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捋一捋思路
2023-11-18 08:41:25 作者: 半園
宋傑沒想到自己這個華國才立國幾個月就遇到了農民起義,而且是以宗教為幌子,雖然是宋傑有意放任,但以什麼思想立國一直是宋傑心中的一個疑問。
顯然,宋傑的知識體系里最為熟悉的就是後世華夏的政治體制,他對於這個時代的治國理政之法只能算知曉皮毛。
後世的政體不是不可以山寨到這個時代,但是需要一個思想基礎,這涉及到哲學體系,華夏的主流的世界觀是有神論和無神論二元一體的結合,並不能簡單的用唯物還是唯心的概念去理解。
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普通百姓心中都有一個昊天上帝,這是宋金時期人們的普遍認知,而這個昊天上帝在統治者眼中是為了統治而虛擬出來的,到了民間就演化成玉皇大帝,這是百姓對天庭官僚體系的想像。
當道教體系形成後,道家與道教天然的形成了一體兩面,這既是統治者的要求也是民眾的需要。
但是道家與儒家從來都不是同路人,甚至是大相逕庭的學問,道家的包容性和廣泛性會產生道教,而儒家在古人眼中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宗教,卻是文化和真理的象徵,是理性和現實的承載。
佛教進入中土後,讓一直爭鬥不休的儒家和道家開始融合,甚至有了儒釋道三家都融為一體的趨勢,在宋金時期,便有了三藏法師西遊記的話本,也算是儒釋道融合的一個標誌。
但是,從春秋時期到宋金,宗教從來都沒有在華夏占據過統治位置,華夏也從未出現過****的國家,從漢唐起,儒家是統治者採納的主流思想不假,不過更多的士大夫甚至是皇帝,心中認同的卻是道家的思想。
以前宋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直到梁尚君給他上了一課,才讓宋傑如管中窺豹般了解了一些。
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甚至是諸子百家,都是對《易經》的解讀,《易經》又包含了《連山》、《歸藏》和《周易》三經。
道家解釋的易經稱為道家易,儒家解釋的稱為儒家易,其餘諸家的解釋被稱為術家易。
而要了解儒、道和諸子百家,就必須要了解易經,因為華夏的絕大部分哲學思想都是從易經演變而來。
易經才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上古經典,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易經來源於對河洛圖書的解讀。
後世諸人對易經有兩大誤解,一是把《周易》理解為《易經》,二是認為《易經》是占卜才用的,其實謬以千里。
《周易》相傳是周文王被關押之時所作,是他研究《易經》的結論,儒家與道家的觀點,很大一部分是從文王著作的這本《周易》發展下來的,《易經》的占卜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的規律,這個規律被稱為「道」,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
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
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
梁尚君的解釋讓宋傑有中豁然開朗之感,因為易經所說的東西是可以與馬聖人的觀點相結合的,一是唯物觀,二是辯證法,馬聖人的理論許多都可以用易經的思想加以解釋。
本來宋傑已經決定組織學者重新對易經作出解釋,同時結合儒道的學說和宋傑自己的理解弄出一個似是而非,又與這個時代特徵基本相符合的東西,結果治下居然出了這等事情,這讓宋傑有些惱火。
反正今日也無法再睡,宋傑便坐在書房中捋了捋思路,把梁尚君教他的那些東西,與自己的想法理順,然後等著文武百官的前來議事。
卯時未過,葛輝、李元、朱來和梁彥祖就提前趕來,先到了宋傑的書房,他們是接到王府侍衛的傳召,得知登萊發生的民變,提前來與宋傑商量對策的。
宋傑招呼幾人落座後,便大概說了登萊現在的情況,幾人對望一眼後,朱來率先說道:「王上,此事決不能姑息,應以雷霆之勢迅速滅之,無論是姚家還是那些明教徒當誅,參與的愚民一律發配為勞工,至於馬家,也需懲戒。」
「王上,臣下願率軍前往平叛。」李元施禮說道。
「葛公之意呢?」宋傑想葛輝問道。
葛輝現在是華國的司馬,是名義上的軍事二把手,他的意見至關重要。
「王上,臣覺得首惡姚家和明教徒當誅,愚民也要捉拿,不過如何判決,還需謹慎,畢竟我們華國的律法未立,判罰這些人為勞工也無依據,除非王上敕令。」
「再者,這些不明真相的愚民是聽信了明教徒的謠言和姚家的竄唆,只要未犯大惡,臣覺得不應重罰,我們立國時間尚短,王上應行仁政,如此才能萬民歸心啊。」葛輝最後表態道。
宋傑聽後心中不由笑了起來,葛輝本來是武將,現在坐了高位也學得中庸起來,看來儒家的思想對上位者有著天然的匹配性,剛才還在想這個問題,現在就立馬就見識了。
沉吟片刻後,宋傑說道:「現在律法未定,便以我的敕令為據,李元你立刻出發,帶三千人前去,無論姚家還是馬家,包括脅從之人一律都先抓起來,要快,萬不可讓事態擴大。」
「先撤掉登萊二州的州長和萊陽縣長,他們治下有妖人傳教,又有民械鬥而不察,有失職、瀆職之過。」
「還有,看看登萊城防軍軍都是否及時平叛,若是反應不及時,也一併撤職。」
「王上,這樣處罰是否有些過激,若是造成百官和百姓人心惶惶可就因小失大了。」葛輝有些不解宋傑的做法,便勸阻道。
「亂世用重典,立國之初更應如此,若是這次處理輕了,以後有人有樣學樣,亂子不會少。」宋傑說道,語氣有著不容置疑的意味。
葛輝聽後只是張了張嘴,便未再言語。
就在這時,門外有人來報靈陽子已經不在白雲觀中,不過此時宋傑也顧不得這老道士,本來請他前來是想問問在華國現在道教和道教徒的發展情況,既然他已經離開便只能讓禮部去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