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刺客(十三)
2023-11-26 17:17:23 作者: 緋紅之月
「吃吧。」杜尚閣下說道。
威尼斯使者們在籠子裡關了幾天,每天有人給他們投食,份量只是讓他們餓不死而已。經過這幾天的折磨,他們倒也放開了。杜尚閣下剛說完,使者們抓起食物就吃,完全不在乎所謂餐桌上的禮儀。
從威尼斯角度看來十分粗魯的吃法,塞爾維亞人看來依舊文雅。杜尚閣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葡萄酒,心中盤算著待會兒怎麼講。
狼吞虎咽的時間比想像中要久,等威尼斯使者們終於放下食物抬起頭,杜尚閣下問:「我決定派兵前去威尼斯,你們能做好內應麼?」
威尼斯使者露出些訝異的表情,他們覺得這是頓殺頭飯,可沒想到面色陰沉的杜尚閣下竟然要合作。為首的連忙問:「不知閣下準備何時出兵?」
「我會派人跟你們一起回威尼斯。具體時間到時候會告訴你們。」杜尚閣下答道。
「閣下之前說要我們提供武器……」威尼斯復國聯盟的使者對此事印象深刻。
這個提問讓杜尚閣下感覺到一絲尷尬,那時候杜尚閣下滿心都是殲滅前來進攻的希臘人,大大接受一票戰利品,威尼斯人的提議根本沒有被他看在眼裡。杜尚閣下根本不提此事,繼續說道:「從邊境通往威尼斯的都有你們的人吧。我還要在每個驛站都派去我的人。」
聽到這裡,威尼斯復國聯盟的使者們明白塞爾維亞人這是要玩真的。心情激動之下也不再考慮之前關於武器的事情。經過一番商議,雙方達成協議。威尼斯復國聯盟提供給塞爾維亞人情報幫助,幫助他們設立進軍情報點。塞爾維亞人則派遣軍隊搶掠威尼斯城。搶掠得來的錢財與武器會分給復國聯盟一部分。
剛達成了協議,杜尚閣下馬上命令得力部下護送威尼斯人離開。這幫人離開半天時間,東羅馬軍前鋒就已經抵達城堡下。杜尚閣下心中也鬆口氣,若是看到希臘人打到城堡這裡,威尼斯人對雙方的合作只怕再無興趣,必須讓他們提前離開。
城內的塞爾維亞將領再次集結在城堡大廳中,杜尚閣下命令小部族首領帶著軍隊先撤退。等待杜尚閣下新的命令。那些小部族將領聽到這命令,各個如蒙大赦,嘴上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證,退出大廳之後立刻點起自家部族兵馬跑的飛快。
能跟著杜尚閣下一起回到城堡的小部族人馬有三四千人,他們一走,城堡內只剩下七千人。杜尚閣下召集起這股核心力量的將領,講述著他之後的計劃,「我等從這裡撤走,如果希臘人繼續追趕,我會派人牽著希臘人在山區轉圈。剩下的人馬向西走,搶威尼斯城。」
將領們大多垂頭喪氣,接連兩次戰鬥都失敗了,還是敗在雙方的實力之下。遠道而來的希臘人採取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戰,塞爾維亞人除了正面作戰,還利用熟悉地理的優勢派出側擊部隊。沒想到用盡手段還是沒辦法擊敗希臘人。這對於塞爾維亞人的自信心是沉重的打擊。
看著霜打茄子般的手下,杜尚閣下自信的說道:「你們忘記了麼,我們的主城是鐵堡,而不是這裡。這座城堡本來就是希臘人建立,甚至不用我們攻打這裡,他們自己就放棄了。希臘人不可能在這裡長期駐紮幾萬人馬,等他們大隊撤回希臘,我們就可以派兵再奪回這裡。」
如果沒有之前的失敗,這番『存地失人』的觀點應該可以得到將領們的大力支持。即便是遭遇失敗,也沒有將領要求堅守這裡。塞爾維亞軍很快開始準備全面撤退。
那些提前離開的小部族並沒有機會染指這裡的存糧,這也是先打發他們離開的原因。杜尚閣下命令部隊將所有物資裝好,趁著東羅馬軍隊主力沒有趕到之前撤離城市。東羅馬主力趕到城下之後也沒有採取激進的戰術,尤利西斯將軍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先在城外建立營壘。這就給了杜尚閣下更充分的時間將城堡內所有物資帶走,趁著夜色,杜尚閣下派去騷擾部隊吸引東羅馬軍的主力,自己帶領部隊撤出了城堡。
第二天白天,東羅馬軍隊也發現了問題。進入空空如也的城內,有人歡呼,有人則露出不安的神色。軍事會議上,大宋教導隊就表示了擔心。這座城堡地理位置很重要,位於東西羅馬交通線上。但是這裡距離東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一千多里,派遣軍隊駐守此地需要大量物資供應。後勤壓力很大。
監軍宦官的臉色陰沉下來,他正在構思如何寫一份熱情洋溢的報告,讓東羅馬朝廷感受到奪取要地的歡喜。沒想到大宋教導隊如此不解風情,竟然提出這麼尖銳的問題。便是說這些,好歹也等捷報送回到君士坦丁堡,皇帝下達嘉獎令之後再說。難道連短暫沉浸於勝利的歡喜時間都不能有?
教導隊的理工男們並沒注意到監軍宦官的表情,而是看向遠征軍統帥尤利西斯將軍。不過即便他們看到了,大概也不會在意建軍宦官的想法。這幫理工男們成長的歲月是大宋崛起的歲月,他們所聽到的,所學到的,都是大宋都一個勝利到另一個勝利,踩著前面的基礎毫不姑息的前進。
停頓,遲疑,固步自封,這些都是負面詞彙。向前、進步,才是大宋的主流。以這樣的立場,奪回一個城堡不過是漫長征途中一個小小的階段而已。
尤利西斯將軍沉聲應道:「後勤是個問題,製作地圖也需要時間。今年只能發動試探性進攻,所以諸位不用著急。」說到這裡,他忍不住苦笑起來,「呵呵,我本以為兩萬軍隊加上西羅馬的援軍可以完成,現在看帝國的常備軍數量需要達到十萬甚至更多。」
理工男們立刻不吭聲了。尤利西斯將軍的話如同一瓢冷水讓他們有些激動的情緒得到了降溫。將軍的看法非常有道理,東羅馬帝國疆土上山區很多,想在山區長期駐紮的難度太大。
監軍宦官聽著這番交談,心裏面一時不明白所以然。不過讓帝國增加常備軍的話他能聽懂,於是宦官心裏面掀起了不少的情緒。幾百年的東羅馬歷史就是一部由背叛、政變書寫的歷史。每一個擁有權力的將領都是逆賊的預備軍。即便現在東羅馬皇帝對尤利西斯將軍信任有加,可將軍方才那番話就讓他看上去心懷不軌。
與會的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想法與看法,但是他們都沒有說出來。軍事會議上商議的都是軍事的事情,尤利西斯將軍就詢問起大宋面對這樣的局面會怎麼做。
大宋的解決辦法和尤利西斯將軍的看法很類似,以陰山戰區為例。大宋就在陰山以北建立起軍隊,定期剿滅。東羅馬帝國如果想解決巴爾幹地區,貌似也沒有更有效的辦法。而且這一路上大家都見識到了巴爾幹地區的地形,這裡不是沒有盆地,卻被山脈切割的零零碎碎。與之相比,大宋的燕山陰山山脈反倒更容易通行。
會議結束時也沒討論出什麼來。大宋教導隊的成員自己又開了個小會,結果眾人的結論是尤利西斯將軍是個很穩健的將軍,利用手裡的優勢去獲得勝利。這種做法在比較容易施展兵力的地區還算好,但是在這種山區就未必合適。山區不適合幾千上萬人作戰,只能由數量更少的小部隊實施作戰。
此時需要的是準確的地圖,精幹的小隊,還有熟悉當地情況的嚮導。東羅馬遠征軍一項都不占。討論出這麼個結果,理工男們心情都有些失落。在出戰前,他們並沒有想到這些。
副隊長問:「長期維持兩萬人的駐紮,對現在的東羅馬是不是太難了。」
隊長點點頭。大宋的北方戰區幾萬里,最精銳的北方軍區總兵力也不到三十萬。大宋的軍隊的戰鬥力大概是東羅馬帝國的五倍左右,在這窮山僻壤維持兩萬軍隊的壓力實在太大。
「進入山區的追擊危險多大?」司馬榮問。
副隊長答道:「不是危險,而是守不住。那些蠻族們撤退的這麼果斷,說明他們的首領是有腦子的。咱們大宋掃蕩北方已經掃蕩了十幾年,到現在也沒有收穫全功。東羅馬就算是這麼幹,也得十幾年。一旦收成不好,就得削減在山區的駐紮部隊。那時候就給蠻人機會。」
年輕的理工男們看上去更加垂頭喪氣,隊長笑道:「你們能從中學到知識,這就很好。很多時候不是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我是覺得尤利西斯將軍是個合格的將領。」
這個答案得到了眾人的認同,能把手裡的實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這從公式上看是應該的,在實際操作中恰恰是最難的。如果是理工男們領兵,他們此時早就開始隨著自己的心意去做。
經過這麼一番討論,大宋教導隊內部倒是消除了冒進的心思。眾人開始期待西羅馬帝國能否出兵相助。便是沒辦法一舉蕩平蠻族,至少給他們沉重打擊,讓他們短時間內無法威脅交通線。
伯顏接到消息後,第一感覺卻不是想出兵。倒是瑪利亞公主對此頗有興趣,鼓起勇氣向伯顏進言。自家老婆的那種急切心情伯顏能理解,身為最高權力者,誰不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所以伯顏就耐心給瑪利亞公主做了解釋。
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貿易並不依賴陸路,而是靠海路。大宋歐羅巴行省的艦隊則獨霸東地中海,這是個威脅,也是個保障。西羅馬帝國剛建立,哪裡有那麼多閒錢去派遣軍隊參加遠征。
更何況現在東羅馬軍隊剛獲得勝利,此時還是讓他們去解決東羅馬帝國面對的問題。如果局面出現變化,西羅馬帝國再出兵相助。
即便知道丈夫的話沒錯,瑪利亞公主也費了很大力氣才讓自己的思路能夠偏移到西羅馬帝國的利益上。對於她來說,故鄉並非羅馬,而是君士坦丁堡。以前之所以對東羅馬帝國能夠保持待搭不理的心情,那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除了求助之外一無是處。此次東羅馬帝國終於表現出足夠的能力,瑪利亞公主就不自覺的想相助一把。
這邊剛安定住心情,新的情報就傳到了羅馬城。這是發生過無數次的事情,東羅馬境內的貴族對東羅馬皇帝實施了暗殺,皇帝沒有受傷,但是參加會議的東羅馬帝國大牧首膝蓋上中了一箭。刺客在箭上塗了毒藥,大牧首生死未卜。東羅馬的內戰又爆發了。
比瑪利亞公主更早兩天,這個消息也傳到了尤利西斯將軍這裡。監軍宦官立刻要求尤利西斯將軍回去相助皇帝鎮壓叛亂。尤利西斯將軍並沒有立刻答應。
見到將軍居然如此,宦官大怒,喝道:「尤利西斯,你這是要造反麼?」
在作出這樣的話回答之前,尤利西斯已經猜到宦官會這樣質問。他沉聲應道:「此次遠征之前我們就已經做了計劃,計劃裡面有這樣局面的應對。如果皇帝下令召我回去,我當然會回去。但是皇帝陛下沒有下旨,在君士坦丁堡有八千禁衛軍,還能再徵集超過一萬的臨時軍隊,你認為逆賊能夠攻下君士坦丁堡。」
宦官臉色通紅,卻沒有再發怒。他也參加過軍事會議,知道尤利西斯將軍所說的沒錯。出兵前的約定中,是否回軍完全看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陛下認為有危險,就可以下令。如果皇帝認為叛軍並無威脅,尤利西斯將軍就要繼續在塞爾威亞地區討伐當地蠻族。
這麼考量雖然沒錯,但是宦官與將領不同。將領們得到提拔,在保證基本忠誠的情況下看重的是他們的能力。宦官能否得到皇帝的認同,完全依靠的是他們能否忠於皇帝的差遣。這時候若是沒有任何應對,皇帝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