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唐建立,李淵稱帝
2023-11-17 23:48:10 作者: 小小甲殼蟲339
「這是我們的乙支將軍為你準備的王璽還有國旗。」
隨著宦官遞來包裹,李淵直接迫不及待的將其打開。
李世民守在一旁,脖子也伸的老長,對包裹里的物品十分好奇。
包裹打開後,一個晶瑩剔透的玉璽和一面刻著『唐』字的國旗,便展現在了李淵面前。
「唐,唐……」
李淵拿著那面旗幟,一時間愛不釋手的捧著查看了起來。
「有了國號和玉璽,你隨時都可以宣布稱帝,而高句麗將會對你進行大力支持!」
朱成燦笑著說道。
「好,好!」
李淵興奮的都忽略掉了朱成燦提出的要求。
他甚至都沒有在意,朱成燦說過,他們要為高句麗的大軍進行無條件的糧草支援。
現在的李淵,滿腦子裡都是登基稱帝的興奮。
李世民在一旁想說什麼,可是看到父親如此興致,也不好打擾。
朱成燦看到李淵這樣,倒是得意又陰險的笑了起來。
他們的軍隊艱難了這麼多天,終於有冤大頭可以宰了,而付出的代價僅僅是一個破玉璽和一把刻著國號的旗幟。
雖然這玉璽和國號並沒有得到高句麗嬰陽王的首肯,但先拿來忽悠忽悠李淵,讓他交出糧草再說。
至於其他的,戰爭過後再慢慢商榷便是。
很快,李淵便吩咐人,將朱成燦禮待,而李世民則被李淵安排去準備建國的諸多事宜。
李元霸、李建成,還有遼東各郡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被叫了過來,最終勉勉強強湊齊了百官。
……
三天之後,遼東各郡的『文武百官』都齊聚位於襄平的皇宮,分成兩列,站在宣政殿上。
這一天,是大唐帝國建立的日子。
是李淵正式建國稱帝,宣布從大隋王朝獨立出去的日子。
「天昭,吾皇宣布建國,割據白狼水流域中游以東,遼水以西的土地為大唐國土,襄平城,為臨時國都!」
「宣,柳城郡王李建成為皇太子,漁陽郡王李元霸為上國大將軍,授趙王爵位,襄平城王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建立天策府,許自置官署,授秦王爵位,追贈北平郡王李元吉為齊王,諡號為刺。」
「宣,原唐公妻竇氏為皇后,因竇氏受困洛陽城,暫不封號。封李秀寧為平陽公主,待李秀寧返回大唐國土,再加封官位爵位。」
伴隨著宦官宣報,有人歡喜有人愁。。
李世民是最愁的一個。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食言了!
要知道,在這之前,李淵可是許諾過李世民做太子,所以李世民才會如此拼命。
可是現在李淵竟然把李建成立為了太子。
不過,李淵為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官位,那便是天策上將,建立天策上將府,允許他自己為下面的人封官,招兵買馬。
看起來,李世民地位是低了許多,但實際上李世民的勢力和權力,還是與李建成旗鼓相當。
所以李世民也沒有在這種嚴肅的場合鬧騰。
李淵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看的出來李世民的野心,想藉此壓一壓他罷了。
先前李淵對他說的那番話,他也已經徹底聽進去了。
男子漢大丈夫,想要成事,必須要忍!
大哥李建成樣樣不如自己,何德何能做這個太子之位?
將來自己建立戰功,培養勢力,處處壓他李建成一頭,到時候再逼父親改立太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想到這裡,李世民一顆糟亂的心,便沉靜了下來。
隨後,宦官繼續宣讀百官封位。
宣讀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才宣讀完畢。
大唐帝國,也從此徹底建立。
李淵在襄平諸置百官,建立國號,開國年號武德元年,官制律法基本遵循隋朝的各項制度。
而李淵建國稱帝的消息,也很快傳入了中原,震驚朝野!
大唐建國後的第二天,乙支文德的大軍便入了所謂的『大唐國境』,共有十萬大軍分別入駐了柳城郡和燕郡。
而乙支文德,則派駐了五萬人,增援襄平。
這一下,乙支文德就解決了十五萬人的吃飯問題。
這十五萬人,大多都是從丹東城出來的壯勞力和俘虜,其中只摻雜了一些少量的正規軍士兵。
而乙支文德真正的主力,則還是全部留在了遼東城。
不過這仍舊不愁,有了李淵的糧草支持,他的大軍,也就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建國之後的李淵,也立刻強大了起來。
位于丹東城內的葉凡,自然也很快就得知了這一消息。
當得知李秀寧被李淵封為平陽公主的時候,葉凡心中簡直五味陳雜。
這個歷史上強大的大唐帝國,竟然如此草率就建立了起來。
李淵這是想在臨死前,過一把當皇帝的癮啊!
他不可能不知道,就他自己占據的那個破地方,屯屯糧草還行,就算是將來有一天大隋王朝被他滅了,高句麗能放過他?
就算李淵想不到,李世民會想不到?
但李淵就只是單純的想噹噹過皇帝的癮,李世民等人也只能兜著他留下的爛攤子。
……
洛陽城,紫微宮內。
得知李淵稱帝建國的消息後,楊廣震怒無比。
雖然他並不承認李淵的國號,但他不承認,有人承認。
高句麗就承認了這一點。
這也就意味著,他大隋王朝的領土,就這樣被強行割據了出去。
「葉凡在做什麼?」
楊廣在朝堂之上,勃然大怒的發著脾氣:「這麼長時間了,他為何一直窩在丹東城內無動於衷?他不是說三個月之內必將李淵拿下嗎?這都過去一半時間了,來人,派人去催問葉凡,朕要知道葉凡到底是怎麼想的!如果不行,就讓他撤下來!朕完全可以換人!」
「是!」
傳令兵得到旨意後,立刻拱手退了下去,火急火燎的出了宮,準備去往丹東城遞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