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 第716章 新五德始終

第716章 新五德始終

2023-11-18 17:22:24 作者: 常歡樂
  鄭玄之前雖然屢次拒絕何進、袁隗等人的徵辟,那是因為鄭玄知道他們都不成器,而且他們提供的官職都不能發揮鄭玄所長,所以鄭玄拒絕,呂布從黃巾軍手中救了鄭玄,還將他兒子鄭基恩從管亥手中救出,鄭玄感激呂布恩情,呂布又舉薦他為司徒,負責教化民眾,正好發揮鄭玄所長,鄭玄便欣然趕赴鄴城。

  鄭玄從自身的遭遇出發,對軍閥割據是痛心的,極力宣揚大一統的zhong yang集權,宣揚忠君思想,強調地方眼從zhong yang,地方要以順道來事奉君主,人臣為君而死就是盡忠,是義、勇兼備的行為,而正直、剛克、柔克三德,為人臣者必須具備其一,他在注釋群經時總是神化君主,要求地方諸侯服從君主,把封國的財富貢獻給天子。他注《周易》與《周禮》,常常寄託自己君賢臣忠的政治理想。呂布就是用鄭玄這種名士來為自己宣揚大一統的思想,抨擊袁紹、劉璋等人的割據。

  鄭玄也加入了通天教,因為他一直存在神學思想,他認為有人格化的天神存在,它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最高主宰,如其《尚五行傳注》說: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其政道則神怒,神怒則材失xing,不為民用。其它變異皆屬珍,珍亦神怒,凡神怒者,ri月五星即見適於天矣。一事失,則逆人之心,人心道則怨,木、金、水、火、土氣為之傷,傷則沖勝來乘珍之。於是神怒、人怨將為禍亂。故五行先見變異以譴告人。「

  鄭玄神化yin陽、五行,用yin陽氣的盛衰解說事物的變化,跟這個時期流行的五德始終說緊密相連。

  五德終始說,是戰國時期的yin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種德xing。「終始」指「五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把每一個朝代都賦予一種德,一切制度皆與某一種德相應,按照一定的次序,前德勝後德。而不是相反,這個次序是:土一木一金一火一水,五德循環往復,相代而興,歷史也就如此推演下去。後來。皇朝的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如此而論,黃帝是土德,夏朝就是木德,商就是金德,周自然就是火德,秦朝就是水德,漢初續秦水德,漢武帝應土德。劉秀開國始應火德。三國鼎立,其實就是水、土、火三撥人爭來打去,魏是土德,那麼晉就應該是金德,因為土生金。()

  呂布在後世看一本穿越到三國的網絡小說上獲得啟示。認為五德始終說應該另有新解,不該這麼無聊。

  呂布便找來鄭玄,給他闡述了呂布眼裡的新五德,呂布費盡口舌。終於讓鄭玄領悟到一個嶄新的學說。

  朝會上,鄭玄開始闡述他的新學說:「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生相剋,缺一不可,自古以來,王朝的更替也正是緣於此,正因為舊的王朝失去了五德中的某一種『德』,使得天下的五德無法正常的運行,才會被新的王朝所代替,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他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並且這種『德』重新扶上他應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循環。」

  御史大夫田豐、尚令董昭早跟鄭玄對好呂布授意好的台詞。

  御史大夫田豐搶前一步,疑問道:「五行相生相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個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環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我等皆知此理,但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它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此論甚為新穎,請康成公詳加闡述之!」

  司徒鄭玄早就跟呂布對新五德討論清楚了,便胸有成竹地答道:「劉向、劉歆父子根據《周易?說卦》中『帝出乎震』一語,按照五行相生原理重新排列古史次序,太昊伏羲是木德;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於是炎帝就是火德;接下來火生土,黃帝就是土德;少昊以金德承土,以此推論下去,顓頊帝以水德承金,帝嚳木德承水、唐堯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成湯水德,到了周武王的時候,水生木,於是周代就是木德,劉向父子因秦朝暴政只有兩世,忽略不計,以此推論,大漢繼承的是周代,木生火,於是大漢就是火德了。

  劉向父子認為王朝之間的更替不是相剋的關係,而是相生的關係,不再是新德勝舊德,應該是舊德生新德,劉向父子之論沿襲至今,諸位以為如何?」

  鄭玄見眾人皆點頭稱是,便冷聲道:「秦雖殘暴不仁,卻有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帝國之功,我們大漢是直接從秦朝繼承國土而來,安能忽略不計。」

  下面的世家大臣都是經學傳家,自然對這五德始終說非常看重,便紛紛問道:「鄭司徒,以您之見,該如何推論出我們大漢是屬於五德中的那一德?」

  鄭玄嚴肅地說道:「世人都只知五德終始,五行相生相剋,卻忘記了先人說過的『君子配五德』,何為『配五德』?那是說真正的君子是在『五德』之外,又可把握五德,並且因為深明五德的生生不息,而與五德物我合一。每個朝代皆有五德,失去一德,使得天下五德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才被新王朝所取代,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他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並且這種『德』重新扶上他應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循環,這君子配五德就是說君子可以掌控五德,讓五德正常循環。

  以本公推之。何為五德,乃文儒為火德,農桑為土德,商賈為水德,軍旅為金德。百工為木德。

  秦始皇焚坑儒。便失去了火德,又窮兵黷武,濫征農夫,農夫忍受不了秦朝暴政。揭竿而起,農民無法耕種,暴秦又失了土德,高祖終得天下,便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使得天下百姓有地可耕,正因如此,高祖便得了土德,然而前朝推崇黃老之術,不重儒學,即便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亦使火德有虧,遂有王莽之亂,而我大漢自光武中興以來定都洛陽。又以經學世家輔佐朝政,得儒家經學世家支持,火德盈滿。」

  田豐又問道:「天下文儒皆為火德,農桑為土德,皆有道理。只是不知道康成公如何解說其他三德?」

  鄭玄本來想說這不是我的傑作,這全是大司馬的創想,但他跟呂布之前商議過,呂布在世家經學界毫無地位。只能由鄭玄來說:「商賈如流水,居無定所。唯利是圖,見利而上,正如水流而下,無商,則農桑不興、百工不利,正如大地和草木缺少流水的滋潤,必定乾枯!不過流水也需要依託大地,沒有了大地,水難道能憑空而流?」

  配合著鄭玄玩二人轉的董昭拍案叫絕道:「此言jing辟!土德是水德之本,而水德是木德之源,農桑是我大漢的根本,商賈的繁榮需要農桑興盛,而商賈的繁榮必將帶動百工的發展。」

  黃琬雖然從尚令升到太保,卻沒了實權,對呂布有一絲不滿,便道:「兵者不祥,軍旅豈可為金德?!」

  鄭玄本來是小團體裡的學霸,現在經呂布的印刷術造紙術普及後成了普天下的學霸,名望倍增,對呂布甚是擁護,當仁不讓道:「軍旅為金德有何不可?須知金德需要用火德來扶持,如無火德,金何以為金?有我等火德之人在此,軍旅怎會不詳?觀我今ri大漢,四周蠻族對我大漢土地虎視眈眈,如若此等蠻人來占我土地,豈非是壞我大漢土德?若如此,則五德不全,我等火德之人豈能不cao金德而擊之?」

  黃琬等世家大臣皆呆如木雞,有了這新五德之說,他們還敢鄙夷農、工、商、兵嗎?

  鄭玄的新五德說經大漢ri報的刊登,迅速傳遍天下,廣大的農民、工人、商人、士兵在呂布這四年來的全民教育政策下,大多能看得懂報紙,他們全都擁護這個可以提高他們政治地位的學說。

  新五德說是劃時代的學說,甚至比一千多年後某些理論更能改變這個民族的命運,因為它確立了眾生平等,劃破了官本位這個幾千年在民族肌體上的大毒瘤。

  而且這新五德說,也給後來的當權者敲響了jing鍾,五德不可偏廢任何一方,不可過於重農抑商,不可過於重文抑武,不可歧視技術目之為奇技yin巧,不然都有亡國的危險。

  比如重農抑商,亂世一過,當權者一力恢復農業抑制商業,卻沒有想到,因為過於抑制商業,朝廷權貴、地方豪強都把賺到的錢放在買田置地上了,結果造成了空前的土地兼併,使得因為太平ri久而產生的過多人口無法安置,久而久之,底層民眾沒有立錐之地,還要擔負朝廷大部分的稅收,亂世又來,便是又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環。

  王朗領悟了鄭玄的意思,在旁笑道:「鄭司徒之論放之四海而皆準,便以大司馬平定涼州羌亂,重開西域都護府,絲綢之路便大開,我們大漢販與大秦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增長頗多,賦稅亦增長頗多,這便是以金德興水德的道理。」

  管寧亦在旁邊說道:「鄭司徒之言振聾發聵,正中孔孟之道,儒者在五德之內,少了其他的四德,火德不可獨存,火德之命便是要引導和幫助其他四德之人。金、木、水、火、土五德之人互相依存又互相克制,若火德之人輕視、忽視、踐踏其他有德之人,便有傾覆之危險,萬望諸公謹慎。」

  也許最近這些年,希望那些世家人物不輕視其他有德之士是不可能的,但隨著呂布這套五德平等的理論發展下去,遲早就會實現各個階層的人格道德平等,這個國家的發展也會少走很多彎路。

  呂布希望未來,不是一個個王朝的輪番更替殺伐喋血,而是整個民族的不斷進步。

  ps:一直認為,網絡小說是憑情節取勝,不應該夾雜太多思想,可一旦落筆,就難免要夾帶私活,這一點以後要改,要通過故事情節來說理,而不是純粹的說理。其實我也厭倦議論文,現在正在努力地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