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我在大宋搞山寨 > 第135章 建制稱王

第135章 建制稱王

2023-11-18 08:41:25 作者: 半園
  定下了國號之後,後續之事便交給一眾文官去商議,涉及到機構設置和官職設立等問題。

  眾人大多傾向於沿襲唐代以來的三省六部制,這一點宋傑沒有反對,畢竟要讓人接受新的政治制度還需要有相應的經濟關係才行。

  金朝沿襲宋朝制度,不過完顏亮廢除了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大部分職權,只留下尚書省,設立御史台,加上負責軍事的都元帥府,對持文武二柄。

  說實話,這個設置到比較符合宋傑的胃口,宋朝在官職的設計上過於講究平衡,制衡,特別是對武將的各種限制,導致文官冗員,朝廷的支付的成本也非常大。

  眾人商議了許多日後,宋傑本人又根據眾人商量的結果統一定下了華國的各項官職和制度。

  廣平郡公宋傑復先祖之名,立國為華,稱華國國王,下轄一府八州之地,定顏神城為國都。

  宋傑冊立晁溪兒為王妃,含煙為側妃,宋傑長女宋曉倩為樂安公主,追封晁克己為東平郡王。

  含煙腹中胎兒還未產下,不知男女故未有冊封。

  華國朝廷設置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師,司馬、司徒、司空合稱三公這六人為正一品,是榮譽稱號,梁尚君任太師,譚木匠譚真為太傅,宋冒貴為太保,葛輝為司馬,司徒、司空空缺。

  國王之下設尚書省、元帥府、御史台,以及隸屬國王的諸衛府。

  尚書高官官稱中丞由梁尚君兼任即為宰相,下置六部分別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又分二十四司,各部長官為部長,各司為司長。

  吏部由鄭遲坤任尚書,下轄三司,分別是司封司,掌官員封爵、敘贈、承襲等事,司勛司,掌官員勛級,計算資歷和考功司,考核官吏的政績。

  丁平任戶部尚書,下轄度支司,戶籍的統計和賦稅支調,兩稅司負責收取全國兩稅的糧食和銀錢,倉庫司保管收取的錢糧的保管,教育司,負責全國鎮縣小學和部分中學的建設和管理,醫療司,負責全國醫官的管理。

  梁彥祖為禮部尚書,下轄祠部司負責祭祀和宗族關係處理,主客司負責外交。

  徐元為兵部尚書,下轄職方司,巡視全國之道路、疆土、邊塞,製作地圖等,軍械司負責軍械的生產,採購等計劃,庫部司負責軍械軍糧等物的保管和運送,軍工司,負責軍功的統計和核查。

  杜奎為刑部尚書,下轄都官司,掌刑獄徒隸、劾治違法案件,比部司,掌稽核簿籍和案件覆審,警察司,負責治安維護。

  宋荊(二狗)為工部尚書,下轄屯田司、路橋司、織造司、水利司、舟車司、建造司。

  宋傑親任大元帥,設副元帥二人,分別是李元和朱來,下轄禁軍、城防軍、鎮防軍和廂軍四級和招討軍,分別負責顏神城、州府、縣城和鄉鎮防禦,招討軍負責對外戰爭。

  御史台是獨立的監察機構,宋傑任命何連州為御史大夫。

  諸衛府是隸屬於宋傑的各個機構的統稱,之前設置有親兵衛,青衣衛,白衣衛,算是宋傑的私人力量。

  現在又增加了祭祀署負責國家祭祀,園陵署負責陵墓保護(由顏神城市長兼任),內務府負責國王及家族成員的日常用度的供應和服務。

  親兵衛指揮使李鋼(兼任祭祀署),青衣衛由李康任指揮使,白衣衛由孫喜任指揮使,內務府總管由田伯擔任,他一直都負責宋家眾人的供應用度。

  各地方行政機構使用村、鎮、縣、州四級管理,廢除府和鄉的稱呼。

  按照戶籍,均二百至五百戶為一村,各村設村長一人,副村長一至二人,數村為一鎮,設鎮長一人,副鎮長一人,下轄司吏六人分署六部之職,公使若干。

  數鎮為一縣,設縣長一人,副縣長一至二人,下轄司吏六人分署六部之職,公使若干。

  原各州行政區劃不變,刺史稱州長,副職二人,轄六司下管各縣、鎮司吏,司吏、公使若干。

  州縣實行首長負責制,村、鎮、縣之長向上級負責,州長向國王負責。

  另外,作為宋傑的親兒子,顏神商會改為華國商會,宋傑任會長,趙廉任副會長,梁彥宗任秘書長。

  商會中包括三個特殊的機構,一個是軍工司,由韓衡任指揮使,一個是商稅司,由宋楚任指揮使,另一個是秘書署,負責起草宋傑的日常命令和文書。

  這三個機構宋傑沒有把他們放在行政機構里,本來是受到了其他文官的反對,是宋傑堅持,諸人無法才妥協。

  這樣讓整個華國的君主集權達到了頂峰,可以說一切權利都在宋傑的掌握之下,雖然以往也是宋傑一人做主,不過現在是把它制度化和形式化了。

  大宋紹興三十二年,大金大定一年,原廣平郡公宋傑建立華國,稱華國國王,頒布立國詔書,並定年號為乾元,公之於天下。

  一時間天下譁然。

  南北方和義軍反應各不相同,北方的金朝完顏雍收到消息後,立馬發布詔書,承認華國的地位,並稱華國為兄弟之國。

  而南方的大宋朝廷內外則是罵聲一片,有說宋傑矯召稱孤是僭越,有人罵宋傑是沐猴而冠是為國賊。

  占據山東西路和河北兩路的義軍耿京、張國安等人一開始對宋傑派來的使者都是愛答不理的,現在宋傑建國後,張安國居然派來了使者,表示祝賀,也讓宋傑看出了張安國等人的心思,看來他們也想學者宋傑一樣自立為王。

  張安國派人來還有一個目的,便是買火槍,不過現在宋傑對張安國這樣的投機分子沒有半分好感,藉口要擴軍北伐,拒絕了張安國購買火槍的請求。

  最為高興的還是顏神城中的百姓,他們跟隨宋傑數年時間,許多的親人朋友都在與金兵的戰鬥中死去,現在宋傑立國,他們這才覺得有了歸屬感。

  是的,就是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既不是南邊那個軟弱無能的大宋的臣民,更不是北方這個異族建立的金朝的奴隸,而是由漢人當國王,堂堂正正的華國,是傳承了三皇五帝之志的國家。

  這個國家打敗了近十倍的敵人,有這個時代最低的賦稅,最厲害的軍隊。

  這些讓華國的百姓為之驕傲。

  當然百姓的驕傲並不是一下便有的,一紙建國詔書當然還不能如此激發人的腎上腺素,還需要不少人的鼓吹,這裡面,青衣衛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這也是宋傑第一次有意識的開始引導輿論的力量,雖然是對自己的百姓,但這不是惡意的,或者說只是把一些讓人激動的因素放大了一點點而已。

  目的也只是為自己立國建立聲望,增強凝聚力。

  ……

  華國的建立註定會引起一番波瀾,宋傑在頒布了立國詔書後,便頒布了一些列的內政外交政策,包括延續之前的財政政策,外交上則與南北宋金稱兄弟之國。

  對內主要是建立從鎮到州的官學體系和醫療體系,計劃大規模的修建道路和橋樑,並打算在每個州境內修建一座水壩,這些計劃在五年內完成,華國官方稱之為「乾元五年計劃」,接著便是宋傑心心念念的紙幣的發行計劃。

  最後華國政府宣布將在乾元二年二月舉行第一次科舉制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