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貪腐大案
2023-11-18 08:41:25 作者: 半園
華國籌辦的第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東華大學,在面臨資金不足,師資不足等諸多情況下,歷時三年終於開校,宋傑在開校典禮上的一番講話被載入了該校的校訓之中。
當然,這番講話很快被收錄到大同社的章程中去,而那句「讀書為何?要繼承先祖之文明,用格物之心探索未知,進而改變這個世界,以改善萬民之生活,用格物鑄基業,傳文明之薪火,開萬世之大同。」的話也被朝堂和公學奉為圭臬,大有超過橫渠四句的趨勢,宋傑也因此暗爽了一把。
人們傳播他提出的思想和語句,或許有人是出於真心,有人是出於功利,更多人是跟隨潮流,不過,不管這些人出於什麼目的,大學的開辦總歸是一件好事,而且其中教授和傳播的思想正是宋傑希望讓人們接受的東西。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見不得宋傑的爽,大學開辦,自己的語錄被眾人傳頌這樣的事情剛過沒多久,宋傑便接到檢察院院長何連州的單獨奏報,南京路和河北路地方發現大規模的腐敗現象。
這讓宋傑剛剛有的好心情便被氣得差點腦溢血。
南京路和河北東西二路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改革,為了維護地方的穩定,宋傑留任了大部分的地方官員,這些地方官員現在主要的任務便是丈量土地,統計戶口。
當然,華國朝廷派出了不少官員進行監督,這些官員都是華國立國之後培養的,對華國的政策和施政綱領比較熟悉。
但是卻發生了地方官員與當地地主勾結起來,瞞報土地之事,就連朝廷派去監督的巡察使也被收買,如果不是檢察院在每半年的例行檢查官員上報的家庭財產中發現了端倪,不然這事不知要到何時才被發現。
華國政府規定,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官員都必須上報家族財產數量,但並不以其作為徵稅,升職的依據,就是單純的統計,而且朝廷對官員的財產不做任何干涉,對於官員家族經商也是持鼓勵態度,只要不以權謀私,以官欺人,一切正常的商業行為都是被允許的。
這樣做一則為了刺激商業的繁榮,對官員的財產的掌握也讓宋傑對每個家族的生意情況有所了解,甚至有時候宋傑還會給重要官員的家族生意提供支持,就像上次南征大宋,便得到了朝中官員家族的大量資金和人力的支持,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種模式屬於良性的。
同時朝廷對申報財產的規定也是十分嚴格的,範圍包括了三族之內的財產,如果不如實申報便就地免職,懲罰的結果也是十分嚴苛的,故官員在申報財產時絕大多數都是如實申報,極少發現故意瞞報財產的情況,畢竟朝廷並不是為了徵稅。
當然,宋傑潛在的目的還有一個,防止貪污腐敗。
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越是家境好的家庭出身的官員,發生貪污腐敗的機率越小,越是貧窮家庭出身的官員,掌權後越有可能發生貪腐行為,這是人性使然。
再說宋傑本來就鼓勵經商,即便是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為家族生意某些福利,只要不觸及大額的偷稅漏稅、欺壓百姓和惡意擾亂市場這幾個底線,宋傑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水至清則無魚,發展商業更是如此,先不說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在市場發展的初期無序性往往是主流,過於嚴苛的制度會挫傷積極性。
「王上,派往河北二路和南京路的巡察使,從去年開始,三族的財產無一例外的大幅增長,而且多以王室存款為主,如果是一兩人也正常,但是所有人都如此增長,就太不正常了。」
「本來臣覺得官員俸祿不低了,在我華國應該不會出現貪腐之事,卻沒想到這次一查會有如此多人。」何連州有些痛心的說道。
何連州在朝廷中的存在感一直不強,華國很少發現過貪腐現象,主要是因為宋傑在一開始就把官員和薪俸參照大宋的水平來執行,而且這兩年還有所提高,已經超過了大宋同級別的水平將近兩成,比照金國更是多了將近四成。
這個政策有利於一開始華國地方的穩定,在商業稅沒納入朝廷之中時,地稅的大部分就是用於支付官員的薪俸。
「那當地官員的財產呢?」宋傑又問道。
「當地官員的情況不同,他們還沒有大量使用華元,也未把收到的銀錢存入銀行,只是在查抄他們家中的時候發現大量的銀錢和其他值錢物品。」何連州解釋道。
「呵呵……這就是當初建立銀行的好處,沒想到還成了查出貪腐的助力。」宋傑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說道。
不難看出,那些華國自己培養的官員倒是聽話,把銀元幾乎都存進了王室銀行,也許是貪圖那點利息,也許壓根就沒覺得檢察院會從銀行存款去找到了共性。
「恐怕經此一事後,官員們都不願把銀元存入銀行了吧。」何連州說道。
「哼!不存,到時候發放俸祿直接走銀行帳戶,要大額取出的都會記錄在冊,有何好擔心的,只要他們不作奸犯科,怕什麼?」宋傑冷哼一聲道。
官員和他們的家族可是華國的當權階層,若是他們不把銀元存到王室銀行,恐怕王室銀行的存款會少一半,百姓便會有樣學樣,到時候華國銀行那裡還會有錢。
當然宋傑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公器握在他手裡,他可是有不少辦法應付,從銀行發放俸祿只是一個小策略,通過銀行為政策調節的工具還有許多的招數可以用,比如貸款,比如通脹。
何連州聽罷宋傑的話後,楞了一下,隨即也就釋然,畢竟宋傑是華國至高無上的君王,軍政都在他手裡掌握這,百官翻不起浪來。
「王上,此次涉及貪腐官員巡察使十一人,州長四人,縣長九人,鎮長、村長一百二十餘人,涉及面之大,說是我華國第一大案也不為過,當如何處置,還請王上給臣一個指示。」何連州問道。
「交法務院依法審辦即可,無須我指示什麼。」宋傑淡淡的說道。
「是,臣即可就去辦。」何連州見宋傑沒有特別指示便放心下來,然後退出了尚書房。
待何連州離去不就後,宋傑命邊豹去傳葛輝、李元、朱來和辛棄疾來尚書房商議事情。
宋傑此時擔心的是,南京路和河北二路的地方安全問題,畢竟這幾個地方都與金國接壤,那些地主在金國的統治下多年,保不齊會有勾結之事發生,如果金國趁此機會挑動這些地方叛亂的可能性十分大,這讓宋傑覺得現在的情況與登萊之亂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