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懸疑•靈異 >革宋 > 第392章 頭如雨(八)

第392章 頭如雨(八)

2023-11-26 17:17:23 作者: 緋紅之月
  「汴梁暫時不適合做首都。」趙太尉站起身從容說道。沒人敢在此時說話,會議室裡面只有趙太尉的聲音在迴響。

  工作人員見到趙太尉打了個手勢,就連忙把地圖架推到前面,並且揭開地圖架上的布簾。這些動作總算是讓屋裡面有了點動靜,讓一眾人等的緊張心情得到某種程度的紓解。

  趙太尉則指著地圖繼續說道:「打下汴梁的目的是為了調整邊境。現在我們與蒙古之間的邊界非常不利於停戰。太多的地區沒有天然的邊界隔絕。特別是在河南地區,蒙古在黃河以南還有地盤。如果雙方能夠以黃河為界,有這麼一個天然的隔絕,開啟戰爭的困難程度大大增加,延續和平的機率同樣會大大增加……」

  戰略解釋傳入文天祥耳朵里,卻沒進入他的腦海里。汴梁是大宋的舊都,大宋南遷初期曾經與金國簽訂了以黃河為界,引發了金國內部強硬派的反彈。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雙方打不下去。在同意以淮河為界之後,雙方就各自幹掉本國的強硬派,總算是安定了幾年。自此,汴梁一直被金國控制。如果趙太尉能夠『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將是無比巨大的功勞。

  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世的時候,後周的世宗柴榮也已經擊敗契丹,眼瞅著就要平定中原。趙匡胤只是柴榮手下大將而已,然而柴榮死後趙匡胤依舊黃袍加身……轉頭看了看學社的這幫人,文天祥很想知道這裡面的哪些人已經準備要為趙嘉仁縫製黃袍了。

  「……此戰並不容易。蒙古騎兵往來如風,我軍又要在一個大平原上作戰。很可能攻克汴梁,卻不容易守得住。正是如此,就更不能讓蒙古人掌握戰場機動。」趙嘉仁也不管下面這幫人腦子裡在想什麼,他繼續就這場戰爭做說明。

  作為心理醫生,趙嘉仁認為人類會認為已經存在的就該是無條件的必然。大宋沒有覆滅,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那就是大宋不該覆滅。有沒有趙嘉仁,他們大概都會認為其實沒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從從生理結構上講,人類就是健忘與忘恩負義的。要是人民真的用腦子去思考問題的話,剝削制度早就該被推翻啦。

  既然如此,趙嘉仁就沒把坐上至尊寶座的期待放到這次的軍事行動上。他認為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自己登基的時機必然會成熟起來,所以就懶得花費寶貴的時間與經歷去玩自作聰明的把戲。

  抱著工作優先的態度,趙嘉仁繼續講道:「此次與蒙古軍作戰,第一線要動用八個師,裝備,糧餉都有預測。也不知道在蒙古使者來之前,我們能不能完成最初的預案。我現在就給大家分配任務……」

  不少幹部出身的學社成員已經拿出了筆記本開始記錄,心亂如麻的文天祥沒有立刻做出反應,直到聽趙嘉仁講道:「文天祥文知州等開始就此次地方上服役的人員進行統計,如果戰爭規模再次擴大到蒙古軍出動三十萬的規模,我們的兵力就得增加到三十個師……」

  聽到三十萬蒙古軍的數字,文天祥心中一震,發散的心思登時就收了回來。上次蒙古軍派出二十萬軍隊,此次戰爭規模若是達到三十萬,那大宋就要再次面對滅國的可能。這種恐慌感輕鬆的將那些與權力有關的念頭驅逐到一邊。

  先發動起學社後的第三天,在揚州的軍隊各部門負責人也集結到臨安來。原本趙嘉仁準備讓部隊成員進入樞密院,後來他還是沒有足夠的信心,此時就暫且作罷。樞密院就留了個空殼子,部隊還是完全吃趙嘉仁管理的稅收。

  對部隊,趙嘉仁就講述了戰爭的具體執行內容。深受PLA的影響,趙嘉仁對於打殲滅戰情有獨鍾。深受趙嘉仁的影響,看到趙嘉仁提出的作戰計劃,部隊指揮官們都來了精神。

  鄭捷大聲說道:「太尉,若是解決汴梁兩萬守軍,蒙古想來就會知難而退吧。」

  趙嘉仁笑道:「哪裡那麼容易就能解決兩萬蒙古軍。」

  鄭捷立刻答道:「可蒙古軍數次和我們作戰,不都是主動迎敵麼?」

  見到部下如此有戰鬥意志,趙嘉仁當然高興,所以他帶著笑意答道:「我當然希望蒙古人能夠這麼做,可蒙古人又不是傻子。他們也是頗為有勇氣作戰的。既然有勇氣,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求勝利的機會。既然有勇氣,他們也會嘗試各種作戰手段。主動迎敵只是戰爭的一個手段,並不是戰爭的所有手段。」

  「譬如他們會切斷我們的運輸線麼?」鄭捷認真的答道。

  「沒錯。這就是個很好的戰爭手段。」趙嘉仁同樣認真的答道。

  騎兵的機動能力是蒙古騎兵擁有的巨大優勢,在長江流域作戰的時候,蒙古騎兵的這種優勢受到地形的很大限制。在河南這種地形作戰,蒙古軍的騎兵就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聽了趙嘉仁對此毫不諱言,指揮員們的戰爭亢奮被冷酷的戰爭考量所取代。

  軍隊一直在做與蒙古作戰的準備,趙太尉只和他們講了一天,部隊就已經通過了早就制定好的山東地區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很簡單,就是沿著大路與運河向北,見城就攻,見蒙古軍就戰。以殺傷蒙古有生力量。

  計劃一通過,山東地區留在揚州聯絡的第八師師長徐慶輝馬上就前去山東軍區。趙嘉仁把他送到碼頭,即將上船的徐慶輝向趙嘉仁敬禮:「太尉請放心。我只會在對我們有優勢的地方作戰,不會追著蒙古人屁股走。」

  趙嘉仁點頭表示贊同,但還是忍不住擔心自己的手下年輕氣盛。在他們還對蒙古軍有敬畏之心的時候,徐慶輝應該還能控制得住他的軍隊。但趙嘉仁對現在的宋軍戰鬥力有充分的信心,也就是說他們成為驕兵並不需要特別久。即便知道那是必將付出的代價,趙嘉仁還是希望部隊能夠不要遭受那樣的損失。

  見到趙嘉仁的表情,徐慶輝的刀條臉上露出了準備受教的表情。趙嘉仁卻不想多說什麼,因為該說的早就說完了。他只是伸出手來,徐慶輝連忙上前與趙嘉仁握手。緊緊握著徐慶輝的手,趙嘉仁囑咐道:「山東作戰主要是牽制蒙古軍,讓他們知道我們在那邊不虛他們。讓蒙古軍能夠把更多兵力投入到河南。仗不要打的太大。這個把握可就要你好好拿捏。」

  「明白!」徐慶輝語氣堅定的答道。

  放開手,趙嘉仁目送徐慶輝上了北上的船隻。根據約定,除非這次蒙古使者帶來的並非是開戰的消息。徐慶輝只要到達山東,就開始準備戰爭。這個年輕的師長登上船隻的這一刻,戰爭其實就等於已經開始。

  新的大宋朝廷因為不用附庸,所以官吏人數大大增加。人多好辦事,整個效率自然大大增加。然而人多了,消息走漏的機會也變大很多。至少在蒙古使者抵達臨安之前,劉景文已經從戶部的朋友那裡聽說大宋已經準備與蒙古作戰的消息。

  聽說要宋軍竟然要北伐,長子劉寵當兵的劉景文就覺得汗毛都要豎起來了。他忍不住回想起去年的科舉考試里趙太尉出的那道引發巨大爭論的議論題,題目內容是韓侂胄北伐失敗,遭到史彌遠和楊皇后兩人合力謀殺,應該怎麼評價此事。

  從事後看,凡是單純為韓侂胄叫好的都沒考上進士,凡是表示支持史彌遠的更是沒考上。那些考上進士在此題上的論證基本都是,韓侂胄的冒進不可取,謀殺韓侂胄的行為更應該受到懲罰。所以大宋的問題是要更好的運營制度,既不能讓謀殺者逍遙法外,也不要讓胡作非為者恣意妄為。

  劉景文當過官,當然知道這種持平之論是正確的。不過就因為正確,所以才是最難實現的,朝政的每一個派系都意味著巨大的資源。當年主和派與主戰派的鬥爭,勝利一方就可以拿到朝廷的財政大權,那可是巨大的財富。巨大到足以讓無數人可以完全無視道理乃至道義。

  現在趙太尉能宣傳持平之論,並且擁有遠超任何權相的實力。那是因為朝廷已經不具備提供稅收的能力,掌權者拿不到任何好處。現在整個朝廷都是從趙太尉手裡拿俸祿,如果不能奪走趙太尉手裡的力量,而只是將趙太尉罷相。臨安朝廷就會在下個月發薪水的時候崩潰。因為朝廷手裡其實沒有一文錢。

  但是趙太尉的權力基礎並非是趙太尉一個人,包括劉景文的兒子劉寵在內的幾十萬人都在趙太尉的軍中效力。所以劉景文現在無比希望趙太尉能夠如他所講的那樣,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能夠領導部下獲得勝利,而不是讓部下去送死的丞相。

  看到劉景文的臉色,戶部的朋友知道劉景文兒子的事情。他安慰著說道:「只要這次能打贏,大概就不怕蒙古了吧。」

  劉景文苦笑道:「怎麼才叫打贏?打到哪裡才算是打贏?」

  戶部的朋友只是聽說要打仗,卻並不知道戰爭要打到何種地步。聽了劉景文的質疑,他也一臉尷尬,閉上了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