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辯論
2023-11-18 08:41:25 作者: 半園
宋傑把辛棄疾等人迎到王府自己的書房中,並命人奉上好茶以待,讓幾人都有些意外,看來宋傑對辛棄疾是真的看中,這也讓年輕的辛棄疾有些受寵若驚,畢竟他以往在北地有些名氣,也是因為他的老師和祖父而來,他本人除了拉起一支兩千人的隊伍投奔了耿京,現在還不算什麼大人物。
辛棄疾自己也不知道宋傑對他重視的原因。
「幼安兄弟,你們今次前來就是為了買火槍的嗎?」宋傑剛才已經問了辛棄疾的年齡,比他小了將近兩歲,便稱他為幼安兄弟。
另外兩人,一人是辛棄疾的從弟辛茂嘉,另一人是耿京手下大將賈瑞的胞弟賈祥。
「殿下,小弟有一事不明,還請解惑。」辛棄疾坐下沒多久便問道。
「幼安兄弟請講。」宋傑說道。
「大宋立國超過三個甲子,是為華夏正統,華王殿下擁兵近十萬,治下有民近兩百萬,為何不回歸大宋,得大宋的支持以圖北伐,完成九州一統的偉業,殿下自立有裂土之嫌,殿下立國為華可是有一統華夏之志。」辛棄疾十分直接的問道。
宋傑笑了笑說道:「大宋立國二百年,無法收回幽雲十六周不說,靖康之恥更是我漢人的千古奇恥,丟掉了北地大片江山,幼安兄弟,北地漢民有多少是想回歸大宋的,你是否有了解過?」
「大宋重文輕武的國策有什麼後果,我想你比我清楚,文官當權並不是不好,但大宋的問題是在根子上,非是文武官員之過,我即便帶著華國兩百萬百姓回歸了大宋,數十年後他們的子孫還是一樣的會成為北方異族的奴隸。」
「殿下何出此言,若大宋有殿下的宋家軍相助,直搗黃龍並非不可能,現在新皇繼位有一番宏圖之志,殿下難道是擔心自己會成為第二個岳飛?」辛棄疾又問道。
宋傑搖搖頭道:「幼安兄弟誤會了,宋某並非一定要做這個國王不可,只是大宋,呵呵……宋某並不看好他們,我說了大宋的問題是在根子上,跟誰做官家沒關係。」
「願聞其詳。」辛棄疾又道。
「幼安兄弟,你覺得大丈夫在世當為何?」宋傑反問道。
辛棄疾想了想道:「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借用橫渠先生的話應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小弟深以為然。」
「好,既然你提到此話,那我問你,天地之心是何?生民之命如何立之,往聖之絕學如何繼,萬世太平?你可見過?」宋傑又問道。
「天地之心即為天理,是能使天下悅且通的天理,是道和德,是存乎於天地間的道理。」
「生民之命即為百姓之命運和前途,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生命之意義,為政者當親民,以明德,這也是政府的存在的意義。」
「往聖之絕學是包括道、儒、佛、墨、法等百家在內的一切學問,我輩之人不光要學習,還要發揚光大,要做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之事。」
「只有做到了這些,便能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如此可有萬世之太平。」辛棄疾略微一想便回答道。
宋傑心中不由得點點頭,牛人的見識張口就來,不過卻都是書本上那一套說辭。
宋傑來這個世界這麼多年,梁尚君的教導也不少,學到的黃老易之學也不少,關鍵是有實戰經驗,他並不是不同意辛棄疾的說法,只是多是書生意氣。
「敢問幼安兄弟,大宋朝廷統治之下可有天理,若有,岳飛為何會枉死,若有為何要與金人媾和,趙官家的君父和母親可都在女真人的軍寨中關押著,為人子者,當捨命也,臨安城中三十年,倒是熬死了他的父兄,若是如此還有天理,天理何在?」
「宋之賦稅十之四五,古今罕見,敢問如此高的賦稅只為養著那些不敢北伐的兵士,只知內鬥的文官,生民之命怎麼立?老百姓除了努力的活著,便是供養這這些人。」
「大宋尊儒崇道沒問題,但這些絕學若是用來奴役百姓,不要也罷,如此之大宋哪來的萬世太平,依宋某看來,能不被異族奴役已是萬幸了。」
「大宋的根基已經爛了,我若歸宋,定然少不了一番爭鬥,內耗我漢人之血,損我宋家軍之威,不如另起爐灶,宋某不敢說治下有萬世之太平,但我能保證儘量不讓一個百姓餓死,不讓一人枉死,若有也當追究父母官之責。」
「幼安兄弟,你們來顏神城中多日,也應看到,我華國與大宋不同,與金朝不同。」
「我們這次科考的狀元有一篇文章,諸位若有興趣,我倒是可以給諸位看看。」宋傑說罷把劉完素那篇文章從書桌上取過來,遞給辛棄疾等人看。
宋傑十分欣賞這篇文章,便命人抄下放在書桌上,他已經讀了許多遍。
劉完素的文章在後世看來是極為普通的看法,主要就是兩點,一是主張士農工商權利平等,或者說不把百姓嚴格按照士農工商來劃分,農工商皆有機會成為士,同樣士也可為農工商中的一員,這士農工商將成為職業,而不是階層或是階級的劃分,另一點,他提出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為人處世,皆要實事求是,重在求是。
正是這個原因宋傑才點了劉完素的狀元,而且宋傑得知這個劉完素家中世代行醫,本人也精通醫術,他之所以有如此看法還是與其行醫有關,所謂對症下藥,定然要求了解病因,實事求是,不然可是要出人命的。
看來古人常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話不無道理。
為相者不光要有為國為民之心,更要有為國為民之力,還要有治國的理念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下,只求實效,紓民之困,如療疾般,方能成為良相。
辛棄疾拿著劉完素的文章看了又看,然後遞給身邊的同伴,除了他的從弟辛茂嘉有興趣多看了兩遍外,其餘兩人似乎沒什麼感覺。
沉默了半晌後辛棄疾說道:「殿下方才所言,小弟並不全然認可,大宋如家,我等如子,若是家中但凡有不好之事便要把他毀掉,重新立一個,如此下來社會豈非沒有秩序可言,若人人皆是如此想,那不就是末法之世,綱常紊亂,大道不存,這與那些未開化的野人何異?」
「女真人常常做弒君之事,雖學了聖賢之學的皮毛,卻是未理解精華,在小弟看來他們還是蠻夷。」
「所謂子不嫌母醜,大宋的不好不是自立為王的理由,小弟覺得,正是他的不完善,我輩才應奮起而為,效法王荊公以圖革新,還天下一個太平。」
宋傑搖搖頭,心中想著,看來這位牛人的性子有些軸啊,難怪他最後會鬱鬱而終,而且據宋傑那點有限的歷史常識,辛棄疾似乎並沒有坐上宰相的高位,反倒被大宋朝廷逼成了詞中之龍,可悲可嘆呀。
如果歷史按以往的軌跡繼續發展下去,南宋定然會被蒙古人滅掉,漢人將迎來一個至暗的時刻,作為一名穿越者,宋傑即便是再無野心,也應該極力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過現在看來,連說服辛棄疾宋傑都沒辦到,想到這裡宋傑心中苦笑不已。
沉思片刻後,宋傑說道:「幼安兄弟,宋某覺得你把大宋比作父母,比作家,可人家大宋並未把你當成子民,不管你如何想,宋某斷言大宋也無法成事。」
「你若不信,我們可打一個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