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送快遞的無人機
2023-11-28 17:33:09 作者: 鉑玉京
(本書上架一周,均訂2018,首次破了2000大關,謝謝大家的支持!)
領導帶著玩笑的評語,讓鍾成感到自豪,也感到壓力,他還要更加努力,才對得起領導的信任和器重。
當天晚上,他和葉院長一起回到葉家吃晚飯。
趙阿姨告訴他,以後到京城來出差,就不要再去招待所了。
直接就到葉家來吃住,再見外,她就要生氣了。
葉文欣說,要不要給鍾成配一把鑰匙,就更不見外了。
趙阿姨說,有什麼不可以的。
真得就把葉家的鑰匙給了鍾成,鍾成一點都沒客氣地就收下了。
讓葉文欣哭笑不得,說鍾成這人就是看著傻,其實心裡賊得很!
鍾成回道,你兩樣都沒說對,我外表看起來不傻,心裡也不賊。
讓趙阿姨笑得合不上嘴,說鍾成就是他們家的開心果。
鍾成大汗,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人說。
心裡卻偷偷在想,這難道就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嗎?
吃過晚飯,葉院長找他談話。
葉院長告訴他,朱雀戰機的設計方案已經通過了,他可以馬上開始實施製造計劃,爭取後年第一批朱雀戰機裝備到一線部隊。
因為朱雀戰機的出現,國家已經決定終止其它戰機的研發和生產,把希望都放到了朱雀戰機之上,鍾成肩上的責任很大。
並且,領導還交給鍾成另一個任務,就是在製造朱雀戰機的過程中,希望鍾成考慮研發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將華夏空中軍事力量的空白全部補上。
鍾成欣然受命,朱雀戰機已經是30噸的重型戰機,再往上幾百噸的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並不存在技術障礙。
只存在設計問題而已。
而且重型軍用運輸機的製造技術基本類似於大型民航飛機,完全可以在一個生產廠房中進行製造。
紅星公司製造民航飛機的夢想也可以提前實現了。
至於804所是不是變成了專業的飛行器研究所,搶了其他人的飯碗,鍾成表示他確實考慮不過來這些問題。
有人會考慮的。
與葉院長談完話,他與葉文欣只聊了幾句話,就只有告別,踏上了歸途。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回到北山,鍾成第一時間召開了東海工程全體會議。
在會議上,他公布了國家批准朱雀戰機生產計劃的消息,東海工程二期項目可以全面啟動了。
他與程志東和王興等人商量後,確定第一架朱雀戰機的下線日期定到明年12月20日,後年上半年正式交付第一批朱雀戰機。
因為有些工作已經走在前面了,所以這個進度並不算太緊張。
與會人員均表示沒有問題,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這大半年時間,東海工程二期的龐大土建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規劃的相關一系列廠房設施大多數已經竣工,就等朱雀戰機的方案了。
精衛無人戰機的二期項目已經先期搬入了新廠區,對精衛無人戰機的機型細分工作也在進行中。
在對原來型號進行量產的同時,第一種改型機型-精衛無人戰機二型已經問世。
這是一種只有1.2米直徑的縮小版精衛無人戰機,性能也大幅縮水,但在警用方面卻是得天獨厚。
只裝備了一台祝融電推和一台雷射炮,最大速度也就是0.2倍音速,約時速240公里,但造價卻下降到了50萬元以內。
可大規模裝備到警察和安保系統,也可以在邊防部隊中為精衛無人戰機一型提供輔助。
紅星公司安保部就率先裝備試用了100台,效果非常好。
安保部對於目前紅星公司「地盤」爆發式的增長,再也不用感到人手不足了。
這種無人機最大的優勢還是在自動導航系統上。
在固定區域執行巡邏任務,只要設定好巡邏線路,以及對異常情況的處置方案,並不需要每一架都用人來遙控指揮。
這些不知疲倦、從不會分心的無人機,是最好的安保衛士!
公司計劃是先期給安保部裝備三千架精衛無人戰機二型,再配合楊戩甄別系統,那時的紅星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
在紅星公司的試點成功後,跟著就是裝備到京城的衛戍部隊,那將是需要上萬架的數量,再推廣到全國,不可想像。
精衛無人戰機二型應該會是精衛無人戰機家族中數量最多的機型。
至於王興計劃實施的民用版本,鍾成暫時沒有同意,泄密的風險太大了。
現在的精衛無人戰機上雖然都安裝了自毀裝置,每一架戰機都在中央伺服器上進行了追蹤,但大規模用在民用領域還是保證不了保密的要求。
其實性能優越的無人機在民用領域還是有很大市場的,測繪、勘探、高危作業,甚至是物流行業,都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
鍾成就曾想過,使用無人機來送快遞。
只要客戶在窗台上安裝一個外放的小籃子似的東西,無人機就可以直接把商品從窗戶外送到每家每戶。
再加上自動化的物流中心,那配送效率將會做到下了訂單,幾分鐘就送貨上門的程度。
但他想到這種無人機會造成大量的外賣小哥失業,就沒有考慮實施了。
有時效率提升不一定是好事,到華夏勞動力不足的時候再說吧。
但鍾成還是鼓勵王興開發出更多種類的精衛無人戰機,即使現在不用,以後也用得上。
東海二期工程全面啟動後,鍾成團隊成員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工程實施上來了。
設計方案驗證、工藝制定、設備選型、產線布局、人員培訓等等,團隊成員更多的時間都放到了二期工程的現場。
又是另外一種忙碌。
這對老成員不是問題,但對五名新人卻是考驗。
他們並沒有在一線工作的經驗,離開舒適的辦公環境,在嘈雜髒亂的施工現場與現場人員打交道、親自動手解決現場問題,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事物。
但這也是一名成熟的科研人員必經的過程,一直呆在實驗室里是培養不出優秀的科研人員,與一線接觸設計出來的東西才能接地氣。
在這一點上,鍾成採取了放手的態度,放任他們自己去處理,出了問題,老師們來收拾爛攤子。
儘量給他們自己成長的空間,但如果最後都適應不了,就只有淘汰了。
他的團隊不需要只會讀死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