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言•仙俠 >亂清 > 第13章 收買人心

第13章 收買人心

2023-11-17 23:11:38 作者: 暮看雲
  壯班又叫民壯,多負責把守城門、倉庫、監獄等要害部門,類似於後世的武裝警察。在民壯的大頭目典吏之下,還有掌管監獄的牢頭、倉守、城門守等人,以後也都是他的屬下了。壯班人數並不多,即使是府城也不會超過五十人,這些人除非有大行動也不必動用。

  除了這些人之外,消息最是靈通的人物便要屬捕快了。捕快又叫捕班快手,是專門偵緝罪犯,搜尋證據的人物,其為首的班頭也必定是個很有能力的老手,絕不是能輕易掌控的。

  如今捕快班頭張彪主動過來說話,態度又如此恭敬,劉磊卻不會認定他一心幫自己辦事,今後這個人是否能用,還需要多多考察才行。面對眼前的張彪,劉磊既沒有表現出招攬之意,當然也沒有顯得太過冷漠,他只是語氣平淡得點點頭:「原來是張班頭,既然今日去了同知衙門辦事,大家總要見個面的。有勞張班頭將其他班頭、牢頭之類全都請過來,我要先見見面再說。」

  「小人立刻去辦。」張彪連忙答應著,劉磊點點頭揮揮袖子轉身離開了。看著劉磊轉身離去,張彪的眼睛微微一眯:「原以為是個憑籍投效之功,被朝廷放在這裡投閒置散的年輕人,沒想到城府還挺深的,看來要小心服侍才行。」張彪搖搖頭,去找其他幾個班頭了。

  劉磊先一步回了同知衙門,先與調撥過來的主簿陸榮,管事錢明和李況見了面,吩咐他們分別掌管衙門的事務,此時張彪等人也到了。

  除了張彪之外,還有九個男子隨行,其中與張彪並行的壯碩男子上前拱手道:「屬下壯班典吏孫興霸,見過同知大人。」

  「屬下牢頭郭錦,倉守趙福,守門官張旗、俞飛、陳亭、吳化,執事馬寧、高繡拜見同知大人。」另外八個人也都在孫興霸和張彪身後跪了下來。

  劉磊點了點頭道:「不必多禮,大家都起來吧。諸位都是漳州府的棟樑之才,今後還要多多仰仗。」

  眾人都聽得新鮮,他們做衙役這麼久,還是首次有人把他們叫做棟樑之才,心中不禁對這位年輕的同知大人起了親切之感。對於清代官制劉磊並不熟悉,他索性以關心下屬得藉口,對他們問詢了一番。劉磊這才知道,原來衙役人數雖然不多,體系也是相當完整的。在捕快之中,除了班頭之外,還有兩名執事作為臨時負責人輔助查案。

  隸屬於壯班的那些人就更多了,除了分守四門的四個守門官之外,牢頭管理府城大牢看押犯人,倉守則是在官倉站崗值班,負責看守那裡堆放的錢糧。事實上倉守除了看門之外,還與負責倉庫帳目管理的主簿之間有互相監督的責任。

  總算搞清楚了這些人的職責和職務高低,劉磊點頭道:「今後緝盜與治安之責,還需要諸位勠力同心才行。壯班諸位仍舊各行其是,張彪班頭就要辛苦些了,我會派人與你們一起,儘快查明盜匪襲擊一事。」

  「遵命。」張彪和兩個執事連忙拱手答應著。

  劉磊一揮袖子道:「本官初來乍到,送大家些見面禮。諸位將人員名單在陸主簿那裡登記一下。本官為諸位發放些辛苦費,兩位班頭和陸主簿每人十兩白銀,其他諸位五兩,下面的兵士捕快獄卒每人二兩。」

  這樣的賞賜將所有人都嚇了一跳,衙役的收入本就十分微薄,更何況十七世紀的白銀購買力相當了得,五兩銀子基本上就夠一個五口之家整年口糧了。劉磊這樣的大手筆,收買人心的意圖很明顯,但眾人卻是心甘情願被他收買了。

  劉磊說出賞賜的數目,剛剛站起的眾人再次跪倒拜謝。劉磊又與他們說了幾句勉勵的話,眾人才千恩萬謝得離開了。等到眾人離開,始終站在旁邊的楚風低聲道:「二公子,你的賞賜是不是太多了些?我看這些班頭給一兩銀子就夠了,那些兵丁根本無需賞賜。」

  劉磊笑道:「我這麼做只是消除上任初期,這些人出工不出力的問題。沒有這些地頭蛇的幫忙,截殺咱們的人究竟是何人指使根本查不出來。反正咱們的錢還夠,先收買一輪人心,也好讓他們賣賣力氣。」

  「就算如此,也不用給這麼多啊。」楚風似乎是心疼錢。

  劉磊搖頭道:「多賞賜些他們就多賣力些,再讓石玉田監視著,捕快們必定會賣力查案的。我總覺得這件事情不簡單,越早查明就越好。」聽到劉磊這麼說,楚風也只好點點頭認了,畢竟他只是個下人而已,不能太過駁了二公子的面子,不過大把銀子花出去肉疼是一定的了。

  除了緝盜的工作之外,其他的事情全都是郭通判管轄的,劉磊也樂得清閒。除了等著捕快查出真相之外,劉磊將日常的零碎事務統統扔給陸主簿管理,他自己則乾脆埋頭書房裡,寫他的工作計劃。

  這大概是理科生的通病了,劉磊每次設計實驗之前,也都要先寫出計劃,再細化出工作步驟實行。劉磊想要做的當然是復興華夏。

  滿清朝廷後期是個什麼德行,他在歷史書上早就看過無數遍了。一個能恬不知恥說出「量華夏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話的政府,一個喊出「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口號的政府,有什麼資格占據華夏的大好河山。

  儘管如今還是所謂的康乾盛世,同樣不讓劉磊待見。不說康熙對華夏人明升暗貶的那些齷齪事情,單就乾隆一個文字獄,無端鎮壓許多人才。編個四庫全書反而造成大量華夏民族傳承下來的珍貴書籍被焚毀,不少有用的科學典籍甚至要到後世從日本重新翻譯回來才能得以保存。由此可見一斑,這幾位「明君」也都不是什麼好鳥。
關閉