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十年之後
2023-11-17 23:11:38 作者: 暮看雲
十年的時間讓新漢帝國的底蘊不斷深厚,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在機器方面,內燃機已經逐漸成熟,內燃機火車頭開始替代蒸汽機車用於客運,早期版本的汽車進入了富裕之家,成為了四輪馬車的替代品。
在電氣化方面,隨著水力、火力發電廠的不斷增多,新式電器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除了當年的留聲機、電唱機、電燈和收音機之外,使用磁帶的錄音機和錄放機,電風扇、電冰箱、黑白電視機陸續開始在民間普及,儘管這些都是電子管產品,卻已經讓百姓們的生活變化得天翻地覆了。
照相技術成熟之後,電影成了新的娛樂方式,也讓不少娛樂公司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讓新漢帝國內部娛樂業極度繁榮起來。
在軍工方面,劉磊也沒有放棄,雖然海軍因為建造和維護成本太高,大型戰艦隻有二十艘鎮遠級和兩艘吉月級,但小型的鷹甲級巡洋艦已經開始建造,同時魚雷和潛艇都進入了開發階段。
飛機的研發也在進行之中,只是因為內燃機的重量降不下來,功率又太低,一時間還難以成功。不過以氦氣為核心的飛艇已經在軍中建造了不少,並成功打入民用市場,建立起越洋航線,讓新漢帝國各地的距離被拉近了不少。
在這樣的極度繁榮之中,劉磊已經放鬆了警惕性,他不再將歐洲各國視為威脅,而是開始專心經營非洲,幫助那些黑兄弟建立起一個個國家。
如今除了新漢帝國的幾塊殖民地以外,非洲最大的國家自然是清帝國,康熙在開發了莫三比克地區之後,已經將國土擴張到了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不過他的開疆拓土也只能到此為止了。如今非洲的一百一十多個黑人國家充斥著這片土地,已經再也沒有了插針之地。若康熙要繼續擴張,就不得不攻打這些依附於新漢帝國的小國了。
新漢帝國在國聯之外,組建了環印度洋及環大西洋經濟聯合體,簡稱兩洋經聯,將非洲這些小國囊括近了自己的經濟圈之中,讓他們成為了新漢帝國的資源產地和銷售市場,可謂互利互榮。
不僅是在經濟方面,依靠著新漢帝國遠超非洲各國的強大實力,各國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受到新漢帝國的影響,甚至統一採用華元為官方貨幣,成了名副其實的衛星國。
兩洋經聯與一線一路計劃同樣,成為了新漢帝國掌控世界經濟的左右手,這才是劉磊高枕無憂的原因所在。只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十年前,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甚至是教皇國都開始了國家軍事化的畸形發展,最後甚至在法國的牽線搭橋之下,教皇國放棄了成見,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秘密接納了進來。
這麼多歐洲主要國家加入其中,令歐洲軍事化的速度在迅速加快,英法荷大造蒸汽動力鐵甲艦,做著與新漢帝國對抗的準備。
葡萄牙與奧地利感覺到了危機,他們始終依靠新漢帝國的一線一路計劃受惠,成了這個計劃的海上和陸上支點。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加強軍備,只是在正常國家撥款發展下,速度比起那些軍事化國家要慢得多,這讓他們有了巨大的危機感。
很快葡萄牙王國就派出了首席大臣維克多,代表奧地利大公國、葡萄牙王國和愛爾蘭共和國前往京城,準備與劉磊商討解決之道了。
劉磊並不知道十年的安逸之後,巨大的危險已經到來。面對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已經不再如當年那般打拼了。現在的他連皇家化學實驗室都交給了第五新,讓他帶著那些研究院去開發新的產品。
平日裡劉磊花費更多的時間陪伴各位愛妃,這讓他的子嗣數量直接暴增了兩倍,如今他已經有了八個皇子和十一位公主,可謂兒孫滿堂了。當然他也經常與張喆一起,在離宮開發各種超越時代的前沿科技,為國家未來發展打下科技基礎。
哪怕劉磊不關注國家建設,對新漢帝國也沒有任何影響,畢竟政治基礎已經打下。有華興黨眾多精英坐鎮中南海,整個國家的發展照常進行。這就是劉磊的謀劃,將皇帝的個人作用降到最低。依靠統一理念統一思想的先進黨派,依靠集體智慧治理國家,這比君主制度更加高效,也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加穩定。
當維克多來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是黃帝紀元4404年,公元1706年二月初九了。剛剛過了正月的新漢帝國猶如甦醒的睡獅,又開始了迅猛發展的腳步。多年未來過新漢帝國,很多新生事物並不為歐洲人所知,如維克多首次坐在汽車上就感到很新鮮。
很快他乘坐的汽車駛入了北海皇宮,首先來迎接他的是已經三十多歲,帶著滿身成熟嫵媚氣質的榮妃塞西莉亞。汽車剛剛挺穩,塞西莉亞就迎了上去:「表哥,你怎麼來了?」
「塞西莉亞,我們有好多年沒見了。」見到是自己的表妹,維克多非常高興。他知道這樣的接待規格,證明劉磊是將他當做家人而非他國官員的,這讓他很是感動。
「塞西莉亞,皇上在哪裡?」維克多問道。
「皇上?這個時候他總是在離宮的,你先休息一下,午飯的時候他就回來。」塞西莉亞將維克多安頓好,又打發人去離宮通知劉磊。
此時劉磊正在密雲的試驗場地,親眼見證第一架飛機的升空。儘管這是一架笨拙的雙翼飛機,只能算是勉勉強強離開了地面,但這已經讓所有人高興得歡呼起來了。
這還是人類第一次將重於空氣的飛行器送上天空,其意義絕對非常大。當試飛員操作著飛機回到地面上,從座艙里爬出來的時候,立刻被歡呼的人群簇擁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