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珍貴的硨磲
2023-08-22 22:16:08 作者: 努力大閘蟹
周圍眾人都點頭。
船上的橡皮艇是固定的,要取下來,還要擰幾個螺絲,收放更是麻煩。
花幾十塊錢就能解決的小事,沒有人願意大費周章。
「走,我們下船。」李軒下令道。
陳斌立刻叫人放下懸梯,並吩咐幾個人登島。
船上的日常值守, 是有一份固定名單的,正常是兩個人一組,這次,直接依次往後輪,共留下六組的人,剩餘的人則全部登島, 按照輪值表來,船上大夥也都挑不出理來。
很快,李軒就爬到一艘小船上坐了下來。
別說, 這個船看著雖然小,而且外表高得不有些不協調,好像沒有平衡感,隨時都有可能側翻一般。
實際上到了船上坐下,李軒卻發現,這個船其實非常的平穩,六個人坐在船上,渡輪行駛在海里,非常的平穩,而且速度並不慢。
李軒問船底下的那船家,「你們平常就這麼拖著這麼多人,往返星城跟星島?這遊客在海上坐上幾天不累嗎?」
船家的生意從底下傳了上來,「那哪能,上邊的這些座椅都是可以摺疊的,全部摺疊起來,正好就是兩張臥鋪,還能擺兩個小板凳, 往返星城的話, 上邊一次性只能夠載兩個乘客,可不能載六個。」
李軒點點頭,不再深究這個,他這一代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窮游的驢友了,可能在有些人看來,坐這種小渡輪出海,非但感覺不到危險,還很浪漫也不一定。
很快,李軒就跟船員到了海島上。
這座海島,大部分都是還未開發的原始森林,裡邊的危險不計其數,根本沒有人往裡邊深鑽過。
但在靠近海岸的一圈,卻已經有一定的開發了,上邊還有不少做生意的,有燒烤攤,還有租帳篷的,也有賣紀念品的。
李軒一到島上, 立刻就有不少人圍了過來,推銷各種貝殼工藝品。
陳斌立刻帶人攔住那些商販。
對方也並未過於糾纏, 大概是知道李軒等人都是漁民,也是經常跟海洋打交道的,貝殼這些東西,確實入不了人家的眼。
打發了那些小商販們,李軒頓時渾身都輕鬆了,他張開雙手,深深呼吸了一口島嶼上的空氣,只覺得神清氣爽。
「老闆,你們在島上需要嚮導嗎?」送李軒過來的那個船家,眼巴巴的看著李軒。
李軒大手一揮,就道:「不需要,我想先在島上好好休息,放鬆一下,我感覺就這裡就挺好的,現在哪也不想去。」
「哦。」那船家應了一聲,有些失望,但還是道:「那我就不打擾你們了,我就在這邊,想反回去,隨時過來找我。」
「等等。」李軒卻又叫住了他。
「老闆?」那船家疑惑的看著李軒。
「我聽不少人說,星島附近有產珍珠蚌,這事是真的嗎?」李軒問道。
那船家愣了愣,隨即就點頭道:「這事情確實是真的,不過那些珍珠蚌,是沒辦法採集的,不然的話,我們這些人哪還會在這,早就都去採集了。」
李軒疑惑的看著對方,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星島附近確實有珍珠蚌,但採集不到?」李軒問道。
那船家似乎對珍珠蚌的事情知道的特別多,他手指著海島叢林的茂密處,繪聲繪色道:「蚌這種生物,都是喜歡生活在陰涼低溫的海域,星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的東面向陽位置地勢低,而且起伏小,所以是沒有珍珠蚌生活的,而它的西面則不同,那是背陽的位置,很適合珍珠蚌生存,所以星島附近的珍珠蚌,都生存在島嶼的西面。」
李軒點點頭,正要繼續發問,就突然想起,來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到了,星島的西面,是一片光滑的懸崖,那邊懸崖最高處,離開海面有足足十米,海底也是平滑的海洋盆地,非常幽深,至少普通人,藉助普通潛水設備,是很難能夠下到那種深度的,也就更別提要在那種深度下,進行水底作業了。
「老闆,你要去海島西面看看嗎?那裡有賭蚌的,經常就有人從蚌殼裡面開出來珍珠,不少坐遊艇過來的大老闆,都喜歡去那邊。」船東問道。
「不了。」李軒搖搖頭,他已經從這船東口裡,獲得了足夠多有用的消息了。
對李軒而言,只要獲得了產珍珠蚌海域的位置,要打撈珍珠蚌,那真的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
同時,李軒在海底的章魚分身,也帶著那隻紅銅色巨型章魚,快速朝著海島西面游去。
然而,還沒游到一半,李軒就愣住了。
只見在海底的珊瑚中間,靜靜躺著一個巨大的貝殼。
那個貝殼是真的大,長度接近兩米,李軒自己本人都能直接鑽入貝殼裡面,它的外觀是白色的,非常好看,很像李軒以前看的西遊記,東海龍宮裡的放夜明珠的那個大蚌殼。
「居然是硨磲。」李軒緩緩吐了口氣,眼底有著難掩的驚喜。
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
在西方,硨磲、珍珠、珊瑚、琥珀被譽為四大瑰寶。
在佛教,硨磲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一起被尊為七寶。
據李軒所知,所謂的硨磲寶石,正是用貝類動物硨磲的軀殼做成的。
硨磲是海洋中,目前以發現的所有貝殼中的第二大者,第一大者是直殼鸚鵡螺,目前早就已經絕跡。
與直殼鸚鵡螺不同,硨磲這種大型海產雙殼類物種,目前依舊生存在海底,其體型大的,直徑可接近兩米。
它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
世界上有一共有九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
我國南海的諸多島嶼中也有硨磲分布,但數量十分稀少,每一隻都非常珍貴。
硨磲這一名字的由來,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的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而成「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