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懸疑•靈異 >革宋 > 第224章 一次小會

第224章 一次小會

2023-11-26 17:17:23 作者: 緋紅之月
  「我剛成親,才不要去倭國!」學校的辦公室里,胡月蓮斬釘截鐵的對前來詢問她是否願意去倭國的學校工作人員說道。

  大半天之後,氣喘吁吁的槳手們將船停靠在碼頭,往來於福州與馬尾的通訊員蹦上碼頭。也許是用力不足,或者別的原因,通訊員結果腳下一滑,後仰著倒下。腦殼咚的一聲撞在船舷上,整個人就沉入水力。碼頭上的人看他姿勢狼狽,忍不住哈哈大笑。船上那些氣喘吁吁的水手們也被逗樂了,他們逆水行舟,累的不行。歇了片刻,才站起身去看那傢伙有沒有從水力浮上來。

  第二天上午,趙嘉仁剛到衙門,親隨就前來稟報,「知州,這邊新派來一位通訊員。」

  「哦?之前的小王去哪裡了?」趙嘉仁隨口問道。

  親隨有些感慨的說道:「他昨天不小心掉江里,頭磕到,淹死啦。」說完之後,親隨又感嘆了一句,「世事無常啊!」

  趙嘉仁則是呆住了,這個昨天亡故的小王聰明伶俐。當然,通訊員都是聰明伶俐之輩,若是一個通訊員口齒不清,稍微一交談就生氣,那得是多可怕的事情。

  沒等趙嘉仁說話,親隨遞上來一份文件,「這是昨天通訊員落水時帶在身上的。」

  趙嘉仁接過文件,看著這張皺巴巴的紙,心裏面有些沉重。打開一看,趙嘉仁心裏面就更加沉重了。為了效率,通訊員一次會儘量多帶文件。然而一條命的確是很可惜。收起這份浸水之後又晾乾,以至於皺巴巴的文件,趙嘉仁命道:「叫人來開會。既然胡月蓮不肯去,那就再找個願意承擔此事的。」

  此次會議牽扯人事,然而趙嘉仁卻把司馬考與徐遠志都給叫上。這幾天徐遠志已經把一家人從老家接到了福州,所以這位前知州看著有點容光煥發的意思。即便是參加從未參加過的會議,徐遠志看著依舊是鎮定自若。司馬考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目光中好奇摻雜著警覺。

  「此次會議,要找一個去倭國開闢運煤航線的幹部。」趙嘉仁和以往相同,開門見山。說完之後他揮揮手,就上來了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大多數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參加會議的李鴻鈞身上。

  李鴻鈞忍不住乾咳一聲,然後下意識的坐直身體。這個青年是李鴻鈞的大侄子,而此時能被叫到這種會議上的肯定不是僕役。然而李鴻鈞並不知道自己的侄子居然已經能夠上到這樣的檯面上來,他也感覺非常驚訝。

  李紹祖看到叔父坐在台下,原本還算正常的臉色就變紅了些。趙嘉仁手下的早期幹部都差不多,他們不僅自己跟了趙嘉仁,更是儘可能把能帶出來的親戚都給帶了出來。因為趙嘉仁提供給撫養孩子的待遇,投奔趙嘉仁的這幫傢伙能夠帶出來的家裡人就更多。很多人不願意出來的原因就是自己出門之後,家裡的孩子沒人照顧。解決了後顧之憂,大夥當然就更願意離開貧困的故鄉。

  雖然緊張,李紹祖卻還是完成了他應該完成的事情。就是掛起一張地圖,然後拿起教鞭。嘗試了三次,李紹祖才算是努力張開嘴,講出話來,「現在我們知道的煤礦產地有江南西路,廣南東路。如果從直線距離上算,從廣南東路的煤礦產地到咱們這裡,有一千六百多里。從江南西路到咱們這裡,有兩千多里。若是走水路,廣南東路到咱們這裡有兩千多,江南西路到咱們這裡得有四千里。」

  幹部們都聽的認真,有人還拿著小本本的記錄。趁著開始恢復冷靜的李紹祖拿出一張新地圖掛上的時候,司馬考低聲問徐遠志,「師叔,你相信地球是圓的麼?」

  徐遠志微微一笑,卻沒有回答。他聽趙嘉仁說過,如果對世界沒有相同的認知,那面對面的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就是兩個世界。看到地圖上的弧形經緯線,徐遠志覺得很認同這句話。一個人若是不相信地球是圓,又如徐遠志這樣較真,那必然會出現一個結果。徐遠志會全力質疑這個測量結果的正確與否。學過經緯度之後,徐遠志知道趙嘉仁他們的測量完全建立在地球是圓的這個認知之上,他們絕不會在兩點之間一步步的測量,而是根據日月星辰的位置測量出經緯度,再根據球形表面計算算出結果。

  『同一片天空,兩個世界』,徐遠志心裡默念著這句話。

  此時李紹祖已經換好了新地圖,他指著地圖說道:「現在我們經過測量,還有一個煤礦產地距離我們有兩千里的直線距離,而且那邊的煤礦出來的時候就是港口。根本不用漫長的陸路運輸,直接從港口到港口。」

  地圖一出,李鴻鈞的注意力就從自己學地理的侄子身上轉到了地圖上。新地圖上出現了倭國的所在。聯想到之前與趙嘉仁所說的內容,李鴻鈞對答案已經有了看法。聽到數據之前,李鴻鈞還以為倭國距離福州很遠,沒想到把數據拿出來之後,倭國的實際距離福州並沒有李鴻鈞想像的那般遙遠,甚至比不少國內煤礦都近。

  「倭國的九州島有很多煤礦,我們以此地為我們的目標。而且具體數據已經寫好。」李紹祖說完之後扭頭就走。看來這孩子還挺害羞。

  趙嘉仁的隨從趕緊一把拉住李紹祖,低聲說道:「沒說完呢?」

  「啊?」李紹祖趕緊從兜里掏出張紙片,從頭到尾迅速看了一遍,那孩子忍不住抬起手敲敲自己的腦袋,然後紅著臉走回來,「請問大家還有什麼問題麼?」

  一陣鬨笑聲響起。看著這樣可愛的年輕人,大家除了笑也沒什麼別的。至於問題,眾人暫時也沒有。畢竟這些數據從理論上非常容易理解。

  等李紹祖完成工作之後下去,趙嘉仁問道:「我現在需要有人到倭國去。因為倭國那邊根本不是商品市場制度,那邊的土地有很多特權成份在裡面。」

  聽了『成份』這個詞,徐遠志微微皺起了眉頭。他這幾個月也去學校聽課,並且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原本徐遠志覺得自己身為一名進士,那些之末細節就罷了,只聽理論的話,就算是這些工匠的理論也應該能聽懂。結果他聽了之後才發現,趙嘉仁的學校講述的內容不是難懂,而是難以理解。直到徐遠志虛心的從最基本的課程開始聽,他才明白理由何在。

  所有的理論都有基礎理論做支撐,初級班的課程才會講地球是圓的。而中級課程上直接講萬有引力,徐遠志聽起來就跟聽天書般。而聽了課程之後,徐遠志才發現趙嘉仁從十年前就開始用很多奇怪的用詞。剛認識趙嘉仁之後,徐遠志還只覺得趙嘉仁是年輕人,喜歡編造屬於他的詞彙。直到上了他開辦的學校之後,徐遠志才發現這些詞彙其實頗有深意。

  譬如成份,這個詞來自化學,全文應該是『組成的份量』。到現在就被取消了物質,而當做全部的含量,包括政治制度。現在徐遠志開始懷疑趙嘉仁到底拜了什麼不得了的人物為師,才學了這麼一套用詞。

  就這麼稍稍走了點神,徐遠志發現趙嘉仁已經說到最後,「此次我們需要從九州那邊得到礦場的開採權,甚至弄到礦場土地所有權。這次去的人工作很重要。」

  有人推薦,有人自薦。趙嘉仁告知眾人,會組成一個遴選委員會,根據一定的規矩遴選人才。然後會議裡面選出了遴選委員會的委員,會議這才散了。

  徐遠志與司馬考一同離開,司馬考對沉默不語的徐遠志說道:「師叔,你說若是會開到這般模樣,是不是什麼人都能當官?」

  聽到這話,徐遠志覺得心仿佛被看不到的手突然抓了一下,感覺窩得慌。官員就是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問題,博覽群書,精通古代的故事,乃是官員的選拔基礎。和大宋讀書人那種精緻、個人風格明顯的路子相比,趙嘉仁採取的這套路數簡單、明快、粗暴、無情。

  大宋官員若是講述煤礦來源,能講的天花亂墜。趙嘉仁的幹部們講述煤礦來源,就是把數據一列,距離,礦產是否需要陸路運輸。而這裡面的道理非得是讀過那些基本知識的人才能理解,陸路成本將極大提升成本,海運的距離越長,成本越高。利益就是這些人判斷的唯一標準。

  官做到這樣,的確很容易,因為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討論的空間。可徐遠志不得不懷疑,如果官做到這樣,那還是官麼?

  司馬考想的與徐遠志大大不同,他有些遲疑的說道:「師叔。現在朝廷極亂,賈似道倒行逆施,註定無法持久。而當今有大功於大宋的,趙知州就是一個。當年鄂州若是沒有趙知州,只憑藉賈似道只怕守不下來。賈似道若是倒台,我們要推趙知州上台吧?」

  聽到這話,徐遠志就知道自己的師侄對官途並沒有絕望。大宋是權相體制,最右丞相擁有極大權力。賈似道可以下令說,凡是丁大全亂黨,發配後皆不可再啟用。然而等賈似道一下台,這種命令就會被取消。只要上頭的人一換,那就是朝令夕改。

  司馬考現在才三十來歲,他自己為官之時並無過錯,只是遭到賈似道打擊,這才丟了官職。徐遠志並不想批評師侄司馬考如此醉心官途。徐遠志是對趙嘉仁的這套做派感到不安。若是趙嘉仁成為大宋左丞相,開始推行他現在的這套,最後的成果且不講,大宋的官員體系大概就從此覆滅。雖然說不清理由,徐遠志能感覺到的是,趙嘉仁一點都不尊重大宋的傳統文官模式。

  如果趙嘉仁知道兩位進士的看法,他大概會更讚賞徐遠志。因為趙嘉仁的確一點都不尊重大宋的傳統文官模式,現代文官體系本來就是一個專業化的體系。而東北亞興起的工程師治國更是推動了東北亞的經濟快速發展。

  把選拔去日本的人員交給遴選委員會,趙嘉仁自己就跑去了學校。順水而下速度快,這次船隻穩穩的靠岸之後,船長才讓趙嘉仁上岸。看得出,船長對通訊員不幸去世印象深刻。到了學校,趙嘉仁先見了校長,開口就說道:「這次有人不幸落水身亡,在學校的班會上要認真講。」

  校長一聽就連忙問道:「要嚴管麼?」

  趙嘉仁擺擺手,「告訴他們就好,這年紀的孩子們那裡真的肯聽勸。讓他們不要在集體場合這麼不小心。另外,給我挑一批人出來,要化學、冶鐵、金屬加工專業的。這幫人物理水平都要夠。」

  校長一聽,連忙問道:「要考試麼?」

  「……嗯,考試。說得好!」趙嘉仁登時就贊道。他本來想著只是找人出來,校長的一句考試讓趙嘉仁馬上非常欣賞。考試是個很好的制度,歐美的私立學校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每周都要讓學生寫論文。

  白人智商比中國人低,那些白人的娃們當中不少人從小學開始就十一點前沒睡過覺,還得靠吃集中注意的藥來輔助學習。到了初中高中,更多的娃開始吃藥。就如那句笑話,『別看不起病人,他們靠吃藥能當奧運冠軍』。

  要是應試教育這的沒用,為何堅持應試教育的中國飛速發展,為何發展更早的歐美上層死死抱住應試教育不鬆手。

  決定了考試選人的路數,趙嘉仁一股腦的把選拔標準給拿了出來,「化學、物理,這兩門課是通考。冶金和金屬加工,這兩個專業是以拉制鐵絲為目標。」

  四天後,一份名單送到了趙嘉仁手裡。經過考試,選拔出了三十個人。其中十三個都是女生,化學與物理成績最好的是個名叫李紅霞的女娃。名單後面後一份表格,是學院出身。一看他們家長的姓名,趙嘉仁認識其中的六成。這下趙嘉仁忍不住苦笑起來,他不知道自己此時是該覺得有六成認識而不高興,或者是因為居然有四成不認識而感到高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