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王忠嗣歸來
2023-11-29 00:06:11 作者: 無言不信
裴旻想不到將一個個大詩人聚集起來,會有這樣可怕的效果。
直接開創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時代。
唐朝真正讓人傳頌千年的是什麼?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不是那氣概萬千的盛唐景象,也不是四夷臣服的威勢,而是一首首驚艷絕倫的詩句歌賦,一篇篇精彩深刻的文章。
璀璨的唐詩,那是幾千年幾萬年都不會過時的財富。
而唐詩最巔峰的時期, 毫無疑問就是這個時代。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七絕聖手王昌齡,還有高適﹑岑參、王之渙、孟浩然等等等等,數都數不過來。
這些還是那種特別出名的高產詩人,加上中端詩人,那就如過江之鯽。
要是真能將他們匯聚一堂,場面是何等的輝煌盛大。
裴旻只是想想都覺得熱血澎湃。
正喝得盡興,王維、孟浩然一併前來拜見。
孟浩然今年三十有六,生的面方大耳,一臉的絡腮鬍子, 一點沒有書生的模樣,反而頗有粗獷之氣,讓裴旻再一次感概:人不可貌相。
「見過裴帥(裴國公)!」
兩人一併行禮問好。
「不用多禮!」裴旻說著,讓他們一併入座。
張旭見來了客人,也讓下人準備了小菜。
孟浩然只是人長的粗獷,言談舉止還是有著文人風骨,不卑不亢也不驕不躁,於人一種粗漢子繡花的感覺。
裴旻跟孟浩然聊起了徒弟李白。
孟浩然也說起了他們結識的經過。
「開元十年,余襄陽酒肆與好友賈舁詩酒唱和。太白醉醺醺的大鬧酒肆,原以為他只是一個酒鬼,不予理會。卻不想太白是故意鬧事,酒肆的東家低價強買農家精糧釀酒。太白看不過眼,逼出東家,為農家出頭。太白劍法飄逸,為人灑脫,劍與人相輔相成,豪氣干雲。余見他為多人圍攻, 忍不住上前相助。兩人一見如故, 相逢恨晚。」
裴旻眼睛一亮,笑道:「浩然也會劍?」
孟浩然頷首道:「九歲那年讀書學劍,至今二十餘載。比不上國公天下無雙,亦不如太白兄瀟灑飄逸,對付三五蟊賊,不再話下。」
裴旻敬了孟浩然一盅,在這個尚武的時代,單純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真的不多。
孟浩然又說道與李白的武昌再會,「那時余正打算去廣陵訪友,太白還贈了一首離別詩。」
說道這裡,孟浩然還頗為感慨。
他成名已久,且閱歷豐富,初次結識時,詩文造詣上勝初出茅廬的李白許多。
一開始李白在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這方面向他請教許多。
孟浩然的詩文有「以古詩為律詩」的特點,李白在這方面與孟浩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顯示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但是不過短短年余,兩人再會的時候,李白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
讓孟浩然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
張旭早已聽過此事,也感慨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太白與詩賦一道的天賦,委實令人驚嘆。」
裴旻也為李白感到高興,看著孟浩然問他的打算。
孟浩然道:「余這一身縱情詩酒,遊覽山水,可謂不愧此生,又虛度此生。得太白提議,前來河西涼州,遇到伯高先生,九齡先生,還有摩詰、少伯、季凌幾人,大有所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一世,除了不愧此生,還需要為他人做些什麼。余別無所長,唯有一些文采可看,願意留在此地相助國公、伯高先生宣揚我華夏文化。」
「好!」裴旻本想將孟浩然收入幕府,但見他有了自己的目標,也不強求,一口應下。
圖書館的事物,有張旭、孟浩然兩人負責,裴旻也能完全放下心來。
讓張旭、孟浩然當官行政,裴旻或許擔憂他們力不從心。
這詩詞歌賦出色,未必就真的有治國經略。但由他們負責文學方面的事情,即便放眼天下,也沒有幾個敢說比他們更加適合。
離開圖書館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裴旻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姑臧。
跟張旭、孟浩然喝酒閒聊,談文論詩,不易於一种放松。
此後幾天,裴旻親自安排著與公孫幽的婚事,各種禮節都不準備拉下。
儘管公孫幽是江湖人,不拘禮節,家中亦無父母健在,裴旻依然不打算草率行事。
給予公孫幽最大的尊重。
這日裴旻在院子裡安排公孫幽將來住的別院。
古代三妻四妾是正常之事,對於如何分配自有一套方法。
不論是妻是妾,都有自己的屋子。
裴旻作為主人,反而沒有,他是隨意選擇跟誰去睡。
其實在他心底,能夠大被同眠才是美事,只是這種想法只能想想。
裴旻現在財大氣粗,直接給公孫幽準備了一個單獨的院子。
裴旻親自負責院子的休整,正安排下人動手,卻見王忠嗣遠遠的走來,當即放下一切,大笑的迎了上去。
「旻哥!」王忠嗣高聲叫喚著,快步上前問好。
裴旻雙手搭在王忠嗣的肩上,按了一按,硬邦邦的渾然不動,笑道:「又結實了!見過王姨、我娘了沒?」
「見過了!」王忠嗣道:「一回來就給娘親、義母叩頭問好,得知旻哥在這裡,特來拜見,也跟旻哥說說京里的事。」
「好!」裴旻拉著王忠嗣到了書房,他知王忠嗣不喜喝茶,直接上了酒。
王忠嗣一如既往的懂事,搶先給裴旻滿上。
裴旻問道:「此去長安獻俘,可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王忠嗣搖頭道:「大事倒是沒有,只是弟不擅於朝堂上的爭鬥,擔心自己處理不好,連累了旻哥。」他頓了頓說道:「此次入京,見到了陛下。陛下很是隨和,對弟也很看中。將弟提拔為捷勝軍軍使,還有調離河西的意思,讓弟往安西填補空缺。弟不想離開旻哥就拒絕了,說子亭地理位置特殊,不敢輕離,免得壞了旻哥的大計。」
裴旻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依照他對李隆基的了解,李隆基這般提議,是單純的想要提拔,並沒有別的意思。
王忠嗣接著道:「陛下還問了西域的情況……」
他將跟李隆基會晤的情形細說。
裴旻一字一句的聽完,說道:「朝堂的爭鋒爾虞我詐,確實應該處處留心,謹慎以對,不過也無需謹慎過頭。怎麼說呢,陛下是一個功利心很重的君王。他對於能夠給他帶來功績的大將極為包容,哪怕你有錯有過,他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故而遇到這樣的一位君王,對於我們這些為將者來說,算是一種幸運。要注意的不是陛下,而是朝堂上的諸臣。」
「據我得到的消息,陛下重視武功,張相主政,偏向治軍。已經引起了一些文臣的不滿,他們覺得文治才是國家的根本。如此不愧餘力的發展軍功,指揮助長不正之風,有違國家安定。所以你旻哥手握兩鎮之兵,還負責河西政務,已經引起一部分人看不下去了。」
王忠嗣不滿的憤慨道:「旻哥忠心為國,若無旻哥,哪有現在的太平盛世,哪有他們安逸的在長安花花世界享受。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的蠢貨……」
裴旻「哈哈」笑道:「其實這樣也不是沒有好處,文武之間有一定的隔閡才像樣。要是真的民心所向,萬眾一心,反而危險。不要在乎這些,只要對方不惡意攻訐,不因為這種政治偏見,禍害大局,就不必與他們計較。」
裴旻現在想的很開,文武之間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
對立的越厲害,越是亂國事。
不予理會,反而能夠將心神空出來,對付外敵。
而且關鍵也是現在的朝廷風氣確實不錯,那些反對張說,看不慣裴旻的文臣。多是覺得讓裴旻這樣手握十四萬大軍的人,掌控政務不妥,並未有真正的攻擊裴旻什麼擁兵自重,持功自傲什麼的。
故而裴旻也懶得計較,彰顯著自己的大度。
越是如此,諸多文臣越沒有辦法針對裴旻,矛頭多指向張說這位首相。
相比姚崇的一言堂,宋璟的萬眾歸心,張說顯然未能完全服眾。
裴旻認真的對王忠嗣道:「在未來,你肯定會走出去,獨當一面的。要記住旻哥一句話,文武有別。你萬不可去跟那些饒舌的文臣爭辯什麼,不管爭輸爭贏,都討不得好的。真要受了委屈,回來告訴旻哥,旻哥給你出頭。」
說著,他想到了王忠嗣歷史上的遭遇,強調道:「但有一點你要注意,以你旻哥的身份,再大的事情,我都能有法子般你扛下。唯獨一點,便是我也無能為力,你萬不可摻合進去。」
王忠嗣慎重道:「旻哥請講。」
裴旻道:「陛下的家世,不管是武婕妤,還是皇子之間的爭鬥。陛下是一個很重個人感情的人,他在這方面很不理智。觸犯了他的逆鱗,任誰也保不住你。」
王忠嗣慎重的表示明白,頓了頓道:「其實此次在長安,弟結識了三皇子李嗣升。」
裴旻聽到李嗣升三個字,一下子還未反應過來,想了想李隆基的三子,臉色頓時肅然起來。
第一更,晚點十分鐘後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