣上,與中土並沒有大的差別。
廣義上則指的是的安東都護府所在的廣大地域,包括若干個都督府的羈縻和管轄;包括了勘察加半島和苦丫島在內,理論上是只要有人類踏足和活動的地方,都可以算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之內。
而淮鎮目前主要可以圖謀和打算的,也就是狹義上的安東道而已。其中靠近蒙古高原的西部多山地深峽,而東部多丘陵而地勢破碎,北方雖然有大平原和大型水系流域,但是偏於苦寒乾燥;
因此,只有中部和南部地區相對溫暖濕潤一些,又有足夠大的平原地帶來發展農業和生聚人口,還有渤海內環的魚鹽海貿之利,也是通常意義上的精華腹地。
我心中比較理想的界限,就是在遼河流域北端,正好位於與大片丘陵當中,被群山包夾而變得狹窄的收口處;西向的燕山余脈和東線的長白山脈分支,在這裡遙遙相望而被稱為松遼分水嶺的所在;也就是後世的長春、長嶺、通榆一帶。
這裡的山勢雖然不高,通常只有兩三百米而已,但是足以用來築城圍牆,分段連接在一起之後就是一道新的邊境線。因此,當地還殘留著一些依山勢而立東西縱橫的,戰國燕長城和秦長城、漢長城的土壘殘垣遺址。
作為天然的地理分界,以羅氏為首歷代沿襲下來的諸侯分藩們,也在這片散布在富州、咸州、榮州、安州、歸德州境內的丘陵地帶當中,陸陸續續的修了不少城寨和關卡,作為對路過行人、商旅抽稅,或是相互經略侵攻的憑依,
不過這一次,顯然是被所謂的北地聯盟,給黃雀在後的見了此大便宜了。而鐵嶺一帶,只是進入這片長條地帶的開端而已。
至於更北邊的地方,雖然還有面積、範圍更大的混同江(松花江)流域,以及後世的松嫩平原所在;還有更加東北向的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松花江下游流域的三江平原,就不是我目前的實力需要奢望和染指的了。
雖然在這三大片相連的平原區域內,幾乎集中了安東道大多數的治下人口和城邑。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我挾大軍壓境之勢,從對方身上儘可能割取和勒索下更多的好處和利益,來換取將來可能暫時休兵不犯的口頭協定和既成事實。比如把出兵北上和善後築壘的本錢,給賺回來再說。
因此,在全新打出來的安東守捉軍的旗號下,密布在這片綿連數州區域內的大小城寨、堡壘,幾乎是一座接一座的被點燃或攻陷。
就算遇到一些自覺可以拼死頑抗的存在,本軍也沒有過多的浪費時間,而是直接用一隻偏師圍了起來,然後把縱火之物往裡頭一陣投射,就可以見識到什麼叫做玉石俱焚的人間慘劇。
經過了一一拷問俘獲,我們才知道了關於北地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和端倪。
這片地區足足散布了十幾家的勢力,原本是南北之間不同陣營的犬牙交錯之勢;但自從羅藩的勢力不斷衰退之後,現在都剩下北地聯盟乘勢先行延伸過來的觸角;
只是受困與當地的土族之亂而沒法更多的抽手出來,而只是在某種權衡妥協之下,在這裡維持了這個麼一個的局面,作為日後各家一起介入南方,進可攻退可守的跳板。
但顯然這一次,對方未曾預料到遼東的內亂,那麼快就被平復了;而縱兵過境大舉南下的耶律大石所部,也那麼快就輕易敗亡,因此多少抱了兩敗俱傷之後,伺機前來撿便宜的心思,就不免完全落了空。
這些一團散沙式的殘餘力量,就沒有必要浪費淮軍的力量去一一清剿和拔除了,只要清理出一條足夠安全的通道來就行了;後續的事情就完全交給那些,急於有所表現的藩軍和試圖鞏固自身地位的南方諸候了。
當隸屬於剛拿下的韓州境內,亂石錯雜點綴這斑駁植被的綿連矮丘,終於完全消失在我們的視線當中;與南方的遼河流域完全不同的植被風物,也在不經意間開始一望無際的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那是一片宏闊無邊又蒼翠如茵的大地,遠處形同玉帶蜿蜒曲轉的數條大河奔流期間;而在大河之間又由各種高低起伏的水澤、草甸,灌叢、矮樹,還有點點鏡泊一般的水窪,構成一層層一條條明暗相間色調深淺不一的地形褶皺,
相比遼地的阡陌連綿、田畝縱橫,村邑市鎮林立茨比的田園風色,這裡的開發度和人類活動痕跡就明顯差上了許多了,許多野地里依舊還有飛鳥走獸的行跡。
行走在期間要經過好久,才讓我們遇到了第一處位於河渡邊上的廢棄村邑,這裡已經位於所謂通州(今四平市附近)的境內了。
隨著奔回來的哨騎,還有遠處倉促趕來的數隻軍隊,所揚起的隱隱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