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為今之計
2023-11-18 08:41:25 作者: 半園
「王上,老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梁尚君躬身一禮說道。
「老師有話不妨直說。」宋傑走到梁尚君面前,然後命人給梁尚君搬來一根椅子,並奉上一杯茶。
「老臣怕這些話說出來,王上又要不高興了。」梁尚君苦笑道。
「老師但說無妨,我沒有這么小氣吧。」宋傑笑了笑說道。
「現在各地有傳言,王上現在所行之政與新莽時無異,說咱們華國若繼續如此恐怕會復新莽的後塵。」梁尚君想了想,還是說道。
宋傑聽罷沉默了半晌,不由思忖道,看來社會革命與社會改良還是有本質的區別,背後說這話的是什麼人他心知肚明,青衣衛也不是吃素的。
梁尚君既然已經把這話說明了,宋傑只能嘆口氣問道:「那老師也如此認為嗎?」
「王上,老臣從離開淄州刺史官衙那日起便與王上和宋家的命運綁在了一起,若是王上是王莽,那臣就是哀章、王匡之流,也會落個遺臭萬年。」
「王上所行治國之法老臣皆是鼎力支持,絕無詬病之意,老臣今日所言不是為了指責王上,而且要提醒王上,江上穩固需要有所依仗,王上行的是法家之制,也有仿效古法,依靠的是華國百姓,但治理國家的卻是文武百官,此間定然會有偏差。」
「再者,為君之道在於選賢任能,更在平衡,百姓在王上新政中受益,定然會支持王上,這點不假,不過卻沒有說話的地方,能夠立言之人還是讀書人,是士大夫,故而他們可以談論國政,可以論君是非,也可能引導輿論。」梁尚君說道。
宋傑聽後,有些糊塗,按老梁的意思,這是讓他當搞後世的百姓代表之制,老梁怎麼會有這麼高的覺悟。
接著梁尚君又接著說道:「王上搞大同社,老臣明白是為了吸收百姓和軍隊之人,讓他們有參政議政之權,這點無可厚非,畢竟民為水,當有發聲之權,但王上似乎忘了,國中有分四民,所謂士農工商,士大夫畢竟是四民之首,而王上要讓他們與其餘之民共同結社,其所知不同,所感不同,所學不同,所利不同,這如何能結社?」
老梁這意思很明確,這是說讓那些讀書人和泥腿子加入一個組織,完全是一個地上,一個炕上,尿不到一壺裡。
在這個時代這樣說確實有些道理,普通百姓想的是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吃飽飯,琢磨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而讀書人說得好聽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的不好聽的便是想著做官,做官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獲得更多的利益,所謂千里做官只為錢。
在宋金時期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官商勾結,以官行商是常事,哪家做官的沒有幾個鋪面,沒有幾家商幫,那些特許經營的項目普通百姓又有幾家能做的。
「老師此言可是要我同意不同的人去結社?」宋傑問道。
「王上誤會老臣的意思了,王上所提大同世界便是先賢所奉行之世道,大同社之理想當是所有人之所願,若是其他人再結社,其目的不以大同為目標,便是落了下乘,誰又願入社呢。」梁尚君搖搖頭說道。
「那老師到底何意,既然大家都認同大同社之理想,那些反對的聲音又從何而來?這豈不自相矛盾!」宋傑明知故問的說道。
其實剛才梁尚君在說的時候宋傑便意識到了,梁尚君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是反對宋傑在共同社中另外搞出一個小內閣,而且這幫人還都是沒有什麼治國經驗的小年輕,現在大同社裡的五個理事除了梁彥宗以外,沒有一個是內閣成員,也沒有大商賈和士大夫的代表。
而且梁彥宗還是因為擔任宋傑的王室秘書署才做的理事。
梁尚君又說道:「王上,現在之所以有反對之聲便是因為利益,相信王上也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大部分是各州之地方官僚,當然也有一些朝官,老臣這樣說是希望王上能不追究他們非議國政之罪。」
「老師勿要多想,我本就不打算追究,況且現在我們面臨大災,若是一眾官員能與我,與朝廷同心,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宋傑點點頭道。
「王上,何不趁著這次機會讓大同社那些年輕人參與賑災,也好讓他們了解各地民情,再者也可通過這次賑災擴大大同社之影響,倒是受災之地定然會有更多人加入。」
「還有,若是此次能在賑災中有表現突出的官員也可讓其加入大同社,若是本就是社員,可提高其在社中地位,再者,可號召各商賈捐款捐物,也可因其善行准予其加入大同社。」
「王上,有異者,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他們成為我們,這才是王化之道,這樣王上建立大同社的初衷才能實現。」梁尚君建議道。
宋傑本來還以為老梁又是來發牢騷的,結果沒想到老梁居然提出了這些中肯的建議,這讓宋傑有些感動和意外。
「王上,老臣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趁著老臣還清醒,便要給王上多進言才是。」梁尚君又說道。
宋傑看著梁尚君,發現老梁的頭髮全都白了,臉上的老人斑也比以前多了許多,皺紋更深,整個臉上的肌肉也都垮了下來,坐在椅子上的腰也佝僂著,比宋傑第一次見他時不知老了多少歲。
其實現在的梁尚君才六十七歲,若是在後世,都還不能叫老年人。
見此,宋傑有些動情的說道:「老師,辛苦您了。」
「呵呵……王上,此外老臣還有幾句話要交代王上,這次黃河決堤雖說是金人使出的絕戶計,不過我們是敵對之國,用出什麼陰險毒辣的計策都無可厚非,建炎二年,大宋也不是沒有使過此計。」
「老臣要說的是,王上太急了,我華國底子薄,當下不是向外用兵之時,我們宋家軍行的是精兵利器之法,王上你也是用的先修通道路,再圖宋金領土之策,這都是極耗錢財之事,抵禦住宋金的進攻,虛張聲勢其實就可以了,畢竟再往遠處進攻,我們的後勤也跟不上了。」
「況且宋金在這次大戰中並未損傷筋骨,我們也無滅其國之力,朝廷已經沒有銀錢支撐繼續攻伐的能力,王上,是時候和談了,也可為賑災騰出精力,若是禍起蕭牆便為時已晚啊,王上。」梁尚君語重心長的說道。
此時宋傑又何嘗不知道現在賑災才是重點,但金人掘開黃河淹沒華國數個州府之仇讓宋傑胸中一口鬱結之氣難以解開。
「老師,若是現在和談,恐怕我們沒什麼好處,這次我們可是損失了上萬的精銳啊。」宋傑咬咬牙說道。
「王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年漢武帝時能夠北擊匈奴,收西域諸地,也是因為有文景時期的積累,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有六次改革幣制,開創鹽鐵官營之先例,加之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廣開言路,才有實力支持征伐,擴大漢之基業。」
「現在我們隱忍並不代表就是懼怕,特別是我們與金廷,便如同了相投搏鬥已久的猛虎,現在都是力有不逮,何不讓大家都歇口氣,以免被大宋占去便宜。」梁尚君勸道。
宋傑細細想來,這次實力損失最小的就是大宋,除了被俘虜十幾萬人,領土上沒有損失,對於人口基數有五六千萬的大宋來說,十幾萬人的損失並不算傷筋動骨。
反觀金廷,被宋傑占去了大名府,河北路的三個州府,南京路的兩個州,也損失了二十萬的士兵,損失應該是最大的。
而華國現在因為金人掘開黃河,現在有四分之一的國土和百姓經歷水患,損失反而成了最大的一方。
「老師之意,是讓我們找宋金和談不成?這樣我如何向百姓和將士們交代?」宋傑趁著臉說道。
「王上,可先與大宋和談,至少先穩住一方才是,至於金廷,先看看吧,若他們趁我們賑災之時來襲,恐怕也無和談的可能,兩線作戰不是明智之舉啊。」梁尚君說道。
「現在大宋知道我們面臨水患,不會輕易與我們和談的,老師,他們的脾性您還不知道嗎,打仗不行,占便宜的本事倒是一流,不然也不會和金人聯合起來對付我們了。」宋傑搖搖頭道。
宋傑現在寧願收縮防線,等救災之事解決後,再談其他,但是如果現在就像大宋示弱,難免會讓大宋得寸進尺。
梁尚君聽宋傑之意有些失望,值得嘆口氣道:「那王上便要準備內有災患,外有強敵的準備,最重要的是,朝廷現在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支持大軍,現有的錢都得花在賑災之上。」
「老師,此事容我再想想,方才你也聽到,我已經命朱來、辛棄疾的北面軍以及李元、李康的南面軍回防了,若是不行,可以再收縮防線。」宋傑沉吟半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