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薄發4
2023-11-29 18:46:59 作者: 貓疲
謎樣生物再次跑來和我碰頭。
「梅山館遞過來的消息,老城的兵馬已經開始調動了」
我驚訝了一下,然後是嘿然默念了一聲,
「幹得好,陳子河,你還真是迫不及待的就給我一個驚喜了」,
話說敢在眼下的局面里火中取栗的人,果然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啊。
「我還以為你會說,管我死後洪水滔天什麼的」
謎樣生物白了我一眼
「難道你指望我說,反正他們都要死,早死晚死而已之類的悖論?」
我嗆了她一句。
「我們走的這條路,可是一條艱難險阻重重,註定要屍骨累累,並且可能看不到結果的。」
「那又怎麼樣。」
「還會失去很多你所看重或者珍惜的人,走到最後會越來越孤獨的不歸路,你也不介意麼」
「就算是我,只能顧好眼下,儘量抓住目前所擁有的一切,然後才考慮周顧那些我們有力幫助的人把。」
嗯嗯,雖然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但是冥冥之中,有一種東西在誘惑和呼喚著我,其實可以做的更多一些,這算是被打開了野心的閥門,開始自我膨脹了麼。
「你說,為什麼我總有一種錯覺,」
謎樣生物還是有些糾結的道
「成千上萬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就是因為我們為了自己私心的緣故。」
「少女你太甜了。。」
我忍不住嘲諷到
「什麼。。」
她像是炸刺的貓一樣,瞪著我
「你這是文青病發作了麼。。」
「難道你覺得這種事情的開頭和結局,是我們這點能耐可以決定的麼。。」
「或者說,你現在的實力,有辦法改變和扭轉那麼多人的命運麼。。」
「這些事情早就註定了,只是我們作為推手和旁觀者,加快這個進程好從中牟利而已。」
「我或許會同情他們,但不會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輕易後悔。」
「這個世界,哪有不付出任何犧牲和代價,就可以輕易達成目的地好事,更何況我們是誰?」
「我們只是兩個聊以抱團取暖的穿越者而已,你不要把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看的太崇高了。」
。
「為什麼你這麼一說,我就覺得好過多了。。」
「說的好聽,你這叫叫良心未泯,說不好聽叫文青痴婦。。」
「不過是身為女性的局限性而已。」
「你再說一句試試,」
她一激靈張牙舞爪的做出一副,你信不信我撓你一臉麼狀。
「不要對老娘得寸進尺啊混蛋。。」
經過這一番打鬧之後,才重歸正題,她的情緒和精神總算好了許多。
「話說回來,難道這也是你的計劃中。」
「你也太看的起我了,我要是有這能耐就好了。」
「不過這次陳子河,恐怕是藉助了其他方面的力量。」
「我們真得加緊動手了,。」
「婆羅洲和宇文家的聯合船團,不是還沒回來。」
「計劃更不上變化,等不了這麼多。再不入場,變故更多了。」
「我的大部分產業已經停閉,人手和物資都集中到幾個點上,能動用的資金也都已經乘機抽出來了」
「可要是那些人,把寶泉街上的交易場和債市也給搶了,或是因此導致封停閉市的話,我們豈不是功虧一簣白費功夫了。。」
「那我只能去挪用匯全號的存金,只是要請你的人幫忙。。裡面有很幾個人,不是那麼好說話」
「理所當然。。韓良臣他們已經提前結束集訓,正在附近幾個據點內等候命令」
「只要有所號令,一刻鐘就可以趕到。。」
「不要見血,我事後還要用他們的。。」
「那就讓他們出點意外,乖乖呆在家裡好了。。」
「混帳啊,為什麼我要做這種事,老娘這下也沒法回頭了。。」
她有些抓狂的揪著自己的垂鬢。
「大不了我帶人跟你回夷州去,把你那些親戚都干翻掉。。」
「笨蛋,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啊。。」
只是她這種怒氣值爆滿的表情和動作,更像是撒嬌。
這時候門房通報,有人送來一份拜帖,
「武德司的某人,以私人名義送來的麼。。」
片刻之後我看著這份拜帖道
「武德司?這群豺狗想做什麼,」
謎樣生物臉色變了變。
「難道他們察覺了什麼麼。。」
也無怪她擔心,雖然通常情況下,作為幕府耳目之一武德司的層次,對於我們這種外藩背景的人來說,還未免不怎麼夠看,也甚少有交集的機會,但是關於他們的難纏和不好善於的名聲,卻是早有耳聞的,特是在眼下局勢敏感的情況下。
「放心,天塌下來,有陳夫人他們頂著。。」
淡色拜帖之內只有寥寥數語,卻讓我微微笑了起來。
「卻是我那位便宜弟弟背後某些人,已經派人到了廣府,正在托轉關係,想在現下的局勢做點什麼呢。。」
「然後呢。。」
「然後有人想和我們討個交情而已。。」
「回頭我會封一張錢票去試探一下。。順便讓風卷旗,摸摸底子」
....
上城,一處鍾滿珍奇花卉的園林館舍內,已經是滿地狼藉,也沒有人敢接近這裡,就像是憑空出現了一個黑洞一般,將所有的視線和聽覺,都被刻意的吞噬和扭曲了。
作為風暴的中心,則是一個看起來久居上位的中年男子,已經停手下來,坐在橫倒的翡翠屏扇上輕輕喘著氣,只是平日那些他所鍾愛和把玩的珍奇物件,現今已經被損毀的看不出本來的面貌
作為並不長住此間的主人,他也就在這裡能稍稍發泄一番,而不用擔心自己的失態,成為上層的笑料和話柄。
作為御庭中的一員,天生的家世和雄厚背景,讓他剛及弱冠之年,隱然擁有崇高的起點和無限的前景,經過這些年的經營和推動,也獲得了堪稱熏天的權勢,但這對他和他背後的支持者來說,還遠遠不夠,至少距朝中那些個最核心的位置,卻還有些距離。
因而他在暗中,也成了朝中諸多激進派的幕後推手,最期望打破現狀的潛在勢力之一,因為廣府太平日久,幾乎沒有什麼外來威脅和刺激,因此總是不缺乏一些屍餐素位的老傢伙,牢牢的把持高位,而阻絕了年輕新進的晉身之途。
大相國又是個念舊的人物,這也讓他們這些權門世系,更多把重注投在了奉命協理幕務的寧海公身上,可就是寧海共身邊,同樣不缺乏各色投靠的勢力和派系。
此間主人,代表的就是主張對外保守維持現狀,對內勵精圖治的安內系,從國朝大政的經略方向來說,他又出身屬於被稱為「海派」的西進派,只是同樣屬於主張「鞏固現土,適量擴張」的保守一流。
因此,對於那些口口聲聲不忘光復中原的「大陸派」,或曰北上派,有著天然的對立和嫌惡的立場,也無法理解他們念念不忘的中原故土情節;
對他們來說,這些和北人牽扯過深的主戰派,就是些糜費國力的國之蛀蟲和敗家子,須不知,國朝的真正利益和根基,終究還是在嶺外七道和海外廣大領下外藩之中,而不是一片慘敗的嶺內之地。
可是因為這些主戰派的存在和努力,每年海量輸入廣府的錢財物力和各色資源,卻浪費在那些幾無收益,只見糜費的北伐戰事之中,
就他所代表的眾多海藩和歸化家族,秉持的派系立場和政治觀點看來,嶺內,乃至北地什麼,就是個吞噬錢糧兵員的爛攤子和無底洞,除了扶持一些勢力和代理,作為獲得人力資源和物產輸出產地之外,就並沒有沒有更多的價值。
反而因此養肥了五路招討在內,相關的大批利益團體,進而成為主戰派中占據主流的那些大陸派,成就功名和謀取地位權勢的推力。
這也是兩大源流,在國朝中最大的分歧和對立所在。
所以他才會默許那些人,打破朝中黨爭政見的潛在成規和慣例,調用從屬西海道的海外駐屯軍的精銳健兒,在嶺內對東南招討總管,這般方鎮大員的夫人下手襲殺,
因為這位陳蕙仙在北上為主的主戰派中,是協調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節點,並且掌握與之關係密切的多項營生和產業。
嶺外和嶺內的政治生態畢竟有所不同。
但是那些人居然失敗了,而且全部覆滅在了天目山下,然後一連串的變化,讓他們準備的後手,都成了無用功,不得不壯士斷腕,斬斷那些關係和線索,不給對方更多反攻倒算的機會。
甚至連底下人,試圖找其中一個看起來頗為關鍵小人物的麻煩,都顧不上了,因為對方的檔案,居然牽扯四海衛,他雖然有熏天的權勢,但是也有一些不那麼方便的短板,四海衛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他只能將自己的心情暫時蟄伏起來,等待下一局的機會。
因而,這次清遠兵變之後,讓許多人都看到了某種改變現狀的契機,他也不能例外,他指示下屬在職權範圍內介入此事,然後通過掌握的亂軍動向和細節,來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
他不但成功的奪回了,在兵部駕部司里的影響力,填補了在樞密院裡下層位置的人員損失,連偵聞畿內的武德司,也通過推動領導層的大換血,而塞入了自己的人。
直到前幾天,原本還很順利的節奏,因為不知何處生出的變數,驟然間,事情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一般,衝出了自己的控制,
先是他安插在亂軍中的眼線和探子,突然消息斷絕或是********,然後是那些一體鬆散的亂軍,開始自行整編建章立制,象一隻真正的軍隊一樣開始攻城略地,發出自己的口號和宣揚,與士民約法三章,相安無犯什麼的云云。
這就大大的不妙了,隱然有挑戰和動搖廣府就基本統治秩序的徵兆,真正的反賊,而不是一群暴亂的前軍人而已。
之前籍著亂黨的名頭,黨同伐異,侵軋奪權,清算同僚,排擠對手,安插黨羽,可謂是得心應手,可要是亂黨真要是進了廣府城,不要說那些墨守成股的老厭物,就是他們這些在位的職權人士,也難逃罪責,所謂是一體皆休。
「亂軍之屬,豈是那麼好勾連的.更別說妄圖驅使為走卒」
這是他曾經的老師兼資深顧問,被變相流放的「派遣」到外島去之前,留下的諫言。
「聚九州之鐵,難鑄此大錯。。」
這個典故出自乙未之亂中,當初最堅定的保皇派,兼推翻梁氏專權的政治聯盟的核心人物——信國公,樞密副使張叔夜。
正當其他人彈冠相慶,終於將京師梁氏一黨的影響徹底誅滅,以忠良世族,宰相世家聞名的他,面對肆虐京師荼毒百姓士民的外軍,憤然撞死在太極宮前,留下的最後遺言。
因為當初就是他主張和策劃,瞞天過海麻痹當權的梁氏一黨,殫精竭慮的交引、串聯外軍,來剪除梁氏專權的朝局,但是他只猜中了開頭和部分過程,卻沒法預料到其他後果。
接下來就是在動盪中,迅速將朝廷的權威和皇家的大義崩壞後,各地軍鎮一輪輪進京挾制凌逼天家的慘狀。
但是這個悔恨之言,並不能挽回任何東西,繼於被稱為瘋帝一脈有關的近宗遠支,在擁立帝位的變更遊戲中,被一遍遍的屠戮殆盡之後,作為做為罪魁禍首之一的宰相世系張氏一族,也沒能倖免,被各種打著龍武系淵源和旗號的勢力,追繳殺盡九族五代之內。
為了避免給南海梁氏興兵復仇的理由和口實,甚至連當初乙未年間倒梁聯盟,那批早死的重臣親貴,也被自己人挖處以十惡之刑,斬首鞭屍,但是絲毫不能阻止南海梁氏發起「慶熙北伐」和「嘉佑大進軍」中,各種一觸即潰或說遍地倒戈相迎的局面,連最死忠的人,也不免悲觀的哀嘆「人心不在李唐了」。
如果不是出身梁夏在安西扶持北唐******的承光帝,在各路西軍的支持下,橫空殺出,重續國運的話,那如今天下又是另一番樣子了。
很多保守戰亂流離之苦的歷代名人大家,將其當成愚忠禍國的典範來自省,並將這句名言,廣而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